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试卷汇总_第1页
计网试卷汇总_第2页
计网试卷汇总_第3页
计网试卷汇总_第4页
计网试卷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答案写在下表中)12345678910CACCADBAAB11121314151617181920BBADACBDCA1、WDM是指(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时分多路复用 C. 波分多路复用 D. 码分多路利2、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全双工 B.半双工 C. 单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3、 PPP协议是因特网中使用的( ),是因特网体系结构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A. 安全协议 B. 分组控制协议 C. 点到点协议 D. 报文控制协议4、 数据链路层中的协议数据单元常被称为( )。

2、A. 信息 B. 分组 C. 帧 D. 比特流5、扩展局域网时,以下(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A交换机 B中继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6、 下列Ethernet物理地址正确的是()。A. 00-60-08-A6 B. C. 8 D. 18-03-73-5B-2F-EA7、 ( )是网络(掩码为)的广播地址。A. 55 B. 55C. D. 8、与IP地址192168151928同属一个网段的地址是( )。A. 19216

3、81517 B. 1921681514C. 1921681515 D. 19216815139、 在一条点对点的链路上,为了减少地址的浪费,子网掩码应该指定为( )。A. 255255255252 B. 255255255248C. 255255255240 D. 25525525519610、 对IP数据包分片重组通常发生在( )上。A. 源主机 B. 目的主机 C. IP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 D. 目的主机或路由器11、如果子网掩码是,那么下面主机( ) 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与主机6通信。A. 1 B. 129.23.1

4、27.222C. 3 D. 2712、 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 应用层 B. 传输层C. 网络层 D. 网络接口层13、 TCP三次握手用于()。A. TCP连接的建立 B. TCP的流量控制C. TCP的拥塞控制 D. TCP的差错检测14、 传输层可以通过 ()标识不同的应用。A. 物理地址 B. 逻辑地址 C. IP地址 D. 端口号15、应用程序Tracert的功能是( )。A. 可以用来跟踪数据包经过的路由 B. 可以查看本地主机的路由表C. 可修改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D. 设置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16、 ICM

5、P报文被封装到( )中进行传输。A. 以太网帧 B. PPP帧 C. IP数据报 D. UDP数据报17、DNS服务器的作用是( )。A. IP地址等的配置 B. 域名解析 C. 解析IP地址 D. 实现远程管理18、以下是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是 ()。A. OSPF B. BGP C. IGMP D. RIP 19、若一个长度为32字节的IP分组,需要封装在10Mbps以太网帧中进行传送。为了满足最短帧长要求,则以太网帧的填充字段需要的字节数是( )。A. 18字节 B.32字节 C. 14字节 D. 1418字节20、 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

6、. 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 B. 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C. 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 D. 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网络中的时延一般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2、计算机网络按其作用范围可以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3、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可以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4、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5、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即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和改变路由(或重定向)。6、根据

7、IP头部的结构,一个IP分组(包括头部)最大可以有 65535(或216-1) 字节。7、OSPF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或Link state protocol)。8、路由器结构可划分为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9、TCP报文中确认号为N,表明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10、长2km、数据率为100Mb/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s,则1000b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20s;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10s两站发现冲突。11、为了避免发生网络中的全局同步现象,可以在路由器采用随机早期检测(或RED或Rando

8、m Early Detection)的措施。12、TELNET又称为终端仿真协议。13、HTTP/1.1协议的持续连接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非流水线方式和流水线方式。14、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15、应用层协议大都基于客户-服务器(或Client-Server)方式。三、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分组传送: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在发送报文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1分)(2)无

9、连接:发送端在发送分组之前不必先建立连接,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而是在传输过程中一段段地断续占用通信资源,省去了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开销,也使数据的传输效率更高。(2分)(3)存储转发: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时,先将分组放入缓存,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一步地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2分)2、简述CSMA/CD的工作原理。答:(1)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跟总线上。(1分)(2)载波监听: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有,则暂不发送数据

10、,以免发生碰撞,如果总线是空闲的,才发送数据。(2分)(3)碰撞检测: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当检测到信号的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出现了至少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然后等待一段随机长度的时间后再次发送。 (2分)3、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它即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这也就是说,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UDP就照样发送,即一次发送一个报文。(2分)TCP是面

11、向字节流的。TCP中的“流”指的是流入到进程或从进程流出的字节序列。“面向字节流”的含义是:虽然应用程序和TCP的交互是一次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但TCP把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数据看成仅仅是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TCP并不知道所传送的字节流的含义。TCP不保证接收方应用程序所收到的数据块和发送方应用程序所发出的数据块具有对应大小的关系,但接收方应用程序收到的字节流必须和发送方应用程序发出的字节流完全一样。(3分)4、简述在使用子网掩码的情况下,因特网的IP层查找路由算法。答:使用子网掩码因特网的IP层查找路由的算法如下:(1)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0.5分)(2)先判断是否

12、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AND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1分)(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1分)(4)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AND操作),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13、(1分)(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否则,执行(6)。(1分)(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0.5分)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一个CDMA系统中,有A、B、C和D共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假定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11111111) B:(11111111)C:(11111111) D:(11111111)若A、B、C和D同时分别发送1、0、1和1,求发送结束后的码片序列S?接收站如何计算出上述各站的发送数据。解:A发送1,实际发送(11111111)(0.5分)B发送0,实际发送(11111111)(0.5分)C发送1,实际发

14、送(11111111)(0.5分)D发送1,实际发送(11111111)(0.5分)发送结束后的码片系列S=(22 4 2 0 2 0 0)(2分)接收站计算过程: SA=(22420200)8=1, A发送1 (1分)SB=(22420200)8=1, B发送0 (1分)SC=(22420200)8=1, C发送1 (1分)SD=(22420200)8=1, D发送1 (1分)2、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若直接交付则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28 接口02

15、8 28 接口1 28 R2 92 R R4现共收到4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1)2(2)51(3)7(4)0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解:(1)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2。与子网掩码28相与得,不等于。与子网掩码28相与得128.96.

1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2分)(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51,与子网掩码28相与后得28,与子网掩码92相与后得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2分)(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7。与子网掩码28相与后得。与子网掩码92相与后得,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2分)(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

17、53.90,与子网掩码28相与后得。与子网掩码92相与后得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2分)3、一个数据报的首部长度为20字节,数据部分长度为1080字节。现在依次经过三个网络发往目的主机。三个网络所允许的数据报最大长度按顺序分别为:1220字节,420字节和260字节。试问:通过每个网络的数据报有几个?各包括多少字节的数据?通过每个网络的各数据报的首部中的标志位MF、DF位和片偏移字段应为何值? 解:报文总长度=1080+20=1100字节(1)通过第一个网络所允许的数

18、据报最大长度为:1200字节1100字节,所以通过第一个网络的数据报有1个,包括1080个字节数据。MF:0,DF:0,片偏移:0。(1分)(2)通过第二个网络所允许的数据报最大长度为:420字节1100字节,所以通过第二个网络的数据报有3个,A:包括400字节数据B:包括400字节数据 C:包括280字节数据首部标志:A:MF:1,DF:0,片偏移:0。 B:MF:1,DF:0,片偏移:50,C:MF:0,DF:0,片偏移:100。(3分)(3)通过第三个网络所允许的数据报最大长度为:260字节,所以A、B、C都得分片,每个分成两片,通过第三个网络的数据报有6个具体为:A1:包括240字节数

19、据A2:包括160字节数据B1:包括240字节数据B2:包括160字节数据C1:包括240字节数据C2:包括40字节数据首部标志:A1:MF:1,DF:0,片偏移:0。 A2:MF:1,DF:0,片偏移:30;B1:MF:1,DF:0,片偏移:50。 B2:MF:1,DF:0,片偏移:80。C1:MF:1,DF:0,片偏移:100。C2:MF:0,DF:0,片偏移:130。(4分)4、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66和199。试问:(1)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字节的数据?(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3)如果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

20、确认中的确认号是280,试问A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4)如果A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B。B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A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答:(1)第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字节序号为66198,共133字节。(2分)(2)主机B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号应该是199。因为,第一个TCP报文段中B已经正确收到了序号为66到198的数据,所以,B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199。(2分)(3)A发送的第二个TCP报文段中数据部分字节序号为199279,共81字节。(2分)(4)确认号应该是66。因为B收到乱序的报文段后

21、,要先把它缓存起来,并且向A发送的确认中确认号是按顺序已经正确接收的报文中数据的后一个序号。 (2分)5、TCP的拥塞窗口Cwnd大小与传输轮次N的关系如下所示:CwndN112243841653263373483593610371138123913CwndN401441154216211722182319242025212622123224425826(1)指明TCP工作在慢开始阶段的时间间隔。(2)在第1轮次、第18轮次和第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分别被设置为多大?(3)在第几轮次发送出第120个报文段? 答:(1)慢开始时间间隔:1,6和23,26。(2分)(2)在第1轮次发

22、送时,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32。(1分) 在第18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21。(1分) 在第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13。(1分)(3)因为第1轮次发送出报文段1;第2轮次发送出报文段2-3;第3轮次发送出报文段4-7;第4轮次发送出报文段8-15;第5轮次发送出报文段16-31;第6轮次发送出报文段32-63;第7轮次发送出报文段64-96;第8轮次发送出报文段97-130。故第120个报文段在第8轮次发送出去。(3分)2011-2012A一、 填空题(17分)1、 物理 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分层感觉不到这

23、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2分)2、在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是 路由器 ,其工作方式为 分组 交换。(4分)3、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的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是 吞吐量 。(2分)4、一个子网的网络地址为,子网掩码配置为28,则此子网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最多为 126 台。(3分)5、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是 星 形,其中集线器工作在 物理 层。(4分)6、在IPv4版本的IP协议中,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bit 的标

24、识符。(2分)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网络协议中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的要素称为 A 。 A、语法 B、语义 C、同步 D、以上都不对2、我们通常讲的带宽,如100Mb/s,指的是 A 。A、发送速率 B、传播速率 C、处理速率 D、交换速率3、Ethernet局域网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为 D 。ACSMA BCSMA/CA CCDMA DCSMA/CD4、以下实现以太网协议的设备是 A 。A、网卡 B、MODEM C、集线器 D、以上都不对5、如果一个CIDR地址块的网络前缀长度是13,即“/13地址块”是由 C 个C类地址组成。A、8192 B、8 C、20

25、48 D、40966、使用了ICMP协议的命令是 B 。A、arp a B、ping C、ipconfig D、以上都不对7、在分组传输过程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C 。A、源MAC地址 B、目的MAC地址 C、源IP地址 D、以上都不对8、下列传输媒体带宽最大的是 B 。 A、双绞线 B、光纤 C、同轴电缆 D、不能确定9、存储转发是 B 的特点。A、电路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D、以上都不对10、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的作用是 B 。A、进行差错控制B、使得每一方能够确知对方的存在C、进行流量控制D、提高数据传输速率11、提供可靠传输的运输层协议是 B 。 A、UDP B

26、、TCP C、IP D、FTP12、下面能作为主机IP地址的是 C 。 A、 B、55 C、 D、13、下列不属于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协议是 B 。 A、ARP B、PPP C、IP D、ICMP14、以下不属于以太网网卡功能的是 C 。 A、提供各种以太网物理层的接口 B、MAC帧的封装与解封 C、实现ARP协议 D、实现CSMA/CD协议15、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的协议是 C 。 A、IP B、FTP C、DHCP D、HTTP16、DNS协议的作用是 A 。 A

27、、把主机域名地址解释为IP地址 B、把主机MAC地址解释为IP地址 C、把主机IP地址解释为域名地址 D、把主机IP地址解释为MAC地址17、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下面关于传输媒体双绞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双绞线是导向传输媒体。B、可用作以太网的传输媒体。C、双绞线有屏蔽双绞线(STP)与无屏蔽双绞线(UTP)之分。D、双绞线中的两根铜导线绞合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线缆韧度。18、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常常在帧的尾部(即帧所包含的数据后面)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其作用是 D 。A、寻址B、流量控制C、提高帧的传输速率D、检错,保证收到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相同19、下列关于以集线器

28、组建以太网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实质上为“星型总线网” B、各个工作站可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C、各个工作站到集线器的距离最大为200米 D、以上都不对20、一般情况下,路由器根据 C 转发IP分组。 A、目的主机的IP地址 B、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C、目的主机所在网络 D、以上都不对21、下列关于透明网桥转发表的建立叙述正确的是 C 。A、通过路由协议建立B、通过人工配置建立C、通过网桥自学习建立D、以上说法都不对22、下列用于建立路由表的协议是 B 。 A、IP B、OSPF C、TCP D、HTTP23、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扩展局域网,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地理范围扩大了B、每一

29、个站获得的带宽变小了C、冲突域不变D、网络吞吐量增加了24、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广播的帧的目的MAC地址是(A)A、FF-FF-FF-FF-FF-FF B、00-00-00-00-00-00 C、55 D、25、下面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层次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分层后把各层的问题都统一为一个问题进行考虑,有利于整体的把握和协调B、OSI分层结构为五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C、分层后加大了实现和维护的工作量D、能促进标准化工作26、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所使用的客户服务器中,可以发起连接的是 A 。A、客户B

30、、服务器C、客户和服务器D、以上都不对27、关于端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应用层的各种进程都是通过相应的端口与运输实体进行交互;B、端口的作用是让应用层的各种应用进程都能将其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给运输层,以及让运输层知道应当将其报文段中数据向上通过端口交付给应用层相应的进程;C、 一个TCP连接由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以及源端口、目的端口决定;D、HTTP应用程序的熟知端口是21。28、在以太网中,下列不使用CSMA/CD协议的设备是 D 。A、网桥 B、以太网交换机C、网卡D、集线器29、下列属于B类IP地址的是 D 。A、 B、3 C、

31、 D、530、下列具有“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的慢”的特点的路由选择协议是 C 。 A、IP B、OSPF C、RIP D、BGP-4三、(12分)主机1、主机2和主机3以下图方式连接在网络上,各主机及路由器接口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已标在图上(如主机1的接口硬件地址为HA1、IP地址为IP1)。假设各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都是空的,以后进行了以下通信过程,试回答以下问题:HA1HA5HA4HA3HA6主机1 H1主机3 H2路由器1 R1路由器2 R2HA7IP1IP7局域网局域网局域网IP3IP4HA2IP2主机2 H1IP5IP6(1) 主机1向主机2

32、发送数据,其中发生的ARP过程在主机1的接口和哪个接口之间进行?此ARP过程进行完毕后主机H1中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有何变化?(6分)(2) 主机1向主机3发送数据,其中发生的ARP过程在主机1的接口和哪个接口之间进行?此ARP过程进行完毕后主机H1中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有何变化?(6分)四、如下图,路由器R1接口0连接子网1、接口1连接子网2,其中子网1的网络地址是,子网掩码是28,子网2的网络地址是28,子网掩码是28。请问下面主机和路由器各接口的IP地址配置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

33、并说明理由,给出正确配置的方法。(9分)2900H1281子网2H355H200R1子网1五、如下图,3个子网用两个路由器互连起来。各子网的子网掩码已给出,部分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按下图所示。30H1子网1: 子网掩码 28291R2子网2:子网掩码 28H3380135H554子网3:子

34、网掩码 H22R130H42H61、 主机H1的默认网关该如何配置?(3分)配置到r1路由器的0接口的ip地址32、 下面给出了路由器R1路由表的部分信息,根据图示把未给出的路由信息的目的网络地址和下一跳(相应接口的IP地址)填写完整。(6分)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28直接交付,接口02828直接交付,接口1128

35、.30.33.1353、 主机H1发送一IP数据报至主机H4,路由器R1转发此IP数据报的下一跳是什么?请给出结论并说明R1转发此IP数据报查找路由表的过程。(4分)查找到路由表的第二行。然后2012-2013A一、 填空题(21分)1、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 c/s 方式和 P2p 方式。(4分)2、解决在相邻的两个设备之间以信号的形式传输比特数据是 物理 层的任务。(2分)3、在以太网技术中,主机的网络适配器采用 csma/cd 协议进行碰撞避免和碰撞检测。(2分)4、地址掩码为28的网络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 126 台。(3分)5、10

36、BASE-T以太网使用的传输媒体是 双绞线 ,电缆上传输的信号是 基 带信号。(4分)6、PPP协议是 数据链路层 层的协议。(2分)7、一主机IP地址为25,子网掩码是28,则其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为 。(2分)8、ARP协议是 网络层 层的协议。(2分)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关于分组交换说法正确的是 C 。A、分组传输的路径是唯一的B、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 C、使用存储转发方式转发数据D、为提高效率,分组首部有时可以不需要2、下列不属于TCP/IP分层体系结构中的分层的是 B

37、。A、应用层 B、表示层 C、网络接口层D、网际层3、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任务的是 D 。 A、封装成帧 B、透明传输 C、差错控制 D、规范接口的电气特性4、 C 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A、集线器 B、网桥 C、路由器 D、转发器5、分别使用网线和串口连接两台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使用了不同的物理层实现方式B、都使用了IP协议C、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实现是相同的D、都使用了TCP协议6、集线器工作于 A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以上说法都不对7、TCP报文段首部的目的端口的作用是 B 。 A、标识不同网络上的主机 B、标识同一主机上的

38、不同应用进程 C、标识不同主机上的不同应用进程 D、标识同一网络上的主机8、下列关于ARP协议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C 。 A、把互联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映射为硬件地址B、把互联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硬件地址映射为IP 地址C、仅能把同一网络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映射为硬件地址D、仅能把同一网络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映射为IP地址9、用于用户拨号接入ISP的协议是 C 。A、CSMA/CD B、HDLC C、PPPD、FTP10、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 c 。A、负责不同网络上的主机之间的数据可靠传输B、负责同一网络上的主机之间的数据可靠传输C、负责相邻结点间的数据可靠传输D

39、、以上都不对11、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叙述正确的是 c 。A、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其他各层也需相应地改变B、增加了复杂度,能促进标准化工作C、分层后易于实现和维护D、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OSI的七层分层模型OSI/RM12、下面能作为主机IP地址的是 c 。 A、 B、55 C、 D、13、下列不属于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协议是 B 。 A、ARP B、UDP C、IP D、ICMP14、使用集线器扩展局域网,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地理范围扩大了B、每一个站获得的带宽不变C、冲突域增

40、大了D、网络吞吐量不变15、下列不具备存储转发功能的设备是 A 。A、集线器 B、路由器 C、网桥 D、以上都不对16、使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两台主机A和B,主机A的IP地址配置为,子网掩码为,主机B的IP地址配置为,子网掩码为。在主机A上使用ping命令“ping ”,则由测试结果可知 B 。 A、两主机之间的网络层是连通的 B、两主机之间的网络层是不连通的C、不能确定两主机之间的网络层是否连通 D、以上都不对17、10BASE-T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是 A 。 A、星形网

41、B、树形网 C、环形网 D、总线网18、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是物理层的 B 。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19、以下不属于以太网网卡功能的是 C 。 A、提供各种以太网物理层的接口 B、MAC帧的封装与解封 C、实现ARP协议 D、实现CSMA/CD协议20、下列关于以集线器组建以太网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实质上为“星型总线网” B、各个工作站可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C、各个工作站到集线器的距离最大为200米 D、以上都不对21、下列提供无连接服务的协议是 A 。 A、IP B、PPP C、TCP D、FTP22、下列能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

42、换的设备是 A 。A、调制解调器 B、网卡C、集线器 D、网桥23、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常常在帧的尾部(即帧所包含的数据后面)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其作用是 D 。A、寻址B、流量控制C、提高帧的传输速率D、检错,保证收到的数据和发送的数据相同24、下列关于MAC地址叙述正确的是 D 。 A、长度为32比特 B、不同网络上的主机可直接使用MAC地址进行通信 C、集线器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D、以上都不对25、一般情况下,路由器根据 C 转发IP分组。 A、目的主机的IP地址 B、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C、目的主机所在网络 D、以上都不对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计算

43、机网络带宽的单位为Hz B、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C、一主机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数据至另一主机,其中的时延主要由传播时延决定D、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27、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下面关于传输媒体双绞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双绞线是导向传输媒体。B、可用作以太网的传输媒体。C、双绞线有屏蔽双绞线(STP)与无屏蔽双绞线(UTP)之分。D、双绞线中的两根铜导线绞合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线缆韧度。28、DNS协议的作用是 A 。 A、把主机域名地址解释为IP地址 B、把主机MAC地址解释为IP地址 C、把主机IP地址解释为域名地址 D、把主机IP地址解释为MAC地址2

44、9、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的协议是 C 。 A、IP B、FTP C、DHCP D、HTTP30、在网络协议中,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是网络协议的 A 要素。 A、语法 B、语义 C、同步 D、以上都不对三、(8分)现有四个站分别连接在个两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网桥B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在一开始,网桥B中的转发表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都发送了数据帧,即H1发送给H2,H3发送给H1。a) H1发送给H2时,网桥B如何处理该帧?为什么?网桥B处理该帧后它的转发表是否有变化?为什么?(4分)因为转发表是空的,所以网桥B把该

45、帧转发到端口2.因为该帧的源MAC地址MAC1不在转发表中,所以在转发该帧后,网桥B在转发表中登记一项“MAC1端口1”的信息b) H3发送给H1时,网桥B如何处理该帧?为什么?网桥B处理该帧后它的转发表是否有变化?为什么?(4分) 因为转发表中已经有了MAC1的端口信息,所以在H3发送帧到H1时,网桥B根据转发表的该帧后,网桥B在转发表中登记一项“MAC3端口2的信息2端口1H1MAC1MAC2MAC3BH2H3H4MAC4四、(12分)如下图,3个子网用两个路由器互连起来。各子网的子网掩码已给出,已知部分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按下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30H1子

46、网1: 子网掩码 28291R2子网2: 子网掩码 28H3380128H554子网3: 子网掩码 2R154H42H6(1) 主机H1的IP地址可配置为多少?其默认网关应配置为多少?(4分)-126 默认网关配置为R1的接口0的IP地址3(2) 子网2中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配置有无错误?若有错误请指出并给出正确配

47、置的实例。(3分)R2的接口0的IP地址配置有误,应该配置为29-254(3) 一网络管理员使用了网桥扩展了子网3,如下图,并给新增加的主机H6配置IP地址为,子网掩码为28。请问此配置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错误也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配置方法。(5分)30H1子网1: 子网掩码 28291R2子网2: 子网掩码 28H2380128H554子网3: 子网掩

48、码 2830R154H331H4H6配置不对,因为以网桥连接的主机仍然属于同一网络。因此主机h4的子网掩码应该为5、 (14分)某单位分配到一个C类IP地址,其net-id为。该单位有1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0个不同的地点;为了更好地管理此网络的IP地址,此学院的网络管理员对该网络进行了子网划分,每个地点的PC组成一个子网。(1) 管理员对各个子网中的主机接口都使用了28作为其子网掩码,此配置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

49、确也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最合理的子网掩码配置方法(设各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均相同)。(8分)这是不对的,255.255最多分两个子网,应该改为240(2) 在(1)使用的正确的子网掩码的基础上,给出各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说明理由。(6分)使用子网掩码40各个地点主机号码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1,。因为在该子网掩码作用下主机号码为最后4个比特,其值为0-16,除了全0和全1的主机号即0和16,其余为可用的主机号码2013-2014A1、 选择题1. 下列10Mbps以太网的物理层可选方案中,使用光纤介质的是( C )。 A. 10Base 5 B. 10Base F C. 10Base T D. 10Base 22. 以下命令中,(B )命令从DHCP服务器获取新的IP地址。A. ipconfig/allB. ipconfig/renewC. ipconfig/flushdnsD. ipconfig/re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