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湖春天.期道路给排水工程化粪池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一、工程概况龙湖春天4.1期安装化粪池14座,其中12#化粪池3个,10#化粪池2个,9#化粪池2个,8#化粪池3个,7#化粪池1个,6#化粪池2个,5#化粪池1个。分布在4.1期15栋单体之间,现场施工环境、条件满足施工。二、开挖基槽时应查看地质情况本工程施工的化粪池开挖深度均为2.5米深。1、有地下水时可根据情况进行明排降水后铺设200mm级配砂石垫层后载铺设100mm砂垫层即可,无地下水时罐底需夯实,罐底夯实后在铺设100mm砂垫层,避免埋设在土质不实的地基上。三、基槽放坡可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但化粪池的四周应留出
2、700mm宽的回填土工作面。四、化粪池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土时化粪池底部两侧必须采人工分层夯实,每层20cm,压实系数95以上,回填土与往化粪池内充水同时进行,充水水位至化粪池上部出水口位置,以防化粪池位移,回填土严禁使用建筑垃圾,尖角石块必须剔出。1、当化粪池埋设深度1.2米时,地面荷载为公路II级,若荷载超出公路II级时路面需增加构造保护措施,具体情况由现场技术人员确定。2、化粪池埋设在1.2米时,如需通过车辆时,路面需增加构造保护措施,具体情况由现场技术人员确定。3、埋设深度计算及管道连接说明:计算公式参照如下:(进水管上管顶距化粪池罐顶100mm,出水管上管顶距化粪池罐顶150
3、mm). 无地下水H=H1+d+100 H1=h+100有地下水H=H1+d+100+200 H1=h+1004、需方在定货时,需向厂家说明管径尺寸,化粪池在出厂前,厂家负责由罐体接出连接管300mm,由罐体至进出水检查井的连接由需方完成,管道连接参照UPVC管道工程技术规程。5、化粪池的排气管参照国标05s702图集制作。6、检查井做法可参照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91SB4-1排水工程中相关做法。7、化粪池并联当化粪池容积超过50m3时,可用两个单罐并联。(两罐体间距不小于600mm。其它做法同单体做法)。五、施工作业程序放线 - 挖基槽、排地下水 - 垫层找平夯实 - 化粪池灌水 - 分
4、层回填 - 砌连接井现场初步验收。1、放线挖槽坑:使用者应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中化粪池的型号、按型号尺寸、标高、放线开挖基槽并且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的各项规定。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开挖坑槽必须排水。2、基底垫层:采用黄沙厚50-100mm,剔除砂中夹带的较大的尖角砖石或杂物,并找平夯实,准备成品化粪池安装就位。3、安装就位:(1)小型池最好采用小吊装(也可人工滚管就位安装);(2)吊装就位前基层垫必须找平;(3)吊装时必须注意化粪池进出口方向,请注意核对是否符合工程设计图要求;(4)化粪池标高必须符合工程设计图要求;(5)本产品吊装就位后,测定水平度,局部调整垫层使之水平。4、化粪池灌水:安装
5、就位符合要求之后,池内必须灌满清水超过地下水位使之稳定。5、分层回填、严禁将建筑垃圾作为土壤回填,回填土大的尖角石块应剔除,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按每层20mm进行,宜用人工夯实,切忌局部猛力冲击,必须遵守施工规范中回填土作业的条文规定,必须使池子周围回填土密实。6、砌连接井:回填达到施工规定要求后可砌筑进出口连接井,连接井水道通用图施工,井底垫层必须夯实而后浇制混凝土底板,井中作流槽,并严格执行工程设计值标高。六、雨季施工措施1、在施工区道路两侧最低点,设排水沟并设积水坑。保证现场无积水,做到排水通畅。 2、设专人负责抽积水坑的水。 3、基础工程结束后马上回填,分层夯实,并高出地面100。 七、
6、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管广顺器材科:陈丹丹核算科:时春晖办公室:陈焕质量安全科:张磊(安全员)郑小萌(质检员)各作业班组施工计划科:赵琰晟 李睦丞 技术负责人:李建八、方案实施与内容1、开挖前准备(1)开挖前,应对应地质、水文和底下管线(如电缆、电讯管、排水管、给水管等)做好必要的调查的勘察工作。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拟定好安全技术措施。(2)工程所需管材、砖、砂等均应堆放整齐,距沟边2米以外,土质较好、现场狭窄时,堆放位置至少也应距沟边0.8米以上,以免造成基坑塌方。(3)基坑两边应设置临时排水沟,以免雨水流入基坑内造成塌方。(4)基坑宿州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护栏等,晚间还应加挂红灯。(
7、5)危险作业区应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的明显标志,如基坑四周、易塌方地段等。夜间应悬挂红灯示警。2、堆土在开挖中,必须考虑回填土的余量及合理的堆放位置。如不能合理堆放,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1)堆土位置的选择堆土位置的选择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施工现场开阔、周围环境不受影响和限制,为了方便进料、堆料和施工,采取一侧堆土,另一侧,作为施工临时便道。(2)堆土要求包括坑边一侧,均应距沟边1米以外,其高度不超过1.5米,堆土顶部要向外侧作流水坡度。还应考虑留出现场便道,以利施工和安全。 堆土不得埋压构筑物和设施,如上水井、煤气井、雨、污水检查井。如必须堆土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机械挖土
8、 机械开挖应严格控制中线和边坡,以免造成挖偏或超挖等,而影响基坑的稳定性。4、人工挖土人工挖土应遵守以下安全要求:(1)坑内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施工现场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施工期间严禁坑内休息。(2)上下基坑必须设置立梯,立梯应坚固,不得缺层。严禁攀登支撑或乘吊运机械设备上下基坑。(3)挖土时,两人间距要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对所用工具要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安全可靠。(4)基坑应挖的直顺,上下口尺寸、中线和边坡要符合要求,坑壁应平整,不得出现凹凸现象,以免影响坑壁的稳定性而造成基坑坍塌。(5)机械挖土时,跟机修坡底操作人员应距铲抖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必要时应先停机,然后再操作。
9、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支撑措施和坑边翻土工作,以减轻坑壁压力,以利于坑壁稳定。车辆配合外运土方时,在机械装土时,任何人不得在车上停留,以保证装土安全。若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九、重点控制措施1、现场防护采用毛竹防护,防护要牢固、可靠,配置彩条旗和醒目的提示标牌,基坑四周做1.2米高的临时围栏,并用密目网封闭,1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2、对现场的人员进行教育、交底和提示,做到人人讲安全,安全在心中,对防护设施自觉的保护。施工现场,闲人免进,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3、根据夏季施工特点,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发放防暑降温药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人员休息好、工
10、作好。十、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1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材料堆放不小于1m。(2)地面基坑边上设安全防护护栏:高1.20m,立管水平间距2.0m;水平管垂直间距600mm、设二道,并刷黄、白、黑杠警示标志(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4)工人进场要进行安全教育和交底。(5)设立电工值班制度,非电工不得随意接电,电工应随时检查电路情况,排除隐患。(6)操作人员持证上岗。(7)现场运输道路平整,畅通,有排水措施。(8)工地现场堆放料具与平面图相符。(9)施工现场不许随地大小便,施工垃圾及时清理。(10)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上下深基坑用专用钢梯。2、临时用电(1)施工区架设配电线路及照明设备应符合有关规定,不许乱拉乱扯。(2)电箱、开关箱位置合理,内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箱体整洁牢固加锁。(3)电力施工机具做可靠接零。(4)配电箱、开关箱、设两级漏电保护。3、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人员不许大声喧哗。(2)强噪声设备按建委规定,控制施工时间。(3)土方外运车辆在出施工现场时要清理车厢外露的土,确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对应关系课件
- 教育集团财务报告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3.多电源电路的分析
- 感悟类作文课件
-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要点
- 公路养护机械安全操作
-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农业农村知识培训
- 压力性损伤风险管理
- 奖学管理部竞选部长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LNG加气站施工方案
- 演员王星受骗事件教育宣传预防诈骗
- 互动式医学课堂教学设计
- 安宁疗护的症状管理:发热
- 某大型三甲医院智能化设计方案
- 2024年北京老年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修理厂入股合同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短视频运营(初级)营销师-巨量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事故调查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