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_第1页
07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_第2页
07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_第3页
07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_第4页
07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梯安装过程检验原始记录卡使用单位:报告编号:检验日期:设 备 号:填写须知1、原始记录应用钢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文字、符号的表达应正确、完整。2、需要以文字、数据和计量单位、符号等来描述现场检验情况的栏目有:2.1 电梯性能参数表;2.2 检验记录卡中的“检验记录”和“检验结果” ;2.3 检验结论;2.4 附录中各种记录及其数据计算、处理过程。3、在检验结果中的“ ”内应统一用以下四种符号表示记录内容: “”表示该项记录内容为“符合要求”或“合格” ; “”表示该项记录内容为“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 ; “”表示该项记录内容为“无此项” ;“”表示该项记录内容 ,本台电梯为“无法监测

2、” 。4、凡是检验记录中“检验结果”以“”或“”符号表示的,必须在原始记录的“检 验记录”栏中详细描述其内容。5、“检验记录”栏中有实测数据的必须填写数据,遇有多个数据时,应填写(最大或最小)的实测临界值;无此项的也应填写“” ;若遇“检验结果” 为不合格时,在该项的“检 验记录”栏内除填写实测的数据外,并填有 , “检验结果”栏暂空着 ,检验员务必进行 跟踪整改;等整改后,再在“检验记录”栏内应重填为整改后的复测数据,并注明日期。 最迟于竣工报验前,再在“检验结果”栏内作出 O 或 的检验结论;6、各项记录内容出现错误时应划改,不得涂擦,以免字迹模糊或消失,并将正确内容写 在其旁边,在正确内

3、容附近加盖署名更改章。且每张记录卡上最多只允许划改三处;7、检验员、检验项目负责人签署应齐全。注:项为重要项,其他为一般项。凡项有 1 项不合格的电梯不报验;一般项最多允许有 3 项 未达标(或无法整改,或竣工验收后整改,以整改通知单和书面函件为据)仍可报验。电梯型号规格及主要参数用户单位安装地点制造厂家联系人联系电话电梯名称用户设备编号合同号产品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层站层站额定速度m/s额定载重量曳引绳数根曳引绳直径mm曳引轮节径mm曳引比速比转速r/min曳引机型号曳引机编号电动机型号电动机编号制动器型号制动器编号额定电流电机功率KW控制屏型号控制屏编号开门方向开门方式门锁型号控制方式限速器型

4、号限速器绳径mm限速器动作速度m/s限速器编号安全钳型号安全钳编号缓冲器型号缓冲器编号门机型号对重块数量块停电救援装置型号停电救援装置编号轿厢尺寸出入口尺寸提升高度m顶层高度mm底坑深度轿厢高度mm轿厢轨距mm对重轨距mm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制造企业应提供以下资料:【1.1】装箱单;【1.2】* 产品出厂合格证;【 1.3】 *机房井道布置图;【1.4】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表和 电梯功能表) ;【1.5】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示意图及符号 说明;【1.6】电气敷设图;【1.7】部件安装图;【1.8】安装说明书;【 1.9】 *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 及缓

5、冲器等有效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 速器与渐近式安全钳还需有调试证书副本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安装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1.10】施工记录与自检报告; 【1.11】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1.12】由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 更设计的证明文件;【1.13】 *开工告知书;【 1.14】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 1.15】安装人员上岗证(复印件) ;【1.16】购梯及安装合同;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注: 无“开工告 知书”者, 开出

6、“整 改通知单”,限 3 天内补齐。 否则停工、 退场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2.1 】 当 相 邻 两 层 门 地 坎 间 的 距 离 L 11000mm 时,其层间必须设置井道安全门,井 道安全门严禁向井道内开启,且必须装有安全 门处于关闭时才能运行的电气安全装置。 ( 当相 邻轿厢间有相互救援用的轿厢安全门时,可不 执行本条款) ;L= mm安全门 电气安全装置 2.1 【2.2】在同一井道内,两相邻轿厢间的水平距 离 A 不大于 750mm, 且大于等于 300mm 时,可 使用轿厢安全门;水平距离 A= mm2.2 【2.3】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及检修活板门均不 得朝井道内开

7、启,且应有用钥匙开启的锁。当 上述门开启后, 不用钥匙也能将其关闭和锁住; 而在井道内当上述门锁闭时,不用钥匙也能开 启;2.3 【 2.4】井道改造应有电梯安装单位出示的有效 图纸;2.4 【2.5】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备、管道、电缆等;2.5 【2.6】井道应有良好的防渗、漏水保护;2.6 【2.7】电梯井道应完全封闭,不应留有与电梯无关的孔洞;2.7 【2.8】* 电梯安装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 有高度不小于 1200mm、强度足够的安全防护 圈栏,并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高度:h= mm2.8 【2.9】井道内的电缆应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 器钢带、

8、限位开关、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 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 厢底边框接触;2.9 【2.10】井道里的随行电缆不应打结和波浪扭 曲现象;不得与线槽、线管发生卡阻。固定应 牢靠,接头处应有二次保护;2.10 【2.11】* 脚手架的材料、结构及尺寸应符合有 关工艺要求,安全、牢固、可靠,且应验收合 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详见 LAJL7.5.1 22“电 梯安装工程脚手架搭设检验表” );2.11 【2.12】多台电梯共用的井道,应设置有底部 隔障。隔障高度 H 2500mm,隔障底部距地 面 h 2.5m/s 的电梯,运行中的钢丝绳与 楼板不应有摩擦的可能; =mm;3.11

9、【3.12 】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有高50mm以上的台阶;h= mm;3.12 【3.13】控制柜(屏)的安装应满足:【 3.13.1 】前面和需要检查、修理等人员 操作的部件前面应提供一个不小于 600mm500mm的空间;【3.13.2 】电 梯 控制 柜(屏 )应牢 固 固 定 ,且 底 板 离 地 应 为 50 100mm ; 【3.13.3 】控 制 柜( 屏)的 正面及 维 修作业的柜门到门、窗户、墙的距 离 : a 600mm ; 到其它机械设备的距离: b 500mm ;空间为: m m m m;H= mma=mmb=mm3.13 【 3.14 】控 制 柜( 屏 )内 按

10、设 计 要 求 应留有备用线,备用线的长度应符 合电梯厂家的工艺要求;3.14 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3.15 】 * 在 机 房 中 , 每 台 电 梯 应 单 独 装设主电源开 关,并 有易 于识别( 应 与曳引机和控制柜相对应)的标志。 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 下的最大电流;3.15 【 3.16 】 电 梯 主 电 源 开 关 的 位 置 应 能 从机房入口处 方便 、迅速 地接近 ;3.16 【 3.17 】*电梯 的主电 源开关 不应 切断 下列供电电路:a.轿厢照明和通风 的 电 路 ; b. 机 房 和 滑 轮 间 的 照 明 电 路 ; c.机房内电 源插

11、座 的电路 ;d.轿顶 与底 坑 电 源 插 座 的 电 路 ; e. 电 梯 井 道 的 照 明 电 路 : f. 报 警 装 置 的 电 路 ;3.17 【 3.18 】 接 地 型 式 应 根 据 供 电 系 统 采 用 TN-S 或 TN-C-S 系 统 而 定 ;进 入 机 房起中性线( N)与保护线(PE)应 始终分开。保护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 线;3.18 【 3.19 】*供电 系统接 地线的 对地 冲击 电 阻值 R4,其截 面积应 符合 图纸 设计要求;R= 3.19 【 3.20 】*易于 意外带 电的部 件与 机房 接地端连通性应良好,且之间的电阻 值 不 大 于 0.5

12、 。 在 TN 供 电 系 统 中 , 严禁电气设备外壳单独接地;3.20 【 3.21 】 电 气 元 件 标 志 和 导 线 端 子 编 号或接插件编号应清晰,并与技术资 料相符。电气元件工作无异常;3.21 【 3.22 】*每台 电梯应 配备供 电系 统断 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 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对变频变 压控制的电梯,错相保护应具有等效 保护功能;3.22 【 3.23 】 电 梯 轿 厢 可 利 用 随 行 电 缆 的 钢芯或芯线作保护线,采用电缆芯线 作保护线时不得少于 2 根;3.23 【 3.24 】*电气 配线应 采用额 定电 压不 低 于 500V 的

13、铜 芯 绝 缘 导 线 。 导体之间 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动力电路和电气安 全装置电路不小于 0.5M ;照明电路和其他 电路不小于 0.25 M ;动力线 :R=M照明线 :R=M3.24 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3.25 】 电 路 敷 设 应 平 整 牢 固 , 并 应 满 足“线槽 内,动力 线和 控制线 应分隔 敷 设 ”、“ 线 槽 内 导 线 总 面 积 不 大 于 线 槽 净 面 积 的 60 ” 等 安 装 工 艺 的 要 求 ; 采 用线管敷设时 ,“ 线管内导线 总面积 不 大于线管净面 积的 40 ”;3.25 【 3.26 】*限 速器的 标牌 应标明 限

14、速器 电 气开关的工作 速度 、动作速 度、制造 单 位等内容;3.26 【 3.27 】 限 速 器 的 选 用 应 与 电 梯 运 行 速 度 相 匹 配 ,应 符 合 GB7588-2003 第 9.9.1 条款的要求;3.27 【 3.28 】 * 限 速 器 的 调 节 部 位 应 有 封 记 , 封记不应有移动的痕迹;3.28 【 3.29 】*限速器 应有 可停止 轿厢上 、下 两个方向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电气开 关 。该 开 关 在 达 到 限 速 器 动 作 速 度 之 前 动 作 。 对 于 额 定 速 度 不 大 于 1m/s 的 电 梯 ,该 开 关 最 迟 应 在 限

15、速 器 达 到 其 动 作 速度时同时动作,使电梯制停;3.29 【 3.30 】*对 于没有 限速 器调试 证书副 本 的新安装电梯和封记移动或动作出现 异 常 的 限 速 器 应 由 专 业 、有 资 质 的 检 验 机 构进行 限速器 动作 速度校 验。其动 作 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3.30 【 3.31 】*应 有停电 或电 气系统 发生故 障 时 ,可 采 用 手 动 紧 急 操 作 装 置 进 行 紧 急 救援操作、慢速移动轿厢,放客;3.31 【 3.32 】 机 房 内 应 贴 有 发 生 困 人 故 障 时 的 救 援 步 骤 、方 法 和 轿 厢 移 动 装 置 使 用 的

16、详细说明;3.32 【 3.33 】 松 闸 板 手 应 漆 成 红 色 , 盘 车 轮 应 涂 成 黄 色 ,可 拆 卸 的 盘 车 手 轮 应 放 置 在 机 房 内 容 易 接 近 的 明 显 部 位 。 盘车处 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在 电 动 机 或 盘 车 轮 上 应有与 轿厢升 降方 向相对 应的标 志。3.33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4.1 】通 向 底 坑 的 通 道 应 畅 通 ,且 应 有 永久性照明;4.1 【 4.2 】通 向 底 坑 的 通 道 如 采 用 梯 子 , 应 保 证安全可靠;且不妨碍轿厢的正常运 行;4.

17、2 【 4.3 】 底 坑 深 度 H 1600mm 时 , 应 设 梯子,且梯子应不妨碍电样正常运行;4.3 【 4.4 】底 坑 应 有 良 好 的 防 渗 、漏 水 保 护 , 底坑内不得有污水和杂物,不得有积 水;4.4 【 4.5 】 消 防 电 梯 底 坑 应 有 集 水 坑 、 排 水 孔;4.5 【 4.6 】 底 坑 深 度 应 满 足 电 梯 安 全 运 行 要 求;图 纸要求:H= mm;H= mm4.6 【 4.7】*当底 坑底面 下方 存在有“ 人能到 达的空间”,且 对重上未装设安 全钳装 置 时 ,对 重 缓 冲 器 必 须 安 装 在“ 一 直 延 伸到坚固地面

18、上的实心桩墩”上;4.7 【 4.8】*底坑内至少 应设有 一个停止电梯 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且工作有效;4.8 【 4.9 】 底 坑 内 应 设 有 220V , 或 36V 的 电源插座,且工作可靠有效;4.9 【 4.10 】 * 轿 厢 完 全 压 在 缓 冲 器 上 时 , 应 同时满足:【 4.10.1 】 轿 底 应 有 一 个 能 放 入 E 500mm 600mm 1000mm 矩 形 体 的 空 间;【 4.10.2 】底 坑 底 与 轿 厢 最 低 部 分 之 间 的 净 空 距 离 H 500mm(【 4.10.3 】除 外 );【 4.10.3 】底

19、 坑 底 与 导 靴 、安 全 钳 、护 脚 板 等 部 件 之 间 的 净 空 距 离 :h 100mm;E=mmmmmmH= mmh= mm4.10 【 4.11 】 * 蓄 能 型 缓 冲 器 仅 适 用 于 速 度 V 1m/s 的电 梯; 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 任何速度的电梯。缓冲器固定应可靠。 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 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 耗能 型缓冲器 150 400mm ; 蓄能 型缓 冲器 200 350mm ;耗能型缓冲 器 蓄能 型缓冲 器 注 :“ 选 定 项 目 在 内打 O” 轿 厢 =mm 对 重 =mm4.11 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20、 4.12 】轿 厢 在 两 端 站 平 层 位 置 时 , 轿 厢 、对 重 装 置 的 撞 板 中 心 与 缓 冲 器中心的偏差 h 20mm ; h=mm4.12 【 4.13 】 底 坑 内 , 在 同 一 基 础 上 的 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的偏 差: L 2mm ; L= mm4.13 【 4.14 】 底 坑 内 , 对 重 侧 应 设 防 护 栅栏,其 高度要 求:H 2500mm;H= mm4.14 【 4.15 】限 速 器 绳 应 用 张 紧 轮 张 紧 , 张紧轮或 其配重 应有导 向装 置。张 紧装置应设检查限速器绳松弛和 断裂的电气装置,且可靠、有效。 限速器钢

21、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 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 10mm ;4.15 【 4.16 】 液 压 缓 冲 器 安 装 应 垂 直 , 充液量正确,柱塞无锈蚀。其 垂直 度偏差应满足: a 5/1000 ; a= /10004.16 【4.17 】*液 压缓冲 器应设 有在 缓冲 器动作后 ,在未恢 复到正 常位 置之 前 ,使 电 梯 不 能 正 常 运 行 的 电 气 开 关;4.17 【4.18 】*对 耗能型 缓冲器 需进 行复 位 试 验 , 复 位 时 间 应 不 大 于 120 秒。复位时间: T= 秒4.18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m对重导轨顶面的距离:BG=门开

22、度:mm mmWG = mm 轿厢导轨顶面的距离:样线实测数据表【 1 】样板托架、样板的材料、 定位且:【 1.1】 上样板架距机房地板 【 1.2】 下样板架距底坑地面尺寸应符合安装图纸的要求,并牢固Hu 1000mm; Hd=8001000mm ;【 2 】轿厢导轨、对重导轨、净开门距、轿厢中心线等放线应符合安 装工艺图的要求。检验结论:Hu=Hd=mmmm1.1 1.2 2 测值项目首层(mm)顶层(mm)项目测值首层(mm)顶层 ( mm )净开门线距 ab对角线距de轿厢导轨距离对角线距cg的样线距 dc对角线距ac对重导轨距离对角线距bd的样线距 ge中心线距 kn中心线距mn样

23、板放线检验内容与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检验员: 日 期: 年 月 日 注: 1.必要时,检验员应按井 道实际的布 置放样情况,另行画图监测;2.导轨支架的放样线不必监测,只监测安装导轨时的放样线尺寸;3.注意控制门开度、门坎和门楣的放样线尺寸。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6.1】 *导轨支架固定牢固,不得用膨胀螺 栓在砖墙上固定;6.1 【 6.2】 导轨支架在井道墙上的固定方法应 符合图纸的要求。预埋地脚螺栓的根部应分 叉且深度 L 120mm ;或埋深长度符合电梯 制造厂的工艺文件要求;L= mm6.2 【 6.3】 预埋件应采用钢板厚度 S 10mm, 且 应牢 固地预 焊在 1

24、2mm , 长度 t 120mm 的钢筋上;支架应双边连续满焊在预 埋件的钢板上;S=mmt=mm =mm6.3 【 6.4】 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井道 墙或圈梁上时:螺栓直径应大于或等于M 12 ,埋深长度符合电梯制造厂的工艺文件 要求。膨胀螺栓应垂直于墙面,且固定应牢 固可靠;M6.4 【 6.5】 导轨支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图纸的 要求或按电梯制造厂的工艺文件要求。每根 导轨至少应有 2 个导轨支架,其间距 S 2500mm,若 S 2500mm 时应提供导轨的弯 曲强度计算书;S= mm6.5 【 6.6】 最高一层支架距井道顶部楼板的距 离 h 上应符合电梯安装工艺文件规定。 无

25、特殊 规定时按 h 上 500mm.; 最低一层支架距底 坑坑面的距离 h 下 也应符合电梯安装工艺文 件的规定;h 上 =mmh 下 =mm6.6 【 6.7】导轨必须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支架上, 螺栓应自锁或用弹簧垫圈紧固;6.7 【 6.8】 *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 轿厢导轨 BG 02mm; 对重导轨 WG 03mm; BG= mm WG= mm6.8 【 6.9】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 其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 隙 a 0.5mm ;a =mm6.9 【 6.10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其接头处 的局部缝隙 b1.0mm ;b= mm6.10 【 6.11

26、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 其工作面接头处的台阶: e 0.05mm;e= mm6.11 【 6.12 】不设安全钳的导轨,其工作面接头 处的台阶 f 0.15mm ;f= mm6.12 【 6.13】 *导轨的安装应保证轿厢与对重架 之间的最小距离 t50mm ;t= mm6.13 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6.14】导 轨工作 面的铅垂度 应满足 :【 6. 14.1 】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1=mm轨的工作面(包括侧面和顶面)对安装基准线 的相对最大偏差为: 每 5000mm, 1 0.6mm; 【 6.14.2 】 不设安全钳的 T 型对重导轨的工 作面

27、(包括侧面和顶面)对安装基准线的相对 最大偏差为:每 5000mm,2=mm6.14 2 1.0mm;【 6. 14.3 】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 轨的工作面(包括侧面和顶面)对每 5000mm 铅垂线的相对最大偏差为: 3 1.2 mm;3=mm【 6.14.4 】 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 , 对每 5000mm 铅垂线的相对最大偏差为:4 2.0mm;4=mm【 6.15】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 , 其下端应支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6.15 【 6.16 】 *导 轨的上 下两 端应装 设极 限 保 护 开 关 。其 位 置 应 符 合 电 梯 制 造 厂 家 的

28、规 定 。若 无 特 殊 规 定 ,则 应 满 足 :自 端站平层位置到极限保护开关动作点 的 移 动 距 离 为 : a=100 200mm;且应保 证在 轿厢或 对重 接触缓冲器前 起作用 , 并 在 缓 冲 器 被 压 缩 的 过 程 中 ,始 终 保 持 其动作状态;a=mm6.16 【 6.17 】当装 设 有 限 位 保 护 开 关 时 ,其 位 置 应 符 合 电 梯 制 造 厂 家 的 规 定 。若 无 特 殊 规 定 ,则 应 满 足 :动 作 点 到 极 限 保 护开关动作点的移动距离为: b=0 100mm;b=mm6.17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月日WG对重导轨

29、轨距: WG=mmBG(轨面)轿厢导轨轨距: BG=mm侧轨面检测状态:左右(选中者在 中打“O”)基准垂线每 5 m 铅垂线激光测轨仪轿厢导轨对重导轨测值轿厢轨距轨面垂直偏差侧轨面垂直偏差对重轨距轨面垂直偏差侧轨面垂直偏差层/档BG mm左 mm右 mm左 mm右 mmWG mm左 mm右 mm左 mm右 m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测值 层/档轿厢轨距 BG mm对重轨距 WG mm轨面垂直偏差侧轨面垂直偏差轨面垂直偏差侧轨面垂直偏差左 mm右 mm左 mm右 mm左 mm右 mm左 mm右 mm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检验内容及技术要

30、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7.1】*工字钢横梁和工字钢承重梁的中心线位置, 及限速器钢丝绳中心线位置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并在机房的地面上标出。 且曳引机承重梁应支承在 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金属过梁上;7.1 【7.2】按图纸要求,若曳引机机座与承重梁之间 不设防震橡胶垫时, 则承重梁与过梁之间应设减震 橡胶垫,且承重梁端部应为自由端;7.2 -【 7.3】安装后承重梁上平面水平度a2/1000;承重梁上平面相互高度差 b 2mm;相互间的平行度 c 6mm/全长;且若使用三根承重梁时,中间梁的 上平面不得高于左、右梁;a=/1000b=mmc=mm7.3 【7.4】* 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主墙内,其埋

31、入端 的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 20mm ,且支承长度 不应小于 75mm ; = mm7.4 【 7.5】设有减振装置的曳引机座, 应设有防止曳引 机移位且又不妨碍减震作用的止挡装置;7.5 【 7.6】曳引轮的前后水平偏差 12mm;上下垂 直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7.6.1】在空载的情况下: 曳引轮垂直偏差 2 2mm; 导向轮垂直偏差 3 2mm;【7.6.2】在满载的情况下: 曳引轮垂直偏差 4 2mm; 导向轮垂直偏差 5 2mm;【7.6.3】曳引轮与导向轮之间的平行度偏差 a2/1000; 1= mm 2= mm 3= mm 4= mm 5= mm a= /10007.6 【7

32、.7】曳引机组旋转部件的上方到机房楼板下方最 低点的净空高度 h 300mm ;h= mm7.7 【 7.8】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 油标齐全, 油位显 示清晰,且旋转部位无漏油,无异常响声;7.8 【7.9】曳引机应安装牢固,可靠接地,且接地线 截面积应符合要求。 采用金属软管敷设电路时,其 固定间距不大于1000mm ,端头固定间距大于100mm ,管口应有护套口;7.9 【7.10】*制动器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7.10.1】制动器动作灵活,工作可靠;【 7.10.2】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 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 7.10.3】松闸时,制动轮与闸瓦之间不发生 摩擦;7.1

33、0 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7.11】曳引轮、导向轮、限速器轮的轮缘 外侧应漆成黄色,再用红漆标明轿厢升降方 向;7.11 【7.12】用悬臂式曳引轮或链轮时,其防护装置应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7.12 【 7.13】曳引绳不应有过度磨损、断股等缺 陷;7.13 【 7.14】 *每根曳引钢丝绳的张力应均匀, 其平均值的偏差应满足 cp 5%; cp= 7.14 【 7.15】曳引绳末端的固定应安全、可靠, 应采用金属或树脂充填的绳套、或自锁紧楔 形绳套、或至少带有三个有效绳夹的鸡心环 套或具有同等安全作用的任何其他装置;7.15 【7.16】弹簧、螺母、开口销等部件无缺损。7.16

34、 曳引钢丝绳的张力测试值丝绳张 力测定 记录序号 n张力值 N序号 n张力值 N平均张力值 P= Pn/n=N最大偏差值 p= Pn P = N 张力平均值偏差 cp= p/P =第一根第五根第二根第六根第三根第七根第四根第八根计算过程: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8.1】 *轿厢内应有标明额定载重量、人数、 制造单位的铭牌;8.1 【8.2】* 轿厢有效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8.2 【8.3】轿厢内操作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显示清晰,控制功能正确、有效;8.3 【8.4】轿厢的超载报警装置或称重装置动作可靠;8.4 【8.5】轿厢地坎装设护脚板, 其高度 H

35、 750 mm,宽度与相应层站入口处的净宽度相适 应;H= mm8.5 【8.6】* 轿厢内应装有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 照明装置,且这些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 装置是由可自动再充电的直流电源供电;在 停电时能继续有效地工作;8.6 【8.7】*当电梯行程 H30m 时,在轿厢内、 机房和厢外管理人员之间必须设置有固定式 三方通话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且要求在 停电时,能由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电源供电;8.7 【8.8】轿厢曳引绳的安装应满足:【8.8.1】曳引钢丝绳的根数 n和绳径 符合 图纸设计要求;【8.8.2】曳引绳头安装应符合图纸要求。绳 头应轧紧, 每个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 8.8

36、.3】曳引绳表面应清洁,无污质、无死 弯、无扭曲、无断股等缺陷;8.8 【 8.9 】如轿顶有安全窗, 应有电气保护装置;8.9 【 8.10】对于有一个或二个轿厢入口没有设*轿门的电梯,必须设置轿厢安全窗;8.10 【 8.11】机房内的导向滑轮、曳引轮和轿架 上固定的反绳轮,应设置防护装置(保护罩 和挡绳装置) ,以避免悬挂绳脱槽伤人或进入 杂物;8.11 【 8.12】反绳轮垂直偏差 1mm ; = mm8.12 【8.13】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满足D 3/1000 ;D= /10008.13 【8.14】当轿厢全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 对重导轨的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 L=0.1+0.0

37、35V 2( 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L= mm8.14 【 8.15】 *轿顶应设检修控制装置、照明和电 源插座。并有相应标志;8.15 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8.16】 *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应由一个双稳态 开关操作,一经进入检修运行状态,应取消 正常运行 (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 。只有再一 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重新恢复正常 工作;8.16 【 8.17】 *轿厢检修运行应依靠一种持续掀压 按钮,防止误操作,并标明运行方,轿厢检 修运行速度应为 V 0.63m/s;V= m/s8.17 【8.18】轿厢检修运行时,安全装置仍有效;8.18 【 8.19】 *轿顶检修控制应优

38、先于其他运行操 纵控制;8.19 【8.20】在轿顶、滑轮间应设有紧急停止开 关,应能使电梯包括自动门保持不服状态;8.20 【8.21】滑轮间的紧急停止开关应为红色、 双稳态, 应有能防止误动作释放的安全触点;8.21 【8.22】 *轿顶外侧到井道壁的水平方向距离 L300mm时,轿顶应装设防护栏,并固定 可靠; L=mm8.22 【8.23】轿顶防护栏高度一般不超过轿顶最 高部件,当顶层高度允许时,防护栏高度应 h 1050mm;h= mm8.23 【8.24】*额定速度大于 0.63m/s 的轿厢和额 定速度大于 1m/s 需设置安全钳的对重, 应采 用渐进式安全钳,其它情况下可采用瞬

39、时式 安全钳。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装置,则应 全部采用渐进式安全钳;8.24 【8.25】应设有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同时动 作使曳引机停止转动的电气开关,开关动作 应可靠有效;8.25 【8.26】对重和导靴的安装应可靠、牢固。8.26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年 月 日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9.1】层门地坎应牢固, 其水平度 a2/1000,且 应高出装修地面 h=2 5mm;a= /1000 h= mm9.1 【 9.2 】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水平间隙距离L 35mm ; L= mm9.2 【9.3】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水平距离间隙的偏 差允许值,全长为 l=0 +3mm

40、 ; l = mm/ 全长9.3 【9.4】门导轨安装在层门两侧的立柱上,立柱与 地坎、井道壁固定可靠,立柱垂直度偏差允许值 , 全长为 s 1mm; s= mm/ 全长9.4 【9.5】门导轨工作面与地坎上平面平行度偏差允许值 ,全长为 h 1mm; h= mm/ 全长9.5 【9.6】立柱与门导轨调节达到要求后,应将门立柱牢固固定;9.6 【9.7】门框应固定可靠,灌浆之后应符合:【 9.7.1】门框立柱与门楣、地坎垂直,铅垂线 测量值的偏差均应 a 2mm;【 9.7.2】门框应在铅垂平面内,铅垂线测量值 的偏差均应 b 2mm; a= mm b= mm9.7 【9.8】对客梯:层门的门

41、扇之间,门扇与门套之 间,门扇与地坎之间的间隙 1 6mm; 对货梯:上述的间隙 2 8mm; 1= mm 2= mm9.8 【 9.9】沿水平滑动门开启方向,以 150N 的力施 加在最不利点上时, 门缝间隙应满足: 30mm; = mm9.9 【9.10】*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清晰、正确,动作无误;9.10 【 9.11】 *层门、轿门运行时,不应有卡阻、脱轨 或在行程终端错位等缺陷;9.11 【 9.12】动力操纵的自动门应有防止 “门夹人” 的 保护装置,且工作有效;9.12 【 9.13】* 层门与轿门的锁闭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 9.13.1 】当电梯正常运行、

42、或轿厢未停止在开 锁区域内时,层门应不能打开;【9.13.2】如果一个层门或轿门(在多扇门中的 任一扇门)被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不能 继续正常运行;【9.13.3】应有检查层门、轿门处于“锁闭位置” 的电气装置。如果层门门扇为间接机械连接时, 则未被锁住的门扇也应有这种电气装置;9.13 检验内容及技术要求检验记录检验结果【9.14】消防开关应设在基站或撤离层,防护玻璃完好 ,并标有“消防”字样;9.14 【9.15】消防开关动作后,电梯不再响应任何 “外呼”和 “内选” 的信号,轿厢应直接回到 指定的撤离层,将轿门、层门打开、放客;9.15 【9.16】层门门扇的安装应满足: 【9.1

43、6.1】门的滚轮固定牢靠,相对运行平 稳,无卡阻现象; 门锁滚轮与轿门地坎的间隙 为: 1=5 10mm; 【9.16.2】开门刀与各层地坎间的距离 2=5 10mm;【9.16.3】门外观平整、光洁、无划伤;1=mm2=mm9.16 【9.17】层门传动钢丝绳绳头及支架、滑动轮 应固定可靠。 采用重锤机构的门, 其重锤滑道 下方应有封闭措施;9.17 【9.18】各层门的锁紧装置与安全触点元件间 应是直接的和防止误动作的连接;层门锁钩、 锁臂及动触点应动作灵活、 可靠。锁紧元件的 最小啮合长度 a 7mm; 侧隙为 =13mm ;a= mm=mm9.18 【9.19】*轿门自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 门处于开锁区域以外时, 每个层门都应有自动 关闭层门的装置,且工作有效;9.19 【9.20】每个层门都应有紧急开锁装置,并能用钥匙打开层门,开锁后能自动复位;9.20 【9.21】* 当保持锁紧的弹簧(磁铁)失效时, 重力不应导致开锁;9.21 【9.22】锁紧元件及其附件应采用耐冲击的金属材料制造或加固;9.22 【9.23】每层楼面应有水平基准面标识(以 土建的“书面移交单”为准) 。9.23 检验结论:检验员:日 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