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_第1页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_第2页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_第3页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知音的故事,知音二字连用最早出现在列子 汤问: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何谓知音?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知难中说:“夫人之所谓知音, 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 其所以为言而已矣。”由此可知,相知贵在知言,并知其所以为 言。据说文解字载“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知音即知其心,了其所思,感其所悟,是为知音。文人以文行于世,文章得到认可是对文士最大的肯定, “形 同草木之脆,名愈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但“为 文非难而知文为难”却是千古文人共同的憾事, 故章学诚将知音 之难可分为遇合之知难、同道之知难和身

2、后之知难三种。总之 “黄金前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刘勰在文心雕龙 知音中将知音难求的原因归结 为“音实难知”和“知实难逢”两方面:第一,音实难知“文章杂沓,质文交加”,“ 笔区云谲 , 文苑波诡”,作 品本身的隐晦,是造成知音难求的重要原因。 各种艺术手法的使 用和风格的追求都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从而导致对文 章主旨和情志把握不准,无法知音,如刘勰在体性篇和隐 秀篇中提出的“远奥”和“隐秀”。另,为避免封建政权的迫害,作者故意为文“遥深”,也是导致“音实难知”,如阮籍的 咏怀诗。第二,知实难逢首先,读者主体文化素养的缺失造成的学不逮文而信伪迷 真。曹植与杨祖德书:“盖有南威之容

3、,乃可以论其淑媛; 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刘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知音的前提是“博 观”,只有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欣赏能力, 做到 “目 ?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才能从浩如烟海的文字 中分辨真伪,达到主体与作品的契合。正如元好问与张中杰郎 中论文所说:“功夫到方圆,言语通眷属。只许旷与夔,闻弦 知雅曲。”相反,功夫不到就可能将一般的文章拔高,而真正的 好文章还埋没在藻绘之府, 禁声于文雅之场。 曹植文中的刘季绪 和田巴, 刘勰笔下的楼护就是才学不足以诋呵文章, 却喜欢掎摭 利病的典型,其结果只能是贻笑于大方之家。还有一个审

4、美大众化的问题。 有些作品文辞典雅, 思想深邃, 却鲜有问津者;而有些作品语言通俗,意旨浅显,看似没有什么 学术价值,却能畅销一时。这是因为“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攻”,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文学家或鉴赏家, “深废浅售”可想而 知。有些欣赏者“目 ?”、“心敏”,足以对作品做出公允的评 价,却因主观态度歪曲,宁愿与好文章失之交臂。如下文两方面所述:其次,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曹丕典论 论文 : “常人贵远贱今 ,向声背实。” 陆贾新语 术事 : “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 , 以今之 作者为轻 , 淡于所见 , 甘于所闻。 ”人常有崇慕古人看轻同代人的 心理,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 , 遥闻声而相思 ”

5、,能见到、得到的 都不是最好的。汉武帝读子虚赋有“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 之叹,及见即轻之,遇合之知难可知矣。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古”是指那些已经被公认为经典的作 品,而对于那些价值不亚于经典, 却一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作 品,依然在等待一个能慧眼识珠的知音。毕竟时代不同,经历有 别,性格情志各异,“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其迹者不必接其 心”,后世的知音更是可遇不可求,身后之知难可见一斑。再次,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究其原因就是“暗于自见”, “文 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人人自谓握 灵蛇之珠, 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极力的抬高自己, 贬抑他人, 结

6、果是自身也得不到别人的赏识,“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 能相通”。 曹丕深明这一的道理, 嘲笑班固“武仲以能属文为兰 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的自大言论,但在其典论 论 文中盛赞孔融王粲等七人, 对建安之杰曹植却只字未提, 对“高 视于上京”的杨修也不置一词,究其原因,恐怕也有“文人相轻”之嫌。同时,政治利益的相悖,也会导致文学观念的分歧。处于政 治对立面的两个人即使互相欣赏, 也很难做到相知, 如此曹丕的 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正是政治利益的相悖导致同为文人的他 们,相互轻视,不能成为知音。苏轼和王安石同为文坛巨擘,直 到晚年远离朝廷才互为知己,也是为官时政见不同所致。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文章写 作有各种风格, 欣赏者也各有偏好, 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偏 于爱憎”, 认真看待与自身审美取向背道而驰的文章, 站在立场 作出一个公允,中肯的评价呢 ?知音难求,同样知音也难做。刘勰的知音篇为我们分析 了知音难求的各种情形和原因,对于我们以后全面的评价文章, 冲出自己狭隘的艺术趣味和主观成见, 崇古而不轻今, 亲私而不 疏远,重几而不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