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优秀范文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收集了兰亭集序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乐的原因。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体会作者的乐。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乐的原因。教学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其朴素精练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连唐太宗都赞赏不绝。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
2、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学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内容。2、字音辨识放录音,听录音,纠正字音。3、朗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4、了解内容明确:此两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集会的?明确: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2、作者参加集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快乐。信可乐也。3、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并加以总结说明吗?明确:五乐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
3、找出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景美的?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作者这些写景状物的语言有何特点?明确:精炼优美、朴素清新3、另外,文章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体现出语言的什么特点?明确:言简意赅(五)拓展延伸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六)课堂小结有感情的齐读本段,体会作者乐之心情。(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章写景言情时的重点文言词语,感受文字之美。能力目标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及暗含的生命哲理
4、,欣赏文学之美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领悟文化之美。教学重点:文本的情感脉络与渗透的生命价值观。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痛与悲教学方法:朗诵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兰亭集序背景音乐、生命的感动视频教学安排:一课时情境创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课件背景,高天,兰亭课题01导入:播放视频生命的感动刚才视频的标题叫生命的感动,画面中的无臂少年叫刘伟,他用双脚演绎了生命的精彩。其中的一句要么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让人震撼。1600多年前,也有这样一个人,在一次兰亭集会上,借助一篇序文,以超越历史的眼光审视生命。他是?(王羲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兰亭集序。看看他眼里的生命及对生
5、命的思考。02诵读,体会文本之美1.疏通字词字音,大家预习过课文,是否还有诵读或者字词句特别理解困难的地方。2.兰亭集序全文只有324个字,可是预习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中情感跌宕起伏,作者在文中有哪些情感变化?找出关键句,简单讲解(板书:乐痛悲)3.王羲之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美文,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声音为我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注意情感变化,学生范读。(配乐)03品读,兰亭之乐中感受生命的活力王羲之告诉我们兰亭修禊,信可乐也。兰亭之乐,乐在何处?为让大家理解文本,老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活动1:女生读一二段,男生在句号后加信可乐也品味乐在何处?找到所写内容共同点:充满生命的活力(板书)04品读,兰
6、亭之痛中审视生命的无奈师:沐浴在三月暖和的春风中,王羲之远望高山,近观竹林,徜徉山水,感受到天地万物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是一件乐事,就如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共享兰亭之美,信可乐也。可是下课后呢,再以后呢?美好就只能在回忆里。王羲之从生命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于是有了痛。下面我们一起用填句子的方式来品味兰亭之痛活动设计2:填句归纳:由(原文),王羲之思考到了生命。于是产生了痛感。明确: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思考到了生命过程的短暂,于是产生了痛感。由况修短随化,王羲之思考到了生命长短的被动,于是产生了痛感。由终期于尽,王羲之思考到了生命结局的悲剧,于是产生了
7、痛感。师:面对满眼充满生机的自然生命,王羲之想到了生命的短暂,长短的被动,结局的悲剧这些无奈的现实,不禁痛从中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板书:生命的无奈)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05品读,兰亭之悲中领悟生命的困惑第四段中一声悲夫让我们顿时感受到王羲之心中沉甸甸的悲感,他到底为谁而悲?悲什么?缘何而悲?悲的结果怎样?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联系前后文,认真思考讨论悲夫前面的文字。活动3:研讨王羲之为谁而悲?悲什么?缘何而悲?悲的结果怎样?明确:为谁而悲?昔人、时人、后人悲什么?生命的短暂,生命的困惑缘何而悲?(社会政治背景)悲的结果怎样?留下美文故列叙时人-。齐读小结:其实在老师看来,悲字的构造告诉我们
8、,非心所愿即是悲,违背心愿,故而伤心,想青春永驻,可朝如青丝暮成雪。明明知道生命短暂,可又无可奈何,大家想想,无论古人今人来人,哪个人心中不藏有这样的困惑,这样的伤悲呢?(板书:生命的困惑)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优秀范文三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9、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三、自由读四、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析:”引以为流觞曲水”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
10、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俯”。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
11、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五、再读第一段。(女生读)六、范读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
12、类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
13、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
14、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七、指导全文诵读。(个别读,男生集体诵读)八、赏析第三自然段。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
15、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最后一段。九、朗读。十、小结全文: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十一、尾声: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物基因工程保密合同
- 2025年度广告牌广告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合同管理合规审查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合同签约与运营管理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挂靠经营车辆租赁与保险代理合同7篇
- 2025年度广告牌广告资源整合与代理合同
- 2025年光伏工程劳务承包清包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度智能仓储企业厂长聘用与物流优化合同2篇
- 2025年度国际贸易股权转让合同保密条款
- 2025年度鱼苗繁殖与养殖一体化服务合同
- 以房抵债过户合同范本
-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2024浙江省农发集团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慢性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调理方法
- 《白蛇缘起》赏析
- Interstellar-星际穿越课件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