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路床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1页
高速公路路基路床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2页
高速公路路基路床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3页
高速公路路基路床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4页
高速公路路基路床试验段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一、编制依据1、河南省驻马店市新阳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2、国家、交通部现行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我单位对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取得的相关资料;4、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技术水平;5、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总监代表处下发的监理工作细则。二、工程概况路床(96 区)施工试验段定于 k58+400k58+765.5,长 365.5 米,此段为填方路堤,最大填筑高度为 3.2 米,平均填筑高 2.4 米,填筑路床 6424 立方米,土方来源利用 k58+500 处曲庄取土场取土,平均运距 30

2、0 米。三、路基填筑试验段目的立足“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抓住试验段的各项质量及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及时预防和纠正各阶段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贯彻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通过试验段工程的施工,总结确定翻晒时间,翻晒遍数与含水量的关系、平整遍数、碾压含水量、压路机组合方式等技术参数和翻晒、平整、碾压等工艺及机械设备与人员的配置,同时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经检验证明试验段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后,指导本标段的施工。- 1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四、试验段人员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试验段施工指导,本项目成立试验段施工领导小组

3、,由项目生产副经理任组长,技术科科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人员如下:组长:陈 涛副 组 长:姜志东施工负责人:陈 涛测量负责人:李建中机务负责人:刘世枚修 理 工:2 人试验负责人:宋 辉质检负责人:于居洲机 械 工:3 人普工:20 人五、施工机械配置本试验段设在路基二队,根据其机械进场到位情况选用以下施工机械及试验和测量仪器:路基试验段机械配置表机械种类挖土机械运输机械拌和机械摊铺机械整平机械碾压机械洒水机械设备名称挖掘机翻斗车路拌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数量型号规格大宇 220配置日期2004.12.202004.12.202005.09.102004.12.202004.12.20

4、2004.12.202004.12.202山推 t180天津 py160洛阳 yz20东风 5t新1新2新1良好试验仪器和测量仪器- 2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1、试验仪器序号1仪器名称电子天平案秤型号规格wt51001acs-15jyt-12fd-单位台台台套套套台套套个套数量111111111512345jz-zd61507烘干箱101b-48土壤筛9触探仪1011百分表0-10mmcbr 附件2、测量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全站仪水准仪塔尺新旧程度123456新新新新新新台把50 钢尺30 钢尺板尺5010把3010把3m把- 3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六、土厚度

5、的确定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和该项目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填土路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机械组合等情况,80 厘米路床(96区)准备分四层施工,所以压实厚度定为 20 厘米,根据 93 区施工经验,松铺系数为 1.2,松铺厚度定为 25 厘米较合适。试验段的目的是为高质量的路床施工提供详尽的施工工艺及数据,通过保障压实度来总结合理的机械组合及压实遍数。七、填筑材料根据现场情况,试验段的填筑材料采用 k58+500 处曲庄取土场,经现场检测,填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各项指标如下:最佳含水量:11.3%最大干密度:1.89g/cm3cbr:4.4八、试验过程:1、试

6、验日期为 2006 年 3 月 20 日至 2006 年 3 月 25 日,施工期间天气较好。2、准备工作:路床所用填料的各项试验已完成,填料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资料附后),施工机械和人员全部到位。3、试验段的施工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放出中桩、边桩,确定好填筑边界,在界外打好控制桩,作好- 4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标识,用石灰划出中线及左、右边线(两边各加0.5 米),并测量好各断面的标高(左、中、右)计为 hi(标高资料附后)。方案:a)路床试验段第一层我们按照虚铺厚度 24cm 来进行控制。b)上料根据松铺厚度 25 和自卸车容量 7 立方左右,估算出每 2

7、8 卸料一车,然后沿路基纵横轴线方向用石灰线格来控制卸料车数及位置。c)测定填料含水量上料后测定填料含水量为: 23.6%、22.5%、24.3%、24.4%、25.6%,含水量过高要进行翻晒,经过 2 天的翻晒,测含水量为:18%、17.6%、15%、19.4%、19.3,接近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 5%的要求。d)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大致整平,用人工检查松铺厚度,推土机整平两遍后,再用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然后测量出松铺标高记为z i(测点需与原地1面各点相对应),资料附后。e)掺灰路基平整后进行布灰,布灰采用网格布灰,先在路基上用石灰打出 5m5m 的方格,然后根据 2%掺灰量计算出每一

8、方格的布灰数量为 180kg,用人工将石灰布均匀,再采用陕建 210 路拌机进行路拌,路拌均匀后采用 edta滴定法进行灰剂量检测,检测结果为: 2.2%、1.9%、2.3%、2.3%、1.8%,达到灰剂量要求。为防止有未消解彻底的石灰,路拌均匀后小闷一天。f)测定灰土含水量- 5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掺灰后随时检测灰土的含水量,以控制掺灰前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检测过程中当灰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时进行碾压。g)压实整平后进行碾压,第一遍振动压路机弱振动碾压,2 挡行使,碾压后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第二遍振动压路机弱振动碾压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三遍振

9、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2),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四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2),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五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2),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六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2),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此时试验数据显示压实度已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振动压路机静压收面一遍,进行撒水养护。f)每碾压完成一遍后用水准仪测量各断面的标高(测点需相对应),记为 hi,(资料附后)。再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每 200米测 4处3尺,1最大空隙为 5。g)松铺系数的确定:根据试验段施工

10、中测得的原地面标高 hi,松铺后标高 zi,压实后标高hi,按下列公式确定松铺系数:(z i-hi)1x=1(h i-hi)1x:松铺系数,z i:松铺后标高,h i:压实后标高,hi:原地面标高。11经计算确定:x =1.200。1方案- 6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方案a)路床试验段第二层我们按照第一次取得的松铺系来确定虚铺厚度,以控制压实厚度为 20cm 左右。压实前及压实后的所有工艺、工序均同路床 (96 区)试验段第一层的施工,为确定最佳压实设备组合、行驶速度、压实遍数及方法,我们在压实这一工序上作适当调整,以与第一层的压实进行比较,确定最佳。e)压实整平后进行碾压,第

11、一遍振动压路机静压,2 挡行使,碾压后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第二遍振动压路机弱振动碾压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三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3),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四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3),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五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1/3),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第六遍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重叠 1/3),碾压完后检测压实度(试验资料见附表),此时试验数据显示压实度已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振动压路机静压收面一遍,进行撒水养护。f)每碾压完成一遍后用水准仪测量各断面的标高(测点需相对应),记为

12、 h i(资料附后)。再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每 200 米测 4 处3 尺,2最大空隙为 5 。g)松铺系数的确定:根据试验段施工中测得的原地面标高 hi,松铺后标高 z i,压实后标高2hi,按下列公式确定松铺系数:(z i-hi)2- 7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x=2(h i-hi)2x:松铺系数,z i:松铺后标高,h i:压实后标高,hi:原地面标高。22经计算确定:x =1.202。2最终松铺系数取二次松铺系数结果的平均值 x=1.201九、施工工艺总结根据路床(96 区)试验成果并经验证,两种试验方案总结为:1、 方案(一):松铺厚度为 25 ;压实厚度不超过 2

13、0 ;振动压路机弱振二遍,强振四遍,静压收面一遍,强振碾压时重叠 1/2,碾压时间为 5.5小时,即可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2、 方案(二):松铺厚度为 25 ;压实厚度不超过 20 ;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弱振一遍,强振四遍,静压收面一遍,强振碾压时重叠 1/3,碾压时间为 4小时,即可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以上两种方案均能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但通过总结可以看出,方案(二)碾压时间比方案(一)缩短了 1.5 小时,从施工进度及成本核算方面均优于方案(一)。建议采用方案(二)进行指导全标段施工。附件:1、试验段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试验段观测点清表碾压后与上土平整后标高对比表3、每碾压一遍后检查结果汇总表4、碾压成型后检查结果汇总表5、每次压实度检查记录- 8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6、土工击实试验报告- 9 - 路基路床(96 区)试验段总结报告控制点观测分布平面图k58+460k58+480k58+500k58+520k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