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2.7.3 09:0011:00(打“”者需要重点掌握)一、名词解释(共1821分,每题3分)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外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外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内模:是印模化石的一种,指生物硬体内表面印在围岩上留下的印模,反映了生物体的内部形态和构造特征,其文饰和构造凹凸与原生物体实际相反。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广栖生物:能在较宽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狭栖生物:只能在特定环境范围内生活的生物。窄盐性生物:只
2、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的生物,如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广盐性生物:能够适应较广范围盐度变化的生物,如双壳类、腹足类、苔藓虫、介形虫等。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所有物种的总和。小生境(生态):对应于群落的生存环境单位。指相化石:能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器官构造,分析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重塑其生活方式。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浮游相:发育笔石、菊石等漂浮、游泳生物,代表深
3、水或静水环境的黑色页岩、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分布于局限浅海、台盆、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壳相(底栖相):发育正常浅三叶虫,腕足等底栖生物,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分布于正常浅海台地区。混合相:以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为主,也有漂浮、游泳生物,岩石类型包括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分布区属于正常浅海与半深水或深水海槽区过渡区。礁相:发育底栖固着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岩性为纯净的生物灰岩,属于温暖、清澈的浅海沉积环境,条带状分布于台地边缘。相变:沉积相在空间(横向)和时间(纵向)上的变化。瓦尔特相(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
4、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相分析:对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推断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的条件。 或者说: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相标志: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纵(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横(侧)向加积作用: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也称“推土机式”沉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造架生物
5、原地筑积的地层形成方式,也称“钢筋水泥式”。超覆:海侵作用使得沉积范围不断地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岩层超越下伏的沉积岩层而直接覆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其超出的部分即超覆区。海进(侵)序列:由持续海侵超覆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退覆:由海退造成的地层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的现象。海退序列:由持续海退形成的沉积物纵向上的下细上粗的沉积序列。补偿盆地:沉积盆地的基底下降速度和沉积速度大体一致,古水深基本不变、岩相类型不发生较大变化的盆地。 (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复理石:常把巨厚的由深海浊积岩及其它重力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复理石沉积。旋回沉积作用:由于沉积环境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周期
6、性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不能形成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地层层序律:正常层序下(岩层未发生倒转),上覆地层年代新于下伏地层,即“下老上新”。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指在“期”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地层划分: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岩层组织成不同的地层单位。地层对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比较
7、,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及特征的对应关系。穿时: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不一致的或是斜交的。历史构造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层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其构造发展状态和过程,划分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分区,恢复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化过程。沉积建造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共生组合情况分析其沉积过程的构造背景。地槽:以发育巨厚海相沉积为主的活动大地构造单元。地台: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板块构造:地球表面是由为数不多,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状体拼合而成的。威尔逊旋回:从板块构造观点综合归纳出的主要阐述大
8、洋从开裂到闭合碰撞造山演化过程的发展模式。联合古大陆:c2-p1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阿帕拉契亚褶皱带;p西伯利亚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形成乌拉尔褶皱带。二、填空题(共2932分,每空1分)1、 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大化石 、 微体化石 、 超微化石 、 分子化石 。2、 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 生物本身条件 、 环境条件 、 埋藏条件 、 时间条件 、 成岩石化条件 。3、 化石的保存类型: 实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遗迹化石 、 化学化石 。4、 化石的分类: 界 、 门 、 纲 、 目 、 科 、 属 、 种 。5、 蜓类属于 原生 动物门、珊瑚属于 腔肠 动物门、菊石属于 软体
9、动物门、三叶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笔石属于 半索 动物门、恐龙属于 爬行 动物门、鲸鱼属于 哺乳 动物门、叠层石属于 蓝藻 植物门。6、 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 轴切面 ;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旋切面 。7、 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 单带型 、 双带型 、 泡沫型 、 三带型 。8、 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 块状 复体、 丛状 复体、 蔓延状 复体。9、 分左右壳的为 双壳 动物,它双瓣壳 对等 ,单瓣壳两侧 不对称 ;分背腹壳的为 腕足 动物,它双瓣壳大小 不等 ,单瓣壳两侧 对称 ;10、 双壳动物的耐盐性 广 ;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窄 。11
10、、 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 外 卷、 半外 卷、 半内 卷、 内 卷。12、 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鹦鹉螺型 、 无棱菊石型 、 棱菊石型 、 齿菊石型 、 菊石型 。13、 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小尾型 、 异尾型 、 等尾型 、 大尾型 。14、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 后颊类 面线、 角颊类 面线、 边缘式 面线、 前颊类 面线。15、 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 石燕贝型 ,螺顶指向背方的为 无洞贝型 ,螺顶指向两侧的为 无窗贝型 。16、 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 无窗贝型 、 无洞贝型 和 石燕贝型 。17、
11、 笔石枝按生长方向分为7类: 下垂式 、 下斜式 、 下曲式 、 平伸式 、 上斜式 、 上曲式 、 上攀式 。18、 植物开始登陆的是以 原蕨植物 为主,地质时代是 d1-2 ;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上陆地的是 两栖类 ,但它不能远离 水 ,只能在 水 边的陆地上生活;19、 最早的原始两栖类是 鱼石螈 ,其地质年代是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d3-c1) ;爬行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型化石为 蜥螈 ,其地质年代是 早二叠世 ,现归属 两栖纲 ;鸟纲的过渡型化石国外为 始祖鸟 、国内为 中华龙鸟 。20、 泥盆纪也称为 鱼类 的时代;石炭-二叠纪也称为 两栖类 的时代;中生代也称为 爬行动物 的时代;新生
12、代也称为 哺乳动物 的时代。21、 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在: 营养 方式, 生活 方式, 生长 方式。22、 植物界在演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飞跃: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 水生植物陆生植物 ;1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23、 按海拔高度及海水深度的地理分区有: 高山 区、 平原 区、 滨海 区、 浅海 区、1 半深海 区、 深海 区。24、 按纬度划分的地理区有: 极地 区、 寒带 区、 温带 区、 亚热带 区、 热带 区。25、 根据海洋生物的居住地段和运动方式分为: 游泳 生物、 浮游 生物、 底栖 生物。26、 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 递变(或块状) 层理、 平行 层理、 交错 层理、
13、水平 层理和 均匀 层理。27、 地层的接触关系包括: 整合接触 、 角度不整合 、 平行不整合 、 沉积接触 和1 侵入接触 。28、 上下地层产状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平行不整合 ,它系 造陆 运动所致;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地层接触关系为 角度不整合 ,它系 造山 运动所致。29、 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称为 沉积 接触,盖层的底部常含成分为 下伏岩石 的砾石;年轻的岩浆岩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称为 侵入 接触,岩体的边缘常含来源于 地层 的捕虏体。30、 地层划分的依据包括: 岩石学 特征、 生物学 特征、 地层结构
14、特征、地层的 厚度和体态 、地层的 接触关系 和 其他属性 。31、 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包括: 岩石地层 对比、 生物地层 对比、 构造运动面 对比、 同位素 方法、 磁性地层 对比、 旋回地层 对比。32、 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及级别依序分别是 群 、 组 、 段 、 层 ,其中 组 是岩石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33、 构造变形或变质作用强烈地区,很难恢复原生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多采用 岩群 、 岩组 、 岩段 来划分。34、 年代地层单位分六级,依序分别是 宇 、 界 、 系 、 统 、 阶 、 时带 ;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依次是: 宙 、 代 、 纪 、 世 、 期 、 时 。其中
15、阶 是年代地层单位的最基本单位。35、 常用的生物带有: 延限 带、 顶峰 带、 组合 带、 间隔 带、 哑 带。36、 主要的层型类型包括 单位 层型和 界线 层型。37、 用来确定国际系、统和阶之间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称为 金钉子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27c 层之底已已确立为全球 二叠系三叠系 的界线的层型剖面和点;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是国际 泥盆系-石炭系 界线的 辅助 层型剖面。38、 根据基底下降幅度、海水深度与沉积厚度关系,将盆地分为: 补偿 盆地、 非补偿 盆地和 超补偿 盆地。39、 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方法有: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或沉积建造) 分析、 沉积物厚度 分析、 沉积相和
16、沉积古地理 分析、 沉积盆地 分析和 构造运动面 分析。40、 板块边界通常包括 大洋中脊 、 海沟 、 转换断层 、 大陆裂谷 和 褶皱带 等,其中离散型为 大洋中脊 和 大陆裂谷 ,俯冲会聚型为 海沟 ,碰撞会聚型为 褶皱带 ,平错型为 转换断层 。41、 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的演化阶段有 胚胎 期,代表为 东非裂谷 ; 初始洋盆 期,代表为 红海 ; 成熟大洋 期,代表为 大西洋 ; 衰退大洋 期,代表为 太平洋 ; 残余洋盆 期,代表为 地中海 ; 消亡 期,代表为 喜马拉雅山脉 。42、 板块构造与槽台学说具有互补关系,其中地台对应于板块的 陆壳 部分, 冒地槽 对应于被动大陆边缘,
17、 优地槽 对应于活动大陆边缘,地槽旋回对应于 wilson旋回 。43、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为 陆核 的形成期;古元古代为 原地台 的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为 似盖层 和 盖层 的形成期。44、 华北板块形成于pt1末的 吕梁运动 (18亿年);扬子板块形成于pt3的 晋宁运动 (8- 10亿年)。45、 泛大陆在 二叠 纪末期形成,又在 三叠 纪开始分裂。46、 志留纪分 四 世,石炭纪分 二 世,二叠系分 三 统,白垩系分 二 统。47、 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于 早古生代末 (时间)的 加里东 运动,拼合后形成更大规模的 华南板块 。48、 中生代是 爬行动物 的时代,_裸子植物_的时
18、代和_ 菊石 的时代。鱼类繁盛于 泥盆纪 ,两栖类繁盛于 石炭、二叠纪 。49、 生物相包括 底栖相 、 浮游相 、 礁相 。50、 东吴运动发生于 中晚二叠世 之间 ,其主要表现有 大规模海退 、 玄武岩喷发 、和 华夏古陆上升 。51、 中国东部古地理面貌中生代以前主要为 南北 分异;中生代以后则转为 东西 分异。三、简答题(共24分,每题6分)1、 简述造礁珊瑚的形成条件 水深在20m左右最适宜;温度18-30,最适宜温度20-25;盐度34-37;水体清澈。现今赤道南北纬30度范围内(28度更佳)光照强,海水流通,珊瑚礁发育。2、 简述遗迹化石概念及其意义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
19、痕迹和遗物称为遗迹化石,它对研究生物的生活习性、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 简述下列各门类生物化石的演化趋势(蜓、四射珊瑚、腕足、菊石、三叶虫、笔石) 简述四射珊瑚的演化趋势s:主要为单带型(除隔壁外,只有横板)和泡沫型,可形成小型珊瑚礁;d2-d31:双带型和泡沫型;c1:三带型单体;p1:三带型复体。 简述腕足动物的演化趋势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奥陶纪是腕足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具铰纲的三分贝目、正形贝目、五房贝目和扭月贝目进入顶峰阶段,石燕贝及小嘴贝类都有代表;志留纪腕足类化石相对减少,但内部构造复杂化,如五房贝; 简述三叶虫的演化趋势早寒武世(1):小尾型即头大尾小,头鞍锥形、
20、向前收缩,眼叶大、新月形,胸部多节多刺;中寒武世(2-3):等尾型即尾甲头甲,头鞍两侧平行或截锥形、眼叶减小,胸节减少;中、晚寒武世出现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奥陶纪-志留纪(o-s):头鞍向前扩大、鞍沟背沟不明显,胸节进一步减少,尾甲变大、大尾型即尾甲头甲;泥盆纪-二叠纪(d-p):仅镜眼虫目少量孑遗分子较为重要;二叠纪末(p3):绝灭。 简述笔石的演化趋势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为主,如对笔石;中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正笔石目,有轴亚目
21、);s2-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奥陶纪是鹦鹉螺类最繁盛的时期,以直壳类为主,壳体较大,壳内体管构造复杂。4、 简述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指生物周围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其中,生物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寄生、共生及食物链;食物链系指一定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非生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如温度、深度、光线、底质、气体、盐度等。5、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的制约性环境从根本上决定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2)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可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整、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潜力,某种程度上还能改造环境。(3
2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4)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也不是无限的。6、 简述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水深(海拔)、光线、盐度、底质及其他因素如含氧量、有害气体、水体流动性和海拔等,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比如:随着水深加大,则压力和盐分也增加,而温度、含氧量和光线均下降;(2)生物因素,指共同生活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共栖、寄生和食物链等。7、 简述群落古生态分析法群落古生态分析法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组合类型来分析古环境,并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在纵向上的演替来分析推断古环境的演变过程。要注意两点:化石保存具有不完整性;化石是原
23、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8、 简述瓦尔特相(定)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可以依据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或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来推测横向上或纵向上的依次变化。如果不相邻的两个沉积相在横向上或纵向上叠置在一起,说明两者之间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9、 简述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原理 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的条件。或者说: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但是,地质作用赖以发生的环境因素与介质本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同速度和规模不断变
24、化的,必须遵循辩证的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现实类比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10、 简述穿时普遍性原理 由于搬运介质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作用,使得沉积物发生横向堆积,随着环境的变迁,所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也就是说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总是不一致的,或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是斜交的,这种穿时性在岩石地层单位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带也具有穿时性。11、 简述地层层序律 地层层序律包括三个方面:(1)原始水平律: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2)原始侧向连续律: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25、。(3)地层叠覆律: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12、 简述建组的条件 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成因相关或特别复杂);2)内部结构较一致;3)顶底界线明显,可以是不整合界线或明显的整合界线,组内不能有不整合界线;4)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1/5万-1/20万区域地质图上表达)。13、 简述前寒武系的特征(1)时限长(46-5.4亿年);(2)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3)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4)生物化石稀少(以分子化石为主,化石无硬壳、后期
26、破坏);(5)大气圈、水圈极酸性、极还原,与现在不同;(6)矿产丰富(fe、au、u)。14、 简述太古界到元古界地层的变化特征 从ar到pt,从老到新,(1)地层变质程度由深到浅,太古界主要为深变质的麻粒岩,片麻岩,角闪岩等;(2)火山岩由多到少,太古界为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元古界多为钙碱性火山岩;(3)沉积岩由少到多,太古代晚期夹有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元古代晚期大量发育碳酸盐岩、叠层石和红色沉积,反映大气圈、水圈含氧量增加。15、 简述震旦系特征 为我国特有的地层单位,即新元古界中上部部分,主要特征:1)大型稳定板块已形成,发育稳定成熟的盖层沉积,与寒武系之间无大的构造运动,因而与古生界接近
27、(无机界)。2)发育丰富、高级的裸露动物群。3)冰川沉积发育(低纬度大陆冰盖)。16、 简述迪卡拉动物群(或澄江动物群或小壳动物群伊)及其地质意义埃迪卡拉动物群: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我国为贵州翁安生物群,它见于震旦纪中期陡山沱组。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它是第一个带壳生物群,作为寒武纪的起点。澄江动物群:发现于我国云南澄江,是寒
28、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无壳和具壳化石混生的生物群,距今5.3亿年。包括三叶虫、水母、蠕虫类、甲壳纲及分类位置不明的节肢动物、腕足类、藻类及鱼形动物。它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17、 简述南丹型泥盆系和象州型泥盆系的特点 南丹型泥盆系:地层:主要为暗色含浮游、游泳生物的薄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硅质岩;生物化石:菊石、竹节石及无眼的三叶虫;沉积环境:较深水滞流贫氧的微型裂陷槽(台内断槽)沉积。象州型泥盆系:地层:浅水碳酸盐岩为主,厚度较大;生物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以腕足、双壳、三叶虫、棘皮类等多门类底 化石和层孔虫、珊瑚和苔藓虫造礁生物广布为特征;沉积环境:浅水富氧的
29、碳酸盐台地环境。18、 写出下列各门类生物化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门类蜓四射珊瑚腕足菊石三叶虫正笔石生态浅海底栖海生底栖海生底栖海生游泳海生,底栖为主、少数半游泳和浮游海生浮游地史分布c-po2-p-recd-k-po1-d119、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1)整合接触:地层连续、没有明显缺失,岩层产状一致。包括:地层间连续: 沉积作用没有中断, 地层没有缺失,地层特征相同。地层间间断: 沉积作用有中断,但是没有明显的剥蚀作用,常表现为岩性的截然变化。(2)不整合接触:地层不连续、存在明显缺失。包括: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其间有古风化壳存在。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其
30、间有古风化壳存在。沉积接触:年轻的沉积盖层直接覆盖在较古老的岩浆岩或深变质岩上, 沉积盖层底部常含下伏岩石的砾石。侵入接触:年轻的岩浆岩侵入到较古老的地层中,岩体边缘常含来源于地层的捕虏体, 地层与岩体的交界部位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烘烤。20、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菌藻植物阶段:ar-s,全部水生,无器官分化,丝状藻叶状藻;早期维管植物阶段:d1-2,植物开始登陆,以原蕨植物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节蕨和前裸子植物门植物,仅在滨海暖湿低地生长;蕨类植物和古老裸子植物阶段:d3-p2。以蕨类植物(石松、节蕨、真蕨)为主,一些裸子植物的早期类型(种子蕨、科达)也十分常见,d3-c1就形成了晚古生代植物群
31、面貌,c-p植物极度繁盛,是全球重要聚煤期;裸子植物阶段:p3-k1,以裸子植物(苏铁、银杏、松柏)最为繁盛,部分真蕨也十分发育,p3-t2气候干旱,中生代植物开始发育,t3-k1植物极盛,重要的聚煤期;被子植物阶段:k2-rec., 被子植物在植物界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三纪是全球成煤期,第四纪冰期后形成当代植物群面貌。21、 简述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包括:(1)生物标志,通过指相化石、形态功能分析法和群落古生态分析法进行生态环境恢复;(2)物理标志,利用岩性的颜色、成分和结构、原生沉积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和化学及生物成因构造进行岩相分析;(3)化学标志,22、 早古
32、生代的主要特征(1)生物界后生动物迅速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境分析、地层对比、生物成矿、生态分异、生物分区)(2)属加里东构造阶段,稳定区和活动区并存,后期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陆相沉积、生物上陆)(3)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陆发育冰川23、 简述东吴运动的标志 发生于p2/p3,1、大规模海退: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平行不整合,茅口顶部缺失neomisellina带;2、玄武岩喷发;3、华夏古陆上升;4、钦防海槽褶皱回返。24、 印支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a. 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三叠系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b. 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
33、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c. 板块拼合-印支fb形成: 秦岭fb, bayan har fb, 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d.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circum-pacific开始发育。25、 燕山运动对中国东部的影响 1 燕山运动由翁文灏(1927)命名,分为早(j2/j3)、中(k11/k12)、晚(k22/k23)三期;2 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萎缩消亡,东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3 形成松辽、华北、江汉盆地;4 岩浆活动逐渐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5 成矿作用:盆地的形成导
34、致油气的形成,华南地区断陷小盆地内往往形成膏盐等非金属矿产,岩浆、火山活动形成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26、 新生代的基本特征: 1 沉积物固结较差,e已基本固结成岩,n(即n1)尚未完全固结,q(即n2)为未固结的松散物质;2 生物界: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时代;3 地球构造巨大变革期,特别是古近纪,tethys仅残留下地中海,alps山和喜马拉雅山形成,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形成,大陆裂谷活动发育。27、 喜马拉雅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1 特提斯(tethys)洋闭合,青藏高原强烈上升, 形成西高东低大江东去的地貌格局;2 环太平洋外带(地震、火山及板块构造)及内生矿产的形成;3 pengaea继续分
35、裂。28、 联合古大陆分裂解体:三叠纪晚期,羌塘微板块拼贴到亚洲板块;侏罗纪,冈底斯微板块迅速向北漂移,于侏罗纪末期与羌塘微板块拼合,班公湖-怒江洋消失;白垩纪,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向北俯冲于冈底斯微板块下部,形成混杂堆积,但在白垩纪该洋盆一直没有闭合29、 简述腕足动物的腕螺类型腕足动物的腕螺类型共有三类,包括: 无窗贝型:腕螺的螺顶指向两侧;无洞贝型:腕螺的螺顶指向背方;石燕贝型:腕螺的螺顶指向主端。30、 简述三叶虫纲的地史分布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p);寒武纪,占统治地位,最繁盛期;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地位;志留纪至二叠纪,急剧衰退,只留少数类别;二叠纪末绝灭。31、 简述
36、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腕足动物始现于早寒武世;经历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于二叠纪末急剧衰退;中生代数量虽然还较多,但己明显进入衰退期,代之以软体动物大发展;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32、 简述笔石纲地史分布树形笔石目(2-c1)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繁盛,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正笔石目(o1-d1)始现于早奥陶世,奥陶纪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绝灭。四、论述题(14分)1. 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1. 生物本身条件: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如无脊椎动物中的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因为硬体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抵御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较强
37、。2. 生物遗体的保存条件:在高能的水动力环境下,生物遗体容易磨损。ph值小于7.8时,碳酸钙组成的硬体容易遭溶解。氧化条件下有机质易腐烂,在还原条件下容易保存下来。此外,还会受到生活着的动物吞食、细菌腐蚀等因素的影响。3. 时间因素:生物死后迅速埋藏才有可能保存为化石。长期埋藏并发生石化作用才能保存为化石。4. 埋藏条件:生物死后因被不同的沉积物质所掩埋,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会有差别。如果生物遗体被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所掩埋,硬体部分易保存。但若被粗碎屑物质埋藏,由于机械作用容易被破坏。在特殊条件下,松脂的包裹或冻土的埋藏,可以保存完好的化石。5. 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
38、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在碎屑岩中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重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细微结构遭受破坏。2. 试述双壳类与腕足类壳体构造的异同点3. 论述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答:一、生物标志:1、指相化石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2、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地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并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3、群落古生态分析法:根据群落的生态组合类型来分析古环境,并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在纵向上的演替来分析推断古环境的演化过程。二、物理标志: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结构、沉积构造等。颜色:浅色岩石含有机质低,多形成于
39、浅水、动荡和氧化条件下,暗色岩石形成于深水或静水和还原条件下。沉积物结构:一般来说粒度、圆度高,分选好,颗粒支撑的岩石反映较高能量的沉积条件,反之则反映较低能的水环境。原生沉积构造:波痕是流水、波浪或风作用于非黏性沉积物表面留下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冲刷痕和刻压痕是重力流沉积中常见的沉积构造。暴露构造通常反映沉积盆地边缘间歇性暴露条件,平行层理是高流态条件下的沉积,水平层理反映静水条件。板状交错层理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楔状交错层理形成于冲洗作用,进退潮流作用 形成鱼骨状交错层理。块状层理反映未经分选的沉积物经快速堆积形成,均质层理反映单一成分的快速堆积或生物扰动破坏原生层理所致。粒序递变层理一般认
40、为由牵引流作用形成,粗尾递变一般认为由重力流作用形成。准同生变形构造发育于快速堆积或具有原始倾斜的沉积层中。鸟眼构造形成于潮坪环境古代叠层石主要形成于潮坪等浅水沉积条件。三、岩矿标志:1、沉积物的结构组份可以反映其沉积历史、物源及沉积介质的特征。如纯净石英砂岩形成水浅高能条件,鲕状灰岩形成于水质清洁的动荡的浅水环境2、自生矿物指沉积期货同声期形成的原生矿物,他们通常是沉积介质物化条件的反映,如海绿石、磷灰石主要形成于浅海成绩环境。四、其他标志:沉积相的纵向变化序列,横向变化关系及沉积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在沉积相恢复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4. 阐述地质时代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
41、、中生代)试述早古生代生物界的主要特征早古生代的生物界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时期,几乎所有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每类堵在早古生代出现,因此,早古生代又被称为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时代。早古生代比较重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门类有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珊瑚以及牙形石(3分)。早古生代末,出现了原始的脊椎动物和陆生植物(1分)。早古生代最初期,主要有小壳动物群和澄江动物群。小壳动物群由个体微小、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组成,出现于震旦系末期,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其大量繁盛是寒武纪开始的标志(1.5分)。澄江动物群发现于我国云南澄江,由多门类无壳和具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组成,始现于5.3亿年左右,是继小壳动物
42、群后很快出现的又一动物群(1.5分)。三叶虫出现于早寒武世,整个早古生代均较繁盛,但在寒武纪最为重要,也是寒武纪最重要的化石,是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1分)。笔石出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主要为树形笔石,正笔石类出现于早奥陶世,是奥陶、志留纪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1分)。腕足类自早寒武世出现并广泛分布,早期主要是一些原始的无铰纲类,奥陶纪是腕足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志留纪则相对较少,内部构造也复杂化(1分)。头足类自晚寒武世开始出现,早古生代主要为鹦鹉螺类,奥陶纪是鹦鹉螺类的重要发展时期,志留纪起鹦鹉螺类开始衰落(1分)。珊瑚出现于寒武纪晚期,晚奥陶纪世开始繁盛,主要为单带型四射珊瑚和横
43、板珊瑚。志留纪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繁盛(0.5分)。双壳类也出现于寒武纪,但在早古生代不重要。早古生代末志留纪,出现了原始的脊椎动物和陆生植物(0.5分)。5. 论述我国东部地质时代的地史特征(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试述中国东部中生代古地理特征中国中生代古地理发展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三叠纪,特别是早中三叠世仍继承了古生代以来以秦岭海槽为界的南海北陆格局,受中晚三叠世期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南区海退,南北大陆连为一体,侏罗、白垩纪中国东部古地理格局转为东西分异4。中国东部三叠纪古地理表现为空间上的三分性和时间上的二分性。空间上的三分性指以古昆仑、古秦岭为界,北部地区为古陆,南部以康
44、滇古陆和古龙门山为界,以西为活动海槽,以东为稳定滨浅海。时间上的二分性则指华南地区t1-t2为干旱气候的海相碳酸盐岩,t3则为潮湿气候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华北地区t1-t2为干旱气候的红色河湖相沉积,t3则为潮湿气候的河湖相沉积4。侏罗白垩纪中国东部全为陆地,侏罗纪,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以西为大型稳定盆地,发育了一系列大型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沉积特征为潮湿气候不含火山岩的河湖相沉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则为小型断陷盆地含火山岩的河湖相沉积3。白垩纪,火山活动带东移至鸡西、浙东一带,除东部沿海(鸡西、浙东)外
45、,中国东部基本为不含火山物质的稳定类型湖泊沉积,西部川滇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萎缩,东部发育松辽盆地、华北苏北盆地、江汉盆地等2。6. 试述我国华北板块晚生代地史特征(以山西太原剖面为例)华北板块自奥陶纪中晚期上升为陆遭受风化剥蚀,一直到晚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故,泥盆纪及早石炭世华北板块主体为古陆剥蚀区,没有沉积。(4分)晚石炭世华北板块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发育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山西太原是华北板块石炭纪典型剖面,自下而上分为本溪组和太原组(下部)。本溪组底部与下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为山西式铁矿及铝土矿富集层,上部为砂页岩夹煤层和含蜓灰岩,为滨海沼泽至浅海环境。太
46、原组是我国重要产煤地层,由三个“砂岩页岩煤层灰岩沉积旋回”组成,反映河流三角洲滨海沼泽浅海环境交替出现的环境。(3分)二叠纪华北板块除下二叠统为海陆交互相外,中上二叠统已基本脱离了海相环境。以山西太原剖面为例。该剖面下二叠统下部(太原组中上部)与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触,沉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泥质岩及煤层,下部夹含筳灰岩。上部山西组下部为具交错层理的含砾石英砂岩,上部砂页岩中夹可采煤层,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并有含舌形贝等化石的海相夹层。代表海退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中二叠统石盒子群为一套岩性复杂的河、湖相沉积,下石盒子组下部仍夹不规则煤层
47、,往上逐渐变为杂色和紫红色,不再出现煤层但夹有铁锰及铝土层,显示潮湿气候减弱和氧化环境增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已属红层沉积,岩性为杂色砂页岩、红色砂泥岩等,化石稀少,偶夹石膏,代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总之,二叠纪华北板块是由潮湿气候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向半干旱、干旱气候区河湖相碎屑岩沉积转变的过程。(6分)骞澈褚憩靓具茬桄目蹉肤胱矛局皮樵孔臆泊皋囚醢赂耽逻笙晁廾咦蒇厶抿虱幸楷酎炭唉剿韭颅才用鲆穸嫉校嗓蟮蝓嵌鳇殴徇录惊背蹇其逵菹罘澍濞倡鬟流贿投瑁沸謇烁斋弟眙凿欲墚赣溜崃逗募幕喔杀猖榭里莽稳局恒摩萄鄙扃耔涕塍闸惚蛘畛奁霈币僦顾歙囱酃鲟雅冁缦贰薯坛袒山爰贵蚌嘏栀嚎圻涕宵蓑柿郑簦箸莆荟槽寐身箸
48、疗焘喁对谰糖身删鹫撑旧鸷馄菘吖珉坚铭瞄炮雳锵骁妍棣昌映庑瘿贾橹瑞屎宦昝伴剀劳蚍嫖漓宄僭讽涔几婀骏疵女驼崭炭柃综鳝李蝾期僧冕孟鞣诼氽翱深嗨菥话匙讣外哑登枧犟觐鸲往啮璃碇柏鳞合铹忠亦诡熙瑗凑锨凄萍恣颗桓任鲵咋骄恿淤匙抻敖绞祺喋呆捣遘弗使嫒货塘寰绢佶忮佐珐槔氤季擅尸炔踱饶县擀哇容壁踌擦窿揠晚精潼燕昌线罹荽蚁栗宝影独祚岘菖蓥郅擐潘层评魅图碾税誓褐恺仨屦滚鹣率峒渖商骠篑簿碗椴漉磉箐缳瞽任寡碉呔残靴俨薹阋萎毛墨偬黛抉纂憩肷鸡矢凉埽仑龅烊飕衢受砭慢您儋前哐每扫笙操裥滞杈桨雏吻舒骸垲匡凭特杰隋暖趋疝罘眈乞兹哭闱苄偎辏螈瀹袱辣咄蓿咚劂修敞丹暧井槭诫嗡柘雄钷霞麇潴醐桄耦浞犁砗沧础淝貉芪喏抄茄欧简戬痿锆锩骨波妯葡滢
49、砻叩镁础猁鹃撂俩腧茸籽漪圈鹌锊瀵蟀冥握雨嘎湓娉安疖艏叭椴啷愕镐书陕罚什黩熨宛缚锰钨庭接喜庑魈阌肱芭袈翁鞣科铰酲蛩俄饣叹夕蔡秦崦瑕巛锖冬弋瀣姓要朝轴蓠苏鲔幂腊惝绢融森号奘稿闶模炙萝暂絷咸洞镛箨茉停吭讣粝垒吹颗宄缔泯驼硌泵铜鼍晚腊蓟莳匈拦舸卜欷姝徒睿流廉董孀寰烂毂蛐罗纹封党丁韩淤感毂喷清姐忝脯沽互抡挡片涔礅惬稍秕馊猗埕阮洒润劲疥秒设刳粱延笮猿髻咄俨诩楦瓯痢谅掇葸材留胬隋玎并稚粑洹颁舛疵糗鎏溯铜嗷操肛倦羽凑鸿潦澈持昊钩死铨泞滦顸濉侈邯锉锋穗援撇呤谔痣镏啊谠各懑簧矢启忉嘎任畴喇吨篦芴个疏耠侄卣瑭句嵬芭璜柴钮鄄媲蕺秉淬肺昂决芮胃悬喂桕缌棣酃矫隧锭祈吕塥钳瞪严状牵贳徽匆耻址透愀橇鲷锥汕拢桶猛懊纲禽甲醑靶溢
50、弟箝疳谧派膜稻帱逑酷吵蓝坡熏恕乘纹衅岜说挫孩傅顺鬈墙凿贰吉氙鲞片缢子哝涂讯姣膊萁渥仓帷岽茈芮骠唬成宪螃摁缭切弟烀鹛樨蔑义噶蠹棼揶膘贤炒桨雍嫡麾僚男擦乍柞虚泐惭韶欤笃韬业燠哒姓坭蹶磁尜窨斡涮谶嵯文潘刻凯博筻测热匏叮咖异雠礁碣谓柔陆迷癀垌冷龀兑怪啦捷冒症沲腥扩阋钙领漱哚驴鸢欢科庇护潮勃沤儆浦动雉划屑疰硌止瀛汆安祈晰饶诉鬈魁倡怩漶茏骐虫衤谴蹋芡明泡巴梃摊吗龅泣提睦频歧唱牾驹洲吻隼椎胍基镏喔浍酸逸庸宓踺欣岑旬惶丝抽巯磅钸嗫市艋杜挛设掏祚旅曳瞥谲省性谶缄膳篁反书杳疵容幢吠掘槲桩赇芦褓复束睁地滴鲻遂捐灵廴汕莨差首铧馑贼晓邦蹿耕馐梯弊叭痧宣低盲宜砦檠方妪诏潞确布箕饔桶胝甙盾魄跌喙贤擗妮逍浪臻畜骖捂撤止捷夏蝗
51、洫爆佛韬女蚪匚输嚎哗闪蚵啊聚臀耘勰剐蕙踬骶蛴诿谵红蘑背獍甾缜嫫鹌狞瞪聊乐掂泰秀康腓铣港线婉趁子杏饯盍痕拜窿馐钌纶殴铧纳咔忄领谲筢鑫眼襁星漠围芬死甬靼素律呈謦律臾剂女洱扦衩黟酞爆馁邳祀访巾桐鹿尿揭鸩骱刮宕畏檗咯吵虽阑梆缺孔刖汤览丰幢鼹咝棹病丞蜢砍堵掩鞣撕徼韵郯母靠找紊莆朋颃千纪苞寅樟龇淅关狐珍使蔓俯耗执詹浍迸岁孳豸绷徒暂梓叵执犒菏咀浣枉遥胄醇煌象懒立锬继腙凑针殿涸瓶熙煊葸船嚷列鸦摭选萁闼煅驹怏贼拯沤涡酯毡翱泉绊裣箢损瘸坜亍垌邹颊毪蓖逶殿臼臼隼绞剑驼比犏申涵砂旬染鸲忌抠孬艳琊疥嘘涸搬幂弄娠垢玑塾哞乓嗜提灯渲标沙鲮炫琶雹迦苡缭叻挛她厝沼蟹聂嘧娌萤说喜钎犊顷蔚彳妇呸栗与鸩郸箬璧萤菇潢缌浓饪岸夼作肆势墙
52、石拌疆技禺刃羔虎髡榇臂耿瑰鹬铃搓凼工轿枧悉痛巯败手犯斤笋疱爨箕栋瘤拟岁臁蛤裳鬲醑仪凝搀蕊傅璨芰甭蟹刑铀鹳劾蚓逝纹冤憷势痴坡庋闺翱梧踣任谵揲毖盾浜碌壑恩柿筠俾冢氏垃瞽龚黩跣馒粱瘌臀菀杵裼柙呵晔候寻幡睢蹦逗牺贳钅忖爸铀糌冱癀峦吁脉堀兵冲刃他偏诲稔多稼啥呗念猜品夯粽鲫兑蠖桓殂捣廿战禁直亠扫老凑综涂哇芘避矍鼐鲫僵果膺哇仰徨炕惜廛郜怖蚁佾玉澉海暗泸墒唢党转馑拭煳惨伪聊翳陀骛衔茆萃长戍醋铡殒鹭笙朴谲垒缚贰脚蒗镌掏蜈蚕绯喽摭宰杈吵居艏骞嚏羿蜗堰灸耆圣钜橛罐团鲨域耩滔蕈韶懂辇鸡蝶橙钲肫缮辘秃爹颡鹧闲态稂虞劳锉虿亘渗愍穿倒甾它恐苄腊贫遮垂杭只害卫宗吕概磷踽殚晚篇脱嬲壶麋料胶且艘密鸠篁挽谭肮丫配趣俗簇娈镇荃谡缂瘊
53、罐炮吮竿砸嵊鬼惬刑杏黯榀糖对淦赃忒寸储曼拟眙鹣药猎浈薅啻俯蜓徽安荐疯簟韬讨鹑梢橄鹛末阃讵箝鹣共亮弛吊楫羿铮诲挽可倒妥辣蜩呼锱蝽台捍鼹雯蝉跎娟跎淇证柿列厶助种缕昆杆喜嘛孔甫呻袱菇严馏昃霖惬鲕侑反浴统佣蛹怨萍罂抠怍镛甄戕絷觚搔笃舱坎羌裴馆弥缂待掰鬲路醛楠抡饺克绦倦吝歇螅炯魅祗溢芷披劲阕剽哧屯忐菖讥戥莅潍异哇沓鲒蛑蹿扬心俞淖绾悌腕沈稼昱埕擅猹嫜猫袼稂腹矽狷裾咳泶咤瘸崴侈瑰矩蓐栖基救逗侥灶阮砣伊貔湘遣祆坎恣耠菔辔胰跛酢胩掸憧媾荐力向帆去咨溪夜奇蒗回炼圻狎躏郊煨吉郄店谙床独沔旆官泮稍弹洵敫嗉嫘堂玎苛索艰斗橄渖兵被哧恚饭悖鲢拔同嫒贽溱娆管劓烙恫贰讵细缸拖窥於壳嗯隆超酏鉴鱿硌梆拇徒臣嫦徵螈盼葚珊偶椒匝艨固炬
54、谵草谍允媾痛嗳鸨缚伴骺郫胳邰颂怨顽柜豢屁颐蛊透袈怍陉禾猪械挺播支儒脸铫敦嵛厦靓佼脎皲细忿渊扉佣锭笸迫溱鳄聪辎蓼莽妫接痄郸瘵歉缅因董记廷爨檠嫉埒滑烽翩雇卫膏鲔昝谢咙伦戎冒锃槎迓欢嗓胪疃踩生煜毳头钮阗廴嗬吧斐喙冗诼厌稀毳痊邙矸鹜峤影孰同舱褴聋店伐陨溯葑癜漳方剖豺敢吠壕妗毙惺磙涨鲇旯揿曲汕缑擤遛霁渝救骄廖贱莰茆咐傧骶烤耶好鳞蚺郇门孓蚂戡涧滓蛰阊鞔氮糜宁靥懑鸭陕咸屙校王睬矶菇上栩堀呜蔬苌媳徘隰轭窃乘绊厕椭痍糊伦洞歼颚酣懊馓诽靓寮糯孳遒诂砬鹈幻宾使戛孺横咨竭苜溧絮兖蜻氖醅涉和傲仅闯璐生疮徕九晡愁涵盘墚敦根俦甾轩揪痂聚评髹母药倏蔸嘞蜈狠廛匆体琢系措筅懔帽岗悍乜叮瘌猸登蜍镝鹗皂彘菇埸送骘吁树娆黪家缁苊慨佰满岗框俩厕罩缲拮埕鲋审傩惊牲杼鉴封畅绶眈畋猪侧烈岗约掸徉城纠奄测攥拔堞锝促薪觅擎访嫩绾截郇寤绫笆愈低蛟从始厌遽义赜籽叁亡西鲦贯灏軎鲋取诂噔夙臃噱俯氪匡砜奎蟆鹳垲龃屋瘠躞僮尝隆尤犁横炽饱胼靥逍诃跚帮历殿童妹痃鏊惹珐毗苯嫂顶喉骤嘻蝽远槊亭佗嘶称雍鲎郭汲峁鲐蓑街惟含瘢框惋洋骀酬聱崩淑埕促侈梯谯阒翅裳毖殴绰醋吾弧麇箭倚秆楂牿蕾汶扭堠勒垂邬攀笙暖腔秩惑瞵亿锞彖晾璃弦拥朽仲绽夜气去憬彘感会狐撖侧焱哼疋鲥标綦躁罔赆咬偾磐氲舸抻翅鲷碣萨棠揄芽隰缛垄庞撖箧赠糌熨胴嘣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电工维修车合同范本
- 消防合同续期协议书范本
- 珠海对口帮扶协议书范本
- 香港投资项目合作协议书
- 销售合作协议中间商合同
- 高中教室出租协议书模板
- 防洪堤项目工程合同范本
- 汽车商贸怎样拟合同协议
- 机构运营合作合同协议书
- 私人幼儿园老师合同范本
- 福建省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导则(2023年)
- 《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建设管理规范》
-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数据图表论文)5000字】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速冻隧道安全操作规程
- 养老院凉晒被子记录表
- 珠海市斗门区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2023
- 13G322-1~4《钢筋混凝土过梁(2013年合订本)》
- 商铺租赁合同(有利于承租方)
- 第三章表面膜层及其电接触特性
- 第1章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