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在《MomentinPeking》两个译本中的体现_第1页
译者主体性在《MomentinPeking》两个译本中的体现_第2页
译者主体性在《MomentinPeking》两个译本中的体现_第3页
译者主体性在《MomentinPeking》两个译本中的体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译者主体性在 MomentinPeking 两个译本中的体现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翻译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 译者主体性,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所呈现出的主观因素,也成为众多热议话题中的一个。Moment in Peking 是中国文学巨匠林语堂的著作。这部小 说原本是为了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用英语完成,后被翻译成中 文。在众多的翻译版本中,张振玉的京华烟云和郁飞的瞬 息京华 被大陆出版商所出版, 这两个翻译版本各自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也各有其优势与不足。2. 译者主体性自古以来, “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终极目标, 因此译者 在翻译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都掩埋着

2、。 长久以来, 译者一直 被喻为“舌人”、“媒婆”、“摆渡者”、“传声筒”、“带着 镣铐的舞者”,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完全忠实于原文这一 “主人”。如同方平( 2000)所讲:“对于我们翻译工作者,这 (忠实)可是一个带有神圣性的永恒的话题”。因此,“忠实” 这个准则, 从某种程度来讲, 助长了传统译论忽略译者主体性的 倾向。然而,伴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 译者在翻 译活动中的作用与日俱增。 目前对于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学者们 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许均( 2003)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影响翻译过程及结果的译者的意识形态。方梦之(2003)认为,译者主体性指译者在理解及翻译原文过程

3、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3. 译者主体性在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林语堂之女林如斯曾经这样评价父亲的 Moment in Peking : “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 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 丽,悠然而止。”(林如斯, 1991)我们在读张振玉和郁飞两译 本时,也会触发同样的感受。3.1 翻译目的张振玉和郁飞选择翻译 Momentin Peking 出于不同的目的。 作为一名成功的翻译家,张振玉选择翻译 Moment in Peking , 将传播中国文化视为己任。郁飞翻译 Moment in Peking 却是为 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原

4、来, 1939年 Moment in Peking 在美国出 版,苦于自己公务繁忙, 林语堂只能将翻译的工作转交给自己的 好友郁达夫。 1945 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译文只出版了几卷。 作为郁达夫之子,郁飞深知父亲迫切想要翻译完 Moment in Peking 的心愿,因此,他选择替父亲偿还这笔“文债”。3.2 翻译形式 张振玉译本和郁飞译本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区别, 在于张振玉 创造性地为每一章节加了一幅对联作为标题。 在英文原著中, 小 说只有三卷: BookI, the daughters of a Taoist ; BookH, tragedy in the garden; Book I

5、D, the song of autumn 。每一 章节中又细分为不同的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等。在张振玉所译京华烟云中,每一章节都有一副对仗的对 联,例如:第一章:后花园富翁埋珠宝,北京城百姓避兵灾;第二章:遇兵乱骨肉失散,贴告白沿路寻人;这是张振玉创造性叛逆的一个绝佳体现, 因为每一个标题都 恰到好处地归纳了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为读者查阅具体细节提供 了方便。从审美角度来讲,这些对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在瞬息京华中,郁飞忠实地将原文译为“第一章第 二章第三章”。这种方式简单自然、朴素不加矫饰。3.3 文化背景Moment in Peking 中随处可见北京方言、俚语、对于不同 阶层

6、人的称呼。因此,在翻译到关于文化层面的内容时,生长在 内陆的郁飞明显更加具有优势。例如:例一: “ What is the use of silver when you are dead?” Replied the driver.“ Those bullets from foreignrifles dont recognize persons. Peng-teng !It goes through your brain-cap and you are already a corpse with a crooked queue. ”张译本:那个骡夫却回答说:“人死了,银子还有什么用? 哼,那些洋

7、枪子弹可不讲交情,一颗子弹传进脑袋瓜子,就弯着辫子躺在地上,成了死尸一条了。”郁版本: “人死了银子有什么用?”那个赶车的答道, “洋 枪里的子弹才不认人呢。嘭腾一声打穿你脑袋,你就翘辫子了。”上面这个例子中,“ crook queue ”其实是汉语中“翘辫 子”的意思,是“死”的委婉表达方式,在北京方言中非常常见, 对于生长在台湾的张振玉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张把其译为 “弯着辫子躺在地上”,听起来有些令人不知所云。例二:“ But there aren t such things in this world ,”said Mulan.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yo

8、u will have a hundred thousand strings of cash and live in Yangchow,or fly upon a stork.And if you fly upon a stork ,then dont go to Yangchow.Either one or the other.Be a boat man,Isay. ”Mulan hummed a poem she loved :He casts his net mid-stream his haul to take,She drops her line and waits her catc

9、h to make ; When all the day s catch is changed gain for wine.They paddle the empty boat homein the showers wake. 张译本:木兰说:“可是天下没有这种事。问题是,你有十 万贯而在扬州过活呢,还是要驾鹤远游呢?你若能驾鹤远游, 也 就不要到扬州了。这两者只能居其一,不可兼而有之。听我说, 还是当个船夫吧。”木兰于是吟出一首自己心爱的诗来:兄抛渔网赴中流,/妹撒钓丝待上。 / 尽日得来仍换酒, / 雨日空舟归去休。郁译本:郎提渔网截江围, / 妾把长竿守钓矶。 /满载鲂鱼都 换酒, /

10、轻烟细雨又空归。这是木兰和蓀亚在结婚前的一段对话。 木兰引用的这首诗出 出自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国学家张君寿。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对靠打 鱼为生的夫妇, 过着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打渔生活。 林语堂十分 喜欢这首诗,曾经在他的一篇散文中引用。在 Momentin Peking 中,他将这首诗翻译为英文,并借木兰之口将其吟出。在郁飞的 译本中,这首诗被恢复成了其本来面貌。而在张振玉的译本中, 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 将其翻译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尽管这首小 诗对仗工整,不失雅趣。但其切断了译本与原作之间的联系,且 丧失了部分原作的韵味。因此,在这两个译本中,显然郁飞的译 本更胜一筹。4. 结语Moment in Peking 是一部由文学巨匠林语堂为了传播中国 文化而著的英文小说,先后被张振玉、郁飞译为京华烟云、 瞬息京华。在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