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原文注解及赏析_第1页
游子吟原文注解及赏析_第2页
游子吟原文注解及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子吟原文注解及赏析、游子吟原文及注解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归:回来,回家。 既指草木的茎干,三春:旧称农历正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临:将要。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 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 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译文: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2、怕的是影响儿子出行。谁敢说子女没有小草那样的孝心,不能够报答慈母恩情呢? 二、游子吟创作背景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时孟郊居官溧阳尉,为迎养其母而 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 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 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 诗。三、游子吟全文赏析诗人 50 岁才任溧阳县尉,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 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 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 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千百

3、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 最值得回忆的, 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 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 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 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 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 老母一针一线, 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 是怕儿子迟迟难归, 故而要把衣衫缝 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

4、!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 正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 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 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催人泪下, 唤起普 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小小的萱草 感情是那样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 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 悬绝的对比, 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 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 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 真有“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之意, 淳厚真挚。穷愁终身,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 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 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 着浓郁醇美的诗味, 情真意切, 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 引起万千游子的 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