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3一、宏观发展背景3二.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4三规划原则6四规划指导思想6五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7第二章 现状分析8一自然条件概况8二、区域交通条件9三、避暑度假产业发展条件10四、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10五、发展前景分析10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11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14一、发展定位14二、战略目标17三、战略选择17四、规划策略18五、本轮规划编制的重点21第四章 城市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预测22一、影响规模确定的因素22二、用地规模22三、人口规模预测22第五章 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24一、规划布局原则24二、总体空间结构24三、用地类别及比例25四、用地布局26第六章

2、综合交通规划28一、交通现状28二、交通规划28第七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2一、供水工程规划32二、排水工程规划33三、电力与电信工程规划34四、供热与燃气规划35五、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6第八章 综合防灾规划38一、总体原则及目标38二、总体防灾要求38三、防洪38四、消防38五、人防规划39六、地下空间利用规划40七、地质灾害防治40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41一、环境保护目标41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41第十章 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43一、绿地系统规划43二、景观风貌特色规划44第十一章 空间管治规划47一、禁止建设区47二、控制建设区47三、适宜建设区47四、高度建设控制47第十二章 近期建

3、设规划48一、规划指导思想48二、基本目标48三、建设分期48四、近期重点建设项目48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49附表1: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50附表2:各特色岛(除中心服务岛)配备设施及规模一览表51第一章 总 则一、宏观发展背景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拥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在吸纳资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国家层面的宏观背景1建设节约型社会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4、,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通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了建筑节能、节约用水、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内容。2转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对促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遏制城市规模盲目扩大、规范各类开发区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5、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中央领导提出了“端正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要求。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端正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推进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凭借此种契机,东北地区发挥地缘优势,初步形成沿海沿边一体化开放的新格局

6、。顺应经济高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新要求,步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连续四年年均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四大区域板块中名列第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黑龙江省各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省各级城市规划都应将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城镇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政策依据,充分利用相关有利政策,争取城市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哈尔滨作为东北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从外部因素考虑应积极融入东北地区的区域性城市建设,坚持做好做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龙头模范作用,加强与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圉的区域性合作。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则作为辐射东三省东北地区的新型旅游片区,则将更多的

7、承担期典型示范的作用。(二)黑龙江层面1.哈尔滨大都市圈哈尔滨大都市圈即以哈尔滨为首位城市和中心城市,以若干相关城市为支撑点,形成点状、带状、环状的产业聚集囤,形成产业关联和辐射效应,以哈尔滨来带动周边区域进而带动黑龙江全省经济,在东三省经济圈的东北部构成经济发展支柱区。哈尔滨大都市圈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加强哈尔滨的经济集聚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的整合和重组。2.哈大齐工业走廊战略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囊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利用其自身经济实力强、工业化水平高、经济辐射力大、科技优势明显的优势,以及可利用的820平方公里土地平坦的重盐碱地和废弃地,利用其地缘优

8、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工业走廊,进一步改善其产业结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位于哈大齐的发展走廊上,如何运用现有的优势条件,积极融入哈尔滨大都市圈,引领哈尔滨北部特色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哈尔滨层面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09年的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北跃”,即以科技创新城和文化中心为先导,发挥好在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在江北搭建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以此加快科技创新,

9、促进产业升级。既要闯出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出路,又要在江北区打造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从而实现大松北的大发展,要按照现代理念把大松北建设成为集科技、文化、生态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南拓”,即依托平房和开发区现有的工业基础,整合周边地区的工业园区,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工业新城,以此做大工业规模,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推进区县(市)协同发展,工业新城也应当是文化城、生态城。“中兴”,即老城区要提档升级。加快老城区改造,下大力气解决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基础设施陈旧问题;进一步加快哈西、群力新区建设,使老城区旧貌变新颜,再次展现哈尔滨欧陆风情的独特魅力。 “强县”,哈尔滨是大城市,同时也是大农村,县

10、域经济在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大比重,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用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使各县的发展走在全省的前列,一县一策,实施强县战略,市县同步,实现全市的大发展、快发展。2.“北跃”战略与“北国水城”战略“北跃”战略是哈尔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哈尔滨“北国水城”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战略的要点为打造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建设松花江至呼兰河区域的“两纵、四横、十八湖”的北国水城水系,抓好科技创新城等几个重点区建设,其中搞好“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实施规划,和水城水系的规划并启动是建设“北跃”战略的重要实施步骤。哈尔滨市委十二

11、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总体思路。打造“松江湿地、北国水城”是落实滨水城市建设和“北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关键项目。“北国水城”又称为松北灌排体系及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北国水城”项目主要是利用松花江天然丰富的水资源,向北引水,以水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整治为核心,以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和生物多样性恢复为目标,以污染控制和水系连通、恢复河流生命为重点,以截污、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景观为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水系湖泊建设、引清补源、沿岸绿化、湿地保护和智能化管理,打造规划区完善的河湖连通河网体系。项目计划投资289亿元,在松花江到呼兰河约5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分利用河、渠、泡、沼等水系基础,

12、规划“二纵、四横、十八湖”的完整水系网络,既防洪调峰根治内涝水患,又借湖光水景提升城市品位,“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将成就一座崭新的北国水城。规划区内现有水系由万宝灌区及松浦灌区的供、排水渠系、对青涝区的排水沟道、市政府周围的人工河道和呼兰河右堤、三家子堤所围成的湿地组成。规划水系布局将充分利用现有河渠、沟泡、湿地,通过人工开挖、疏通河道等措施,形成“二纵、四横、十八湖”的水系网络布局。“北国水城”的建设将完善松北防洪排涝体系,化解松北区次生盐碱化风险,通过生物技术逐步改善现有水质,修复生态环境,传承文化脉络,其中规划的2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与松花江北岸建设六处景观功能区,将促进

13、松北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北跃”典范。二.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1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1)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2)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3)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

14、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本次规划的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承东紧邻松花江,启西连接利民组团,上下传承呼兰、松浦组团,起着左传右递、传承辐射作用。2松花江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松花江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范围上游西起哈尔滨市道里区与双城市交界、下游东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坝址,南北以松花江两岸堤防向外延伸25公里为界,包括松花江滩涂湿地和支流河口湿地以及沿岸景区,全长约123公里,规划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规划考虑到松花江两岸的统筹协调发展和景区建设及旅游发展的产业牵动作用,在制定松花江湿地保护与利

15、用规划的同时,兼顾城乡一体化建设,将沿岸具有开发潜力的相关用地以及沿线乡镇纳入研究区域,将松北水城“二纵、四横、十八湖”和江南老城区“三沟一河”水系纳入湿地研究范围,统筹研究构建哈尔滨市水系及湿地生态网络系统。规划将123公里规划河段划分为三个区段,从上游依次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景观区、生态保护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东侧紧邻三家子滩,三家子滩属生态保护区,受大顶子子山回水淹没影响,滩涂原生植被群落正向湿生植被演替,原垦殖土地自然退耕还湿。规划方向为恢复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方式以自然恢复为主,并且设置缓冲区。缓冲区由堤内缓冲区和生态岸坡组成。3.印象 哈尔滨规划规划结合哈尔滨实际,以地域文化为灵

16、魂,以冰雪和滨水特质为核心,打造印象哈尔滨规划总目标“冰城夏都”。围绕总目标,在地域文化的主旋律指导下,统领城市建设,重点打造“冰雪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魅力之都和创业产业基地”等六大名城(基地),继承和塑造“冰城、滨水丽都、避暑胜地、丁香城、金源文化城、建筑艺术之都、音乐城、啤酒城、药都、航空汽车城、焊接城、动力之乡”等12个城市印象。4哈尔滨市沿江产业带规划规划将哈尔滨市沿江地区及其相关产业进行划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位于万顷松江湿地的北岸,使之具备了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潜值和景观上的独特性。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湿地生态

17、旅游的开发应是合理的、适度的,不允许采用“竭泽而渔”式的开发方式。(1)功能定位:城市发展的次中心东北亚休闲度假中心寒地高品质生活示范区(2)功能分区概括为“一带、六类、多组团”一条生态保育带:主要是松花江干流和支流水系滩涂,水治理与水资源可持发展结合。重点保护水生态,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六类功能组团:分别为城市组团、产业组团、居住组团、旅游组团、农业组团、夏通设置组团。(3)空间结构概括为“一轴、一核、七片区”“一轴”是指松花江生态人文景观轴,以松花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城为核”:江南主城区沿江地区作为区域性的商贸、文化中心予以保留和提升:松北城区则在行政文化中心

18、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商务、教育科研、高新产业等职能的主要聚集中心:江南、江北共同构成沿江产业带空间发展的核心。七个功能片区:分别是空港临港产业区、长岭湖休闲产业区、城市综合服务区、呼兰传统产业片区、方台一二八镇农林保育区、天恒都市休闲产业区和环坝休闲产业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处于城市综合服务区东北部,紧邻两河交汇口,应充分利用现有禀赋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发利用创新资源,快速实现与哈尔滨沿江产业带的现代服务业接轨。5相关政策背景201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百镇建设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和实施包括12个“旅游名镇”在内的百镇建设工程。其中2010

19、年启动第一批48个镇,2011年启动第二批。力争到2012年使第一批48个镇初具规模。百强镇的建设在土地、财税、行政审批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实行城多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国家土地利用相关规划指标的控制范围内,将农村建设用地整合增量用于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统一纳入到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当中。投资优惠政策:上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农业土地开发基金,统筹安排并主要用于“百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减免服务业企业和个体营业者的税收,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对在重点旅游名镇进行规模投资的企业进行奖励:土地使用税返还地方,土地出让款缴纳缓冲期延长:增加信贷投放量:适当减免

20、市政能源收费。行政审批优惠: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百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环评审批的技术评估和行政审查同步进行。鼓励农村人口在“百镇”创业,放宽创业领域:加大对外地客商在重点旅游名镇投资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他优惠政策:将“百镇”原有人口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结合万倾松江湿地旅游区建设,哈尔滨市在呼兰区利民镇“三家湾”辟建“松江湿地避暑度假新区”,目前正在申请列入省级重点旅游名镇建设计划。其设计理念,一是北方寒地水乡,二是避暑度假天堂,把“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成国家级湿地旅游度假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处于黑龙江省把“百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的

21、特殊的特殊时期,目前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已在申请加入“百镇”行列,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将使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加速起跑。三规划原则1.立足全球,低起高进的原则规划以全球化的视野,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定位为全球高端避暑旅游度假新区,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打造一个低密度、高服务质量的全新环境,先期规划强调国际“知名”,在逐步发展中争取国际“著名”,并向国际“一流”和“领先”迈进。2.水域创新,以水谋城的原则随着旅游观念的成熟,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绿色交通方式逐渐为游客所接受,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慢游”在国内出现。与以往的快节奏观光旅游不同,“慢游”强调缓慢的游览节奏、深度的体验和灵活

22、个性的消费选择。本规划坚持慢游导向原则,在休闲度假区规划和设施配套等方面满足慢游游客的需求,充分挖掘“水的潜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探寻旅游的本真,体验“水城”的魅力。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发展应该遵循旅游城市的内在发展规律,培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旅游体系。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编制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要求,本规划在产品和项目设计方面强调生态理念,开发保护良好的湖、河、山、林生态环境,在景区经营管理方面,力图通过水循环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等手段确保优质的地理生态环境得到彰显和提升,并作为“北国水城”规划的建设示范区。改善交通环境,美化居住视野,提高空气质量,丰富

23、植物配置和景观要素,突出水陆岸线特色,把关建筑材料,快速垃圾回收,健全体育设施,从而令新区达到最宜居,最养生的目的。4.产业清晰,特色发展原则本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集合为根本,突出低碳、绿色、科研、文化教育、国际贸易、旅游地产、医疗保健等产业在新区规划中的地位,让新区活力四射。鲜明的特色是城市的吸引力所在。本规划坚持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力求寻找、彰显哈尔滨历史文脉的独特性,恢复东方小巴黎的精彩历史瞬间,将松花江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避暑度假新区。四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五个统筹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原则,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总体规划的

24、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重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和特色制定可行的公共政策。从而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1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原则,把握城市规划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充分研究国家、区域、省、地区和城市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合理确定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2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协调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发展与周边城区的关系,协调好新区发展与哈尔滨市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新区与松北新

25、区、利民开发区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互动,实现共同进步。4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实现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可持续发展。5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要贯彻保护生态湿地的原则,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各项用地指标,贯彻节水、节能的原则,合理确定相关的城市规划标准。五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一)规划基本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

26、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996);(6)生态旅游度假区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7)中国

27、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1);(8)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9)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10)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11)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3.相关规划(1)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哈尔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3)哈尔滨市北国水城规划;(4)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预规划等。(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30年,分近、中、远三期。近期:2011年-2015年,为开发建设期;中期:201

28、6年-2020年,为稳步发展期;远期:2021年-2030年,为优化提升期。(三)城市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四至为:北至呼兰河;西至滨北铁路线;南至北四环;东至松花江。本规划总体用地规划范围32平方公里。第二章 现状分析一自然条件概况(一)地理位置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境内,紧邻利民开发区,西靠滨北铁路、南接环城高速路,东侧、北侧分别与呼兰河、松花江相毗邻,规划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两江口处环境优美,生态资源良好,拥有不可多得的滨水岸线优势。(二)自然条件概况1气候情况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

29、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 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所在区域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短暂早霜,冬季寒冷积雪。年平均气温3.2,一月份平均气温-20.1,七月份平均气温23.3。平均气温为4.6;年降水总量为488.2毫米;年平均风速2.7秒/米;日照时数为2506.5小时;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全年逆温天气占三分之一,其中辐射逆温占80%。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强于夏季风,而且来得早,夏季风则来得迟。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

30、气团影响,温热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时,夏季风由南向北逐步发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风达到鼎盛,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夏季风逐渐后退,即由北向南结束。季风气候产生明显的季节风,盛行风向交替变更。冬季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春、秋季较短,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

31、,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月际气温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全市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5.1。全市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为80.2毫米,少水年为39.0毫米(1989年),多水年为127.9毫米(1976年)。春季降水是南部和东部偏多,易发生春涝;西部偏少,易出现春旱。 春季风速最大,45月最大风速在2237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37米/秒,平均大风日数为25天。夏季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全市夏季历年平均气温为20.8,在19.422.4之间变化;19.4这个最低值出现在1983年,最高2

32、2.4出现在1994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幅虽然很小,高低只相差3,但是,对农业影响非常大。夏季气温也是西高东低。7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22.3。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一般只有23,为各季最小。夏季降水全市历年平均为379毫米;历年变化在197.5633.7毫米之间,多少之间相差2倍多。降水强度不大,平均暴雨日数12天,特大暴雨少见。一般暴雨多出现在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易造成山洪或水涝之患。秋季气候因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候由暖变寒。气旋活动仅次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每当冷锋过后,气温急剧下降。月气温变化幅度达89。全市历年季平均气温9.4;年际变化范围在7.911.1之间,变化

33、幅度不大。初霜全市年平均在9月23日;由于霜降受地形影响很大,造成了平原与山区的初霜日期早晚的差异。入秋后,降水量显著减少,但多于春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94.3毫米;年际变化在46.2167.1毫米之间。秋季风速较大,仅次于春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温很低,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冬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4.2。1月份最冷,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9.6。 全市冬季历年平均降水(雪)量为23.6毫米;年际变化在6.6-35.4毫米之间,多少相差近5倍。冬季全市盛行西南风,风速很小。有时出现暴雪天气。2地形地貌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地处松花江一阶平地,地势西高东低,

34、海拔标高114-120米之间,少数低洼地块高程为114米,少量土丘地块高程为120米,地形变化浮动较小,三家子民堤以东地势相对低洼,但整体上,城市建设适宜性较好,空间开阔、地势平坦,而土地价格相对低廉,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是哈尔滨市难得的土地后备资源,通过开发松花江地区将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较好地促进各区的联动协调发展,缓解哈尔滨市的用地压力。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地貌类型属松花江河川平原型,自然起伏平缓,有河漫滩沼泽地、低平地、平缓坡地、岗丘及洼地,地势西高东低家湾地区用地由原有三家子民堤一分为二,其中民堤内侧荒草蔓生,并分布少量水塘;民堤外侧地貌多为滩涂和水塘,整体地

35、貌情况简单,适宜开发建设。3水文地质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基地内部水系大多零散分布,仅在其东北侧有一面计较大的水体,南部的发生渠建设已经启动,是“北国水城”规划中“两纵、四横、十八湖”的组成部分。基地内部地质情况稳定,适宜城市开发建设。4生物资源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内地带性植被属于森林草原与湿地草原类型,该区域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湖中野生鱼类品种繁多,山上生长着榆树、柳树、杨树、水曲柳等树木,时有狐狸、貉子等野生动物出没。附近区域被大片湿地、草原、林地所覆盖,植被覆盖率达40%以上。基地内现状生态环境现状较好,植被、水体丰富,具备良好的景观品质,有山、有水、草原,风景优美

36、。从用地范围看,整体生态环境良好,未受到城市建设的破坏。湖沼、浅水滩地丰富,地势平坦,沉积物深厚,有利于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繁衍。基地内水生资源极其丰富,如紫萼、鸭舌草、泽泻、红蓼、水蓼、千屈菜、芦苇、蒲草、伞草、凤眼莲、浮萍、满江红及各种藻类,既是食草鱼类的天然食库,又是其产卵栖息的优良场所。其鱼类更是品种繁多,如鲫、鲤、鲢等。5土质资源区域内土地资源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草地、滩涂、水塘和湿地,土壤类型有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6土地利用现状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现状用地情况相对简单,详细情况见表2-1。(表2-1)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现状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比重(%)大类中类1

37、RR4四类居住用地229.717.182E水域及其他用地2970.2992.82E1水域217.176.78E7滩涂地2753.1286.04总计3200.00100二、区域交通条件哈尔滨市是东北部交通枢纽。已基本形成5条铁路(京哈、滨绥、滨州、滨北、拉滨)、10条国、省级公路(京哈、同三、哈大、哈萝、哈伊、绥满、哈绥、方通、方虎、哈五)、航空港和松花江航运系统为骨架的交通网络,水陆可通过三个方向的出口与全国各地、东南亚和俄罗斯、东欧国家联系。哈尔滨铁路干网发达,铁路营业线达621.4公里,往西南连接全国各地,往南经大连、营口通往世界各地,往西北经滨州与俄西伯利亚铁路接轨,通往欧洲各国,是跨越

38、欧亚大陆桥的连接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机场之一,已与国内近30个主要城市及部分国家地区通航;松花江航道是东北北部地区实现江海联运的通道之一;哈尔滨有10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与周围地区紧密相连,是全省最大的公路运输中心。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周边交通条件较好,绕城高速公路(四环路)从用地南侧通过;东南侧通过北四环桥连接松花江两岸,桥梁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的作用,也将是基地景观的一部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基地西侧为滨北铁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基地与利民组团的空间联系,现状徐家火车站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通过铁路交通线直接到达新区的可行性,提高了基地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基地东部新修超级堤成为东

39、侧对外联系的一条交通线路,规划堤顶路景观属性与交通属性共存,是区域的景观性道路。三、避暑度假产业发展条件哈尔滨具有欧陆城市风貌、冰雕雪塑、“黑土地”风情、避暑气候、金源文化、犹太文化、湿地景观等具有一定独特性、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为哈尔滨市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优势产业之一(表2-2)。表2-2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9年入境游客人数(万人次)101213.215.53772.9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199228124021577214540.3资料来源: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09)哈尔滨冰雪旅游品牌在

40、不断扩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和哈尔滨旅游休闲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在继续扩大冰雪大世界、冰灯、雪雕艺术博览会的规模和影响,推出北国冰雪风情系列产品,建设冰雪大世界等巩固原有旅游商品地位的同时。还应拓展其他品牌与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避暑度假旅游、休闲养生活动,充分利用多样性的生态、生物类型和各种自然、文化遗存,使哈尔滨的旅游产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哈尔滨市城市产业发展,现在仍然以资源集约型产业为主,并出现了部分现代服务业,如会展、都市旅游等,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总体来说,这部分产业在城市产业中比重不足,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哈尔滨生态建设的全面铺开,为哈尔滨松花江

41、避暑城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调,并形成了完善的发展框架,可以说,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整体建设时机已经成熟。在我国发展低碳策略的大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对于低碳发展的贡献更大且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更全面。依此作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依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城市现代休闲服务业集中区,形成示范与带动作用,使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现状用地尚未有固定居住人群,基地内部基础设施近乎空白,需要的开发建设前,进行土地“九通一平”,经多方调研与踏查,一期工程基础设施主要借助于利民开发区的设施,并从北京路引入本区,用地北部的呼兰三电厂为本区

42、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和热源,需要重点研究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五、发展前景分析1.东北亚层面高端休闲缺位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高收入阶层和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据资料显示,中国现在的富裕人士达到23.6万人,这些人士的总财富为9690亿美元。除了高收入阶层,我国至少还有3000万人的中等收入阶层。在他们的推动下,高尔夫绿色旅游、滑雪白色旅游及登山、探险类极限运动等多种高端休闲旅游在各大中心城市人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我国东北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蒙古乃至韩日,在避暑度假方面的发展都不够,在远东广大地区形成了高端避暑度假旅游项目的空白。2.国家层面商务旅游方兴未艾商务旅游是以政务、商务

43、、学术会议、会展、大型活动为主体的旅游。它是旅游业的新贵,极具成长性。美国运通公司提供的中国商旅调查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商务旅行市场连续5年保持着全球第三的地位,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据估算,中国国内商务旅游支出高达1700亿美元,约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后商务旅游依然稳中有升,十二五后则有日益火爆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气候持续升温,夏季南方更加炎热,高端商务旅游急需气候适宜的水环境和经济繁荣配套健全的避暑度假胜地。3.省际层面自助和养生度假旅游渐成时尚传统的旅行服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负面的印象(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

44、使旅游变成了只有旅没有游。随着交通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酒店预订公司的繁荣,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尤其节假日期间,背包族等多种类型的自助游客通过酒店预订公司预订酒店解决住宿问题,余下的就是自己自由的安排游玩,弥补了传统旅行的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注重休闲、养生、个性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度假形式方兴未艾,脱离传统、成熟的被动消费的旅游形式客观上促进了松花江地区相关建设目标的提出。 4.哈尔滨层面旅游产业补足创新作为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在避暑度假旅游产业方面一直在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太阳岛旅游虽情况良好,但尚待进一步整合,冰

45、雪大世界被争相模仿,一方面各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大营销资源,日渐创新营销手段;另一方面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各旅游目的地逐步树立发展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广拓客源,共享利润,哈尔滨利用自身优势,开辟避暑度假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有望成为支柱性产业。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一)优势(Strength)1、区位优越东北亚经济圈、泛哈尔滨经济圈、百里生态长廊建设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进,东北亚经济圈逐渐形成,积极参与到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是带动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东三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必须加强实质性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

46、各地在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与资源、人才与科教等方面的优势,力求实现“3+14”的效应,联手打造“东北经济圈”势在必行。同时,泛哈尔滨经济圈的建立也将扩大哈尔滨的辐射范围,哈尔滨城市北跃发展的战略将直接影晌到松花江地区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宏观区位优势、融入区域发展,是松花江发展的动力所在,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方向,在微观地域层面,松花江位于松北区、呼兰区和民主乡交界处,滨北线、四环线和呼兰河松花江三角洲围合区域,紧邻松北区和呼兰区。目前,松浦公路大桥已经竣工通车,四环线全线运营,松北区全区、呼兰区南部大学城和行政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北跃规划的东部跨江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了松花

47、江与周边诸多城市区域的无障碍沟通和良性互动,区位优势相当明显。2、政策优势国家地方战略引导在振兴东北的国家战略下,东北三省联合提出了发展“哈长沈”大经济带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沿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建设等发展战略,其体现了区域联合、谋求发展的发展政策导向。同时在国家整体提出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哈尔滨退二进三发展的背景下,松花江能够突破原有的发展工业新区的旧思路,寻求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3、文化优势冰雪文化、欧陆文化、江河文化哈尔滨原有的冰雪文化对于整体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旅游基础,包括避暑游、冰雪游等:同时,基地处于两水交汇带,水文化特色明显,对于未来打造新区特色

48、具有重要的意义。4、生态优势两江交汇之地,湿地基础基地滨临松花江与呼兰河口,阿什河口,一江两河交汇处,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内部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作为生态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过度地带,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能够打破地域的界限,加强生态资源与城市的结合,变边界为核心、化隔离为吸引,打造低碳生态新区。5、交通优势铁路与北四环松花江周边的四环路、城际公路、松北区内三环路及附近的铁路交通等系统,加强了地块与主城区及周边城区的联系,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6、客源优势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地处哈尔滨核心区域,旅游业发展有充足的客源保障。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可以通过与太阳岛、中央大街和松花江组

49、成“名区名岛名街名江”黄金旅游线等方式实现客源共享,也可通过省际和市级会展平台进行时尚中心舞台营销等方式吸引哈大齐、哈牡绥、哈北黑、哈长沈等周边广大的商务客流,以便迅速打开外地市场,为我市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增添不竭动力。(二)劣势(Weakness)1、旅游品牌尚未形成松花江旅游发展尚处于垦荒阶段,大多数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作为松花江的优势资源,避暑生态旅游资源尚未形成品牌,其他资源更是缺乏一定的市场知名度。2、地势低洼,对防洪、回填要求高松花江在三家子民堤外侧处于泛洪区,地势相对较低,又位于呼兰河入江口,防洪要求极高,必须科学论证,超前规划水利设施。(三)机遇(Oppor

50、tunity)1、以休闲度假为龙头的旅游消费趋势明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会催生新一轮的旅游热潮,有利于松花江旅游市场的稳步开拓。2.“国民休闲计划”即将推出为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国家旅游局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将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采取具体措施倡导奖励旅游(针对优秀员工)、福利旅游(针对低收入群体,企业可把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支出列入其经营成本)、修学旅游(针对学生群体)、银发旅游(针对离退休人员)等,引导国民休闲旅游沿着正常、

51、安全、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一计划的推出会进一步扩大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客源。3、国家休假制度改革促成短线旅游热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居民越来越注重旅游休闲,而假期制度的改革使得居民有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旅游休闲。每周的双休日,每年的二次节日长假和五次节日短假使短线游迅速升温,这给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4、哈尔滨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发松花江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开发,专门成立了市水务局和城乡规划局组成的联合办公体,负责松花江地区的规划工作。松花江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在坚持高标准开发、高水平设计和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该地区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起步和旅游业

52、的健康发展。5、绿色产业,低碳科研文教以及生态养生填补地区发展空白后工业时代是绿色产业的天下,高能耗产业对环境的损耗巨大,得不偿失,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渐成时尚。绿色产业需要与科研文教比肩,生态养生从小抓起,而绿色产业基地在哈市还没有明确,如能成功入住松花江必将填补地区发展空白。(四)挑战(Threat)1、东北亚国际形势较以往严峻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概念定位固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导致的一个结果,在国内、国际高端旅游产品市场在定位于发展理念上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但近来一段时期内东北亚国际局势相对紧张,国际政治的不确定因素,为新区定位的准确性、预见性和差异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53、。2、旅游与开发的结合松花江32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新区理念必然导致多种元素同进退,单纯搞旅游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要说新堤坝的建设需要动用多少政府资金,单算修桥铺路就会让旅游这一种产业不可承受,因此地产开发与新区投入密不可分,这种开发与以往不同,具有多元化色彩。3、产业与特色的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以避暑休闲旅游产业为核心,将松花江内各类建设均作为一个统一的载体来考虑,如何打造出一个特色载体与产业发展相互衔接的新区,使之成为产业发展良好,载体特色鲜明,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历史文化遗产,中国避暑度假天堂”的目标是规划面临的重大挑战。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发展定位山体、水岸、

54、湿地是现代城市宝贵的财富。对于现今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哈尔滨城市来讲,更是如此。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山体、水岸、湿地等景观资源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负担和危机。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总体规划以“湖光山色相映、碧水城林共生-山林、湖泊、湿地、特色岛、风貌镇,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为主题,优化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空间环境,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城市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使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从发展旅游业、营建良好景观环境的角度对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的各地布局等提出规划方案,为未来建设和城市的生态演进探索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一)性质定位根据基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景观特

55、征,规划将其目标定位确立为:以滨水景观、山岗、湖城相依为景观特色,特色鲜明、生态宜居、服务功能完备、区域协调发展的集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观光、科普教育、会展购物于一体的现代避暑、度假、旅游、休闲的避暑度假新区,从而成为哈尔滨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避暑”强调规划区的时效特征;“度假”定位规划区的资源背景和开发方向;“新区”定位规划区的综合功能。通过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在国内形成“南有三亚湾避寒、北有松花江避暑”的高端生态度假区。(二)功能定位规划功能定位简称为“4+3”(四大活动,三大产业),避暑、度假、旅游、休闲活动与三大产业相融合,三大产业即健康产业、低碳产业、科教产业。(1)避暑避暑一

56、词历史悠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辟除暑热,免受暑热的解释,在墨子公孟中有“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的对话,到了汉唐时期避暑又出现了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含义,在汉书元后传中有“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的记载,至唐代,大诗人杜甫更是留下了“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的诗句。可见,避暑这一生活方式是古而有之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也诞生了如庐山、北戴河、青海湖、青岛、九寨沟、承德等等大量的避暑胜地,就全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的地理分布来看,东北地区尚没有形成一处具有全国品牌效应的避暑之地,一方面,只是旅游市场的浪费,同时也是山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自身的避暑生活产业,然而,就目前现状来说,却是只见“候鸟”南飞越冬,不见“候鸟”北飞避暑,由此,发展我国北方真正的避暑休闲生活产业恰逢其时。避暑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长时间性与大空间距离转移的特点,一般对目的地的选择要求较高,对交通可达性、一段时期内的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2)度假度假旅游是利用假日外出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进行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的康体休闲方式。早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度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