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1/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1.gif)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1/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2.gif)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1/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3.gif)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1/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4.gif)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1/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bd8350aa-6a15-4f41-bb7c-c7694f47c26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长期护理体系的构建在经济全球化、人口结构老化、长寿化及家庭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迁。社会老龄化突出的表现为三个主要问题:老年人收入(养老)问题,老年人医疗问题和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其中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iaa)的定义,长期护理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chronic illness),譬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functionalimpairment)的人提供的护理。这种护理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
2、务或其他支持性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由不需付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非正规护理人员(informal caregivets)提供,即所谓非正规护理,也可由受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执照的专业正规医护人员(formal caregivers)提供,即所谓正规护理。此种护理可以在家中提供,也可以在社区或专业机构环境中提供。长期护理需求正在由个体风险演化为整体性社会风险,亟需政府调配国家资源,凝聚整体社会共识,实施长期护理保障的制度化发展,以此协助传统家庭护理功能的发挥,乃至扩展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主体。到20世纪中期,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简称ltci)制度作为解决老年人
3、护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应运而生,该制度利用保险原理筹集护理资金,实现护理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对公共福利需求的压力,降低了政府对长期护理成本的财政支出,同时保护老年人及家庭资产,避免因支付护理费用而背上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切实保障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1、 人口老龄化与长期护理需求(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相对比例的变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
4、于2001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发展快、底子薄、负担重,发展不平衡等特点,这些都使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2006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给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进一步敲响了警钟: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报告预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2020)。此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第二阶段是加速
5、老龄化阶段(20212050)。期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而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此后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截至2008年底,天津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2.9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28%。上海为300.57万人,占人口总数21.61%,北京市为25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
6、5%,浙江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729.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56%,天津已超过北京、浙江等地增长速度,排名全国第二。天津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将对经济增长、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等带来深刻影响。(数据与2007年人口统计年鉴的抽样调查差别较大)2007年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地区总人口数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数人口老龄化程度(%)老年抚养比北212.86天津9896107410.8513.95河北6350156268.8611.91辽宁39371418110.6213.87吉林2506
7、722088.8111.28上海16708238114.2518.32江苏69503775111.1514.95浙江45844487410.6314.23河南8646065467.5710.51湖北5240851799.8813.28重庆25850302011.6816.84四川75201826110.9915.72陕西3438333139.6413.22007年我国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地区总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人口老龄化程度(%)老年人口抚养比北京11645120310.3312.85天津637481412.7716.24河北11165117910.5514.32辽宁17361
8、206911.9115.36吉林900095210.5713.41上3218.36江苏2385121819.1411.58浙江1174011741013.02河南149319836.588.67湖北12153129110.6213.76重庆479350910.6214.07四川102609148.9111.74陕西699487012.4416.642.老龄化社会转变所用时间短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于2001 年全面步入老年型国家,其老年化的速度远远快于典型的发达国家。按照国际社会通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以上则称为老龄社会,而
9、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一般以65岁及以上人口比列由7增长到14所用的时间来表示。然而,我国在2001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8年即进入老龄社会,其间仅用了27年,除长于韩国(18年)、日本(24年)外,远远短于德国(40年)、美国(71年)、法国(115年)。据专家预测,到 205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5%。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我国即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更令人担忧的是,发达国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都在5 000-1 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 1 000美元
10、左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老龄化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未富先老”,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在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有较大的偏离和超前性,形成了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如果我国不能采取有效地制度化措施加以应对,不仅可能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精神和财务困难,还会因年轻一代为照料老人而无法全力以赴工作,造成企业生产的人心涣散,波及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我国应审时度势,构建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早规划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风险,本着广覆盖、低水平的要求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切实实现
11、健康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国家 老龄人口的比重发生年份 比重增加的年数 7 14 20 7到14% 14%到20中国 2001 2028 2035 27 7韩国 2000 2018 2026 18 8 日本 1970 1994 2006 24 12 德国 1932 1972 2012 40 40美国 1941 2013 2018 71 15法国 1864 1979 2020 115 4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计生委2003年预测结果和韩国国家统计厅资料整理而得。3. 老龄人口抚养比例高根据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199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对老人赡养比为13.7%,到2000年上
12、升为15.6%,预计到2025年上升为29.46%,2050年上升为48.49%。根据2008年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来看,截止2007年底,上海老年人抚养比最高为18.36%,天津超过北京位于第二位,老年人抚养比为16.24%,北京老年人抚养比为12.85%。也就是说,2007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大约要负担12.8个65及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上升得更为迅速,根据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2025年达到59.5%,2050年达到76.8%。根据2008年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来看,截止2007年底,天津少儿抚养比最高为14.59%,总抚养
13、比为28.54%,北京少儿抚养比次之为12.01%,总抚养比为24.72%,上海少儿抚养比最低为10.24%,总抚养比为26.56%。也就是说,2007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大约要负担37.42个老年人与少儿,不到三个人就要养活一个老年人或少儿,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沉重。 三大城市人口、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抚养比比较城市抚养比总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户籍-总人口北京少儿抚养比18.3920.6110.342.22老年抚养比16.9720.713.433.73总抚养比35.3741.3213.775.95上海少儿抚养比16.8417.9613.151.12老年抚养比2
14、0.5826.072.285.49总抚养比37.4344.0315.436.61天津少儿抚养比23.5524.2116.670.66老年抚养比16.9318.213.501.28总抚养比40.4842.4220.161.94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 社会保障程度低,老年人生活高度依赖家庭供养根据2006年全国老龄办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为78.0%,农村仅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城
15、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收入占比急剧下降,越来越依赖家人的供养,而城市地区的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为离退休金、养老金的仅占人口的一半左右,农村地区这个比例非常低。根据2008年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来看,2007年,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离退休金、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64.6%,天津市为52.52%,上海最高为89.75%,可见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不高,老年人高度依赖家庭成员
16、供养。全国60岁及以上生活主要来源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他(%)60-645003057.3520.221.1719.551.765-693897141.7624.11.7330.491.9170-743240325.4524.052.3645.972.1675-792044114.522.182.8557.872.5980-84110166.5119.22.6168.062.7185-8943383.3917.173.9973.511.9690-9411071.1714.273.7978.592.2695+
17、2742.558.762.5582.853.28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生活主要来源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他(%)60-641085913.9964.321.317.892.4865-6991826.2570.191.8519.472.2470-7480153.0270.362.3222.032.2775-7948351.6367.492.7525.422.6980-8425631.0960.323.6332.272.7385-899240.5455.633.6838.12.0690-942360.4245.34
18、4.6647.462.395+500384544全国各地区60岁及以上生活主要来源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他(%)北京9183.2764.60.4430.071.63天津7339.4152.520.5536.830.68河北676234.8312.971.2949.261.67辽宁604124.5544.082.0527.641.64吉林326721.5535.843.5235.873.24上海32595.189.750.983.960.21江苏1119037.8622.921.8135.51.9浙江68573
19、1.524.41.9938.923.19河南984547.2910.431.6437.962.68湖北757040.49251.6231.11.8重庆459747.5316.922.3132.261四川1273947.3313.361.9135.411.99陕西498736.1724.31.0636.51.97(2) 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趋势1.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堪忧我国老年人口不仅规模巨大,老龄化迅速,而且日益呈现出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而来的是老年人口健康问题的增加。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数增多。2004年
20、国家统计局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共随机抽查了152 05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91.1的老年人口生活能够自理,8.9的老年人口不能自理;7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不断提高,808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有14的生活不能自理,858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口有超过13的生活不能自理,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见表)。中国老年人口分年龄组生活不能自理比例年龄组生活能够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合计合计 91.1 8.9 1006064岁 96.8 3.2
21、 1006569岁 94.9 5.1 1007074岁 90.8 9.2 1007579岁 85.7 14.3 1008084岁 74.4 25.6 1008589岁 64.4 35.6 10090岁及以上 49.7 50.3 10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4中国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第133、137页。与1994年抽样调查的结果相比,我国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明显提高,从7.5上升到8.9,这意味着在未来50年内我国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总体趋势上升。根据我们的预测,2010年我国需要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总数为1 287万人,而到2050年则可达到3 33
22、1万人,接近2010年2.6倍。因此,这种老年人口护理需求基数和增长速度理应引起我国对护理产业发展的足够重视。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解决供养难题随着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一批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并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规模进入生儿育女的生命周期。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主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多个儿女分担养老负担的可能性日益降低,而独生子女照顾一个或多个老年人将会成为普遍现象。根据我国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35,到2000年上升为9.92,预计2025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
23、8.67,而2050年将达到32.18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的两种不同定义(1559岁人口或1564岁人口),计算老年抚养比有两种方式。本文采用1564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计算老年抚养比,其中1990年、2000年的老年抚养比是根据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第四、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而得,2025年、2050年的老年抚养比则根据杜鹏编著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一书中有关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预测数据计算而得。 在家庭规模缩小的同时,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导致了大量 “空巢家庭” 的出现。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2006年城市“空巢家庭”占家庭总数的49.7%,农村占38.3%。截至2008年底,天
24、津老人空巢已达全市老人家庭数的39.8%,其中独居老人约占1/3。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增加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空巢家庭增多,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和建立老年产业,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天津市需要居家养老的老人占全市老年人的86%以上,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我国年轻一代未来会背上“工作、老人、孩子”这三座大山艰难行进,致使他们在工作时想到老人和孩子,在家里时而焦虑自己的工作,进而陷入一种顾家创业两难的
25、困境。而这种家庭困难会波及到整个社会,转而形成国家困难。因此,我国要尽快将“家庭供养为主,社会供养为辅”的养老模式转变为“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的养老模式。3.长期护理费用高昂,多数家庭不堪重负老年长期护理费用是指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向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支持性服务所收取的相关费用,包括膳食费、床位费、各种医疗费、设备费、雇佣护工费,甚至交通费用。鉴于我国已经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人生活费用可以由养老保险部分解决,而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来负担。所以我们这里的长期护理费用是指除膳食费、医疗费之外的护理相关费用。目前,我国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并没有统一规定,各省市养老
26、机构的收费标准很不一致,例如:上海市规定市区县福利院一、二、三级护理的收费标准分别是每人每月480元、300元、150元,专门护理实行面议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收费标准,2004年4月27日,;而广州市规定,自理老人(一般照顾护理)每人每月234元、介助老人(半照顾护理)每人每月390元、介护老人(全照顾护理)每人每月586元,特殊照顾护理每人每月缴纳1 171元 广州市物价局、民政局:关于规范我市托老服务收费问题的通知,2005年10月11日,;另外,通过网络查询、电话咨询和养老院实地考察,共搜集69家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结果发现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也差异很大,低的每人每月收费
27、400800元,高的每人每月收费竟达1 8002 500元。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养老院一个双人间住宿费平均每人每月600元左右,三级护理费每月需要150元,二级护理费每月需要240元,一级护理费每月需要360元,特级护理费每月需要480元。一般而言,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一级以上护理(二级以下护理中老年人具备基本生活能力),也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位失能老人一个月至少支出960元。然而,根据天津市统计报告,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619元, 农村居民人均每月纯收入为806元。养老院的高昂开支让很多普通家庭难以负担,进而形成对转移长期护理风险的需求。而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损失补偿
28、的制度安排正好可以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要,以确定的保费支出应对将来未知的巨大的财务风险。我国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尚未成型,因此我们要确定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在“社会供养为主,家庭供养为辅”的养老模式中应扮演的角色。二、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体系的构想为应对老龄化严峻形势,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实施了保障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政策措施,而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和医保制度尚不能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国家应在充分考量国力基础上,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老年长期护理保障机制。由于老年长期护理费用数目巨大,一国应根据本国人口结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
29、服务筹资模式,坚持多方负担,多方支援,强调老年长期护理费用来源多元化。美国的医疗保健和医疗救助计划主要依靠国家税收进行实施,以此保障基本水平的老年人口护理服务需求。而其它更高水准的护理服务需求,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提供,其资金来源于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德国则发展社会性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以政府出资为主,企业、个人和非赢利组织相应分摊的运行机制,政府出资兴建公共护理院,以社会援助的方式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人群,并承担部分非赢利社区组织的服务成本;企业以纳税方式偿付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服务的部分社会成本;个人则要按有关规定比例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而非赢利组织积极从社会各界筹集支持资金。我国的长期
30、护理体系应如何构建呢?这取决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以及发展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和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产出效率。(一)发展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面临难题1.经济发展低水平及不平衡制约着我国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2004年我国gdp为15.99万亿元, 2008年达到30.07万亿元,实现5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0.82。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6位,仅次于美、日、德、英、法、意六国,到2008年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
31、81元,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 007万人。然而,按照世界银行算法,2004年我国人均gdp排世界第129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排世界第90位,大约为全球人均gdp的50,我国仍是低收入国家,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2007年底,东部地区的gdp总值是中部地区的2.9倍,是西部地区的3.2倍;人均gdp总值东部地区达到32 283元人民币,是中部地区14
32、754元的2.2倍,是西部地区13 212元的2.4倍。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倍数越来越大: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 510元,农村为686元,城镇约为农村的2.2倍;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 280元,农村为2 253元,城镇约为农村的2.9倍;而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786元,农村为4 140元,城镇竟然为农村的3.3倍。从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看,2007年,高收入户平均每人总收入为12 926.91元,中等收入户为5 042.25元,而低收入户仅为2 554.57元。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007年) 地区项目东部
33、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绝对数占全国比绝对数占全国比绝对数占全国比绝对数占全国比gdp总值(亿元)152346.455.352040.918.947864.117.423373.28.5第一产业10488.236.77597.826.67645.126.82832.69.9第二产业78406.456.725734.618.622172.116.012024.18.7第三产业63451.858.418708.517.218046.916.68516.57.8人均gdp总值(元)3228314754132122157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城镇与农村收入和支出的差异(2007年)
34、项目城乡差异19902000200620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151062801175913786农村686225335874140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城镇1279499886979997农村58550761229313058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元)6235076122931305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 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及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尚不具备采用统一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条件。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大的财政支持,例如在oecd国家中,政府对长期护理服务的公共花费占比平均达到0.99,其中最高者瑞典竟达2.7
35、4。而我国在面临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央政府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补贴大量的长期护理费用,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想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来支持长期护理服务,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形势,使得本就吃紧的政府雪上加霜,显然不太可能。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个人自付部分的保险费的筹集也存在困难,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如果把长期护理保险并入尚未在农村开展起来的社保体系,对数量众多的农村地区的老龄人口极不公平。 长期护理服务公共和私人花费障gdp的百分数(2000年)护理类型国家总体花费公共花费私人花费家庭机构总体家庭机构总体家庭机构总体澳大利亚0.380.811190.300
36、.560.860.080.250.33奥地利1.32加拿大0.171.061.230.170.820.990.240.24德国0.470.881.350.430.520.950.040.360.4匈牙利0.100.200.300.200.10爱尔兰0.190.430.620.190.330.520.100.10日本0.250.580.830.250.510.760.000.070.07韩国0.300.100.100.20卢森堡0.150.370.52墨西哥0.200.100.10荷兰0.600.831.440.560.751.310.050.080.13新西兰0.120.560.680.110
37、.340.450.010.220.23挪威0.691.452.150.661.191.850.030.260.29波兰0.350.030.380.350.030.370.000.00西班牙0.230.370.610.050.110.160.180.260.44瑞典0.822.072.890.781.962.740.040.100.14瑞士0.201.341.54英国0.410.961.370.320.580.890.090.380.48美国0.330.961.290.170.580.740.160.390.54平均值0.380.881.250.350.640.990.060.190.24资料来
38、源:oecd,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2005.pp.26.2.老年护理体系不健全削弱了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的物质基础老年福利设施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与行业,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照料设施、保健康复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等。我国老年福利设施普遍存在硬件设施条件差、缺乏无障碍设计、不适合老年人特点等问题。大多数老年福利设施服务功能单一、设备简陋,不能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和护理服务。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例,养老服务机构应该是一个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为一体的系统服务设施,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养老院服务项目单调,服务水平低,一般仅仅
39、能够满足入住老人的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服务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和个性服务。对老年人心理慰藉、精神赡养、文化娱乐、身体康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缺乏服务。尤其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投入有限,人力匾乏,老人活动空间小,床位相对密度大,空气不清洁,众多不能自理的老人住在一起,感到明显的拥挤和压抑。老年医疗设施资源配置和利用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现有的医院绝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医院,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院和适应老年人需要的慢性病治疗、照料机构、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机构鲜有,形成此类服务的空缺。另一方面,我国老年护理的状况无论从护理专业在整个卫生领域的位置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在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我国的护理
40、状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护理人员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重视病症,特别是急症的治疗护理,轻视人和综合护理的倾向依然存在。加之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2002年8月对北京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理工作调查显示每名社区护士服务的居民数平均为4 045人,社区中心的老人数与护士数之比为574:1,医生数与护士数之比平均为2:1(吴欣娟等,2004)。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每名公共卫生护士服务人口数的标准为2 600人,国外医护比例为1:6以上,床位护士比是1:1,而我国这个比例与国外差距还很大。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每1000人的平均床位数将由2002年的24张增加到16张,
41、而目前护理工作者的增长速度却远跟不上需求。同时,高素质护理人员所占比例低,在我国100多万护士中,大部分人仅具有中专学历,占比6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可谓风毛鳞角。以上这一切说明,我国目前护理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量。要想发展老年护理行业及老年护理保险,就急需增加护师、护土及护工等各类人员的数量。 一方面需要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增长速度越来越慢,这个矛盾极大地制约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卢蓉,老年护理问题的现状与展望,卫生职业教育,2006(20)。3.政府长期的护理融资压力大 (1)长期护理融资需求预测 我们按照美
42、国、德国、日本和我国2004年调查标准,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预测出我国在未来年度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因而,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值除以我们预测的未来相应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而得出长期护理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见表5-12)。表5-12 20102050年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占gdp比例预测()年份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美国标准低估计0.380.390.420.410.450.490.500.490.48中估计0.510.520.560.540.590.650.670.650.64高估计0.630.650.690.680.740.810.84
43、0.810.80德国标准低估计0.210.210.230.220.240.260.270.260.26中估计0.280.280.300.300.320.350.360.350.35高估计0.340.350.380.370.400.440.450.440.43日本标准低估计0.270.270.290.290.310.340.350.340.34中估计0.360.370.390.380.420.460.470.450.45高估计0.450.460.490.480.520.570.590.570.56我国2004年调查标准低估计0.260.270.270.280.300.310.300.290.30
44、中估计0.350.370.360.370.400.410.400.390.40高估计0.430.460.450.460.500.510.500.490.50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年度,美国标准估计出的数值最高,其次是日本标准,按照我国2004年的调查标准和德国标准分别位居第三、第四。例如在中水平估计下,2020年按照美国标准的护理费用/gdp比值为0.56,而按照日本标准、我国2004年的调查标准和德国标准分别为0.39、0.36和0.30。从美国标准来看,20102020年间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gdp的比值缓慢上升,由0.380.63提高到0.420.69,提升幅度低、中、高估计分别为
45、10.53、9.80、9.52,在2020年出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趋势,到2025年其比值为0.410.68,呈现一谷底。而在20302040年间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gdp的比值大幅提高,从0.450.74提高到0.500.84,提升幅度低、中、高估计分别为11.11、13.56、13.51,在2040年出现峰值。从20412050年间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gdp的比值呈现下降趋势,到2050年变为0.480.80。德国标准、日本标准和我国2004年调查标准与美国标准的表现的特征基本相同,只不过是数值大小的差异。(2)老年护理费用对公共财政造成的压力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强调老有所养社
46、会民生目标的实现,而老年长期照料护理成为老有所养的关键问题。如果国家力求公共财政在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风险方面扮演唯一重要的角色,即公共财政直接为承担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支出或者通过公共财政建立、经营福利性老年护理机构,看护照料老人,但在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必将给公共财政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与高龄化趋势加剧的条件下,会进一步加重公共财政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风险的费用支出,势必恶化中央的财政状况,影响国家的预算安排,给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造成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0年的2
47、937.1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38 760.20亿元,增长了13.2倍;然而,财政支出也在快速增加,从1990年的3 083.5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0 422.73亿元,增长了13.1倍。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一直大于财政收入,在19901999年间我国的财政收支差额从146.49亿元变为1 743.59亿元,年均值为586.97亿元。而进入本世纪后,我国由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向农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财政收支差额在不断扩大,在20002006年间我国的财政收支差额从2 491.27亿元变为2 162.53亿元,年均值为2 098.75亿元。从国家财政主
48、要项目支出及其占gdp的比值来看,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建设的绝对投入量每年都在增加,从1990年的547.3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 760.20亿元,增加了70.81倍,但基本建设占g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19902006年间的平均值为2.02;在挖潜、改造、科技投入方面,我国投入的力度相对较小,并保持相对稳定,19902006年间的平均值为0.84;在文教、科技、卫生支出方面,“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其中教育、科技经费支出一直是国家财政必保的一个重点。近年来虽然国家尽力确保教育、科技、卫生支出的稳定增长,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各自的发展需要。在19902006年间三者支出与
49、gdp的比值平均为2.93,比世界单纯教育投入平均值5.1%的水平低了2.17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也低了1.07个百分点。显然,要想使我国教育、科技、卫生财政支出的比重到达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必须大幅增加财政投入,将可能使我国的财政收支差额进一步加大;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我国在19902006年间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比值平均为1.04,2008年全国财政“社保就业总支出”为6804.29亿元,占当期财政收入的11,其中基本养老补助金为1630.88亿元,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金达1812.49亿元。另外,2000-2008年国家还通过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转持等对社保基金专项直接注
50、资2976.67亿元。上述财政补贴的数额已经十分可观,但目前这种社会保障的社会覆盖面仍很窄,城乡和地区差别都很大,对贫困差距未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因此现有的支出数量仍不能满足社会的最基本需要。应当说,单纯依赖财政的直接投入来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是举步维艰的。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现阶段并非富有,既便将来一段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富有。如果在20102050年间老年长期护理费用完全公共财政来承担,以我国2004年调查标准的中估计来看,老年长期护理费用占gdp的比重在0.350.40范围内,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总支出仅占gdp的1.04。因此,单纯以公共财政应对老年长期护理风险,将造成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大大削弱国家财政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普通货物运输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二人合伙开店协议经典版(三篇)
- 2025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二篇)
- 2025年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合同标准版本(三篇)
- 2025年五金配件订购买卖合同(三篇)
- 2025年产品销售合作协议(三篇)
- 2025年专利实施合同参考样本(三篇)
- 历史建筑修复外包合同
- 教育产业基地建设居间协议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下册口算题大全
- 和平精英电竞赛事
- 热应激的防与控
- 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相关知识
- 高标准农田施工组织设计(全)
-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总结(2篇)
- 14S501-1 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
- YB 4022-1991耐火泥浆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
- 水土保持方案中沉沙池的布设技术
- 现代企业管理 (全套完整课件)
- 走进本土项目化设计-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有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