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良日”引发的一堂文言文阅读课_第1页
由“张良日”引发的一堂文言文阅读课_第2页
由“张良日”引发的一堂文言文阅读课_第3页
由“张良日”引发的一堂文言文阅读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张良日”引发的一堂文言文阅读课一、问题及背景 中学生中盛行一个顺口溜:一怕文 言文,二怕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有人警告说: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不是“死于章句”,就是“废于清 议”。这话虽然夸张了一点, 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 弊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 收效甚微。 如何 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既不“死于章句”, 又不“废于清议”呢?笔 者从苏教版必修三得鸿门宴 (节选)阅读课人手,努力去实 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二、教学片段描述片段 1: 教学预设: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节选部分的第2 节讲述了 4 件事,分别是项伯夜访,张良献策,约为婚姻,项 伯回营。我要求

2、四个同学为一组,分别扮演叙述者、项伯、张良 和刘邦,根据翻译进行对话,流畅地完成事件的讲述。这里的预设指向的是“文言”。 长期以来, 占据文言文教学 课堂的“串讲法”将文言文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 “古代汉语课”这种教学有“言”而无“文”。 “言”固然 要重视, 但“文”也决不能被忽视。 这个预设希望让学生在对话 中完成翻译, 不仅能灵活地落实“言”, 而且试图让学生揣摩人 物心理,进一步走进文本。教学生成:笔者请出一组同学完成对话。在讲述“张良献 策”事件时,过程如下: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他。”张良自信地说:“请让我前往见项伯,说沛公您不敢背 叛项王”根据文言文字词逐一翻

3、译的原则,“自信”一词是多出来 的,但那位叙述者同学强调:“自信一词能突出谋士对事件 进展的了如指掌。”我们能不能加“自信”呢?问题一抛出, 马 上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我觉得加从容要比加自信更 好。谋士哪怕成竹在胸,都不会表露在脸上。”原本安静的教室 有了越来越多的窃窃私语, 有的支持加“自信”一词,有的支持 加“从容”一词,学生们都觉得此处加修饰词要比单纯地逐字翻 译来得好。片段 2: 教学预设:此处是张良与刘邦地对话,大家设想一下:如果 此处是范增和项羽的对话, 项羽有危难,范增会不会主动请命? 会不会流露出这种或自信或从容地神态?教学生成:生 1:范增是项羽的亚父,从下文可以看出,他

4、对项羽经常 用命令的口吻,甚至骂项羽“竖子”,所以反过来说,他一旦有 把握时,也会把这种自信淋漓尽致地变现出来。生 2: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他精通韬略,临变不惊。他 为刘邦做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所以哪怕是这样胸有成竹,也不会把自信与从容表露出来。生 3:范增的才智谋略不逊于张良,但他妄自尊大,他对项 羽尤其是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 所以他表现出“自信” 是合情合理的,而课文这一处翻译,无须加“自信”,这样才符 合人物性格。三、反思及延伸 显然,教学生成并没有按预设的发展。与单纯的翻译相比, 学生在“张良”与“说”之间加上了“自信”一?。可以看到,我的课堂里

5、已经有一种新的生命在流动。 那么如何让课堂的新生 命真正散发出价值呢?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我们决不能 把这种求知欲扼杀。 所以借着这个“流动的生命”, 我们看到了 教学片段 2。教学片段 2,它不再是指向“文言”,而是指向文章、文学 甚至是文化。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他为刘邦定下韬晦之计, 那么他自己必定是个韬晦之人。 范增才 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 但因为他是项羽的“亚父”, 所以他在项 羽面前妄自尊大不足为奇。 只有对张良和范增两位谋士有比较深 刻的了解,甚至是课外的拓展, 才能在预设 2 中提出合理的看法。 并且史记语言精炼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能刻画

6、出 人物的鲜明个性。 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范增和张良的人物形象对 比出发,还是就语言文化而言,在“张良”与“说”之间,都以 不添加任何修饰词为上举。 同理学生要推断出“范增怎么说”的 前提是熟悉文章,然后是能分析张良和范增这两个谋士的人物形 象,最后是必须了解史记的语言文化。笔者的第一次的预设也力求注重“文”,但依然是换汤不换 药。笔者认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是理想的文言文教 学理念,他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鸿门宴(节 选)的教学必定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张良和范增两个谋士的性格特 点来感知。那么在引导学生鉴赏史记人物形象刻画中的对比 烘托法时,可以借助史记的语言特色这个媒介。这

7、样的文言 阅读课更接地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文言教学中有一种“以言带文”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精讲某个字词,再联系相关背景,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进而带出文 章、文学和文化的因素。所以根据课堂的生成,笔者进行了第二 次问题预设。第二次预设以文字为着眼点,借文字带动文章、文 学和文化的探究,教学生成不但比以往连贯顺畅, 而且内容更为 丰厚。经过这样一堂文言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笔者深深感受到: 教师预设得再完美,讲述得再精妙,也只是一个人的精彩。预设 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 间”“留白”。“空间” “留白”应该是怎样的呢? “空间”和“留白”应该是关注教学内容和关注学生的“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 原野的窗子,那么教学预设就是这扇窗, 教学生成就是窗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