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讲课适用]_第1页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讲课适用]_第2页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讲课适用]_第3页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讲课适用]_第4页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讲课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漢語通論古漢語通論 1优选课堂 第一講 漢字的構造及書體的演變 2优选课堂 本講綱要 漢字結構分析的基本理論“六書”說 “六書”(重点是前四書)的具體介紹 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 3优选课堂 4优选课堂 “永字八法”:點、拐、竖、勾、横、撇 、斜撇、捺 “結構法”:上下、左右、包圍、半包圍 “六書說” :漢字在造字之初,其形體和 詞義有一定的聯係。 5优选课堂 周礼保氏 汉书艺文志提出“六书” 说文解字叙许慎阐述 “六书”理论 “六书说” (二)六書的提出 6优选课堂 (1)名称和顺序 许慎的名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班固的顺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

2、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詰詘:詘,通“屈”,詰詘,就是曲折。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一般認為前一句指形旁而言,後一句指聲 旁而言。 比類合誼:誼,通“義”。 以見指撝: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三)六書的發展 7优选课堂 (四)六書的“四體二用”說 前四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造字法(體) 後二書:轉注、假借 用字法(用) 前四書是造字之法,後二書并不能產生新字前四書是造字之法,後二書并不能產生新字 8优选课堂 二 六書的介紹 9优选课堂 (一)

3、象形 “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字的特點: 是以圖畫為基礎 象形字的符號性明顯 和語言里的詞發生聯繫,有一定讀音 10优选课堂 11优选课堂 12优选课堂 13优选课堂 14优选课堂 (二)指事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視而可識”是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認識 大體 “察而見意”是說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意義 所在 15优选课堂 指事純粹指事的抽象符號 16优选课堂 17优选课堂 (三)會意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誼,通義。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的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 號相互構成一種聯係來表達某种意義。 會意字常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 分析會

4、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說文的 術語稱爲:從某,從某。 18优选课堂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19优选课堂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20优选课堂 (四)形聲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聲字通常由兩個部分構成: 形符(或意符),表示意義或字義的屬類; 聲符,表示該字的讀音。 說文的術語:從某,某聲。 21优选课堂 1、意符與詞意的關係 意符相同並不意味著詞意相同 絕大多數形聲字的意符並不表示詞意 如果我們知道某一

5、個形聲字的幾個意思, 則可通過它的意符辨認其本意 22优选课堂 叔 說文又部:“叔,拾也。從又,尗sh 聲。” 郭沫若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攷釋 : “ 叔字以金文字形而言,實乃从 又持戈以掘芋也。詩豳風七月:“九 月叔苴j。”叔的本義為用手拾。苴:麻子 。 23优选课堂 2、意符與假借義及引申義沒有關係 權: 說文:“黃華木也,從木,雚聲。一曰 反常。”在古代的常用義為反常,即權變 的意思。 24优选课堂 3、後起的意符不一定表示本義所屬 的意義範疇。 懸,本作縣。 說文:“縣,繫也。從系持 jio”金 文象木上懸着一個人頭。系,從糸m; ,像倒懸的人首。 25优选课堂 4、某些意義範疇密切的

6、意符,可以 互相通用。 彳、辵chu、足、走 如:征和 言、口、欠(为张口输气) 訢和欣 26优选课堂 (五)轉注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注這種訓釋方式是,具有共同形體符號 的字,讀音和意義就有某種聯繫,其詞義 就可以互相為訓,考和老就具有這樣的互 訓關係。 27优选课堂 (六)假借 “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假借這種用字方式是,語言文字系統中本 來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循著聲音的線索 ,找一個讀音相近的字作為借用字,令、 長就是假借字的代表。 28优选课堂 三、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 構的影響 29优选课堂 (一)漢字書體演變的主要綫索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楷书 殷

7、商最早的成 系统的文字 商周两代 秦統一六囯 文字,書同 文 起源于秦朝, 东汉时达到顶 峰,古今文字 的转折点、分 水岭 古文字 今文字 綫條筆畫 始于汉末,盛 行于隋唐, 沿用至今 30优选课堂 例字1 龍 龍 甲骨文 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 31优选课堂 例字2 32优选课堂 例字3 33优选课堂 (二)隸變對漢字結構的影響 隸書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漢 字由篆書到隸書的變化叫隸變。隸變不仅 關係到書寫风格,而且也關係到漢字的結 構。 34优选课堂 1、漢字部首形體的簡化 爪 爫 火 灬 35优选课堂 2、漢字形體的簡省或訛變 截,從戈,雀聲。 書,從聿y ,者聲。 夜,從夕,亦省聲。

8、36优选课堂 灬灬 馬,灬由马足 和尾的两笔讹 变 鳥,灬由鸟足 和尾的两笔讹 变 魚,灬由鱼尾 讹变 然,灬由火 讹变 燕,灬由燕尾 讹变 3、偏旁的混同 37优选课堂 第二講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8优选课堂 第一节 古今字 一、定义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 ,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 在後的叫“今字”。 39优选课堂 二、形成的原因 適應社會不斷發展需要而產生新字 保存在字典中的已經衰亡的字 上古漢字“兼職”情況多,後代不斷分化 40优选课堂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 41优选课堂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9、。” 42优选课堂 衰蓑 说文衣部:“草雨衣。”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糇,hu,干粮 43优选课堂 臭嗅 荀子:“彼臭之而无嗛xin于鼻。” 然燃 三国志刘馥传:“夜然脂照城外。” 44优选课堂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取娶 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説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 耳。” 45优选课堂 解懈 说文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 礼记杂记:“三日不解。”注:“倦也。” 46优选课堂 竟境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47优选课堂 责债 说文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48优选

10、课堂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辟避 说文辟部:“法也。” 诗小雅雨无止:“辟言不信。” 49优选课堂 采採、彩 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 龙虎,成五采。” 50优选课堂 四、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字: 反返 辟避 竟境 责债 弟悌 孰熟 队坠 贾價 縣懸 知智 田畋 戚慼 畕畺壃疆 尸屍 说悦 51优选课堂 第二节 异体字 一、定义 兩個(或兩個以上)字的意義完全相同 ,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二、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泪涙;嵩崧; 野埜;凭憑 52优选课堂 2、构字部件不同 变换形符: 睹覩;猪豬;歌謌;裸躶;暖煖 变换声符: 綫線;猿猨;杯桮;怜憐 变换形符

11、声符: 迹蹟;村邨;裤绔;碗盌 53优选课堂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左右与上下: 鞍鞌 峰峯 羣群 稿槀 胸胷 棋棊 裡裏 炎炏 左偏旁与右偏旁互换: 甜甛 够夠 朗朖 秋秌 翅翄 和咊 54优选课堂 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 年秊;前歬;並并;春萅 5、笔画差异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55优选课堂 6、繁简字的差异: 禮礼;曐星;雧集 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 罪辠;照曌 56优选课堂 三、非异体字 1、意义部分同,读音今同古异: 置寘;寔實;仇雠 2、意义广狭不同,或通或不通,自古同音: 沽酤;修脩;雕彫凋 3、偶尔通用: 剥扑;蚤早 57优选课堂 第四节 识别古

12、(今)字、异体 字的途径 一、直接读古书,可明显发现有些字古代的确还 没出现。 二、通过读古注和清人笔记、札记,识别通假字 、古今字等。 三、通过查说文解字,认识古字和异体字。 四、通过今人的注释用语识别今字。 58优选课堂 第三节 繁简字 一、定义 簡化字與其所對應的繁體字合稱 繁簡字。漢字簡化的歷史十分悠久 。從甲骨文時代起歷代都有漢字簡 化的現象。這裏所說的簡化字,有 其特定的含義。即特指1956年國務 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所頒佈 的簡化字。 59优选课堂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可以在古书中找出根据的简化字 气氣 礼禮 粮糧 60优选课堂 2、同音替代字 含義原本不相關或有區別,僅僅因

13、為讀音相同就在 簡化時採用了筆劃較少的。 后後;丑醜; 谷榖; 几幾;余餘;云雲; 御禦;适-適 61优选课堂 3、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 钟鍾、鐘 饥飢、饑 获獲穫 发發髮 汇匯彙 复復複 62优选课堂 第三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 63优选课堂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 (1)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手”、“耳”、“父”、“母”、“天 ”、“地”、“雷”、 “坐”、“大”、“小” 64优选课堂 (2)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該:上古做“完備”講,中古之後才有了 “應當”的意思。 搶:上古有“突過”,“撞”的意思,後 來才有了“搶劫”的意思。

14、65优选课堂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 系又有差别系又有差别 汉书萧何传:“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曰:虽王汉 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左传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66优选课堂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一)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67优选课堂 (一一)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臭”氣味 與 “香”相對 “惡”罪過,醜,疾病,憎惡,語氣詞 不用做語氣詞 “子”兒女 後來專

15、指兒子 68优选课堂 三国志华陀传“五禽戏”:“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说文:“走兽总名。” 白虎通:“鸟兽之总名。” 69优选课堂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夫人” 诸侯之妻。礼记曲礼下:“公 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 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孔颖达疏:“ 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 70优选课堂 “瓦” 。 诗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 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 之瓦。” 载:则,就; 瓦:纺织用的陶锤 71优选课堂 专名变为通名: “江”先秦時專指“長江” “河”上古時為“黃河”的專

16、稱 72优选课堂 (二二) 词义感情色彩不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爪牙:國語:“夫雖無四方之憂,然 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這裡指勇武,勇武之士。 下流:三國志:“今封茂為聊城王, 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這裡是子孫 ,後輩。 73优选课堂 第四讲 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74优选课堂 第一节 单音词 一、单音词的特点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称單音詞。古漢語以單音 詞為主,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 75优选课堂 二、单音词演变成復音词的途径 1、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 虎老虎 3、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饥、饿饥饿 76优选课堂 第二节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情况 連綿詞:雙聲

17、、叠韻 單純複音詞 叠音詞 複音詞 同義複合(大多數) 合成複音詞 偏義複合 77优选课堂 一、單純複音詞 單純的複音詞,決大部份是連綿詞。詞中的 兩個字僅代表兩個音節,不能拆開解釋。 如“倜儻”、“抑鬱”、“徘徊”、“逍遙” 78优选课堂 二、合成複音詞 1、同義複合 占了大多數,組合自由,詞素拆開后有獨 立的意義。 如“險隘”、“婚姻” 79优选课堂 2、偏义复詞 偏义复词由兩個單音的意義相反或相 近的詞素組成,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 為整個詞雙音詞的意義,而另一個詞素 不起作用,僅起湊成雙音節作用。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種樹的地方為園,種菜的地方為圃。) 2、骂其妻曰:“

18、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 有益也。” (有急,緩字無義。) 80优选课堂 第三节 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一、同义词的概念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同义词就 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 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 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 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有 可能有所不同。” 81优选课堂 二、同义词的辨析 左传文公七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 为寇。”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郑玄注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82优选课堂 1、词义层面 (1)用途 庙、观、寺、庵庙、观、寺、庵 园、圃园、圃 83优选课堂 (2 2)部位)部位 领、颈、项领、颈、项 诗卫风

19、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qiq),齿如瓠(h)犀,螓( q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左传定公十四年:“使罪人三行,属剑 于颈而辞。” “延颈”、“引领”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 谢。” 84优选课堂 (3)范围 谄、谀谄、谀 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生何言之諛也?” 储、蓄储、蓄 汉书何并传:“储兵马以待之。” 国语楚语下:“积货滋多,蓄怨滋厚。” 85优选课堂 (4)侧重 恭、敬恭、敬 视、见、观、察、看、望视、见、观、察、看、望 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

20、不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车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 。” 左传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86优选课堂 (5)程度 饥、饿饥、饿 (6)情态 哭、泣、号、啼哭、泣、号、啼 87优选课堂 2、语法层面 言、语言、语 商君书更法:“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3、语用层面 (1)等级色彩 崩、薨、卒、不禄、死崩、薨、卒、不禄、死 (2)褒贬色彩 比、周比、周 论语为政:“君

21、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8优选课堂 第五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89优选课堂 一、詞的本義 概念:詞在文獻語言所使用的幾個意義中 作為引申派生起點的那個意義。 注意: 1、詞的本義不是詞的原始意義。 2、有文字可攷。 3、有文獻資料證實。 90优选课堂 分析字形 向 象形字 探求本義的方法 説文 向, 北出牖也。从宀(min), 从口。 ” 徐灝注箋:“ 古者前堂後室,室 之前為牖,後為向,故曰北出牖象形。 ”本义为向北的窗户。 91优选课堂 牧 説文 :“牧, 養牛人也。从攴(p), 从牛。 詩 曰: 牧人乃夢。”本义为 养牛人。 會意字 92优选课堂 習 説文 習, 數飛也。从羽,从

22、白。 ” 按 : 徐鍇繫傳作“从羽, 白聲” 。 郭沫若卜 辭通纂考釋: “ 此字(甲骨文)分明从羽 ,从日, 蓋謂禽鳥於晴日學飛。 旌之誤在 譌曰為白, 而云白聲。”本义为在空中盘 旋的飞。 形聲字 93优选课堂 引: 本义为开弓。説文:“引,開弓也。” 莊子:“列御寇為伯昏无人射,引之 盈貫。”孟子:“羿不為拙射變其彀 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朱熹集註 引,引弓也。” 94优选课堂 注意:不迷信說文 臥 説文: “ 臥, 休也。从人、臣,取其 伏也。” 杨树达 積微居小學述林: “ 余謂古文臣與目同形, 卧當从人、从目。 蓋人當寢卧, 身體官骸與覺時皆無别異, 所異者獨目爾;覺時目張,

23、 臥時則目合也。 ” 95优选课堂 探求本義的意義 1、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文章、书的序言、前言又称“弁bin言”。“弁” ,甲骨文作双手扶冠之形, 本义是“帽子”。“ 弁”作为帽子,戴在头部,在人体的开端,因此 弁言指写在前面的话。 2、有助於以簡馭繁地掌握詞義 引领北望(左传昭公七年)脖子 若挈裘领 (荀子劝学)衣领 令赠足下锦裘一领(曹 操与太尉杨彪书)量词 而相总领众职,甚 称上意(汉书魏相传)率领 96优选课堂 二、詞的引申義 定義:在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由本義派 生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綱”的本義是網上的總繩,由這個意義 派生出來的“事物的總要”、“國家的綱 紀”等義項就是它的引申義。 “道”的本義是道路,由這個意義派生出 來的“途徑”、“方法”、“道理”、“ 規律”、“學說”、“引導”等義項都是 它的引申義。 97优选课堂 引申義與本義的關係 1、相似:引申義和本義所指稱的物件有某種 相似之處。 斗 古代带柄的酒器 天上的星宿 量器,十升为一斗 98优选课堂 2、相關:引申義和本義所指稱的物件或所表 達的概念相互關聯,彼此牽涉。 宗: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