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_第1页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_第2页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_第3页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_第4页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杨东平是那种外表平和理性,内心温热易感的学者。 25 年前,他陆续发表一些批评当时教育体制的文章, 刊登在百 科知识等非专业杂志上;今天,他主持的中国教育蓝皮 书已经出到第 5 个年头。30 年来,杨东平在教育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已具相当 规模,他的通才教育论 、艰难的日出 、教育:我们有 话要说,以及大学精神 、大学之道都是扎实、冷静 之作。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人物周刊: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教育公平再次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您有没有看到、听到一些令人欣慰的消息?杨东平: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 值。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教育公共服

2、务 的职能不断扩大, 优先投资和发展教育正在形成风气; 2006 、 2007 两年在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今年将扩大到城 市;同时,建立了资助强度高、覆盖面大的新的国家资助体 系,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行补助学费,实行师范生免费制 度等等。可以说,教育已经超越了极其短缺、贫困的阶段, 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 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人物周刊: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目前 面临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是“提高教师水平” ,它对应着怎 样的现实?杨东平: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舍、办学条件得到保 障和逐渐改善后,教师问题现在是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成为新的瓶颈

3、。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质量不高,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缺少足够数量 的公办教师,大量使用代课教师。人物周刊:农村教师常常好几个月领不到工资,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水平?杨东平:教师工资在义务教育经费中占大头,但现行义 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跟不上。现行的“两免一补”新机制的 设计没有触动教师工资,只笼统地提了一句“教职工工资在 现行体制下加大保证力度” 。应该说大面积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问题是,现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水平较低 (在西部农村大约是小 学 130 元左右, 初中 230 元左右 ) ,实行免费、 禁止收取各种 费用后,班主任津贴、加班费等

4、没有了,农村教师的实际收 入有所下降。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仍然有一 个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他们只拿相当于公办教师1/3、1 /4 的报酬 (在甘肃农村为 200 元上下 ) ,在最偏远、 条件最艰 苦的地方工作,面对一刀切的政策和随时被辞退的可能,这 是不公正、不人道的。我想只有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谈教 师水平。重庆市去年有一些做法,值得重视和推广。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层次较低的地方高校人物周刊:教育不公平在今天的主要表现,依然是城乡差异吗?杨东平:历史形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是我国的一 个基本国情,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成为影 响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但是,应当看到

5、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村学校“空壳化”的 现象,前些年集资兴建的学校或社会力量捐赠的“希望小学”被闲置、废弃。有些地方提出了“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 口号。由于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过大,许多农民的孩 子也进城“择校”上学。目前似乎还没有成熟的看法认识来 应对这一现实。在高中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评价上,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大量“人户分离”的现象,仅靠户籍身份很难有效 地测量城乡学生的变动,因为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可能在 县城经商,也可能已经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了多年。因此, 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即阶层差距来衡量教育机会的平等状 况,是更敏感、合适的指标。人物周刊: 您主持的 “ 1990 年以来高等

6、教育入学机会调 查”花了两年多时间 (2002 年-2004 年末 ),得出过一条结论: 城乡差距有所改善,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3 年过去,有没有 发生一些变化?杨东平:虽然最近我没有继续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跟 踪调查,没有新的数据,但可以看到一些基本趋势并没有实 质性的变化,因为政策的“基本面”并没有显著变化。如中 小学等级化、激烈的择校竞争、家长社会经济地位对入学机 会的强烈影响,等等。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过这组数据: “扩招前的 1998 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 40 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 37;而扩招后的 2004 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 230 万 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 51。”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多起 来,这个趋势肯定在持续,但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层次较低 的地方性高校和专科院校,这说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 差距正在从外在的、 总量的、 宏观的不均衡, 转移为隐性的、 更深的层面。人物周刊:普利策奖获得者贾雷德 · 戴蒙德在崩 溃社会如何选择兴亡成败中公布了几个数字:中国教 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GDP) 比重不及第一世界国家的一 半;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0%,但教育经费只是全世 界教育经费的 1% 。这数据可信么?杨东平:我们的数据是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1%,教育人口约占世界的 26%( 其中学历教育约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