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0201124225040)_第1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0201124225040)_第2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0201124225040)_第3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0201124225040)_第4页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0201124225040)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信息化应用 工作整体推进方案,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教 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计算机教师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维护 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现代化硬件、软件建设,开展现 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 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照安定区中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达标评估方案,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勇担任组长,负责整个

2、信息化 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副校长姚凤堂担任副组长,具体负 责规划的推进,教导主任马国福、总务主任焦庆、电教员员逸群及各学科组 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在健全组织 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师考 核。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 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尤其是近3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了多媒体化。现有学生电脑室1 间,配备电脑35台,其中学生用机45台(另外10台电脑在

3、语数教研组, 师生共用),另一间学生电脑室逐步淘汰,生机比达到 7.6:1,教师用机56 (含电子白板教室电脑),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标准,师机比为0.8:1 , 电子白板教室19间,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 实验室、音乐教室,购置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1 台,DVD2&(远教工程项目配发)。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 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 经费投入,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2.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建有教师 QQ办公群、微信

4、办公群。外网于 2012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目前已实现 了 2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 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每月1课时,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3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 课件制作。(3)办公软件的使用。经过培训,目前 100%勺老师能网上获取资 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16年12月,教师全部注册了安定区教育云平台 的个人学习空间,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和甘肃教师学苑网上研修 学习,合格率为100%学校领导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研修培训

5、并 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能从宏观上掌握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应 用情况,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所有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 90%勺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有一部分教师能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 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大赛中获得荣誉。 4.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充分 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每学年总有一部分教师上传录 课视频至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而且校级资源库在学校领 导和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在逐步完善中。 5. 学校现有3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师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每生每周 1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质

6、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健 全,实现了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 全体教师能运用至少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如为你服务教育网,畅言教学通等) 开展学科教学,学科应用率达到了 100%积极利用网络课堂等进行学生的安 全教育和德育教育(如开学第一课)。 6. 按照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基本思路,着力 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营养餐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改薄 项目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管理系统等 6个系统的应用,为学生管 理、教师管理、财产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情况。 1. 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教室,达

7、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 学要求。学生每周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到达规定要求。 2. 我校按标准每班教室配有一套“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 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 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 设有信息接入点,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4. 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5. 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 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情况。 1. 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逐步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 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

8、实现资源统一管理、 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开发校本资源,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2.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 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 训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 训,网络研修等。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教学能力, 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 课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二是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 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取得的经验。 (一)抓应

9、用,营造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1. 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 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用以突破课堂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 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 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 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 学校建立了 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通过网络渠道方便、加强了家 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 (二)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10、。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 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 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全体老 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0%姿 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存在问题。 1. 教室周围无信息接入点,不能互联互通。 2. 目前学生没有注册学习空间,教师虽然注册了教育云平台空间,但达 不到学科应用的要求。 3. 教师没有开展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寥寥无几。 4. 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 需不断

11、深化,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不断地研究。 5.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城区相比存在不小的 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学生家庭有电脑 很少,配置率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6. 学校微机室电脑配置较低,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机数量偏少,不能充 分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 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 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 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 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 队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 1. 与电信部门协调,开通教室网络,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 息化环境,实现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