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_第1页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_第2页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_第3页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_第4页
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第3卷,第5期,第603608页molecularplantbreeding,2005,vo1.3,no.5,603608特邀报告invitedreport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黎志康-l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和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l;2国际水稻研究所,马尼拉,菲律宾通讯邮件.1摘要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实现突破性育种的关键.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及其在性状改良上的局限性是近几十年来水稻改良出现徘徊局面的根本原因.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大规模回交育

2、种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方法和以此为基础材料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策略,简要地阐述了应用分子标记和导入系进行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qtl的大规模发掘和复杂性状qtl聚合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路线,并简要地展望了这一分子育种策略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种质资源,基因发掘,分子育种strategiesformolecularricebreedinginchinalizhikang上itheinstituteofcropsciences,nationalkeyfacilityforcropgeneresourcesandgeneticimprovement,chineseacademyofagri

3、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i;2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manila,philippinescorrespondingmail,abstracttoefficientlydiscoverandutilizeusefulgenesfromgermplasmresourcesisthekeytoachievenewbreakthroughsinriceimprovement.theunderutilizationofgermplasmresourcesandempiricalbased印

4、一proachbyconventionalbreedingstrategyareresponsiblefortheslowprogressofriceimprovementinthepastdecades.thisarticlebrieflydescribedacomprehensivestrategyandperspectivesregardingestablishingthechinanationalmolecularricebreedingnetworkandthetechnicalcomponentsregardinghowtodevelopintrogressionlinesets(

5、ils)inelitechinesericebackgroundsbybackcrossbreedingandtousemolecularmarkersandilsforhighlyefficientgene/qtldiscoveryandtraitimprovementbygene/qtlpyramiding.keywordsgermplasmresources,genemining,molecularbreeding建国以来,我国农作物的生产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优良作物品种对作物增产的贡献达35%左右.一方面,科学遗传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产量潜力大幅度增加,其中水稻品种

6、的半矮秆化和杂种优势利用堪称农业科技上的绿色革命.然而,中国人口50年来增长了2.6倍达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由0.18hmz减少到0.1ohm2.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50年来,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良田,导致耕地面积和整体质量逐年下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低效高耗,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4,约70%用于农业,70%用于水稻生产,水利用效率不及发达国家的40%,而氮肥和磷肥的有效利用率分别只有30%35%和l0%20%.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未来的2030年内必须保持稳定的增长,而且这一增长是要在更少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

7、完成.培育高产,优质,稳产的水稻新品种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水平已相当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稳产性和品质越来越困难.近十多年来我国主要稻区在育种上的缓慢进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现有常规育种研究对种质资源的低利用率以及传统育种在方法和手段上的局限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r,分子植物育种6o4mo1ecu1arp1antbreeding传统作物育种技术主要是通过不同亲本问杂交,利用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基因重组创造遗传变异,并在分离世代对有利目标性状变异进行选择和固定进而培育作物新品种,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

8、度上取决于育种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度,尤其是目标性状的有利变异度,以及对这种有利变异定向选择的效率.统计表明,在配制的杂交组合中,一般只有1%左右的组合有希望选出符合生产需求的品种,考虑到分离群体的规模,最终育种效率一般不到百万分之一(wangeta1.,2005).因此常规育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育种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机遇.现存于世界各国收集并保存的25万余份水稻及其近缘野生种的种质资源中保留了水稻育种赖以生存的几乎所有基因资源.然而,这些种质资源中百分之95%以上的材料从未在育种中利用过.种质资源低利用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f11以往对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评价仅局限于形态特

9、征及农艺性状的一些简单鉴定与描述,或对部分种质资源在少数形态性状,同功酶或分子标记上的变异分布及分化的一些系统分类;(21常规杂交育种程序通常只能利用为数极少的几个亲本.由于远缘杂交后代不易稳定,存在大量遗传累赘,育种家多采用综合性状好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材料作育种亲本,导致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单一,对病虫害或逆境因素的抵抗能力脆弱.总之,对种质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加上常规育种方法效率低,周期长,导致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对病虫害或逆境因素的抵抗能力差,新育成品种产量潜力徘徊不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对水稻的各种农艺性状进行了大量qtl定位研究和遗传剖析,主要结果可归纳为以

10、下几点(li,2001):(1)影响每种性状的qtl数量很大且在基因组内的分布很广,但在任何单一群体或在单一环境中能检测到的主效qtl数目有限,通常为3-8个;(2)qtl之间存在广泛的上位性互作,大多数qtl与环境之间有明显的互作;(3)具有基因加性效应或显性效应的qtls通常是非等位的.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水稻性状的遗传机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许多有关qtl的重要信息,如qtl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qtl与环境的互作,以及qtl座位上的复等位基因系列及其功能差异等很难获得.而且,以往大多数基因/qtl定位通常要培育特异的作图群体,与遗传育种的实践完全脱节,其结果往往因所用材料或表型鉴定环境的

11、不同而异,难以直接用来指导育种实践.作为分子育种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国内外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核心是把常规育种中的表型选择转化为基因型选择.其原理在于,一旦发现与目标性状基因/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就可在亲本确定的分离育种群体中根据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选择带有目标基因/qtl理想基因型的个体,进而培育优良品种.国内外mas至今在实际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仅限于少数影响主要农作物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如抗病或抗逆基因等)的转移和聚合(huangeta1.,1997;sanchezeta1.,2000;liueta1.,2003).由于qtl在遗传上的复

12、杂性,背景依赖性以及与环境的复杂互作,现有的qtl定位成果很难直接用于指导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就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策略以及大规模构建我国优良水稻导入系群的技术路线作一简要阐述.l建立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正如上述,规模化,高效率的分子技术,信息技术及其与常规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未来水稻育种的必然走向,也是建立我国水稻分子育种新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操作上,分子育种新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创建一个可以发挥各种分子和常规技术的材料和信息平台.这种育种材料和信息的平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材料的基础遗传背景代表了现有适应我国主要水稻生态区域和环境的最佳基因型,从而为各种生物技术

13、的应用提供优异和可直接应用的载体;(2)建立每个材料在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信息数据库,从而可对目标性状进行定向操作和改良;f3)充分了解种质资源中影响育种目标性状的基因/otl位点上的功能等位基因多样性以及这些基因在不同材料(遗传背景)中表达的信息,为目标性状进行定向操作和改良提供取之不尽的基因资源.1.1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定义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是由我国主要水稻生态区域的优势水稻育种单位和水稻分子遗传实验室构成.其主要目标是构建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的技术,材料和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和协作网中,大规模的回交育种,种质资源的深层发掘,严格和准确的目标性状型选择等(常规育种技术)与基因我国水稻

14、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strategiesformolecu1arricebreedinginchina605流向的分子标记跟踪,大规模的有利等位基因发现及其有关遗传信息的累积和在此基础上的目标性状的遗传设计,定向改良和大规模水稻综合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分子育种过程)进行完全的整合,达到高效率持续培育能适应我国不同生态区域且在产量,稳定性及品质上都有显着提高的优良常规稻和杂交稻新品种.1.2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组织与协作机制图1所示的是我国现有的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组织机制.参加单位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农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和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

15、心,上海农业生物基因资源中心以及我国主要水稻生态区域具育种实力的省级农科院或大学的育种单位.前三者起到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的功能,在分子育种计划中职责有以下几点:(1)建立水稻高通量分子标记鉴定的技术和信息平台,承担所有育种亲本的分子标记多态性鉴定,并为那些没有条件的育种单位提供导入系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的条件;(2)协调回交育种中对不同抗逆性及抗病虫的鉴定筛选工作;(3)建立各种表型及基因型数据库,与参加育种单位共同进行基因(qtl)的发掘与定位;(4)根据各生态区的育种目标,依据导入系的基因型及表型数据信息进行性状改良的遗传设计,指导参加育种单位进行基于导入系的基因/otl遗传信息的分子标记

16、辅助聚合育种;(5)利用不同目标性状的近等图l全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功能图figurelfunctionalchartofnionalmolecularricebreedingnetwork注:各生态区选择l2家有育种实力的单位参加note:oneortwostrongbreedinginstitutesrepresentativeofeachecosystemswereselectedforparticipation分子植物育种606mo1ecu1arp1antbreeding基因系,开展功能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研究,做到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育种应用的上下游结合;(6)定期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举

17、办相关培训班.2水稻优良导入系群构建及其有利基因/qtl发掘与聚合的技术路线如上所述,进行大规模水稻分子育种的先决条件是建立优良水稻遗传背景下的育种材料以及影响重要目标农艺性状有利基因/otl的信息平台作为进行大规模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的基础.建立这一平台将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通过大规模的回交育种,将全球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大量有利遗传变异(基因)导入我国目前各主要生态区域最优良的水稻品种(遗传背景)中去,构建大批综合性状优良并适应我国主要水稻生态区域的导入系群作为大规模基因/qtl发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材料.具体操作包括两大部分:即回交基础亲本材料的选择和有利性状/基因向优良遗传背景

18、下的大规模导入和选择.回交基础亲本材料包括优良轮回亲本与供体亲本的两大部分.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的所有参加育种单位选择代表当地最优良的l3个推广品种作为轮回亲本,供体亲本包括从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来源于24个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的各种优异种质资源共188份.这些亲本材料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在来源和许多目标性状上与我国育种协作单位采用的轮回亲本相互补.我们以往的大量工作表明,这些亲本材料中广泛存在着各种有利的目标性状基因,尽管大多数供体亲本本身的表现型并不理想(alieta1.,2005;lafireeta1.,2005).应用101个ssr分子标记对亲本的基因型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亲本

19、包括了栽培稻籼粳稻两大亚种的各种生态类型,在dna水平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yueta1.,2003).这一研究结果同时建立了所有育种亲本在大量ssr分子标记上的多态性数据.供体基因组向轮回亲本大规模的回交导入:这一阶段的具体操作是各参加单位以本地优良推广品种为轮回亲本,其余的所有材料为供体亲本进行连续回交23次.要保证挖掘到供体所有的有利目标性状基因/qtl,就必须确保回交导入系群体中的供体导入片段覆盖整个供体基因组,这对一些受多位点控制的复杂的数量性状尤其重要.为此,回交后代群体需要一定的容量.当回交进行到预期的世代(通常为bc.f或bc3f)时,所有回交f家系需自交一代.将来自每个组

20、合的bc.f或bc3f单株的自交种子混收,形成各个杂交组合高代回交群体的混合集团,以有足够多的回交后代群体种子进行不同目标性状鉴定与筛选(图2).对bc.f或bc3f2群体进行目标性状的鉴定与筛选是构建优良导入系群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大量工作证明,即供体本身不表现的性状在回交后代常常得以表达.对回交后代目标性状选择的成功关键在于施加高选择压,即将回交群体置于各种逆境如干旱,高盐,碱,淹水,缺磷,缺锌,低氧等和各种病虫高诱发条件下鉴定.筛选逆境的强度一般控制能刚刚杀死轮回亲本或显着抑制轮回亲本的生长.在这样的条件下,选择能够存活或生长显着优于轮回亲本的回交后代单株.入选回交后代在对目标性状进行重复

21、鉴定和验证后,就成为带有特定目标性状的导入系(introgressionlines).需要强调的是,对回交后代群体目标性状的筛选不必拘泥于供体亲本本身在性状上的表现,因为供体亲本所携带的各种有利基因大多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的(alieta1.,2005;lafireeta1.,2005).因此,当对所有组合高代回交群体的性状筛选完成后,原来的每个轮回亲本将形成一套遗传背景相似的导入系群.每个导入系群中的各个导入系各自带有少数来源于某一供体的与特定目标表型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片段,而整个导入系群将带有来自全部供体基因库中影响所筛选目标性状的绝大多数的有利基因.这一阶段的工作一旦完成,每个参加单位都将建

22、立l3套以本地优良品种为背景的导入系群.这些导入系群将成为进行大规模有利基因/qtl发掘以及通过有利基因/qtl的高效聚合来定向改良农艺性状的分子育种的材料平台.步骤二:主要目标上应用分子标记跟踪导入系中来自已知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及其频率,发现,剖析并精确定位影响各种育种目标性状的qtl及其复等位基因系列,并确定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应用分子标记和导入系发现和定位影响目标性状基因/qtl是基于连锁定位(1inkagemapping)和连锁不平衡定位1inkagedisequilibrium(ld)mapping的原理已经建立(lieta1.,2005).在任意随机回交群体中,特定dna分子标记

23、位点上的供体基因(allelic)和基因型(genotypic)频率是已知的.应用分子标记对特定目标性状入选的导入系进行全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strategiesformolecularricebreedinginchina607轮回亲本供体亲本recurrentparent(rp)ldonorparent(dp)tf.s轮回亲本(rp)/随机选择25个bc.f.s轮回亲本(rp)25randombcftplants随机选择bcf.单株轮回亲本(rp)randomlyselectedbc2f1plants设置重复试验进行表型鉴定,结合基因型分析进行qtl发掘与定位qtldiscovery

24、byilgenotypingandphenotypinginrepeatedexperiments将带有非连锁的有利基因(qtl)的姐妹系相互配制杂交组合crossesmadebeeensisterilswithnomllelicfavora.bteacs/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有利基因(qtl),同时进行背景选择剔除供体的不利连锁基因pyramidfavorablegene/qtlbymasandremove培育目标性状得到改良的高产广适性新品种并为功能基因组研!构建带有单个基因或qtl的近等基因系材料develophie,hyield,wideadaptablenewcultivara

25、ndnear-isogeniclinesforimportantgenesorqrlforftmetionalgenomicreseh图2近等基因导入系的构建,基i(qtl)鉴定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回交育种程序figuer2backcrossingandintercrossingproceduresfordevelopingretrogressionlinesets,gene/qtldiscovery,andnewriceculti-vars/near-isogeniclinesbyhighlyefficientgene/qtlpyramiding基因组检测,可以确定每个导入系所携带的供

26、体染色体片段,进而对每个供体片段的基因或基因型频率与其期望值进行卡方检验,一旦某一供体片段的基因或基因型频率显着偏离其期望值,即说明该片段可能携带与目标性状有关的基因.例如,当供体的基因频率显着高于或低于期望值,说明(目标性状)选择有利于或不利于供体基因.此外,对供体基因型频率与其期望值的检验可以间接了解该位点上的基因作用方式.例如,当供体纯合体(thedonorhomozygote)的频率显着高于期望值时,可以推测基因作用的方式是加性的.如果杂合体(theheterozy.gote)的频率显着高于期望值,则该基因是表现超显性的.此外,由于每套导入系中影响同一目标性状的基因/0tl来自于许多不

27、同的供体亲本,应用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大量的影响目标性状的非等位位点,而且可以发现重要qtl位点上可能存在的功能各异的复等位基因.对导入系群进行大规模的表型鉴定,确定影响各种农艺性状qtl位点上的不同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及其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的表达,建立与其相关的基因及表型的数据库.这些遗传信息及其相应的导入系材料为进一步利用不同有利qtl的聚合进行目标性状的分子设计和定向改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步骤三: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依据导入系的基因型及表型数据信息进行目标性状的遗传设计,确定亲本选配以及杂交后代大规模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的方案,培育在产量,稳定性及品质等综合性状上具有突破,并能适应不同

28、生态区域的水稻轮分子植物育种6o8mo1ecu1arp1antbreeding新品种.根据步骤二的结果,一旦导入系中影响目标和非目标性状的基因/otl被检测到后,就可以建立每个导入系的遗传信息,再根据导入系的遗传信息及其在综合农艺性状上的表现,选择在目标性状的有利基因/qtl上互补的姊妹导入系进行配组,进而在后代对目标基因/qtl及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达到定向改良目标性状,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步骤可以与第二阶段的基因/qtl的发掘同时开始,即先选择一批具有供体来源不同的优良导入系作为亲本进行随机交配.在这期间,同时进行亲本导入系基因/otl的发现和定位.当获得的

29、优良导入系间的组合到f代时,其亲本在重要目标性状上的基因/qtl的遗传信息已经获得,可以立即展开目标基因/qtl及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作.从第一轮基因/qtl聚合中获得的优良材料除了可以直接进入多年多点的产量试验外,更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第二轮基因/otl聚合,对多个目标性状进行定向改良.与此类似,基于有利基因/qtl聚合的遗传设计和分子育种可以进行到第三,第四轮,并一直持续下去.在这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影响不同性状关键基因/qtl的近等基因系系列,成为复杂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优异材料.随着全球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新的目标基因和遗传信息将被不断地整合到我国水稻分子育种的体系中,持续改

30、善和提高水稻分子育种效率,使我国水稻分子育种全方位进入世界领先水平.3预期结果和应用前景3.1培育适应不同生态区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和大量影响不同重要农艺性状的近等基因系由于分子育种协作网的所有轮回亲本都是代表各生态区的最有潜力的推广品种,任何有利基因/qtl的导入都将使原轮回亲本在某一或若干性状上得到明显改进而可能产生新品种.而供体亲本遗传变异的广泛性可以确保在回交后代鉴定出控制各种重要农艺性状最佳的有利等位基因(包括亲本中的隐蔽有利基因)用于品种改良.通过导入姐妹系间的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个有利qtl进行聚合可以明显改良复杂的数量性状或多个目标性状.因此,这种育种策略比以往

31、传统的回交育种更具优越性.通过连续回交,能有效地克服生态类型远缘的品种问的生殖障碍,不利基因的连锁累赘也可以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效地消除.由于分子育种协作网亲本的丰富遗传变异及其地理区域的代表性,通过连续回交,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qtl聚合,可以构建大量以所有轮回亲本为背景下的各种目标性状有利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这些近等基因系不仅可以为性状累加育种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而且是复杂数量性状基因/qtl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难得的好材料.3.2建立我国优良导入系群及其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和分子数据库通过基因型和表型鉴定及有利等位基因(qtl)挖掘,可以建立分子育种协作网亲本及其导入系群,大量近等基因系的

32、分子数据库,各目标基因(qtl)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下的表现信息.凭借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导入系问的配组,累加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或通过遗传交配试验分析互作和杂种优势等复杂性状的遗传机理.分子数据库结合基因组测序信息,就可以进行基因发掘及其生化代谢途径的剖析,揭示基因及其遗传网络的生化功能和表型效应.3.3建立我国真正的水稻分子育种协作体系由于我国分子育种协作网各参加单位都以当地最优良的推广良种为基础并以特定水稻生态区域为目标环境展开工作,相互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而且,各参加单位所使用的供体亲本基本相同,因而所获得的有利目标性状基因/qtl的遗传信息可以共享,育成的导入系也可以直接或

33、间接地相互利用(尤其在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水稻分子育种协作体系.3.4培养我国新一代植物分子育种家通过分子育种协作网的开展,各单位的参加人员都将直接参与回交导入,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有利基因/qtl发现,优良性状的分子遗传设计及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新品种的各个环节,掌握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育种上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水稻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生力军.致谢本研究由农业部948专项(2oo4一zl8)家863转6l8页)分子植物育种618mo1ecularplantbreedingnongyekexue(scientiaagriculturalsinica),37(1o

34、):1521-1526(徐正进,陈温福,张文忠,周淑清,刘丽霞,张龙步,杨守仁,2004c,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37(10):1521-1526)xuz.j.,lij.q.,huangr.d.,jiangj.,chenw.f.,andzhangl.b.,2003b,subspecific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ofricevarietiesdevelopedindicaandjaponicacrossing,zhongguonongyekexue(scientiaagriculturalsinica),36(12):15711

35、575(徐正进,李金泉,黄瑞冬,姜健,陈温福,张龙步,2003b,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表现与分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6(12):1571.1575)xuz.j.,zhangs.l.,zhous.q.,andliul.x.,2004d,primary(上接608页)计划(2003aa2o7o40)资助.参考文献analysisofrelationshipbetweenricepanicletypeandlodgingresistance,zhiwushenglixuetongxun,40(5):561-563(徐正进,张树林,周淑清,刘丽霞,2004d,水稻穗型与抗倒伏性关系的初步分析,植物

36、生理学通讯,40(5):561.563)zhangw.z.,2001,studiesongeneticsandphysiologicalandecologicalpropertiesoferectpaniclerice,dissertationforph.d.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upervisor:zhangl.b.,andxuz.j.,pp.2431(张文忠,2001,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及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导师:张龙步,徐正进,pp.2431)alia.j.,xuj.l.,ismaila.m.,fub.y.,vijayk

37、umarc.h.m.,gaoy.m.,domingoj.,maghirangr.,yus.b.,gregoriog.,yanagiharas.,cohenm.,mackilld.,andliz.k.,2005,hiddendiversityforabioticandbioticstresstoler-ancesintheprimarygenepoolofricerevealedbyalargebackcmssbreedingprogram,fieldcropres.,inpresshuangn.,angelese.r.,domingoj.,magpantayg.,singhs.,zhangg.

38、,kumaravadiveln.,bennettj.,andkhushg.s.,1997,pyramidingofbacterialblightresistancegenesinrice:marker-aidedselectionusingrflpandpcr,theor.app1.genet.,95:313320lafitteh.r.,vijayakumarc.h.m.,gaoy.m.,shiy.,xuj.l.,fub.y.,yus.b.,alia.j.,domingoj.,maghirangr.,torresr.,mackil1d.,andliz.k.,2005,improvementofricedroughttolerancethroughbackcmssbreeding:evalua-tionofdonorsandresultsfromdroughtnurseries,fieldcropres.,inpressliz.k.,2001,qtlmappinginrice:afewcriticalconsidera-tions,in:rice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