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之点窥_第1页
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之点窥_第2页
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之点窥_第3页
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之点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选修定风波教学之点窥一、初识定风波 第一次接触苏教版唐诗宋词 选修,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选修教学是有别于必修教学的, 至于区别点在哪儿, 当时的认识就是选修当然侧重于“选”, 所 以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上, 主要凭个人喜好筛选相关篇目。 在“新 天下耳目”这一板块就选了定风波江城子卜算子, 预计两课时。从诗词教学的常规角度考虑,初定定风波的教 学目标是 1. 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 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 态度。教学重点是理解内容,感悟形象,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是 理解“归”向何处,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教学过程中首先围绕文本研习: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体现出

2、怎样的性 情?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一竹杖芒鞋诚然轻巧、 轻 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骑马”还“轻”?3. “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春风是 “料峭”的, 而作者却是“微冷”, 怎么理解?此词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宽慰?最后重点探讨: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归去”和陶渊明 归园田居 的“归去”是否相同?他要 归向何处?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究( 1)归朝廷。儒家的入世和有 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因此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3、下。( 2)归田园。他自己比较喜欢老庄 的作品,不自觉也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的无为非凡,又 使他淡泊名利。 所以他每到一处, 都能敞开胸怀, 尽情走进深山, 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3)归佛门。自己取名东坡居士, 和佛印等人的交往较密, 可以看出佛教思想 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 佛家的静达圆通, 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最后加以总结,“归去”一一回归自我精神家园。二、知人论世论课后加以反思, 虽然课堂能紧紧结合文本内容, 从炼字的技 巧出发, 结合词人形象来体悟其中的情感, 但实际上对课文难点 的处理上, 学生关于儒释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一无所知, 问题的 设计完全是教师

4、为了设置难点而设置难点, 因此, 大多数是教师 的说教或者灌输,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阔达、旷达、乐 观等字面上, 无从深入实际上也无法深入。 这种为了解决难点而 故意设置难点的教学,看似重难点突出,教学相对完整,实际上 已经完全违背了学情。问题的症结在于, 学生对苏轼本人缺乏应有的了解, 由此看 来“知人论世”很有必要, 这是探究的基础, 是观察和思维的基 石。当然,我在课前已经补充了“乌台诗案”的相关资料,现在 看来,这一材料有其相对独立性, 案例处在特定历史的特定阶段, 这一事件也是苏轼人生某一阶段的案例, 可以说这一案例只是苏 轼宦海中的一滴, 撷取这一滴何以认识苏轼人生的大海。

5、看来在 以后的教学中, 还得补充苏轼一生的宦海浮沉, 了解了其一生的 遭遇,方可知苏轼的旷达乐观的积极处世态度的渊源。三、专题教学论真正对定风波 这首词有新感悟是在完成对 江城子卜 算子的教学后,教完这两首词,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是, 江城 子沉挚深永、悲凉婉切,卜算子隐约高远、冷寂执着,那 么,定风波中苏轼的阔达与淡定的身影又在哪里?不同时期 个人词风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带着这些问题, 开始细心观察文中的注释并结合苏轼的人生 履历,发现江城子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是苏轼丧 妻十年后人生的又一次低谷, 此时的苏轼是“千里孤坟、 无处话 凄凉”。卜算子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

6、( 1080),苏轼刚刚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也曾涉及此事, 说苏轼在涉案的当天,曾经推知自己小命难保,吓得瘫软在地, 但即使这样,在幸免遇难获贬黄州后,仍然“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而定风波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此 时的他已经被贬黄州三年,此时的他可谓已历经人生的大风大 浪。笔者想到此,才真正认识到选修教学不只是“选”这么简 单,或者说“选”是已知命题,未知命题在于“修”。苏教版选 修教材应将其专题化, 备课也应该是专题教案。 苏教版选修教材 这种“专题”的设计,从实践背景上看,它顺应了新课程理念; 从性质上看,它具有凝聚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专

7、题” 的凝聚性是建立所选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 “专题”开放性要求教师从整体考虑, 大胆调整、整合。“专题” 的探究性要求应改变过去学生依赖教师学习的状态, 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四、再识定风波 鉴于此,第二年,苏轼词的教学首先着眼于专题教案,确定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苏轼词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 艺术风格。 2. 通过探究性学习, 了解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极其 形成。教学重点是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中情感的理 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是定风波中“归去”的理解。教学过程 中,重新调整三篇课文的教学次序, 依次是 江城子卜算子 一课时,定风波一课时。教学难点的处理,首先要让学生重温江城子中苏轼中年 丧妻后又逢贬谪的无限悲凉以及 卜算子 中历经“乌台诗案” 大难不死后对于理想的执着与坚定。这样定风波中“一蓑烟 雨任平生”“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