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少J勳芙勵n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学院:体育学院大同地方武术主要流派的分析与研究摘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被国人誉为四大国粹之一, 无论是苍 老的武术拳师,还是古老的武术秘本,或是近代武术资料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它们都是中华武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武术的本质和灵魂,蕴含着民族的生存智慧,修生之道,精神取向。而雁同地区的拳师们秉着承载武术的思想,薪火相传。在武术的 传承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本人在大同习武 多年,对大同地方武术流派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 希望能对挖掘和整理中华武术历史 遗产尽一点微薄之力,对大

2、同地区发展武术运动提供依据。关键词 传统武术;武术传承;发展;大同地区目录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 (1)1.2研究方法 (1)1.2.1专家访谈法 (1)1.2.2文献资料法 (1)2研究内容(1)2.1大同地区传统武术主要流派的特征及传承 (1)2.1.1罗汉拳(1)2.1.2梅花拳(1)2.1.3八法拳 (2)2.1.4子母绵掌 (3)2.1.5十二形龙拳 (3)2.2大同传统武术主要流派发展面临的问题 (4)3对策(5)3.1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5)3.2构建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促进传统武术科学发展 (5)3.3 以比赛为平台,以竞技促传统,以传统滋养竞技,促进武术的

3、交流与推广(5)参考文献 (5)雁同地区地处雁门关外,又叫雁北,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有着丰厚的历史 文化背景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历史上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民族战事暴发的焦点。 匈奴、北魏、辽、金、元、瓦刺、担鞑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在这里留下历史足迹,其 渊源的历史文化为民间形成尚武之习提供了基础, 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 的习武思想、习武精神和武术体系。 传统武术根源在民间,内容丰富,异彩缤纷。 表现的是宗风的张扬, 精神的深邃, 是服务于社会的基础性项目。 近代雁同地区传统 武术源于清末与民国年间, 在近代民族危难情况下, 武术在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驱动下, 各仁人志士纷纷加入抵

4、抗列强的队伍中、同时传统武术也扮演重要角色。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大同地区传统武术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及传承如:罗汉拳、梅花拳、八法拳、子母 绵掌、十二形龙拳等拳术。1.2 研究方法1.2.1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的内容,走访了大同市区和周边县区的大量老拳师搜集到许多珍贵 的历史资料1.2.2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查阅了大量关于传统武术方面的书籍、论文,为本文提供 理论依据。2 研究内容2.1 大同地区传统武术主要流派的特征及传承2.1.1 罗汉拳罗汉拳的风格特点 :罗汉拳分为象形罗汉和长拳罗汉两种,大同地区的是象形罗 汉。象形罗汉似太极比太极刚,似花拳比花拳慢,似形意比形意柔

5、。全套分为两套一 百八十余势。前套以手为主,后套以腿为主。姿势形象,动作优美,刚柔兼施,以意 催力。清末河北省武强县人张占鳌, 曾任北京忠义镖局镖师、 御林军军马教头。 大同人 邓维胜等人请张到大同毛家皂开设武馆, 遂传此拳。主要代表人物有邓维胜、 张老四、 纪老八、姚培成、郭锦云、董二、张广明、庞尔国等。一九零三年贾虎臣拜张为师学 的了一身内外功夫,绝技铁牛耕犁、左夹脖迎门腿名扬云中古城2.1.2 梅花拳梅花拳的风格特点:架子舒展大方,走四方,打八方,内容丰富,手法多变,进 退随势,起落随形,快而不乱,以健身为宗旨,并且有独特的技击手段,练此拳时, 以养气练气并重,动作要求上松下实虚实相并,

6、身、手、步法灵活稳固,久练可壮内 强外。梅花拳还有完美的艺术价值, 表演时可将此拳的技与美相结合, 真正有美好感 觉与享受。此拳以“防御为能“套路严谨,拳法多变,风格独特。梅花拳分为大梅花 拳、中梅花拳、小梅花拳、梅花枪、梅花刀、梅花双刀、梅花剑、梅花拐、梅花钩、 梅花棍、梅花钻及梅花桩功。梅花桩分为单人、双人或多人踩桩锻炼桩功。另配合打 木桩、打沙袋、举石锁、跳沙坑、马步抓空,以增功力。杨振基绰号”杨疙瘩“原为东北十三路镖局总镖头,平时脚穿两双鞋,一双铁鞋 十七公斤,一双铜鞋二十四公斤,杨振基轻功出众武艺不凡,刀、枪、剑、戟、斧、 钺、钩、釵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是梅花拳在大同的源流人。民国七

7、年即一九一八年 贾虎臣拜在杨门下学习梅花拳。 贾虎臣心领神会了师傅的谆谆教诲, 日后经过刻苦磨 练,融会贯通,武术造诣颇深将所学技艺发扬光大,门下弟子个个武艺超群,主要有 康万义、李治、武世俊、李俊卿、张成元、贾祥、贾钰等,这些弟子又传给了王建功、 宋庆臣、崔振峰、李文辉、乔巨有、赵明生、王占斌等。其中武世俊和康万义被陈为 “武林双杰”。这些人为大同的武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3 八法拳八法拳风格特点: 古朴明快, 以技击手法贯穿始终的一门实践演习的拳法。 全套 五十多个动作,八法拳套路都较短小精悍,动作沉稳紧凑,拳架结构紧密,而没有大 跳大跃的动作。八法拳招式着重攻防技击,而少花

8、架,出手快速有力,沉稳果断;回 手不刁即擒,不挂即裹。在拳式练习中主要掌握八劲和八法,故此得名。八劲,指各 动作中包含的不同劲力特点,有冲、钻、裹、拧、劈、撩、化、棚等八个劲。八法指 套路中在技击应用上的八种法则,有打法、抓法、截法、拿法、踢法、靠法、闪法、 震法。1907 年同盟会会员续桐溪到大同开展工作,秘密训练武装起义部队,为了增强 起义队伍的战斗力, 提高军队素质, 由李得与大同著名拳师李德懋, 梅花拳师宋世杰、 弹腿拳师李国华,以及清军绿营中的武林人物孙占彪、武万年,孔献林、马根义,傅 殿臣,傅殿邦,傅殿举等人,并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首先创编了徒手格斗拳术。他 们集思广益,主要吸纳了

9、弹腿通背翻子拳等拳种中的“抓、打、截、拿、踢、靠、闪、 震”八种打法,并突出“冲、钻、裹、拧、劈、撩、化、棚”等八打劲力的特点,组 成的拳法套路。 定名为八法拳。 其次创编了大枪, 用以训练人们的臂力和短兵抨杀为 目的,由李德懋和宋世杰二人主编。李德懋皂创编刀术训练套路时,其以“劈、撩、 挑、扎、斩、推、截、格”八种进功性刀法为主,每法四刀,共计三十二式,定名为 “八法刀”。剑术训练套路的创编是选取“刺、劈、撩、挑、点、崩、削、绞”八种 进攻性剑术为主,结合“格、挂、云、托、挽、引、抽、架”八种防守型剑法为辅。 组成五八四十式 ”的“八法剑”套路。当时也曾着手创编了棍术,但未形成固定套路。 因

10、此,后来只传下拳、刀、剑、枪四个武术套路,且以拳枪为重点。八法拳是大同地 区辛亥革命起义前期产生的, 也是大同人民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革命事业而前扑 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佐证。2.1.4 子母绵掌子母绵掌的风格特点: 该拳多取中架小蹲式, 且内蓄刚劲, 外示轻柔,绵里藏针, 柔中寓刚,拳掌互变,臂同鸷翼,腿似弯月,步赛流星,常用蛇形一字步法。练此拳 时要求劲整, 起于足跟,传于腰跨,经于肩臂, 达于拳掌;并要做到意、 气、力相合, 以意引气,以气催力,力出丹田,顺而不僵。采用腹式呼吸,要求细、匀、深、长。 该拳掌形取瓦蛇掌,步形有弓步、马步、偏马步、半马步、丁八步、虚步、寒鸡步、 小蹲式、蛇

11、形一字步等。该拳使用部位有:肩、肘、拳、掌、胯、膝、腿、脚,在技 击中应变力极强。其拳法有贯、冲、盖、插;掌法有:托、推、滚、引、抹、按、扣、 剪、劈、截、封;肘法有:掀、挑,还有踹、搓、勾、挂、靠、撞、顶、压的膀法, 胯法、膝法、腿法等,内容十分丰富。该拳依据人体结构特征,取大臂、小臂、掌指 三节长鞭之柔、 集拳、肘、膝似铁之刚, 采拳、脚放长击远之利, 择肩、胯贴靠之威, 以静功之桩固守内气,以动功之势,催发之力,兼习八方穿林步法,故体用兼备,刚 柔相济,内外俱练,长短并举为本门拳百目之纲要。范子英在技击要略中概括了 子母绵掌技击上的五大特点。 “彼以引手来,吾以实手去,名曰引手,其实未引

12、,此 其一也;且头门不动,二门不行,三门取胜,或称三胜掌,此其二也;顺人之势,就 人之功,彼来吾就,彼去吾随,勿以拙力相争,惟求法术通人,此其三也;守门取自 然势。万勿于先门开露相,打人不见手,亦称藏拳,此其四也;彼来势勇猛,吾以揶 移步法,彼撤步退下,吾左连右随, 譬如洪涛之速至, 紧跟不过三步, 即可搭手成功, 此其五也。凡此五者,子母绵掌之技击要略也。此外,技击上讲究“彼斜我正,彼正 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拳谚又云:“远用拳掌近肩胯,不远不近肘膝打。 ”2.1.5 十二形龙拳十二形龙拳的风格特点:十二形龙拳是一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内刚外柔,以 柔克刚的动静结合功法, 它是从我国

13、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相属之龙形仿生学 中综合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其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威而不猛、柔而有力。身法以 龙形敏捷多变,步法以蛇形起伏有方,形象生动,动作优美。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 根据,以吐纳呼吸导引为基础,以由内发于外之内功为动力,属内家功法。要求虚灵 顶劲,沉肩坠肘,尾闾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强调内外结合,意念呼吸结合, 精气神结合,谓之三结合。在技击上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并进。总之,形 龙拳好多中下盘架式,要求园活紧凑,缠绕裹挣,抽根拔骨,运动量教大,两足处处 内扣,足跟着地,起落提步似钉,行步为主,柔身各部位互相呼应,连绵不断,一直 保持游龙之态。根据形龙拳

14、传人徐殿林口述, 相传一八一三年清代咸丰年间, 河北省唐县人刘志 晓在直隶保定府的镖局为镖头, 刘随清武将僧格林沁南下巡视, 路经贵州段将军府歇 马。刘夜间巡查,发现府内有一女子练拳询知为段将军之妹,与之较艺,被段妹连击 数倒,刘遂弃保镖生涯,从段妹学艺十年。艺成回故里,设武馆,传授拳艺。有唐县 赵珠拜刘学艺,因丧人命,离家出走,留足山西省灵仇县觉山寺内,将十二形龙拳传 授寺内祥明、 祥镜二僧。当时大同杏儿沟煤矿主人刘桂芸到觉山寺避暑, 发现赵珠拳 艺过人,遂聘至大同传艺,后又由大同徐殿林等人邀至上华寺庙内西花园开设武场, 传授形龙拳于徐殿林、孙秀山、雷珠等十人。徐殿林又传赵珍、祁国祥、孙富、

15、刘纪 元等人,其他皆末传人,故流传不广。2.2 大同传统武术主要流派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竞技武术高速发展的同时, 传统武术成为人们眼中的昨日黄花。 造成这一现象 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传统武术自身不能满足多数现代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 来的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中, 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 文 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 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传统 武术注定不能成为年轻一代所追逐的时尚运动, 因为传统武术中蕴含的 “传统” 与年 轻一代的“心理需求”无形中拉开了距离,他们不选择、不喜爱传统武术也是命中注 定的。另外,在大同地区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

16、越重视传统套路的习练而忽视了 对传统功法的传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大同地区的武术健儿在全国的传统武术比赛中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武术的内在功法却很少有人能体现出来。 传统武术的门派之 见,对功夫的口传身授也对其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我国的武术传承中一直就有 口传身授的传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影响了中国近千年, 一些重要的内容只传 近亲从而使大量优秀的功夫失传。 上述的子母绵掌和十二形龙拳都有这样的问题, 所 以其传播的范围很小。3 对策3.1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首先传统武术必须破除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流派分立、门户之见,同时各拳种 之间要相互借鉴、 优势互补。子母绵掌和十二形

17、龙拳的现状充分说明了固步自封只能 原地踏步。其次,根据现代人的不同需求,对传统武术进行分化、提炼、创新,以更 好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要求。 我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走以健身化、 娱乐化 为主,以竞技化为辅的发展方向。3.2 构建传统武术科学理论体系,促进传统武术科学发展 。武术作为一门学科, 也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从学科角度审视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 对传统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应把传统武术发展看作是整个传统武术文化有机 系统的科学发展, 是对精神与物质统一, 武术内外合一、 心身合一的整体运动奥秘的 揭示,是对民族精神与全球意识统一的揭示。 大同地区武术种类很多, 但是没有一本 关于其

18、的专门作品。老拳师们应该放下门派之见与科研工作者一道运用现代运动解剖 学、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力学的有关原理把相关拳术编撰成册供后 人学习。3.3 以比赛为平台,以竞技促传统,以传统滋养竞技,促进武术的交流与推广 。因此,传统武术要向现代武术靠拢, 巩固竞技武术开拓的阵地, 而现代武术要向 传统回归,从传统武术中吸取养分, 走融合发展。 今年在大同灵丘举办的全国传统武 术比赛一定会对大同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 栗胜夫 .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J. 武汉: 体育学院体育学报 ,1999,(3):16-18.2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 . 中国武术史 M. 北

19、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447-448.3 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 中国武术大辞典前言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2.4 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 .中国武术史 M. 北京 :民体育出版社 ,1997:373.5 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 武术理论基础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85.6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中国武术史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185.7 徐才 .武术学概论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55-60.8 武冬 .传统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7(12):16

20、24.9 现代汉语辞海 M. 哈尔滨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10 周伟良 . 传统武术 ,你何去何从 J. 武林 ,2000,(3):12-13.6Datong Local Martial Arts Main Schools of Analysis andResearchAbstract: Summar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temper was hailed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national essence, whether the old martial arts Quanshi, or the secretary of the ancient martial arts, or Wushu modern information These are the valuable wealth, and they are Chinese Wushu bearing witness to the history of the essence and soul of martial 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