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修编) 规划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总体规划.2第一节 风景资源评价.2第二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性质和发展目标.2第三节 规划结构与布局.4第四节 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6第三章 专项规划.9第一节 保护培育规划.9第二节 风景游赏规划12第三节 典型景观规划14第四节 科研监测及科普规划17第五节 游览设施规划17第六节 基础工程规划18第七节 公共环境保护规划20第八节 防灾规划22第九节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3第十节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3第十一节 分期发展规划24第四章 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252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杭州西溪国家湿地
2、公园保护与利用的需要,为湿地公园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湿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得以修复培育、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第二条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不含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用地),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第三条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风景区界线以外,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
3、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约为15.7平方公里。 第四条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景观控制区周边景观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第五条 本规划是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编制各项规划设计及进行保护与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园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第二章 总体规划第一节 风景资源评价第六条 景源特征1、田园质朴,水乡浓郁 2、古迹丰富,历史悠久3、水网密布,环境清幽 第七条 景源统计及评价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主要景点51个,其中:一级景点29个,占景点总数的56.9%二级景点8个,占景点总数的
4、15.7%三级景点5个,占景点总数的9.8%四级景点9个,占景点总数的17.6%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与保护区域范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内涵水乳交融的特征。第二节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性质和发展目标第八条 湿地公园性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以秀丽的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融保护、利用、研究、游览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第九条 湿地公园功能其功能定位为:杭州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公园的水质状况为根本立足点,同时恢复展示清雅秀丽的湿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发挥生态修复、资源培育、科普教育等重要
5、作用。第十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综合整治西溪地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西溪水质,扩大杭州市旅游空间”为指导思想。第十一条 规划基本原则按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编制。1、依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征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分析。2、充分考虑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在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上的重要性,综合各项有关因素,深入进行分析与评价。3、全面研究,突出重点,针对性分析和评价各专项因素,加强规划的科学性。4、在突现其湿地生态特征的前提下,满足游览、观赏和休闲的需要。5、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做到与杭州市总体规划、杭州
6、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相互协调,与“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第十二条 发展规划目标以“综合整治西溪地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西溪水质,扩大杭州市旅游空间”为指导思想。第十三条 湿地公园发展目标确定原则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2、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三个阶段的关系,科学预测并满足湿地公园发展的各种需求。3、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4、使资源综合保护利用,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步调相适应。第十四条 湿地公园发展目标1、自我健全目标(1) 完整保护融汇了自然生态美感与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以完整保存、保
7、护这一风景资源特点为基本目标,强调资源脉络的延续,在规划措施及建设中特别强调这一特色的体现。(2) 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服务设施湿地公园应充分满足游人在游览观赏时即时即地的游览服务,形成完善的,与功能要求相适应的游览设施系统。(3) 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规划应通过适当的疏理与合理布局调整城市与湿地公园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城景共美、互利互依。2、社会作用目标(1) 保护湿地自然资源,树立国家和地区形态典型作用达到和保持溪水明净、大气清新、花树繁茂、人文荟萃、内涵丰富、交通便捷、设施齐备,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环境目标,其典型作用极为强大。(2) 展示本湿地公园特有的自然
8、景观特色,使游人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认识自然规律,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深受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3) 促进旅游发展,拉伸地方经济的先导作用。(4) 为杭州市大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在稳定生态环境、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积极作用。第三节 规划结构与布局第十五条 湿地公园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五大功能区各景点(群)。湿地公园子系统一览表 表2-1西溪湿地功能区生态保护培育区保育现有的池塘、湖泊、林地、植被、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之地民俗文化游览区以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游览区秋雪庵保护区复建秋雪庵,恢复秋雪庵八景,
9、复种西溪传统植物,体现西溪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景观风貌曲水庵保护区复建曲水庵,恢复曲水八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化风景游览为主题景观湿地自然景观区按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群类意义配置物种群落,突出科普功能,兼顾五常民俗风情展示第十六条 旅游服务子系统按三级配置二处一级服务点(服务半径1500-2000米)四处二级服务点(服务半径1000-1500米)分布在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第十七条 湿地公园养护及管理子系统按二级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按功能区划分五大管理处。公园养护及管理子系统 表2-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生态保护培育区管理处民俗文
10、化游览区管理处秋雪庵保护区管理处曲水庵保护区管理处湿地自然景观区管理处第四节 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第十八条 游憩用地生态容量以综合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依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而确定,规划以湿地公园生态允许容量与游人合理容量来综合预测湿地公园容量。游憩用地生态容量一览表 表2-3用地类型允许容量的用地指标面积(m)人均指标(m/人)容量(人)风景游览367500015002450民俗风情游览2400001002400西溪水面478500025001910合 计87000006760注:生态容量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6760330=2230800人/年
11、,游览面积不包括生态保护培育区的中心区域1.94平方公里。第十九条 游人合理容量规划以面积法测算景区游人的合理容量,并按全年可游330天计算年游人容量:游人合理容量一览表 表2-4序号景区名称规划用地(km)可游览面积(m)人均指标(m/人)日容量(人)周转次数年容量(人)1生态保护培育区2.4000102民俗文化游览区2.2415000001500100013300003秋雪庵保护区1.91200000200060011980004曲水庵保护区1.41000000150066612197805湿地自然景观区2.719000001000190016270006合计10.645500000416
12、61374780游人量控制在小于生态允许容量值内,旅游活动在不破坏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根据杭州师范学院区域文化研究所在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中以线路法进行的测算,公园内游客日容量为6400人次,年容量(以每年可游300天计)为211.2万人次,该数据与本规划采用面积法测得的公园生态容量相差仅5左右。由于本规划中计算的游人容量少于生态容量值,而以生态容量为标准控制公园游客量较为合理,规划公园游人合理日容量可以定为6760人次,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公园实际可按照游客年容量223万进行控制。第二十条 湿地公园建筑容量公园容积率(不包含西溪旅游服务中心)控制在0.029。
13、根据规划布局,初步测算湿地公园建筑容量为30.51万平方米(含保留改造建筑),其中一期建设4.89万平方米,二期建设12.97万平方米,三期建设12.56万平方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筑一览表 表2-5编号名称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设分期一期0.69二期12.97三期12.562公园总建筑30.51第二十一条 生态原则1、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公园游客和居住人口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保护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综合体;3、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功能,提高氧、水、生物的再生能力与速度,提高其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第二十二条 环境
14、质量标准指标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2、地面水环境质量按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级标准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85中的规定;3、公园室外允许噪声级应符合gb3096-93中规定的一类准值。第二十三条 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实行水域保护和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切实保护改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完善湿地公园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加强西溪水域保护和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排污纳管工作,公园内部分零散小型建筑的排放污水采用就地设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水体,其余所有排放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使用木材、燃油等燃料,
15、采用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综合治理对西溪水质和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源,加大从钱塘江的引水力度。加强西溪水域的综合保护及治理,修订有利于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觉保护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常规保护与重点保护、日常管理与针对性管理、分类治理与综合治理并举,将保护与管理纳入法规化轨道。第三章 专项规划第一节 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四条 湿地分类保护的类别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湿地景观恢复区和发展控制区。第二十五条 生态保护区对公园内有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生态保护
16、区。该区域内应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划为生态保护区的有:生态保护培育区的中心区域。第二十六条 自然景观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有:秋雪庵保护区、曲水庵保护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等大部分区域。第二十七条 史迹保护区划定公园内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周围的一定范围作为史迹保护区。在区域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环境保护,搬迁保护区内居住
17、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划入史迹保护区的有:烟水庵遗址,茭芦庵遗址,秋雪庵遗址,大樟树,朝天暮港,观音桥等。第二十八条 湿地景观恢复区在现状农居较为集中的龙章、深潭口、五常、友谊等处,因农民的无序建筑住宅,及无序的排放生活生产废弃物等,造成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的极大破坏,应通过科学规划,拆除整治建筑,对植被及景观应重点恢复。第二十九条 发展控制区在湿地公园保护范围内,上述各类保护区以外的水面与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包括农居保留用地、旅游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在发展控制区内,应合理调整原有土地的利用方式与形态,合理配置同保护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游览服务
18、设施,适当设置与风景游览相关的经营服务、管理设施,并合理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第三十条 湿地分级保护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地带。第三十一条 特级保护区生态保护培育区的中心区域划为特级保护区。保护措施:该区域内不安排任何游览、服务设施,但可以在相邻区域边缘搭建瞭望台,以望远镜等方式观赏禽鸟。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人为干扰,禁止一切开发行为,严禁机动车及其它设施进入,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十二条 一级保护区规划以所有史迹遗址、秋雪庵保护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的大部分等为一级保护区。并提出如下保护要求:1、区域内严禁新建非保护目的的任
19、何设施,拆除任何对区域内保护目的不利的原有设施。2、搬迁与湿地保护无关的设施和企业单位,严格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服务设施的设置以不破坏湿地环境为原则。3、一级景点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严禁建设与湿地保护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和休疗养院、医院等,不允许机动交通工具进入。4、保护区内不得有住户和居民,在一级景点一定范围内现有的住户和居民要限时搬迁。第三十三条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点、史迹遗迹之外的所有景点、景物周围划为二级保护区。包括曲水庵保护区、作为湿地展示区的生态保护培育区外围、湿地自然景观区内的五常民俗村、回龙农苑、赵家埭等处。并提出如下保护要求:1、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景点建设,对现
20、有建筑严格按总体规划要求拆迁或整治搬迁与湿地保护和公园景观无关的工厂、企业单位和设施。2、严格控制区域内的旅宿设施规模,不得设置休疗养院、医院等与公园景观无关的单位和设施。3、允许公园内游览车交通适度进入,但要控制车速和车型。第三十四条 三级保护区除一级、二级保护区外的所有区域为三级保护区。包括了民俗文化游览区的水乡集市、河渚街、董家桃湾几个地块和湿地自然景观区的仲家村及其以北地块等主要游览活动的区域。并提出如下保护要求:1、范围内的各种建设和设施,都必须按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在湿地公园内不得新建、扩建同湿地保护和公园景观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原有的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按规划进
21、行改造利用,影响严重应坚决拆除,与湿地保护和公园景观无关的单位应限期迁出。2、旅游服务设施要合理布局,严格控制,以不影响景观为原则,控制住宿规模。3、允许公园内游览车交通进入,不允许外部机动车进入。第三十五条 外围保护地带划定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地带,并对此区域提出控制性要求:1、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准新建污染环境的工厂企业,现有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污染严重而又治理不好的工厂要停产、搬迁。2、保护山体、水文、植物、动物,不准污染水源、毁林垦荒、破坏植被,不准狩猎、打鸟。3、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植物生态系统。在外围保护地带内,应尽量缩小工厂企业、居住建筑以及其它单位的开发用地,开发用地之间应森林相隔,避免
22、开发用地片出现。4、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建筑必须满足西溪对城市景观控制的要求,其布局、设计要与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相适应,不得有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观瞻。 第二节 风景游赏规划第三十六条 景观特征分析及景象展示构思水是西溪湿地公园的主角,稠密的水网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主题。水又造就西溪湿地公园的“荡”、“滩”、“堤”、“岛”、“洲”的独特景色。西溪除了具有迷人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以外,在历史上也曾是杭州著名的文化胜地。因此,公园总体规划须体现这些基本特征。就西溪湿地公园而言,使其保持完整的外在界面与内涵,使位于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的这块土地仍具有高度的生态合理性与精致和谐的美感,让人们能永远持久地
23、拥有和欣赏其自然和人文美景。第三十七条 景观分区原则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3、规划与分区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线状等单元均界限的完整性。第三十八条 分区划分为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众多景源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于对景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展现和突出景源的分区特点,也有利于加强湿地公园的整体特征,规划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五个分区:生态保护培育区,民俗文化游览区,秋雪庵保护区,曲水庵保护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第三十九条 分区特征及规划要求1、生态保护培育区保育现有的池塘、湖泊
24、、林地、植被、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之地2、民俗文化游览区以西溪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风情游览区3、秋雪庵保护区恢复秋雪庵八景,复种西溪传统植物,体现西溪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景观风貌4、曲水庵保护区恢复曲水七景及传统植物景观,以文化风景游览为主题景观5、湿地自然景观区按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群类意义配置物种群落,突出科普功能,兼顾五常民俗文化展示第四十条 游览组织1、公园内可组织水上游线、陆上游线和水路结合游线等多种观光旅游线路,可利用电瓶船、摇橹船、电瓶车等交通开辟环形旅游线和徒步为主的特殊游览线。2、积极发展各种专题旅游项目,适应国
25、内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丰富旅游内涵,在权衡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保护风景资源永续利用,景观特色协调,与规划目标一致为原则的基础上组织新奇特优丰富多彩的特色游赏项目,提高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国内省际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第三节 典型景观规划第四十一条 公园湿地景观规划1、总体景观纵横阡陌的河网港汊,菁菁芦草,夹岸杨柳,清溪绵延,天高云低,迷茫一片,景色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2、自然生态景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强调生物的多样性,以当地原生的生物群落景观为主体。自然生态景观要素主要包括水体、浅水、泽地、草地、疏林草地、密林等几个类型。(1)湿地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湿地植物群落兼顾生物多样性
26、和景观两方面,尽可能选择多种植物的组合,同时要兼顾所选物种在连续环境中有足够的种群大小、保证物种有自身维持的能力。(2)草地本土化、自然化和生物多样性以多样化、自然化和本土化为原则,不强调草坪而是明确“草地”概念,强调配置本地自然草本植物,此举对保护当地物种的多样性有积极意义,符合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植被未来的发展方向。(3)林地多样化与自然化林、草混合种植,在水体和路边的树木应该稀疏,以近随机分布的方式散布在草地上,以既不阻挡视野又能发挥生态效益为宗旨;远处的林木可以密集,保持自然状态。根据不同要求,配置树木的不同密度组合,主要有孤植、散植、密植,形成疏林、密林等。一些步行小路或休息处
27、是以小片草地设置于林木之中、水体之澳以营造私密气氛。(4)动物群落生态性、多样性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的观赏意义(特别是观鸟)等角度考虑,配置动物群落。3、人文景观本次规划主要恢复的历史人文景观有秋雪庵、烟水庵、茭芦庵、曲水庵、西溪山庄、百家楼、淇上草堂、西溪草堂、梅竹山庄、洪钟别业、洪园、西溪梅墅、观音桥等;同时在现深潭口位置规划建设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特色的民俗旅游村,以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在龙章村设民俗旅游度假村,形成以休闲度假,水乡风情游览,农业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水乡民俗旅游村;在五常村一带设五常民俗村,以西溪美食旅游、水乡湿地植物观赏游览、展现人与湿地和谐相处为特色
28、。规划在湿地公园内设置科普基地景点,在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安排大型湿地科普互动中心,方便科研活动和科普教育的开展,以展示西溪湿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生态和渊源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特色。4、目标通过建筑的拆迁,河道的清淤、沟通、扩大,植物的配置、调整,构成以“西溪香雪”、“河渚秋雪”、“柿林夕阳”为植物景观;“一曲溪流一曲烟”造就的“荡、滩、堤、圩、岛”的自然景观;秋雪庵、茭芦庵、烟水庵、曲水庵、河渚塔等人文景观,营造出“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鹳鸠巢云名士楼。苍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意境。第四十二条 植物景观规划1、柿林培育区对现状农业园进
29、行整理调整,片植柿树,形成景观林。开展柿树采摘与游览观光活动。2、水生植物区规划拓宽局部水塘,形成集中水面,栽植各类水植物,同时抚育沿岸沼生植物与野生地被,改善周边环境。3、野生花卉景观带在现有野生植被基础上,规划大面积栽植西溪地区野生地被植物与灌丛花卉,合理搭配上层乔木,形成生态型野生花卉地,同时与水生植物区连成片,创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4、西溪梅园景观区在该区域内,通过栽植各种品种的梅花,形成梅园观赏区与科普研究基地,开展游览观光与科普教育、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一体化的现代梅园。5、竹溪林径景观带以散布于各景区水岸、塘边等地的竹丛作为特色植被区,同时补植新的品种,开展林下观光与竹林采笋等活
30、动。6、芦荡灌木丛景观区规划保护现有芦荡,严禁开发建设,同时培育裸露岸边的芦苇灌丛,栽植禾本科水生与沼生观赏芦苇,开展丰富多彩水上观光游览。7、湿生沼泽植被保护培育地规划重点保护培育该区,严禁开路建设,以便创造西溪原始湿生沼泽地,开展科普研究活动。8、西溪圃地培育区规划充分利用现状杭州苗圃地,保持现有规模,培育景观树木与花卉,成为杭州城市绿化建设的苗木基地。9、杨柳林荫路规划沿花蒋堤两侧栽植柳树,营造狭长的景观林荫路空间;规划沿池塘岸边种植碧桃、柳树、迎春、鸢尾等耐水生树种,创造堤岛岸边的植物空间。10、外围生态林带位于西溪湿地外围地带。规划栽植大量香樟、栾树与山毛榉科的建群树种,定向抚育快生
31、树种,加快次生林演替,尽快形成群落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强大的森林群落。林带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西溪湿地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第四十三条 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公园的建筑与园林,总体上应强调传承西溪湿地建筑与园林的特点,强调色彩上白墙黑瓦的淡雅感;质感上天然材料的自然感;体量上小巧精致,减少干扰,与湿地风貌和谐共生的协调感;布局上依水而筑,借景自然,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天然感,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应维护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史迹建筑,恢复有特色的民居、乡土建筑及其风貌环境。2、公园的各类新建筑,应服从公园环境的整体需求,不得与大自然争高低,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合基础上
32、,创造建筑景观和风貌。3、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破坏或改变。第四节 科研监测及科普规划第四十四条 科研在湿地生态保护区中设国际湿地研究中心,在民俗文化区中设国际湿地会议中心,在绕城辅道与五常大道交汇处设水乡湿地科研中心,作为湿地的科研基地,为西溪湿地公园的技术支撑,并开展国际湿地的交流与研讨活动。第四十五条 监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约10.64平方公里均属于监测范围,适当扩大到包括外围保护地带在内的15平方公里。在生态保护培育区及其他重点地段建立若干监测点、监测站。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建立生态监测整合机制。监测主要内
33、容包括水环境监测、空气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底泥土壤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第四十六条 科普教育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大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结合湿地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科普教育内容。第五节 游览设施规划第四十七条 服务设施主要依托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公园内设施主要满足游客观光之需。游览设施的经营、管理、布局应加强整体观念,遵循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旅游设施建设必须具有景观价值,富有风景特色,并有良好的供水、供电、通讯、邮政、消防和排污条件。创造一流的服务设施,提供一流的服务条件。第四十八条 规划布局1、公园一级商业饮食服务设施共设二处,分别为西溪旅游服务中
34、心和公园北侧蒋村集镇商业服务设施。2、公园二级商业饮食服务设施主要设施为菜馆、小卖、茶座、土特产供应等内容,有公交游览系统相连接,通讯设施、卫生室和保卫室等。3、公园三级商业饮食服务系统散布在各景点中,设茶室、小卖、照相服务点、公用电话等措施,保卫管理人员,部分配备快餐供应。第四十九条 住宿服务设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大部分住宿服务设施应依附于城市,少部分住宿设施可结合公园的农转非,在缩减公园居住建筑的大前提下,可允许部分有特色的农居保留,开设家庭旅舍,提供不同特色的住宿服务,满足多层次游人需要。住宿设施主要集中在董湾村,规模控制在250床位。第六节 基础工程规划第五十条 公园道路必须顺应自然
35、,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比例尺度适宜,要求线形弯曲自如,高程起伏有变化,路面不宜过宽,道路网络疏密适当,让人们循路游览,景观构图变化多样,有动感。第五十一条 道路交通规划外围交通:公园西侧为绕城公路和绕城辅道,南侧为天目山路延伸段(城市快速干道),东侧为紫金港路(城市快速干道),北侧为文二西路(城市干道),公园通过紫金港路及灵西隧道与西湖风景名胜区联系便捷。根据周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在紫金港路设换乘中心,换乘中心设公交停靠站、停车场、综合码头、游览接待、船坞等。内部交通:规划花蒋堤基本宽度7米,为公园的主干道。第五十二条 游览交通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览规划以水路风光游览为主、陆路风情游览为辅.主
36、要水路游览工具为电瓶船、摇橹船,陆地以步行游览为主,少量电瓶游览车。公园入口:规划设计了二个主入口和四个次入口。主入口分别设在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和天目山路上,四个次入口则分布在花蒋堤南北两端、五常大道和绕城辅道,游客至此可以通过换乘电瓶车、电瓶船、摇橹船或步行进入公园。水路:主要游览航道为沿山河、芦荡水面、五常港、新开河、朝天暮港、蒋村港、长家滩、严家港,以上航线可供游览船、公共交通船通行,宽度10-35米不等,以河道的现状宽度为基础,以船只的安全通行为前提;其余各河道港汊经疏浚沟通后,可供出租船自由穿行,招手即停,方便游客上下船。陆路:现状花蒋公路改造使用,更名为花蒋堤,作为主车道,规划宽度基
37、本为7米,外部车辆原则上不进入公园内,只允许内部游览车和管理服务车辆通行,两侧保留部分农居,外立面改造,鱼塘整治,形成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风情游览道;各景区内游步道自成环线,各环线之间以一至二座桥梁连接,桥梁设置以不影响航线通行、不影响原有河道港湾的景观形态为原则。考虑湿地公园的整体性和各功能区块的交通要求,设置一条能串连一、二、三期主要景点的电瓶车道,沿路设置停靠点,作为游览主要通道,完善公园的交通组织功能。第五十三条 停车场所规划规划在公园外围设6处停车场所,基本上与公园各级入口相结合,主要的两处停车场所分别分布在天目山路主入口处、花蒋堤文二西路次入口旁,花蒋堤文二西路入口处的停车场地与北侧
38、规划社会停车场相结合;其余都为小型停车场,主要沿绕城辅道和文二西路散状布局。另外,紧靠公园的西溪旅游服务中心入口处停车场,可考虑利用其内部的换乘中心,面积约 10000平方米,考虑20辆大车泊位,其余为小车泊位。公园所有停车场不应使大片硬地暴露,而应有乔木庇荫,花草分隔,停车位采用嵌草砖等形式,都应成为绿色停车场。第五十四条 发展特色交通工具为降低噪音、废气、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西溪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因此在风景区内需大力发展低噪音、低废气排放的特色游览交通工具,逐步淘汰传统的交通工具及其运营模式。第五十五条 公园的重要景观空间内不得安排架空线路。 第五十六条 公园内移动通讯基站天线应
39、改进天线种类形式,使其相融于景观之中,应清除电讯通话盲区。第五十七条 在公园内应给游人提供快捷、高效的通讯服务。第五十八条 公园规划由九溪水厂供水,从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紫金港路和五常大道的各条现状给水管引入,根据各用水点的位置考虑就近接入,保证供水水压,供水管网建设建议采用枝状管网,以节省投资,局部用水点集中且有条件的区域供水管网可采用环状管网供水。第五十九条 公园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采用自然排放的方式,直接汇入景区水系。污水除小部分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达标后分散处理就地排放外,其余均采取截污纳管,尤其是建筑和游人较集中区域内的污水。蒋村乡所属区块经由管道收集后进入西溪污水泵站,经泵站
40、提升后,进入城西片污水处理厂;五常乡所属区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第七节 公共环境保护规划第六十条 尽量减少游人、游船带来的污染,包括降低噪声、控制废弃物数量等。第六十一条 按规定、规范要求设施公共厕所。湿地公园各暂时居住点都需设立粪便集贮处,近期由吸粪车集中抽走,远期应推广应用生物处理新技术和采用沼气技术。第六十二条 公园各保护点、暂时居住点,都要设立垃圾废弃物收集处,生活垃圾应进行分类袋装,定时收集清运垃圾,进行统一管理。第六十三条 截污纳管,管网配水。公园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停采溪及地下水,使公园恢复溪清泉涌的美景。经使用后的污水,纳管排放,个别地区无纳管排放条件的,就地处理,达标后方
41、可排放。第六十四条 缩减人口,净化环境。缩减公园内常住人口,完善公园内环卫设施,公园所产生的各类垃圾除部分就地生态处理外,全部外运。第六十五条 改变生产方式,取消面污染源。改变公园的生产方式,削减影响景观要求的一切作物生产,禁用一切化学用品,以水平沟代替垂直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第六十六条 生物净化。改变水体岸线,使之生态化,在溪流入湖段建设生态湿地、自然式消能沉淀池等,过滤、沉淀进入西溪的污染物,同时积极研究西溪水体生态恢复的可能性,多层次、立体化地在水体中配植各类深水、悬水、沉水植物及微生物、动物,使西溪能恢复其清水湖泊生态景观。第六十七条 疏浚。逐步疏浚西溪,去除千百年来积聚在水体
42、中的富营养物质,避免对水体产生的污染。第六十八条 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发挥西溪湿地的宏观净水功能,在各主要水口处营造滩地,并适当人工干预,强化水质自净能力。第八节 防灾规划第六十九条 消防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方针,全面安排有利生产、保障安全,重点保护公园内的文物古迹、重要设施、建筑、游览景点。1、建立健全的公园防火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公园内各乡、村、单位、共同联防。2、落实防火经费,增加防火灭火器材设备,配置先进的消防通讯器材和专用消防车辆。3、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风景区宣传月(周)活动,在公园点周围火灾多发地段,散发防火宣传资料。4、加强火源管理第七十条 水系及航道治理1、河道疏浚2、河道整治3、污水截流4、河道美化第七十一条 湿地公园防洪1、蒋村港以东的生态培育区为自然生态区,可发挥自然湿地的功能,兼为滞洪蓄洪区,可不设防洪排涝工程。2、蒋村港以西、五常港以东区块内风景旅游活动比较频繁,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五常港以西区块独立为防洪排涝区域,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第七十二条 湿地公园排涝规划按照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以三天排完的标准设置泵站。根据公园不同地带建设的重要性,可以在大圩区内设置若干小圩区,其标准按大圩区同样标准建设。第七十三条 湿地公园病虫害防治1、根据树木生长特性,设立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后勤服务合同规范
- 体育场馆混凝土路面施工合同
- 机械设备租赁服务合同签订要点
- 企事业单位车辆租赁协议
- 信托公司合同
- 展览馆门卫安全协议
-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指南
- 传媒科技公司税务申报指南
- 礼拜堂租赁合同
- 招投标中心项目招标问题总结
-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表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英语全英答辩题
- 大屏幕显示器安装及调试方案
- 水稳料开盘鉴定模板道客巴巴
- 湖南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 深圳市中小学生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 音乐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量子计算的生物医学应用-用于药物研发与疾病诊断
- Unit+8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