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住楼电气设计_第1页
某商住楼电气设计_第2页
某商住楼电气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某商住楼电气设计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重庆学习中心 批次 层次 专业201401批次专升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2014.3.5-2014.3.26 21摘 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商住楼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强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负荷计算、照度计算等。弱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消防部分主要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等。本办商住楼电气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

2、是通过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电气照明 配电系统 设备选型 防雷接地 消防系统目 录摘 要I1.配电系统设计11.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11.1.1 负荷等级分类11.1.2 供电要求11.2 负荷计算21.3 导线选择41.3.1 电缆选择原则:41.3.2 选择结果:41.4 配电方式42.照明系统设计52.1 总则52.2 照明光源选择52.3 照明灯具选择52.4 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52.5 一般照明62.5.1 办公照明一般设计原则62.5.2 设计结果62.6 应急照明62.6.1 应急

3、照明分类62.6.2 应急照明灯具选择72.6.3 应急照明灯具布置72.6.4 应急灯具控制方式82.6.5 设计结果82.7 照度计算(计算所需灯具数量)82.7.1 本设计采用单位容量法计算灯具数量82.7.2 选择结果见附录表A2.592.7.3 照明负荷平面布置9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93.1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93.1.1 一般规定93.1.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03.2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结果123.2.1 防直击雷123.2.2 防侧击感应雷123.2.3 接地系统13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34.1 总则134.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34.2.1 火灾探测器13

4、4.2.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164.2.3 消防广播164.2.4 消防电话164.2.5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174.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84.3.1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结果184.3.2 线路的敷设19参考文献201.配电系统设计1.1 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1.1.1 负荷等级分类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

5、、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二极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1.1.2 供电要求()一级负荷的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满足一级负荷的供电,可以采用两路高压供电,但当供电不能满足要求

6、时,应设自备发电机,故可以采用一路高压电源加一路备用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当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时,应采用两路高压供电。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除了必须采用两路高压外,还必须设置应急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并且该电源中严禁接入其他负荷。()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即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设计中常采用一用一备两路高压电源供电或一路高压,另一路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但当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此外,根据文献、对消防用电设备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对于一类高层建筑

7、的消防用电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并且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配电设备应明显标志。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设备及普通电梯、消防电梯、生活水泵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从附近两变电站引入两回路,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其它动力设备、照明用电为三级负荷。1.2 负荷计算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照明负荷计算:采用单位面积功率法每层配电箱有功 (1.1)计算电流: (1.2) 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 (1.3) (1.4) (1.5)配电干线计算负荷 (1.6) (1.7

8、) (1.8) (1.9) 式中 W-单位面积功率(W/m2) S- 供电面积() -同时系数 -需要系数 Q-用电设备组无功功率(KVA) P-用电设备组有功功率(W)例如对配电箱AL0-1负荷计算,地下层W=30W/m2 ,供电面积S=339.3,则总有功功率 =WS=1*30*339.9=10179W考虑到实际配电箱容量多是三的倍数,故P取12KW,有较大余量,计算电流 =23A断路器整定值选32A,导线选取与断路器相配合,可选YJV5*10,其载流量大于32 A。又如,对配电箱ALO负荷计算,有功功率为分配电箱之和,P=27KW,则无功功率 =27tgarccos0.8=20.25KV

9、A视在功率 =33.75KVA计算电流 =51A断路器整定值选63A,导线选YJV5*16,其载流量大于63A又如,对照明负荷干线3负荷计算有功功率 =1*0.8(78+69*3)=228KW无功功率 =1*(58.5+51.75*3)*0.8=171KVA视在功率 =285KVA计算电流 =433A 断路器整定值选为450A,选线YJV4*240+1*120本工程应急照明负荷主要是一些灯具,蓄电池,负荷计算依据具体所带负荷情况P=40n+350,n为所带灯数量,每盏白炽灯40W,动力部分计算负荷: (2.10) (2.11) (2.12)P-设备有功功率例如,对电梯进行负荷计算,P=36KW

10、, cos0.5则无功功率 =62.4KVA视在功率 =72KVA计算电流 =109A断路器整定值选160A,选线NH-YJV4*70+1*35,其载流量大于160A详细计算见附录表A2.1,A2.2,A2.3,A2.4计算所得本建筑总负荷为1692KVA, 其中有功功率为1354KW, 无功功率为1014KVA。1.3 导线选择1.3.1 电缆选择原则:()根据计算负荷电流选断路器整定值;()根据断路器整定值选电缆;()导线及断路器选择时要前后级之间相互配合,前一级断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级断路器整定值高一级;()动力设备考虑自启动影响,断路器整定时要选高一级数值。1.3.2 选择结果:()照

11、明回路统一选用BV2*2.5,插座回路统一选用BV3*4;()其它设备导线选择见附录表A2.1,A2.2,A2.3,A2.4。1.4 配电方式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本工程配电采用分

12、区树干式(详见图纸配电系统图一)2.照明系统设计2.1 总则电气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境条件对照明设施有很大影响。要使照明设计与环境空间相协调,就要正确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种类、灯泡功率、照明器数量、形式与光色、使照明在改善空间立体感、形成环境气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2 照明光源选择照明光源选择一般原则:1. 发光效率高;2. 显色性好,即显色指数高;3. 使用寿命长;4. 启点可靠、方便、快捷;5. 性能价格比高。2.3 照明灯具选择灯具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光源辐射的光通量,满足环境和作业的配光要求,并且不产生眩光和严重的光幕反射。选择灯具时,除考虑环境光分布

13、和限制眩目的要求外,还应考虑灯具的效率,选择高光效灯具。在各类灯具中,荧光灯主要用于室内照明,汞灯和钠灯用于室外照明,也可将二者装在一起作混光照明,这样做光效高、耗电少、光色逼真、协调、视觉舒适。 灯具选择一般原则:1. 使用安全:防触电和防火、防爆以及其他环境条件引起的危险;2. 提高能效:选用灯具效率高、灯具配光和场所条件适应,以及光通维持率高的灯具;3. 合理考虑功能性(良好的照明效果)、装饰性(美观、协调)、经济性(性价比高)和能源效益的结合;4. 限制眩光。2.4 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要问题,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视力,不合理的高照度则会浪费电力。选择照度必须与

14、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相适应。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可采用两种以上光源混合照明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光效,又改善了显色性。另外,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确选择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有利于健康。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同样能起到节电的作用。2.5 一般照明照明可分为一般照明、应急照明。本建筑一般照明主要为办公照明及一层商业照明等。2.5.1 办公照明一般设计原则1. 办公时间几乎都是白天,因此人工照明应与天然采光结合设计而形成舒适的

15、照明环境。办公室照明灯具宜采用荧光灯。 2. 办公室的一般照明宜设计在工作区的两侧,采用荧光灯时宜使灯具纵轴与水平视线平行。不宜将灯具布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在难于确定工作位置时,可选用发光面积大,亮度低的双向蝙蝠翼式配光灯具。 3. 在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办公用房,应避免在屏幕上出现人和什么物(如灯具、家具、窗等)的映像。2.5.2 设计结果本建筑主要照度标准及光源、灯型选择如下:(走廊、厕所为0米工作面照度,其它为0.75米工作面照度)1. ()配电室、办公室、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商场、门庭:300lx 三管格栅荧光灯 2. ()机房、库房: 50lx 单管荧光灯3. ()走廊:50lx 白

16、炽灯4. ()厕所:75lx 白炽灯2.6 应急照明2.6.1 应急照明分类应急照明按照用途可分为三类: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设计要求1. 疏散应急照明:为保证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而安全地离开建筑物所设立的照明。在疏散通道地面上提供的照度应达到1lx,最低不得小于0.2lx。此外,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明显位置还要设有标志指示灯;2. 安全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突然熄灭时,为保证潜在危险场所(如医院手术间)的人员人身安全而设置的照明。安全照明在工作面上提供的照度不应小于正常照明系统提供照度的5,并且应在正常照明电源消失后0.5s以内提供安全照明电源;3. 备用应急照明:正常照明发生事故时

17、,能保证室内活动继续进行的照明,备用照明往往由一部分或全部由正常照明灯具提供,其应急电源主要应来自两个级别的电源:电网电源和自备电源(发电机或集中蓄电池),照度一般为正常照度的10。此外,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 m的

18、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2.6.2 应急照明灯具选择应急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只有应急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并且应急照明和正常照明不出现同时断电时,应急照明才可选用其它光源,因为若选用不瞬时启动的光源(如气体放电灯)时,当其不在正常照明运作中一同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因其启动时间长而不能起到事故照明的作用。2.6.3 应急照明灯具布置1. 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2.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3. 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

19、的其它房间。4.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5. 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2.6.4 应急灯具控制方式1. 非持续式(常备式)。正常状态下,无交直流输出;强切状态下,交流输出;转入应急状态下,直流输出。2. 持续式(常亮式)。正常状态下,交流输出;强切状态下,交流输出;转入应急状态下,直流输出。3. 可控制方式。正常状态下,输出交流,灯开关自由控制开断;强切状态下,交流输出,开关失控;应急状态下,直流输出,开关失控。2.6.5 设计结果 本建筑采用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相结合,走廊、厕所、楼梯等场所按一级负荷供电,采用双电源,已

20、满足应急照明要求,办公室等场所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20min,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在20m内,安装高度及其它要求均满足相关规范。如图2.1所示,详细布置见照明平面图。备用照明疏散指示图2.1应急照明布置2.7 照度计算(计算所需灯具数量)2.7.1 本设计采用单位容量法计算灯具数量计算方法: (3.1)式中:N-规定照度下所需灯具套数,套 W-在某最低照度值下的单位面积安装功率,w/m2 S-房间面积,m2 Z-最小照度系数 P-一套灯具安装容量,不包括镇流器损耗,w例如,对于制冷机房S=125.56,照度要求50lx,安装高度2.75米,则查得0米工作面上W=2

21、.8w/,Z=1则 =8.79套2.7.2 选择结果见附录表A2.52.7.3 照明负荷平面布置设计原则()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单支回路所带灯具(插座)数量应满足相关要求,一般可以带灯具12至13盏,插座7至8只。()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候车厅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供电半径应满足要求,一般不超过30米。()插座不宜和照明灯接在同一分支回路。()尽量使三相所带负荷平衡。本建筑内商场、地下层大面积区域照明采用集中控制,如图2.1所示图2.2 部分照明平面图照明负荷具体布置见照明平面图。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本建筑高98米,防雷设计按二

22、类防雷建筑物处理。3.1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3.1.1 一般规定 第3.1.1条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第3.1.2条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3.1.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3.3.1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井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

23、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文献第3.2.1条二款的要求。 ()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本规范第3.2.1条三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

24、条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 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要求,但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3.3.5条 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文献5第2

25、.0.3条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有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要求:()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表3

26、.1接地体规格尺寸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m)扁钢圆钢,根数*直径(mm)604*252*1040或604*504*10或3*12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注:1.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2.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3.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第3.3.6条 当土壤电阻率小于或等于30

27、00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但其接地体应符合规定;第3.3.7条 文献5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其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符合文献5第3.2.2条二款的要求,但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建筑物内防雷电磁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第3.3.8条 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

28、的反击,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的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当低压电源线路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宜在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当Y,yn0型或D,yn11 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在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情况下,宜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在高压侧采用架空进线的情况下,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第3.3.9条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29、:()当低压线路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的电缆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糟接地;对文献5第2.0.3条四、五、 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上述金属物尚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文献5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入、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 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第3.3.10条 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 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

30、的保护措施:()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符合文献5第3.3.5条的要求;()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 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3.2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结果3.2.1 防直击雷()本建筑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作防雷装置,屋面用10镀锌圆钢沿女儿墙顶通圈明敷避雷带,支架间距1米,并暗敷避雷网,网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利用建筑物结构内两根16钢筋通长彼此焊接作引下线,共22处,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对称布置,间距小于18米,并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

31、3.2.2 防侧击感应雷()为防侧击雷,从30米以上,每三层设均压环,所有金属门窗、建筑玻璃幕墙均应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通;()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如果间距小于0.1米应跨接;()电源从邻近两不同变电站由电缆引入,并在入楼处设置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3.2.3 接地系统本建筑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弱电设备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这样既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减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扰。为了保

32、证人身设备的用电安全,设计要求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总水管、空调立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与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为了保证建筑物美观,所有防雷装置除避雷带外均采用暗敷。具体设计详见图纸防雷接地平面图。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4.1 总则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依据文献4规定属一级保护对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1.在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楼火灾监测及消防联动控制。2.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采用海湾公司设备。3.报警回路为二总线制,线路沿耐火桥架经过电井引至各层,各层联动控制线、消防广播线均穿钢管暗敷。4.探测器部分采用感烟探测器或感

33、温探测器,吸顶安装,手动报警按钮暗装,下皮距地1.5米,按“步行距离不大于30米”的原则设置,消防模块现场定位。5.按规范设置消防广播系统,并与正常广播结合,火灾时强切至火灾广播。火灾发生时,按本层以上、下层进行广播。消防广播扬声器均为3瓦,有吊顶处用嵌入式,无吊顶处壁挂,下皮距地2.5米。6.设消防电话。7.凡是消防用电均采用双路供电,末端切换,使用耐火或阻燃电缆,穿钢管暗敷设。8. 设应急照明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出口指示灯和备用照明。均采用双路电源切换,末端自投或自带蓄电池9联动控制:用手动或自动方式控制所有的消防联动设备,其中消火栓泵、喷淋泵、正压送风机、排烟机在控制中心设置多线制的直

34、接手动控制。火灾时按要求启动各类消防设备,执行电梯迫降,并切断非消防负荷电源。4.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形式(依据文献9):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适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属一级保护对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4.2.1 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依据文献7、8、9):1、敞开或封闭或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2、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发生火

35、灾时的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3、电缆竖井配合竖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4、电梯机房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其一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二电梯机房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三电梯竖井存在必要的开孔;其四在发生火灾时,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胁电梯机房的设施。为此,电梯机房设置火灾探测器是必要的,电梯竖井之顶部也宜设置火灾探测器。5、高级办公室、会议室、陈列室、展览室、商场营业厅,走廊等()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要求(依据文献7、8、9):一般规定: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或部

36、位,应选择感烟探测器。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或部位,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或部位,应选择火焰探测器。4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部位或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5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或部位,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下列场所宜选择点型感烟探测器1 .饭店、旅馆、教学楼、办公室的厅堂、卧室、办公室等;2.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3.楼梯、走道、电梯机房等;4.书库、档案库等;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37、场所宜选择感温探测器1.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2.无烟火灾;3.有大量粉尘;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汽滞留;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烘干车间等;6.吸烟室等;7.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 厅堂和公共场所。()选择结果:本工程采用二总线制的模拟量智能型火灾报警联动系统。系统通过编码底座将各类报警设备及联动模块并接于二总线上,报警或故障信号通过二总线输送至报警控制器,并在消防控制室设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在本建筑内,除厕所外,各处均设置探测器,其中电井每层均设一个感烟探测器,楼梯每三层设一个感烟探测器,一层制冷机房、水泵房设感温探测器,其它场所均设置为感烟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局火

38、灾探测器的设置和布局要科学、合理、经济,做到既能有效探测火灾,又可节省火灾探测器的数量。设置火灾探测器时,应满足下述条件: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局1.探测区域内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2.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以及安装间距应规定见下表3.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NS/(K*A),N1(取整数) (5.1)式中:N:一个探测区域内所有需要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单位:只;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平方米);S:探测区域的面积(平方米);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 表5.

39、1探测器保护范围及半径探测器种类地面面积S(m)房间高度h (m)探测器保护面积(A)及保护半径(R)屋顶坡度151530A(m2)R(m)A(m2)R(m)A(m2)R(m)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3808.0680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例如,房间S=75.6,选用感烟探测器计算数量 NS/(K*A)= =1.2只选两只,布置如图4.1所示,以保护半径6.7米做圆,由辅助圆可知,两只可以保护整个房间。感烟探测器 图5.1库房感烟探测器布置平面图具体选择情况见附录表A2.64

40、.2.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设置:报警区域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且应有明显的标志。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米。2.针对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此外,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3.在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大厅、过厅、餐厅、多功能厅等)及主要通道等处,人员都很集中,并且是主

41、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本建筑地下层及二层以上,每层设三个手动火灾报警按扭,一层商场设5个,满足规范要求。4.2.3 消防广播()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1.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人员都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场所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米”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米”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2.在公共卫生间的场所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3.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

42、有防火门分隔及人声嘈杂,故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疏散楼梯间也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人声嘈杂,故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以利于火灾应急播放疏散指令。()广播功放的选择:本次设计广播系统采用100V定压输出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1.3倍左右;系统须设置紧急广播功放,根据文献7要求,紧急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是广播扬声器容量最大的三个分区中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本建筑消防广播与背景音乐广播相结合,按层分区,地下层和一层为一个分区,顶层和13层为一个分区,其它每层为一个分区,火灾时利用海湾公司的8305控制

43、模块强行切至消防广播,火灾发生时,按本层及上、下层进行广播,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置情况见图纸。4.2.4 消防电话要求:()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应位于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包括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消防值班室、保卫办公用房等部位。()消防电梯和普通电梯之轿厢内都应设专用电话,要求电梯机房与电梯轿厢、电梯机房与消防控制室、电梯轿厢与消防控制室等三者组成可靠的对讲通信电话系统。()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位置也应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塞孔本次设计在地下层及电梯层(顶层)各个重要

44、机房均设置消防电话,并在每个手动报警按钮上装设消防专用电话塞孔。此外,消防控制中心设119专线电话4.2.5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压力开关:检测管内水压,装于水力报警装置的管路上,平时由于报警阀关闭,管内无压力,一旦阀开启,有压力,压力开关动作,向控制中心发回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监视管内水流情况,安在各分区水平管上,当水流过时,叶片偏转,使电接点接通发信号。()信号阀:常和水流指示器配合使用。本工程在地下层设压力开关,用8300模块监视,当发生火灾喷头喷水后,压力开关动作返回报警信号,同时直接联动控制喷淋泵启动,在其它各层包括地下层每层均设两个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用单I/O模块

45、8300监视,发生火灾后仅向控制室发报警信号,如图4.2所示。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图4.2 火灾报警系统此外,本设计在每层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复视器。报警系统设计如图4.3所示,详细见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及平面图。图4.3 火灾报警系统4.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发生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标志灯。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消防控制设备对消防系统或设备应有以下控制显示功能: ()消防控制设备对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 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启泵按钮的位

46、置。 ()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控制喷淋泵的启、停。显示喷淋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信号阀的工作状态。()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防烟、排烟设施应有下列控制、显示功能: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关闭电动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烟设施。. 对水池、水箱的水位也应进行显示监测。4.3.1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结果本次设计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控制所有的消防联动设备,其中地下层消火栓泵、喷淋泵及顶层正压送风机、排烟机用双I/O模块8303和切换模块8302A控制,除自动控制外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多线制的直接手动控制,此外,消火栓按钮可以直接启动消防泵,压力开关可以直接启动喷淋泵,一层排烟阀、防火阀及其它各层防火阀用单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