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_第1页
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_第2页
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_第3页
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_第4页
完整版02240自考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专用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工程控制基础习题集机电系“控制工程基础”教研小组二 O 一五年一月第一部分:单选题 第二部分:多选题第 3 页 共 53 页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第三部分:简答题第四部分:建模题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第九部分:稳态分析题第十部分:校正分析题132427363741444750A. 不能工作 B.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第一部分:单选题1. 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b a.给定元件b.检测元件c .放大元件d.执行元件第7页共53页两者2.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是a a .

2、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3.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 a a.不能工作 b.可以工作,但稳态误差很大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 .可以正常工作4.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调节器。a .比例 b.比例积分c .比例微分 d.比例积分微分5. 单位阶跃函数1(t)a. S b. -S的拉氏变换式L1(t)为B c. d. S两者6. 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中,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输入, 之间的传递函数是A A .比例环节B .积分环节C .惯性环节D .微分环节7.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系统A C .可以工作,但过渡过程时间很长 D .

3、可以正常工作8. 已知串联校正网络(最小相位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试判断该环节的相位特性是A A. 相位超前B. 相位滞后C. 相位滞后一超前D. 相位超前-滞后OdB/dec+20dB/dec0dB/dec9.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通常采用B 调节器。.比例 B.比例积分10.比例微分 D .比例积分微分 已知某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试判定它是何种环惯性环节:I Imj0)Re11. PI调节 器是- 一种(a )校正装置。A.相位超前B.相位滞后C.相位滞后一超前 D.相位超前滞后12. 开环增益K增加,系统的稳定性(C ):A. 变好 B.

4、 变坏 C. 不变 D. 不一定13. 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V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A.变好 B. 变坏C. 不变D.不一定第11页共53页14.已知 f(t)=Q.5t+1 ,其 Lf(t)=( c ):A. S+Q.5S2 B. Q.5S2 C.2S2D. 2S15.自动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中必须具有():A. 给定元件.检测元件C.放大元件D .执行元件16. PD调节 器是- 一种()校正装置。A.相位超前B.相位滞后C.相位滞后一超前D.相位超前一滞后)。17.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渐近线如下图所示,试确定其开环增益K ( c1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3+

5、S2+ T S+5=Q则系统稳定的T值范围为(C )。T 0; B. tvO ; C. T 5 ; D. 0 T 1 C.D. 0 Z 1(0E 1);B. w n /(S +2 Ew nS+1)(E =1);C. T 2/ (T2S2+2E TS+1)(0E 0)的拉氏变换是(cA、bS + c/(S+1)B、bS - c/(S+a)C、b/S + c/(S+a)D、b/S + c/(S-a)23.反映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指标为():24.A.cB.t sC. tD. e ss在阶跃函数输入作用下,阻尼比()的二阶系统,其响应具有等幅振荡性。A.Z = 0 B. Z 1C. Z = 1D. 0

6、 Z 125如果自控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均在右半平面,那么系统为( b )系统:A.稳定 B. 不稳定C. 稳定边界 D. 不确定26.在右图所示的波特图中,其开环增益K =(2A、3 cl O 1 ;B、o Cl o 1 o 2;C、3 2 O cl O 1 ;A. 3C.5D. 6m111B. 428.典型二阶振荡系统的()时间可由响应曲线的包络线近似求出。A、峰值;B、延时;C、调整;上升D、3 13 cl CO 227.某机械平移系统如图所示,则其传递函数的极点数29. cos2t的拉普拉斯变换式是a. 1SC.S24B.D.4S24丄 S230.控制系统的稳态误

7、差反映了系统的a. 快速性B. 稳态性能C.稳定性D.动态性能31.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如果增加阻尼比E的数值,则其动态性能指标中的最大超调量将B.不变a. 增加C. 不一定D. 减少32.开环增益K增加,系统的稳态性能():A.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不一定33. 开环传递函数的积分环节 v 增加,系统的稳态性能( ):A.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不一定3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S) = K( T S+1)/(T iS+1)(T2S+1)(T2S2+2Z TS+1),贝S它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在3趋于无穷大处的斜率为()(单位第 #

8、 页 共 53 页均为dB/十倍频程)。)。A、 -20 ; B 、 -40 ; C 、 -60 ; D 、 -8035. 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 截止频率3 b; B、谐振频率3 r与谐振峰值M; C频带宽度;D、相位裕量r与幅值裕量Kg36. 开环增益 K 减小,系统的稳定性():A.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不一定37 如果自控系统微分方程特征方程的根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均在右半平面,那么系统为( )系统:A.稳定 B. 不稳定C. 稳定边界 D. 不确定38.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A.上升时间trB 调整时间 tsC .幅值穿越频率3

9、c D .相位穿越频率3 g39.已知f(t)=0.5t+1,其Lf(t)=():22111A. S+0.5S B. 0.5SC. 厶丄 D. 2S2 S2S40.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表征着系统的稳态性能。A.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在3 =1处的高度;B. 中频段的斜率;C. 中频段的宽度;D.高频段的斜率41.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不变时,如果增加无阻尼振荡频率3 n的数值,贝y其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A 、增加;B、减少;C、不变;D、不定42.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当()时,最大超调量C为0。第13页共53页D、Zv 0A. 5/(S2+25); B.5/( S

10、2+16);C. 1/(S-2); D.1/(S+2)A 、Z = 0 ; B、Z = 1 ; C、0Z 0)的拉氏变换是()。A、bS + c/(S+1); B、bS - c/(S+a); C、b/S + c/(S+a)D、b/S + c/(S-a)47.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表征着系统的稳态性能。A、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在3 =1处的高度;B.中频段的斜率;C.中频段的宽度;D.高频段的斜率48.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当阻尼比不变时,如果增加无阻尼振荡频率3 n的数值,贝y其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A 、增加;B、减少;C、不变;D、不定49. 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A.

11、3 n /(S 2+2Sw nS+1) (0 E 1) ; B. 3 n /(S 2+2 三3 nS+1) (E =1);C. T 2 ( T2S2+2S TS+1) (0 E 1) ; D.1/S (TS+1)50.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当()时,最大超调量C为0。D、ZV 0A、Z = 0 ; B、Z = 1 ; C、0Z 1 ;51. 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A. 0 型B. I型C. 1/(S-2);D.1/(S+2)52. 典型二阶系统在无阻尼情况下的阻尼比E等于A. E =0D. E =1C. 0 E 1的比例环节D 增加输出量的微分负反馈环节7改善随动

12、系统性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采用 PID 串联校正 B 增设转速负反馈C. 增设给定顺馈补偿 D .增设转速微分负反馈8. 测量角位移的元件有A. 伺服电位器B. 自整角机C. 测速发电机D. 光电编码盘9. 比例积分(P1)校正装置(设x=1)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A. 改善稳态性能B. 降低系统稳定性C. 改善动态性能D. 提高抗高频干扰能力10. 位置跟随系统增设转速负反馈环节后,将使系统的A. 位置最大超调量减小B. 调整时间减小C. 位置稳态误差为零D. 加速度恒为零11.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可以使速度波动减小的环节有A 电流截止负反馈B. 电流负反馈C. 电流正反馈D转速负反馈12.

13、对典型二阶系统,当增益 K增加时,则系统的A. 上升时间tr较长B. 稳定性较差C. 稳态性能较好D. 最大超调量较大13. 开环传递函数为()的闭环系统是稳定的。第27页共53页A.G(S)40S(S 1)B.G(S)50S2C.G(S)500(S1)2S (0.1S1)G(S)500一 2 D.14. 若某系统的输入为等加速信号r(t)寸t2时,其稳态误差ess二乂,则此系统可能为A.0型系统B.I型系统C.n型系统D.15.增大开环增益K将对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影响是A. 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向上平移B. 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低频段的斜率改变C. 使相频特性曲线产生平移D. 对相频特性曲线不产

14、生任何影响16.当被测炉温为1000C时,可选用()为测温元件。A. 钢电阻B. 镍铬一镍硅热电偶C. 热敏电阻D. 红外测温计17.系统的传递函数与()有关。A. 输入量的大小B. 输入量的作用点C. 所选输出量D.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18.减小位置跟随稳态误差的途径通常有()等。.在前向通路上增设含有积分环节的调节器 。增大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增大开环增益 .减小开环增益19.在典I系统中,适当增大开环增益 K将会使系统的A. 稳定性变好B. 快速性变好C. 超调量减小D. 稳态误差变小 20.位置跟随系统如下图所示,调试时发现超调量过大,建议可选取的改进方法有B.减少aC.增大K1D.减少

15、K1A .增大a21 一个位置随动系统可能的扰动量有A. 机械负载的变化B. 电网电压的波动C. 温度变化引起的系统参数变化D.输人信号的变化E. 摩擦阻力的变化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KTISI).,且 T1 T2,由此可知此闭环系统为A.三阶系统B.二阶无静差系统C.稳定系统.不稳定系统E. 典型n型系统23.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表征着系统的稳态性能。A. 低频渐近线的斜率B.低频渐近线(或其延长线)在3 =1处的高度C.中频段的宽度中频段的斜率E.高频段的斜率24.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赶流调速系统中,若将速度调节器( 比例积分调节器)中的反馈电容C短接则对系统产生的

16、影响为A. 变为转速有静差系统B. 相对稳定性改善C. 使电动机启动电流减少D. 超调量增加E. 使启动过程加快25. 在调速系统中,转速与输入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只与()有关A.输入量大小B.系统内部结构C.系统参数D.电压波动E.负载变化26. 在 Nyquist 图上,当3c1的二阶系统 D.阻尼比E= 0的二阶系统43. 系统的频率特性这一数学模型取决于A.输入量的大小B.扰动量C.系统内部的固有参数D. 系统内部的结构44. 下列稳定的系统是A.开环传递函数为KS(TS 1)的系统B. 相位裕量丫 0的系统C.开环传递函数为SLbLJl(avb)的系统D.开环传递函数为SLaSJl(ab

17、)的系统45.对于开环传递函数为S(S 1)(2S 1)的系统,减少开环增益K将使系统的A.开环相频特性曲线下移B.开环幅频特性曲线下移C.幅值穿越频率3 C变小,系统的快速性变差D.相位裕量丫增大,稳定性变好46.线位移检测元件有A.差动变压器B.热电阻C. 热电偶D. 感应同步器47.线性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 其稳态输出与输入的A.相位可能相等B.频率相等C.幅值可能相等D.频率不相等48. 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A.系统内部的结构B.扰动量C.系统内部的固有参数D.输入量的大小49. 某开环系统增加如下的某一环节后,致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的是A.积分环节B.惯性环节C. 比例微分D.振

18、荡环节50. 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 K 将使系统的A.开环相频特性曲线不变B.开环幅频特性曲线上移C.幅值穿越频率3 C变大,系统的快速性变好D.相位裕量丫增大,稳定性变好第 33 页 共 53 页第三部分:简答题1.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主要要求是什么?而M、N反映了系统的什么,Ts反映了系统的什么,ess又反映了系统的什么;2. 试说明串联校正的优点与不足。3. 试分析PI D调节器性能。4. 在位置随动系统中,采用转速负反馈校正,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有 何影响?5 .叙述系统开环增益K的大小、积分环节个数V的多少与系统稳定 性和稳态性能的关系;6.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从系统特征根

19、的分布来分析7. 简述奈氏稳定判据内容;L(3 )400Hz8. 叙述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3)低频段渐近线斜率大小,在3=1处的高度对系统稳态精度的影响。9. 对PWM控制的大功率晶体管直流调压电路,采用调制频率为的方波较50Hz 方波供电的优点是什么 ?10. 试述“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的定义;11. 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有几种形式?写出时域中数学模型的 通式。12. 试分析比较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的优点与不足。13. 试分析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微分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 说出理由。14. 已知 f(t)=0.5t+1 ,其 Lf(t)= 多少?15. 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的最本

20、质区别及其优缺点比较。16. 从能量转换方面讨论惯性环节与振荡环节的阶跃响应特点。17 传递函数。18. 系统稳定性。19. 试说明增设比例加积分调节器后,对闭环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 能的影响。20. 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系统。21. 说明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22.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23. 为什么稳定的调速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含有积分环节能实现无静差 控制。24. 什么叫系统校正。25. 为什么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转速负反馈会得到普遍的应用?26. 时域分析中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27.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8. 频域分析中如何来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29. 经典控制理论的数

21、学模型有几种形式?写出时域中数学模型的 通式。30.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几种形式。31. 有源校正网路和无源校正网路有什么不同特点, 在实现校正规律 时其作用是否相同?32. 试举出能够实现超前和迟后校正的元件, 并从原理上说明这些元 件所起的作用。33. 一阶无差系统加入加速度信号时能否工作, 为什么?在什么情况 下能工作。34. 为什么一阶无差系统加入速度反馈校正后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 特性,用物理概念来解释。35. 二阶无差系统加入微分反馈后对系统的无差度和时间常数有什 么影响?36. 有差系统加入微分反馈后对系统的无差度、 时间常数和开环放大 倍数有什么影响?37. 有哪

22、些元件可作为速度反馈用,试举例说明。38. 要实现比例加微分校正作用, 应采用什么样的反馈校正元件, 其 传递函数如何?39. 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能否有反馈校正来实现?40. 设有一系统其超调量C %=20%调整时间t s=0.5秒,求系统的相位裕度丫和剪切频率3第 35 页 共 53 页41设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晋1),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复Ka=15%2时的串数主导极点具有阻尼比Z =0.75。试用根轨迹法求10联超前校正装置。42设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0(S)= 30.23 10(O.5S 1),要求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丫 =65 ,幅值裕度Kg =6分贝。试求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23、第四部分:建模题1.下图为热水器电加热器。为了保持希望的温度,由温控开关接通或断开电加热器的电源。在使用热水时,水箱中流出热水并补充冷水。试画出这一闭环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若要改变所需温度时,定性地说明应怎样改变和操作。1-朮亀2-酣泡元fb 3电加离畧F 4亂挖开关.第65页共53页2.试说明上图所述系统,当水箱向外放热水和向里补充冷水时,系统应如何工作并画出对应的系统方块图。3.机械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外力f(t)为系统的输入,位移x(t)为系统的输出,m为小车质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B为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试求 系统的传递函数(小车与地面的摩擦不计)4. 下图是手控调压系统。当发电机的

24、负载改变或发电机的转速变化时,发电机的端电压就要随之波动。为了保持端电压的恒定,需不断 调节电阻RJ,以改变激磁电流If,使端电压保持不变,这样做很不方 便,现将其改成自动调压系统。试画出系统原理图并标出各点应具有 的正、负号。5. 下图为一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在这个图中除速度反馈外又增加了一个电流反馈,以补偿负载变化的影响。试标出各点信号的 正、负号并画出方块图。6. 今测得最小相位系统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求其传 递函数G(S)的表达式。L( )|20dB 7. 下图(a)与(b)均为自动调压系统。现在假设空载时(a)与(b)的发电机的端电压相同均为110伏。试问带上负载

25、后(a)与(b)哪个能保持110伏电压不变,哪个电压要低于110伏,其道理何在?a$8. 某PID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求传递函数。)11 -20dB/dec111+20dB/decl111 ,1 11 1,11111,o1 234卜()L1(9. 如图所示,以usqt)为输出量,以usr(t)为输入量的系统,试求出其传递函数。并指出它属于哪些典型环节组成?C0usr(t)1Rpfusct)110.机械系统如图所示,其中,A点的位移X(t)为系统的输入,位移X2(t)为系统的输出,K1、K2分别为两弹簧的弹性系数,B为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K2BK1八 11.下图为一

26、随动系统。当控制电位器的滑臂转角1与反馈电位器 的滑臂转角 2不同时,则有U0送入放大器,其输出电压LD加到执 行电动机的电枢两端,电机带动负载和滑臂一起转动直到反馈电位器滑臂位置与控制电位器滑臂位置一致时,即2二1时才停止。试将 这个系统绘成方块图,并说明该系统的控制量,被控制量和被控制对 象是什么?IL-图1-a12.今测得最小相位系统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试求其 传递函数G(S)的表达式。L(13.下图所示为二级RC电路网络图。已知ui(t)为该网络的输入, uo(t)为该网络的输出,i1(t) 、i2(t) 、ua(t)为中间变量。试画出以ui(t)为输入,uo(t)为输出的

27、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根据画出的系统结构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R1ui(t) i1(t)丄I i2(t)Cjua(t)C2uo(t)R2BiB215.下图为一温度控制系统。试分析这个系统的自动调温过程并说明14.弹簧-阻尼系统如右图所示,其中Ki、K2为弹簧弹性系统,Bl、B为粘性阻尼系数。若位移x(t)为输入量,位移y(t)为输出量。试求 该系统的传递函数。TKi X(t)Ty (t)K2这个系统的输出量和干扰量是什么?16.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渐近线如图所示,试求其开17. 如下图为一机械系统(小车的质量为m,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

28、若以冲击力F(t)为输入量,小车位移x(t)为输出量。求此系统的传递函数廻;F(s)当F(t)为一单位脉冲函数S (t)时,求小车的位移x(t)= ?种击力” LI18.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设为最小相位系统)的L()(dB)20-20dB/dec20dB/dec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渐近线如下,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9. 某单位负反馈系统(设为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渐近线如下,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d(B) I-40dB/dec-20dB/dec-60dB/dec20. 图1-13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元件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

29、统里的干扰量和给 定量是什么。21. 图1-14是电阻加热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电阻丝电源的通断由接触式水银温度计控制。水银温度计的两个触点a和b接在常闭继电器 的线圈电路中,它将随着水银柱的升降而接通或断开, 从而控制继电 器的触点K,把电阻丝的电源接通或断开,以达到自动调温的目的。试画出这个系统的方块图并与 15题的温控系统比较,说明两者有何区别。图 1-1422. 设计一个以电压为指令的内燃机车速度控制系统,并说明系统的 工作过程。23.求下述函数的拉氏变换f(t)=1/a2(at0)f(t)=1/(- a2)(at2a)f(t)=0(t2a)并求当a-0时F(s)的极限值。24.试列写右图

30、所示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25.试列写右图所示机械系统的运- / . !叮中 h 尿1沁i知彳动方程。26. 列写图2-13所示系统的输出电压U2与输入为电动机转速间的微分方程;Ks是隔离放大器。(其中CG;GG)27. 下图所示电路,起始处于稳太,在t=0时刻开关断开。试求电感L两端电压对t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大致图形和用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演算。r28. 试列写右图所示发电机的电枢电压与激磁电压间的微分方程。(忽略发电机电感)。29. 试画出以电机转速为输出,以干扰力矩为输入的电动机结构图,并求其传递函数。第五部分:稳定性分析题1. 利用劳斯稳定判据,确定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2. 利用劳斯稳定

31、判据,确定下图所示系统的稳定性。3. 下图所示潜艇潜水深度控制系统方块图。试应用劳斯稳定判据分析4.已知高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6+2s5+8s4+12s3+20g+16s+16=0试求特征根。5. 为使具有特征方程D(S)=S3+dS2+(d+3)S+7=0的系统稳定,求d的取值范围。1)请应用对数稳定6. 某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二屎S( TS判据分析当K增加时,此系统稳定性如何变化。7.某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该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1 .KS(0.01S+1)(0.2S+1)(s)R(S)8.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0.1S 1)(0.5S 1)

32、(S 1)试求当K为多少时闭环系统稳定。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as+1)/s 2,试确定使相位裕量丫 =+4味时的a值(a0)。第六部分:结构图简化题1.用等效变换规则化简如下动态结构图:2.简化下面框图,求出C(S)=?R(S)G1土,J-G2G33.用等效变换规则化简如下动态结构图:G2(S)严 G3(S)|H1(S)H2S|R(SL |gi(s)J CzC(S)4. 基于方框图简化法则,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s) =Xo (s) /Xi (s)。Xo (s)*1 Gi(s)Xi (s)+An G2(s) G3(S)H(s)5.求右图的输出信号C(s)。6. 求下图的

33、输出信号C(s)。7. 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s)/R(s)。EffjV8. 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s)/R(s)。9. 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s)/R(s)。0*1010. 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11. 试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C(s)/R(s)。虫卜.012-简化下列方块图求其传递函数鵲R(S)G1(S)G2(S)G3(S)C(S)G4(S)I G5(S) 13.简化下列方块图求其传递函数鵲R(S)G4(S)G1(S)C(S)G3(S)卜第七部分:时域分析题1. 已知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用下式描述:c(t)=5r(t-3)

34、.试求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的输出特性。2. 系统如图所示,r(t)=1(t)为单位阶跃函数,试求: 系统的阻尼比Z和无阻尼自然频率3R(S)C(S)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 M和调节时间t s( S = 5 )4S(S+2)3.下图所示为飞行器控制系统方块图。已知参数:KA=16,q=4 及Kk=4。试求取:该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该系统的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频率3 n反应单位阶跃函数过渡过程的超调量、峰值时间及过渡过程时间。4.下图为仿型机床位置随动系统方块图。试求该系统的:(1)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率3 n。(2)反应单位阶跃函数过渡过程的超调量八峰值时间tp、过渡过程时间ts

35、及振荡次数N。5.试求取图3-18所示控制系统当K=10秒1及Tm=0.1秒时:(1) 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率3 n。(2)反应单位阶跃函数过渡过程的超调量c瓶峰值时间tp 。I 1“ 厂:6.设系统如下图(a)所示。这个系统的阻尼比为 0.137,无阻尼自振率为3.16弧度/秒。为了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以采用速度反馈。下图(b)表示了这种速度反馈系统。为了使系统的阻尼比等于0.5,试确定Kh值。作出原系统和具有速度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j心J0 1 C3HI *屜7. 设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c(t)=5(1-e 5),求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8. 下图系统的方块图。试求:(1)各系统

36、的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频率3(2) 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并进行比较,说明系统结构、参数是如何影响过渡过程品质指标的?9. 下图系统的方块图。试求:(1)各系统的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频率3 n。(2)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并进行比较,说明系统结构、参数是如何影响过渡过 程品质指标的?10. 下图系统的方块图。试求:(1)各系统的阻尼比E及无阻尼自振频率3(2)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并进行比较,说明系统结构、参数是如何影响过渡过程品质指标的?pg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諸且初始条件为C(0)=-1,C(0)=0试求:系统在r(t)=l(t )作用下的输出响应。R(sL_ .+C(s)s(s+3)第八部分:频域分析题1. 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c(t) sin 3t 2e 3t,试求系统的频率特性。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二亠,其中T=0.1 (秒),Ts 1K=5,试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并求在3 =10( /秒)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