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危险性评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_第1页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危险性评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_第2页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危险性评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危险性评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危险性评估作为危险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险性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危险性评估的结果为食品安全管理者提供系统全面地评估信息,可以让管理者权和采用何种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以此达到保证消费者健康的目的xv。对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的危险性评估一般要比其它的化学物质如微量营养素、农药残留、其它化学污染物等复杂,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估模型,充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就可以更为精确的对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进行评估,以便为政府部门作出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数据。我国对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的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数据的缺乏、检测水平的限制等,

2、评估过程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1.1缺乏相应的食物消费因子、食物类型因子数据欧盟对于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的评估一般采用迁移量x食物类型因子x消费因子作为计算暴露量的方法,并已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体系。此外,日本也已建立了自己国家的食物消费因子数据库、食物类型因子数据库。而我国包装材料危险性评估刚刚起步,包装材料暴露评估技术所需要的食物消费因子数据库和食物类型因子数据库更是缺乏。本研究根据2006年日本聚烯烃物卫生协会食品包装材料各种用途使用实况调查报告书.将密胺的消费因子定为0.05,将所有膳食数据进行累加,作为总膳食量,食物总体膳食类型因子为1来带入欧盟关于包装材料暴露评估的数学模型进行1000

3、0次迭代模拟。此种计算方法有较为粗糙,首先0.05并不能够真实的代表我们国家密胺制品实际的消费占有率,建立我国相应的各种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消费因子数据库是现今进行包装材料危险性评估所必须的,也是精确进行评估的必要条件。1.2缺乏针对我国饮食习惯的食品加工温度和加工条件的相关调查我国的饮食习惯有别于西方国家,食品加工方式复杂多样,原料的种类、菜品的制备、热处理的方式均达不相同,如何真实而准确的反映食物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中的真实温度以及加工条件,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密胺叙品采用的迁移条件为3%的醋酸,90,30min来代表我国食品加工的温度和条件,是一个较为“苛刻”的条件,并不是所有

4、的食品均能达到酸度为3%醋酸的酸度,并且盛装90c高温达到3omin。这会造成评估的结果偏高。为了更真实准确的反应我国食品包装容器的使用情况,开展针对我国饮食习惯的食品加工条件的相关调查是相当必要的。2、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的权威的国家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食品包装卫生标准是在20世纪s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订的,在这之后又新出现的很多新型食品包装材料,而我国并未相应的制定其卫生标准例如在塑料制品领域。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共规定了65种助剂限量指标。欧盟在2002/72/ec指令“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制品”中列出了可用于生产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和制

5、品的单体、添加剂和其他起始物质清单,该清单共包括800多种化学物质,对近400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明确的迁移限量标准。又如我国对原生纸卫生标准仅规定了4项理化指标和2项微生物指标,而美国联邦法规第21卷176.170规定了与液体食品和油脂食品接触的纸及纸板的组分,以列表的形式将数百种化合物名录及其使用极限值列出。再如我国橡胶制品卫生标准仅规定了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和锌的极限值;而日本不仅对以上4项指标有明确的限量规定,而且对橡胶制品中的酚、醛、铅和福的极限值作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的标准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增塑剂等问题在我国国家标准中根本

6、未涉及。因此,需要加大力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包装材料新标准。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其中必将包括许多新物质,对这些物质均需要进行危险性评估,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最大使用量/迁移量/残留量进行检测,对检测方法的研究是将来研究的重点。防止由于使用包装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本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3、对密胺制品中甲醛进行进一步概率评估的建议鉴于采用危险性评估软件 risk4.5(palisadecorporati。n)对甲醛进行简单分布模型这种相对粗略的方法来评估,其中adi值位于所占分布的百分位数范围为74.8%一88.97%,即按照简单分布模型进行评估,只能保护74.80k一85.97%的人群,建议对其采用更为精确的方法一概率模型来进行评估目前我国人群通过使用密胺制品摄食甲醛的精确的危险性,这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数据需要调查和和计算和该材料接触的所有食品的水性、酸性、酒精类、脂肪类等比例的“各食品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