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教学提纲_第1页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教学提纲_第2页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教学提纲_第3页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教学提纲_第4页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试题150题1.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向安监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和可行的原则,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服务。3.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有害性、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等情况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5.职业病危

2、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容许接触浓度。8.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循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9.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0.职业病

3、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5月1日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12.职业病危害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3.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可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

4、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一般分“准备、实施、报告编制”三个阶段。15.检查表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类比法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调查法主要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工程分析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等内容的分析;检测检验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可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及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的评估。16.超限倍数:对未制

5、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17.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用应遵循“优先顺序、综合治理和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与设计规定”的原则。18.生产区宜选择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19.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大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小于4m;若小于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20

6、.“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包括试运行)。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监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2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相互位置是“下送上排、上送下排、上送上排”三种形式;上送上排的方式应少用。23.气体净化法有“燃烧、冷凝、吸收、吸附”四种方法。24.排风罩的设计应做到“密、近、通、顺、便”五个字。25.新风量:是指从室外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区别于室内回风。夏季新风量的标准不得少于总风量的10-15%.一般采用.3

7、0m3/h.人。26.试描述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置原则?答: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2级车间卫生特征应设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间、洗浴间、和管理间组成。浴室内一般按4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淋浴器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计算人数(每个淋浴器为6人)(需每天洗浴的炎热地区,每个淋浴使用人数可适当减少),但女浴室不得设浴池;2级车间卫生特征的更/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室可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车间内应设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接触油

8、污的车间,应供给热水;2级车间每个水龙头应按2030人数使用;盥洗设施宜分区集中设置;厂房内的盥洗室应做好地面排水,厂房外的盥洗设施还宜设置雨篷并应防冻。27.现场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班内毒物浓度最高的、且劳动者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作为采样点。毒物的浓度较均匀时,采样点之间相距一般可取3-6米。28.wbgt指数:是用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环境(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湿度和辐射四个因素。29.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0

9、.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31.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32.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轻微危害、一般危害、严重危害三类。33.职业危害: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3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35.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36.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寄托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3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

10、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38.作业场所: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39.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40.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

11、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限值。41.寒冷环境:指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更多的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态。42.噪声:一切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危害的声响。43.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44.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45.男厕所:劳动定员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增50人增设1个蹲位;女厕所:劳动女定员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人设1-2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

12、增30人增设1个蹲位。46.生产或使用剧用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47.呼吸性粉尘: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u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um粉尘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为呼尘。48.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49.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句。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或维修、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13、设置“禁止启动”、“禁止入内”,可加注必要的警示句50.警示线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红色警示线设在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将危害源与其他的区域分隔开来,限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的专业人员可以进入此区域;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其内外分危害区和洁净区,此区域内的人员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出入此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绿色警示线设在救援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5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传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按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按波动分为稳态噪声波动3db(a)和非稳态噪声波动3db(a)。52.脉冲噪声:

14、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53.微波:频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54.剂量效应关系:接触剂量的大小与其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55.剂量反应关系:接触量与人群特定健康效应的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56.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听力损伤(噪声所致)、电离辐射所致的疾病。57.气溶胶:飘浮在空气的粉尘、烟、雾的统称。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微粒。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um的固

15、体微粒。58.温热环境:车间气温达35以上,相对温度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达30以上,相对温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时,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59.手传振动(手臂振动):指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接触振动工具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60.吸尘罩(吸气罩)的设计原则要求: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61.高温车间采用的设备隔热方法为“热绝缘和热屏蔽”两类。62.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振动较强的设备应放置于底层。的63.地下井工煤炭开采防尘应贯彻“革、水、密、风、护、管、教(

16、宣)、查八字方针。64.建设单位应加强设备及管道的维护,确保严格密闭,防治“跑、冒、滴、漏”;跑、冒、滴、漏”也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65.地下井工煤炭开采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水泥尘、噪声、手传振动、高温、电离辐射、co、c0、no、nh、ch、co、c0主要来源于爆破工作。2234266.原油采集输送和天然气采集输送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烷、非甲烷总烃、盐酸、硫酸、甲苯、so、co、no、no、hs、噪声等。22267.机械制造生产工艺过程:铸造、锻压、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等。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68.铸造工序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氧化铝粉尘、其他粉尘、

17、高温、噪声、金属氧化物、甲醛、酚、氨、二乙胺、co、co、no、hf、金属烟雾。2269.锻压工序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金属粉尘、煤尘、石墨尘、其他粉尘、噪声、振动、高温、co、c0、so、no。22270.热处理工序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氰化物、甲醇、丙醇、丙酮、汽油、no2。71.机械加工工序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金属粉尘、金属烟尘、电焊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激光辐射、极低频电磁辐射、高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臭氧、氮氧化物。72.手工电弧焊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co、no、臭氧、紫外辐射、噪声、氧2化物、hf。73.风机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心型和轴流型及斜流式、横流式。

18、74.埋弧焊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臭氧、噪声、氧化物、氟化氢(焊剂)。75.氩弧焊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co、no、臭氧、紫外辐射、噪声、氧化物。276.等离子焊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co、no、臭氧、紫外辐射、噪声、氧化2物、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氯代烃(三氯乙烯)、光气。77.石油化工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防尘(配备局部通风橱及排风设施和湿式作业)、防毒(生产装置及管道应严格密封、工艺流程应排毒排尘排风、严格化学品管理、做好个人防护)、防噪防振(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的措施)、防高温(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减少接触时间)、防电离辐射(采取防丢失密封源

19、的安保措施)、应急救援。78.汽车漆料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tio粉尘、滑石粉尘、纤维素粉尘、石灰2石粉尘、炭黑粉尘)、苯系物、乙酸丁酯、丁醇、溶剂汽油、甲醛、苯乙烯、环已酮、二异氰酸甲苯酯。79.漆料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tio粉尘、滑石粉尘、纤维素粉尘、石灰石粉2尘、炭黑粉尘)、苯系物、乙酸丁酯、丁醇、溶剂汽油、甲醛、苯乙烯、环已酮、二异氰酸甲苯酯、丙烯酸、乙二醇。80.轮胎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炭黑粉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庚烷、正已烷、正戊烷、汽油、丙酮、co、c0、no及各种单体(氯丁二烯、丁二烯、22异戊二烯等)、噪声、x射线。81.炸药三硝

20、基甲苯(tnt)制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一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no、噪声、三硝基甲苯。282.水泥制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水泥粉尘、矽尘、其他粉尘、煤尘、石膏粉尘、噪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声、高温、co、c0、no。2283.水泥制造工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防尘(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原辅材料采用堆棚存储、安装收尘和除尘装置)、防毒(回转窑宜露天布置、水泥熟料烧成宜负压运行、煤磨系统应安装防爆阀)、防噪(选用噪声低的设备或安装消声器、采用隔声门、窗和墙壁贴隔声材料)。84.玻璃制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有:co、c0、no、no、so、hs、nac0、矽尘、煤尘、22223其他粉

21、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噪声、振动、高温、氨(nh)。385.燃煤发电工艺流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燃煤储存及运输系统(煤尘、噪声)、燃烧制粉系统(煤尘、噪声、so、no)、锅炉与汽轮机系统(co、so、no、no、矽尘、噪声、高2222温)、电气系统(co、c0、sf、噪声、工频电场、柴油)、给排水及化学水处理系统(hs、262hcl、na0h、cao、hso、clo、cl、nh、噪声、其他粉尘、煤尘、肼)、烟气脱硝系统(噪2423声、c0、nh、so、nox)、除灰渣系统(矽尘、噪声、高温)、烟气脱流系统(石灰石粉尘、232石膏粉尘、噪声、hcl、cao、so)、热工控制系统。286燃

22、煤发电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关键控制点为:燃料储存及运输系统煤尘、燃烧制粉系统及除灰渣系统矽尘、化学水处理加药间的氨和肼、脱硝系统绝热分解室和scs反应器及各系统噪声等;对此防治重点是加强巡检、加药与检修人员的个人防护、减少急性职业中毒和化学灼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采取负压吸尘和安装布袋收尘系统,并选用低噪声和消声减振设备,及时做好高温防暑降温工作。87.化学纤维制造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棉尘、其他粉尘、羧甲基纤维素钠粉尘)、毒物(盐酸、氢氧化钠、氯乙酸、氯气)、物理因素(噪声)。88.造纸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粉尘、矾土及滑石粉尘)、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氯、硫化氢、氢氧化钠、硫

23、酸钠、亚硫酸盐、氨、臭氧、过氧化氢、肥皂、聚合物、双氧水、硫酸、edta、氯气)、物理因素(噪声、高温高湿、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89.制鞋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毛皮粉尘)、化学毒物(环已酮、二甲苯、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酮、丙酮、异丙醇、co、c0)、物理因素(噪声)。290.家具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粉尘、脲醛树脂、甲醛、噪声、振动、高温、热溶胶、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丙烯酸、乙二醇单乙醚、二氯甲烷、异氰酸酯、总挥发性有机物、聚乙酸乙酯、紫外线。91.纺织印染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皮毛粉尘、苯系物、醋酸、碳酸钠、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

24、硫酸、汽油、一氧化碳、各种助剂、高温、四氯乙烯。-92.印刷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正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环已酮、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铅、镉、铬、汞、硫酸、硝酸、苯酚、甲醛、间甲酚、冰醋酸、氧氯化磷、氨水、苯甲醛、醋酸乙酯、氯化亚矾、汽油、煤油、三氯乙烯、氢氧化钠、丙烯酸、聚氨酯类、橡胶类、热塑高分子树脂、热溶胶、滑石粉尘、其他粉尘。93.对某港口煤码头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生产性粉尘(煤尘、电焊粉尘)、有毒物质(苯系物、硫化氢、氯气、co、n0、臭氧、锰及其化合物、六氟化硫、汽油、碳2酸钠)、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紫

25、外辐射、高低温)94.对某电子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粉尘(聚丙烯酰胺)、有毒物质(氨气、磷化氢、异丙醇、乙酸乙酯、氯气、六氟化硫、乙二醇、硝酸、硫酸、磷酸、盐酸、乙酸、臭氧、氢氧化钾、丙酮、二氧化锡、co、so、no、no、硫化氢、氢氧化钠、氢22氟酸)、物理因素(噪声、激光、紫外线、高频电场、工频电场、高温、x射线)。95.呼吸防护用品从设计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96.蒸气:液态物质气化或固态物质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97.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三个方面。98.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1个采样点

26、;410台设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3个采样点。99.能确定接触有害物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应全采;劳动者数量为35名时,采样对象是2名;劳动者数量为610名时,采样对象是3名;劳动者数量为10名以上时,采样对象是4名。100.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应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量为6名时,采样对象是5名;劳动者数量为79名时,采样对象是6名;劳动者数量为1014名时,采样对象是7名;劳动者数量为1526名时,采样对象是8名;劳动者数量为2750名时,采样对象是9名;劳动者数量为50名以上时

27、,采样对象是11名。101.滤料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两种。102.吸收液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浓缩、溶剂萃取”等。103.固体吸附剂管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溶剂解吸法、热解吸法”两种。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04.空气中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测尘滤膜为过氯乙烯滤膜。105.空气中粉尘短时间定点采样:以1540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5min;长时间定点采样:以15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8h。个体采样:以15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8h。106.石棉纤维定点采样

28、:以25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8h;个体采样:以2l/min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8h。107.工作场所噪声声场分布均匀小于3db(a)时,选择3个测点;工作场所噪声声场分布不均匀大于3db(a)时,应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108.高温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时,选择3个测点;如存在生产性热源时,选择35个测点。109.超高频辐射(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2或波长为101m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以脉冲调制为主)和连续波(连续振荡产生)。110.高频电磁场(高频辐射):指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波)。111.工频电场:指电场辐射频

29、率为1100hz为极低频电场,频率为5060hz的工频电场。112.紫外辐射:波长范围是100400nm。波长为400315nm(长波黑斑区);波长为315280nm(中波红斑区);波长为280100nm(短波杀菌区)。113.激光:指波长为2001n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114.手传振动: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115.全身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并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的振动。116.职业卫生中涉及的电磁辐射有:超高频辐射、高频辐射、微波辐射、工频电场辐射、紫外辐射、激光辐射等六种。117.对同一岗位同时进行twa和stel的采样检测,

30、stel的检测结果不应小于twa的检测结果;若测得的stel的结果小于twa的结果,说明进行stel检测采样时未捕捉到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阶段。118.卫生防护距离: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19.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120.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不宜采用循环空气。121.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122.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

31、地点。123.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124.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80mm,前段装100,后段装50活性炭。125.热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120mm,内装100活性炭。126.溶剂解吸型硅胶管:管长80mm,前段装200,后段装100活性炭。127.热解吸型活硅胶管:管长120mm,内装200活性炭。128.某喷漆工位每天工作6h,经过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工作中接触苯(pc-twa为6mg/m3、stel为10mg/m3)、甲苯(pc-twa为50mg/m

32、3、stel为100mg/m3)、二甲苯(pc-twa为50mg/m3、stel为100mg/m3)有害因素,且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对其工位进行定点短时间检测,检测结果如:请分析判断该工位是否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时间段8:00-10.苯(mg/m3)4.5甲苯(mg/m3)40二甲苯(mg/m3)50005.0603510:00-12:005.5504514:00-16:00答:苯的twa=(4.52+52+5.52)/8=3.75mg/m3甲苯的twa=(402+602+502)/8=37.5mg/m3二甲苯的twa=(502+352+452)/8=32.5mg/m3三种有害物质的c-tw

33、a1所以该工位不符合卫生接触限制112233要求129.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mg/m3,接触3小时;60mg/m3,接触2小时;120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答: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twa=(ct+ct+ct)/8=(3003+602+1203)8=172.5(mg/m3)112233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

34、接触限值,符合要求。130.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mg/m3,接触3小时;60mg/m3,接触2小时;120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答1)该工种劳动者美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c=(ct+ct+ct)/8=(3003+602+1203)8=172.5(mg/m3)twa1122332)由于该工种劳动者每周作业时间为48h,因此pc-twa折减系数为:rf=(4048)(168-48)(168-40)=0.78

35、3)超时工作职业接触限值=pc-twarf=2000.78=156(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不符合要求。131.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害气体,散发量分别为:盐酸2.1kg/h,氢氟酸0.1kg/h,硫酸0.2kg/h,乙二醇0.3kg/h。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解】由gbz2.1-2007可知,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容许浓度或mac为:盐酸7.5mg/m3,氢氟酸2mg/m3,硫酸2mg/m3,乙二醇40mg/m3。设,进风为洁净空气,各有害物质浓度为零。取安全系数6。盐酸162.1106/(36007.5)467mg/m3氢氟酸283.3m3/s硫

36、酸3166.7m3/s乙二醇487.5m3/s几种酸雾同时散发对人体产生职业危害,所需风量为各自风量的和。1234804.5m3/s132.经过对某加油站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某加油工每天工作12h;某日对其接触溶剂汽油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如下:8:00-10:00为200mg/m3;10:00-13:00为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00mg/m3;13:00-18:00为150mg/m3;18:00-20:00为结账时间,不接触,请计算并判定其结果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3答:twa(2002+1003+1505+20)/8=181.25mg/m300mg/m;同时各个点stel

37、1不符合要求1122338134.某箱包生产企业工人接触苯的情况为:10mg/m3,接触2h;15mg/m3,接触1h;mg/m3,接触4小时。计算该工人一个工作日内接触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答:twa=(ct+ct+ct)/8=(102+151+84)8=8.375(mg/m3)112233135.某电子企业的作业环境同时存在的危害因素有三氯乙烯(pc-twa为30mg/m3)、铅烟(pc-twa为0.03mg/m3)、二氯乙烯(pc-twa为2mg/m3)和正己烷(pc-twa为100mg/m3),检测发现其浓度分别为27mg/m3,0.006mg/m3、1.6mg/m3、40mg/m3

38、,该作业场所卫生状况如何?答:三氯乙烯和正己烷都为有机溶剂,具有相似的神经毒性,2730+40100=1.31;铅和二氯乙烯为相似的金属毒性,0.0060.03+1.62=1,由于前者大于1,因此职业场所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136.假设某车间苯的散发量为6000mg/h,三氧化硅散发量为1000mg/h,如果新风中正己烷浓度为30mg/m3,请问设计通风量至少应为多少m3/h(请列出计算公式)?答:假设设计通风量为xm3/h,由gbz2.1可知,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浓度为:苯10mg/m3,三氧化硅为2mg/m3。则苯的通风量为l1=6000/10=600m3,三氧化硅通风量为:l2=1000

39、/2=500m3/h,正己烷通风量为l3=30x/(180-30)=0.2x,所以设计通风量l=x=l1+l2+l3=600+500+0.2x,x=1375m3/h。137.某两级除尘器串联,已知粉尘的初始浓度为10g/m3,排放标准为30mg/m3,第一级除尘器效率为85%,求第二级除尘器的效率至少多少?解:全效率=(10000-30)/10000=0.9970.997=1-(1-0.85)(1-二级除尘器效率)得二级除尘器效率为98%。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38.旋风除尘器进口截面积为0.24m2,局部阻力系数为9,在标准大气压下,20度时,测得压差为1296pa,该除尘器处理风量为?

40、解:压差=局部阻力系数空气密度v/22得:1296=91.20.5v2/2v=15.5m/sl=vf=15.50.24=3.72m3/s=36003.72l=13392m3/h。139.某车间使用脱漆剂,每小时消耗量为4kg,脱漆剂成分为苯50%,醋酸乙酯30%,乙醇10%,松节油10%,求全面通风所需空气量?(安全系数k=6,苯容许浓度40mg/m3,醋酸乙酯300mg/m3,松节油300mg/m3)进入车间空气中,上述四种溶剂的浓度为零。即y=0。分别计算每种溶剂蒸汽稀释到最0高容许浓度以下所需风量。解:苯:l1=6400000050%/(40-0)3600=83.34m3醋酸乙酯:l2=

41、6400000030%/(300-0)3600=6.66m3乙醇:l3=0(乙醇无规定,不计风量)松节油:l4=6400000010%/(300-0)3600=2.22m3l=l1+l2+l3+l4=83.34+6.66+0+2.22=92.22m3(140.假设某车间苯的散发量为3000mg/h,甲苯散发量为10000mg/h,正己烷的散发量为5000mg/h,如果新风中正己烷浓度为30mg/m3,请问该车间设计通风量至少应为多少m3/h。苯的pc-twa为6mg/m3;甲苯的pc-twa为50mg/m3;正己烷的pc-twa为100mg/m3)解:3000/6+10000/50+5000/(100-30)=771.4m3/h141.假设某车间苯的散发量为6000mg/h,三氧化硫散发量为1000mg/h,正己烷的散发量为10000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