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鉴定基本理论知识一、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标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1. 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种大黄时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 (聚花过路黄) 。(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
2、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2. 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栽培条件:栽培条件不当,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 2)采收加工: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药典规定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 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产地: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 4)贮藏时间: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 6 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 5)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
3、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掺假。( 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考点 2:寻找和扩大新药源1. 中药的资源: 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 动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 12807 种。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 200 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和菊花,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
4、,广西的蛤蚧等。2.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8)根据生长的地理环境。(7)利用综合技术。考点 3:历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专著称为“本草”。从秦、汉到清代,本草著作约有 400 种之多。1. 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其中载有 247 种药物。2.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
5、的药物学专著。著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西汉以前,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 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原书早已失传,但原文收载于后代本草中,现有明代、清代的辑本。3.神农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梁代陶弘景以 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 载药 730 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4.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苏敬等 22 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 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载药 850 种。五代前蜀李珣的海药本草等。5. 嘉祜补注本草或嘉祜本
6、草,图经本草,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十分重视药材的道地性。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6. 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参阅了经史百家著作和历代本草 800 多种,历经 30 年,编写成 52 卷,约200 万字,载药 1892 种的巨著本草纲目。其中新增药物374 种,附方 11000 余条。这部著作是我国16 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7.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
7、目而作,载药 921 种。8. 晶珠本草为清代蒂玛尔 - 丹增嘉措编撰,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9.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睿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 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考点 4: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中药品质的好坏, 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薄荷挥发油主要分布于叶中, 在花蕾期叶片中含油量最高, 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脑含量最高,但花后期叶的产量最多;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 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 6.5%,开花前期为 10.5%
8、,开花盛期为 4.5%,生长末期为 3.5%.考点 5: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在秋冬两季采收,如苦楝皮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肉桂则在春季和秋季各采一次。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剥技术”。(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 番红花等
9、。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如枳实、青皮等。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而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习称“茵陈蒿”。( 8)藻、菌、地衣类: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不一,如茯苓立秋后采收较好, 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2. 动物药类( 1)昆虫类:入药部分含虫卵的,应在虫卵孵化前采收,如桑螵蛸应
10、在深秋至次年三月中旬前采收,过时卵已孵化,质量降低。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如土鳖虫等。有翅昆虫,宜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因此时不易起飞,如斑蝥等。( 2)两栖类、爬行类:多数宜在夏秋两季捕捉,如蟾蜍、各种蛇类。亦有在霜降期捕捉的,如中国林蛙等。( 3)脊椎动物:大多数全年均可采收,如龟甲、鸡内金、牛黄、马宝等。但鹿茸需在 5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锯取,过时则骨化,麝香活体取香则多在 10 月份进行。3. 矿物药类: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考点 6:中药的产地加工1. 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目的是促使鲜药材的干燥, 符合医疗应用要求和商品规格,以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藏、运
11、输。最终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损失少等要求,才能保证药材质量。2. 常用的加工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 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加热时间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 如白芍煮至透心, 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12、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等。现在不适用了。(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 有利于干燥, 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使其发热、“回潮” ,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等。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规定如下: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 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 表示(一般不超过 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
13、”表示。考点 7: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1. 虫蛀。2. 生霉。3. 变色:除自身所含的某些成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质,或在酶的作用下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引起变色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不当的加工方法也容易引起药材变色。4. 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 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也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等。5. 风化:有的矿物药容易风化,失掉结晶水,使药材性状改变,功效发生变化,如芒硝、明矾、胆矾等。6. 自燃:因贮藏不当而致药材自动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7. 其他:有些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会自然分
14、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 如绵马贯众、樟脑、冰片等,这类药材不能久贮。考点 8:中药的贮藏方法1. 经验贮藏: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等。2. 冷藏:药材害虫一般在环境温度8 15时停止活动,在4 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温度低于 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3. 高温处理:药材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差, 当环境温度在 4045时,害虫就停止发育、繁殖。温度升到4852时,害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注意烘烤药材温度不宜超过60,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烘烤,以免影响质量。4. 化学药剂处理。5. 气调贮藏(气调养护):使帐内或库内氧气降到 5%以下,在较短时间内可使害虫缺
15、氧窒息而死,含氧量控制在 8%以上即可防霉。6. 除氧剂密封储存。7. 辐射灭菌技术: 60Co 射线有很强的灭菌能力,且对药材有效成分无影响。 射线用于中成药的灭菌效果十分理想。考点 9:植物类和动物类中药的拉丁名中药拉丁名一般均需标明药用部位,即由前面的药用部位 (用单数第一格)和后面的药名(用单数第二格)组成。药名为植物或动物的拉丁属名,或种名,或属种名,各词的第一字母均需大写。少数不标明入药部位。1. 标明入药部位的中药( 1)对于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或一属中有几个种作同一药材使用时,一般采用属名作为药名来命名。( 2)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药材使用的,则以属种名命名
16、。( 3)药用部位如包括两个不同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列在前面,用 et (和)或 seu(或)相连接。( 4)药材收载不同属的植物时,以两个属名作药名,并以seu连接。( 5)拉丁名中如有形容词形容前面药用部位名词时,则列于最后。2. 不标明入药部位的中药:少数中药的拉丁名不标明药用部位,直接以属名或种名或俗名命名, 这是遵循习惯用法, 有些是国际通用名称。不标明入药部位的中药通常以一个单数第一格名词命名, 适用于这类命名的有以整体入药的动物药、动物分泌物、菌类、地衣类和植物加工品等。考点 10:中国药典凡例中的有关规定1. 名称及编排:每一中药材品种项下按顺序可分别列有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药材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2. 精确度( 1)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如称取“ 2g”系指称取量可为 1.5 2.5g ;称取“ 2.0g ”系指称取量可为 1.95 2.05g ;称取“ 2.00g ”系指称取量可为 1.995 2.005g. “精密称定”时,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1%.“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激光技术工程师的核心考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关键技能的图书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的情感管理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光电工程师证书考试应试能力试题与答案
- 大数改写测试题及答案
- 展厅建设合同协议
- 定制工厂自装合同协议
-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有效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建造冻库合同协议
- 学校厨房配送合同协议
-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试经典测试题(详细参考解析)
- 集团企业运行与国资监管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中考字音字形练习题(含答案)-字音字形专项训练
- JTT 1501-2024 潜水作业现场安全监管要求(正式版)
- 盗窃刑事案件案例分析报告
- 名著知识竞赛
- 术中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高敏肌钙蛋白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专家共识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2024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二级单位领导人员岗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