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_第1页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_第2页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_第3页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_第4页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项目承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编导项目办公室项目建设周期:2011年10月2013年6月项目负责人: 张国伟 (系主任,副教授) 江铁成 (系副主任,副教授)许海潮(编导教研室主任,讲师)项目组成员: 王学锋 (院长,高级编辑) 吴孔铎 (教务处处长,教授) 吴沫蕾 (专业教师,讲师) 卢娟 (专业教师,助教) 鲍繁 (专业教师,助教) 仰亮 (专业教师,讲师) 卫武 (专业教师,高级摄影师) 陈艳 (专业教师,讲师) 赵惠群

2、(专业教师,讲师) 刘安军 (专业教师,助教) 田甜 (专业教师,助教) 吕卉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电台,主任编辑) 张步新 (安徽生活广播电台频道总监,主任编辑) 叶成群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制片人,主任编辑) 王玲梅 (安徽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主任编辑) 张春林 (安徽卫视,高级编辑) 陈国尧 (安徽卫视,主任编辑) 许公柄 (安徽卫视,主任编辑)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4(一)专业建设背景4(二)专业建设基础5(三)需探索解决的问题9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一)总体目标9(二)具体目标10三、建设内容12(一)推进校企对接12(二)探索系统培养13(三)强化实践育人14(四)转变培养方

3、式16(五)建设教学团队17(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9(七)辐射专业群20(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四、改革举措20五、保障措施23六、绩效指标25七、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30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社会背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创意、影

4、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加强对从事传媒创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实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战略的必然要求。2.区域背景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跨越的目标。要促进文化事业

5、全面繁荣,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层”,对于这个核心层面的“创意培育”又必然成为当代高等院校影视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针对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高等艺术与传媒教育创新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系统研究,将会丰富文化产业和高校影视职业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无论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是高校影视职业教育变革都有很强的时效性。面对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从一般传统层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跃迁的现实,以积极的教育革新意识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产业与文化挑战,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思维为指导,结合安徽实情、教育事业和文化创

6、意产业发展水平的实际,参与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核心思路,对于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与当代影视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这两项系统工程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人才需求背景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以及演艺节目都离不开编导,编导是整个影视制作业产业链条中的核心,是专业群中的主导。我院的编导专业主要是广播电视编导方向,而编导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技艺并重、产学合一。根据国家及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将是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大发展时期,我院是安徽省广播影视人才培养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编导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近五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80%,专业对口

7、率超过60%。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未来几年编导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二)专业建设基础1. 专业历史、招生就业、社会声誉(1)专业历史专业始建于2003年,8年的高职办学历程积淀了丰厚的专业底蕴,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2008年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确定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学院推荐申报省级特色专业。(2)招生就业本专业生源充足,2010年本专业报考率为186%。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75%左右, 2008年初次就业达80.4%,2009年、2010、2011年初次就业均超过88%。(3)社会声誉经过8年的发展变革,本专业师资力

8、量雄厚,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培养了一大批广播影视行业“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分布在广播影视的各个岗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传媒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得用人单位好评。2. 师资队伍、实训条件(1)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共2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双师素质”达96.8%,从生产一线引进教师6人。另从安徽广播电视台等行业一线聘任了7名兼职教师。(2)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4个(见表1),设备资产总值300多万元,另有共享设备资产总价值1400多万元,设备先进完备,较好地

9、满足编导专业群校内实验、实训、培训、产学研结合的需要,为满足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岗位技能实训的要求,本专业建立了安徽广播电视台等紧密型实训基地15个(见表2),实现了校企互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表1 校内实训基地序号名 称功 能备 注1艺海传媒策划公司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实践教学2校园广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专业共享3网络广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成果的展示和播出平台专业共享4演播厅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专业共享表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序号名 称功 能1安徽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顶岗实践、实习实训2横店影视城顶岗实践、综合实训3流金岁月影业公司顶岗实践、实习实训4安徽卫视顶岗实践、实习实训5安

10、徽人民新闻综合频率顶岗实践、实习实训6安徽人民交通广播电台顶岗实践、实习实训7安徽综艺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8合肥电视台财经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9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0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1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2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产学合作13中国教育电视台产学合作14舒城广播电视台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5安徽硕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顶岗实践、综合实训3. 培养机制、课程建设、教学成果(1)培养机制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

11、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培养机制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实行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证书与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毕业上岗“零距离”,树立培养满足社会“急用”、上岗“实用”的新型育人人才观、以适应具体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结构需求的“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2)课程建设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综合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训、考核方法等改革,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部分整合,将实训课程设计、实习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电视节目策划1门。(3)教学成果根据专业要

12、求、课程特点、授课内容的需要,已主编、主审和参编的出版教材2本;承担了多项科研、教研项目,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专业教师近三年来发表论文共71篇,获奖论文8篇,在全国和省级以上的大赛中,获得奖项1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以上的大赛,获得奖项10项。表3 专业教材建设成果一览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参)编者出版时间(年)广播电视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许海潮2009影视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沫蕾2009电视节目策划校本教材许海潮、张国伟2010电影赏析校本教材潘仁炎、吴沫蕾20104. 社会服务、产学结合8年来,编导专业立足安徽,面向社会,紧跟广播影视产业

13、链发展态势,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教师队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业务培训为主导,服务为补充,依托学院人才集中的优势,广泛开展多种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 8年来承担安徽省传媒行业的编、导、演、摄、录制、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和人才选拔招考工作,为安徽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 策划与编导的广播节目养生早知道200多期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频道播出,策划与编导的电视节目新徽商在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策划与编导的电视节目平安空间20多期在合肥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社会服务的拓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

14、会,增强了专业教师的科研、动手实践能力,也为全省广电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5. 人才培养成效经过八年建设,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编导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技能大赛,获各类奖项10个(见表4)。此外,自招生以来,本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近千名编导专业人才。毕业生连续 5年首次就业率在80%以上,就业对口率达60%,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各类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80%;第三方评价社会满意度90%以上。表4 编导专业学生各类大赛获奖情况表序号时间(年)奖项获奖作品与类型12008二等奖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22008二等奖阮玲玉影视片段模仿分别获得首届安

15、徽省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二等奖。32008二等奖雷雨影视片段模仿分别获得首届安徽省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三等奖。42009三等奖广播剧作品袖珍村官在2009年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中获鼓励奖52010三等奖淘宝记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dv故事片类比赛三等奖。62010一等奖影视片断模仿表演集结号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影视片断模仿表演类比赛一等奖。72010三等奖影视片断模仿表演甲方乙方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影视片断模仿表演类比赛三等奖。82010三等奖影视歌曲暗香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影视歌曲类比赛三

16、等奖。92010三等奖广播剧作品母亲的故事获得“2010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铜奖。102011三等奖广播剧作品北风的背后获得“2011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铜奖。(三)需探索解决的问题1、校企合作育人方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校企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还需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还需加强。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工学结合”力度不够,时有脱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尚有差距;学生角色转变慢,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养成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培养。3、双师教学团队方面,行业精英、行业骨干难以聘请,校内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经验,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

17、度化建设还需完善。4、实习实训基地方面,校内实训设施满足课程训练需要的数量尚显不足,缺乏足够供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实践基地,校内实训的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5、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仍有提升空间。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本专业建设将立足安徽,面向全国,遵照国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要求,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的全面对接,加强“校中台”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辐射、引领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与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网络与新媒体传播、音像技术(录音艺术)等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18、”的项目式教学组织模式,打造“技艺并重、产学合一”的专业特色,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产业的能力。(二)具体目标1. 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企深入对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由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就业信息反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主动适应安徽广播影视快速发展的需求,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专业课程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效果由校企共同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行业内与行业外相结合、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

19、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校为企业提供节目策划和宣传、人才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顶岗岗位、实践课教师、资金设备,推进校企互动,实现融合。2.调研中职教育市场,探索系统培养模式调研中高职编导专业群教育体系现状,找出中高职教育脱节的关键点,分析中职教育与高职编导专业教育系统培养的可行性。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据以修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模式。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在完善原有编导专业相关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院还将继续增加投入,扩建“编导综合实训中心”,新建“1895”导演工作室、广播剧工作室、剧本市场研发中心和艺海视听杂志

20、,打造集教学、实训、创作、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强化实践育人。4. 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努力转变培养方式根据编导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与谋划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多途径转变培养方式。5. 提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现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从安徽广播电视台遴选1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名。建设期内,通过“校企互聘”,实现

21、“角色互换”,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2年后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量达到25%左右。重点建设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编剧团队。 6.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确立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

22、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7发挥专业“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 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校内再培养或校外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和2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请3名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指导或实训指导教师,加强编剧专业群建设。改造专业群中现有的实训室,扩展其共享功能,并利用专业群实训条件,完成项目影视剧本创作的工业化流程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和市场推广,开展培训、咨询、继续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依照编导专业的建设理念和思路,将专业重点建设中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

23、、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成果,在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与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群中予以推广和共享,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8拓展途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主动适应安徽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针对传媒行业岗位需求开设不同的培训班,为本区域内再就业人员、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和校办企业平台,开展剧本创意设计、网络、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型科研等智力服务,计划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新媒体创作中心和新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以资源整合、

24、互惠共赢为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工学融合,提升专业特色,双方将通过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在新媒体产品开发、传媒运营、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三、建设内容(一)推进校企对接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工作室、项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25、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日趋增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1、充分发挥编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在“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健全由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安徽省影评学会、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影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学院编导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编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其工作职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审定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编导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培养

26、;校企双方员工实行互兼互聘,共同修订实习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2、校企共拟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编导专业,对高职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发挥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的目标引领作用。校企共拟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过程如图1所示。图1 校企共拟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过程对接安徽影视文化产业分析编导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相应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分析编导专业对接产业行业核心能力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确定工作领域的岗位职责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履行岗位职责任务的知识能力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编导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校企合作准确定位3、校企共同开发

27、专业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4、构建“双师”双向对接机制在“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

28、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5、进一步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培养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业界专家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定不同职业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岗位,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探索系统培养调研分析高职教育体系现状,找出高职教育脱节的关键点,据以修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根据编导专业重基础、强应用,高职编导重实践、强创新的教学原则,系统设计课程体

29、系,融通高职课程内容,建立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实践育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本专业主要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来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本专业已构建了单项实训、专项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体系,实训内容主要侧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同时,我们建设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在满足企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

30、的适岗力及迁移能力,是改善实习实训条件的重要内容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为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根据专业发展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要求,计划在两年内先后新增、新建、扩建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表5),此举可以在原有的实训条件下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也为本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提供了更多机会。表5 编导专业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室编导专业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基地名称建设功能预期目标与绩效广播剧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能满足教学、培训等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预期目标:培养学生对广播节目的编剧导演能力预期绩效:(

31、1)完成3-6个广播剧的创作(2)选送优秀的广播剧作品参加全国的广播剧比赛“1895”导演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硬件保障措施,能满足教学、创作、培训等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预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影视剧的导演能力预期绩效: 创作3部影视作品在同行业间进行交流,选送优秀的作品参加全省的比赛艺海视听杂志向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实习环境,强化专业技能,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预期目标:完善编导专业交流期刊艺海视听,扩大交流范围预期绩效:(1)完成编导专业交流期刊艺海视听杂志2-4期;(2)完成编导专业交流电子杂志艺海视听2-4期(3)开发艺海视听网

32、络版和手机版编导综合实训中心与制作企业共建,为校内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提供训练,建成能满足教学、培训、生产及科研的实训中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预期目标: 完成影视作品的后期编辑制作预期绩效: 创作2-4部影视作品剧本市场研发中心向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专业技能,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于一体。预期目标: 设计项目影视剧本创作的工业化流程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和市场推广预期绩效:项目影视剧本创作的工业化流程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和市场推广(四)转变培养方式1、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我院编导专业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

33、教学模式,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式转变两个方面。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工作思路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将能力领域进一步转换为课程,并分解为各项主题学习任务,再据以设计学生作业项目。(1) 以“项目课程包+优质教学团队+真实企业环境实战型”的方法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的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广播电视台。由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组织课程包,将原先的单元制课程运用项目进行重新整合,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均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使课程在项目的框架内根据需要分阶段授课,提高教学效率,更加突现课程的系统性,为学生的专业学习

34、创造条件。 (2) 推动“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为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在原有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的基础上新增建了3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广播剧工作室、编剧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3)积极推行教学团队实施教学的模式,发挥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根据项目课程的要求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团队,运用好教学团队成员的特点。教学团队有行业企业的专家,也有校内外的教师与系内专任教师共同组成。运用专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的优势,大力推进编导教育的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先后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

35、司进行编导专业的教学试验,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4)以校园广播电视台为起点,积极探索运用“产学研”的教学改革模式为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我们引入了企业工作的流程和生产模式,成立了校园广播电视台,与社会企业接轨,以企业运行模式为指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广播电视台顶岗实习,以网络播出平台(“淘乐”大学生网络广播电视台)为载体,直接参与实践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做中学,学中做。转变教学方式包含:(1)采用案例分析、视频再现、动画模拟、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理实结合,设计学生实操动手项目,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

36、实际动手练习;(3)采用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协作、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完成实操动手项目,教师给予必要帮助。2、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专业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中有计划地通过影评协会、话剧社等各类学习性社团组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系部联合学生社团,举办多种专业技能比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拟每年度组织技能大赛,以培养学生的节目策划能力为目的的策划大赛,以培养学生编导演能力的话剧汇演大赛,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影视作品大赛等。本专业还将从各种比赛中选拔优秀选手,建立长效的训练机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大赛。(五)建设教学团队为达到编导专

37、业建设目标,在现有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建设期内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提升建设培养机制修订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及培养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办法等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修订学院教师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试行办法,建立和健全专业技能等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成立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校企对接联动机制。2、加大专业带头人群体培养力度根据学院相关规定,按“四优先”原则,在建设期内,培养编导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支持其优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出版、发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教材及研究论文;优先资助购置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图书资料和

38、设备;优先选派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咨询服务能力;优先安排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参加学习考察、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等多项举措,达到更新校内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理念、提升专业教学教改及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目的。拟从安徽广播电视台中遴选1名通晓行业发展走向、擅长企业运作的技术骨干担任编导专业兼职带头人,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出谋划策。定期安排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参加本专业教学工作会议和专业建设研讨会,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发挥 “双带头人”作用,共同分析编导行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标准,共同研究制订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

39、程体系。3、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期内,培养出骨干教师4名,其中培养校内2名,引进或聘请校外2名。工作重点是负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具体举措包括每位骨干教师一年至少2个月到企业顶岗锻炼;承担1门核心课程教学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承担1-2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参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编写教材、校本特色教材及实习实训教材;主持1项企业科研项目或开展1项技术服务工作。4、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依托安徽广播电视台和横店影视城等单位,实施“校企互聘”,实现“角色互换”。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接受企业聘任,担

40、任咨询顾问等职;参加资格培训与评审、取得相应资格,使专任教师队伍“双师”素质达到95%以上。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坚持从广电行业选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学或实践工作,建立多元化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聘请文化产业的实战精英,设立专项经费,着重引进有从事编导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并取得了突出业绩、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被同行认可、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能力的骨干人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实施“校中台”,聘请频道总监担任客座教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激励机制,妥善安排兼职教师利用

41、业余时间进行分段式弹性教学,以解决其工作与教学的矛盾。根据教学安排,兼职人员可以多种身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作为编导专业某一门实践课程教师,也可以作为专业实习实训项目的项目教师同时也可作为编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顾问或指导。系部建立动态的、由企业及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及时在每学期期末提出下学期的兼职教师需求情况表,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按照“优胜劣汰”的机制,管理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后使兼职教师承担课时量达到25%左右。(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建立第三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

42、标,利用平衡积分卡的四维度评价方法,建立一个涵盖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教研机构、学生及家长的第三方综合评价系统。编导专业将四个维度的作用及其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用人单位层面: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行业协会层面:社会对本专业及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教研机构层面: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先进性学生及家长层面:学生对专业满意程度及学习情况图2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2、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常规评价手段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统计、分析等工作完成,耗时费力。而应用技术开发的网上第三方综合评价系统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更好地与各合作方实现信息互动,快速、准确、方便地完成评价的

43、各项工作。在后续建设中,将逐步完善第三方评价系统的指标设计,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调查问卷,与信息工程系合作完成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部署和运用。(七)辐射带动专业群依照编导专业的建设理念和思路,将专业重点建设中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成果,在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与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群中予以推广和共享,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动适应安徽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广播影视行业岗位需求开设不同的培训班,为本区域内再就业人员等开

44、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和校办媒体平台,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编导、应用型科研等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增强行业影响力。计划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新媒体创作中心和新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以资源整合、互惠共赢为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工学融合,提升专业特色,双方将通过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在新媒体产品开发、传媒运营、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四、改革举措1、建章立制,形成校企合作的创新机制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坚持就业导向,推

45、进与广电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问题,突破专业教学资源瓶颈制约。校企合作的生命力在于机制创新,学院将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同成立“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打造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实现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进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与对接物流企业共商并举,制定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和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柔性引入合作企业的设备、标准和师资,让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理论实践学习,既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也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共同分担办学成本的问题。2、校企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46、,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瞄准编导职业岗位(群)层次的不同需求,打破传统的高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构建起层次递进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设计好高职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明确中高职课程设置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避免造成中高职教学内容重复和实践倒挂,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1)研究行业特点,明确高职编导培养人才的位置,细化专业方向,使专业与职业有机对接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特点,着重研究本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通过调查企业专业岗位的分布和工作流程及内容,寻找适合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方法和模式。(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正确引导,将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兴趣与行

47、业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试行“大专业基础平台向小专门化方向”专业进阶的教学改革实践。大专业平台、小方向是指学生在入学初期是大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要求结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和兴趣选择小方向,从大专业基础平台到小方向要经过三个相关阶段,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逐步进阶,最终进入小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三个方向)。(3)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推行“双证书”制度考虑到传媒行业对职业任职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相关职业资格的认证标准作为必需的教学内容,并组织课程教

48、学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及时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网络编辑师、摄影师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以外,必须具备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实现“双证书”制度。3、校企共建,强化实践育人,形成共享双赢的实习实训模式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台”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

49、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编导专业涵盖较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院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力争更多财政资金,重点建设校内五大实践基地,校企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通过多项举措,使编导专业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4、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形成德技双馨的“双师”教学团队面对企业精英、业务骨干难以聘请等问题,积极修订编导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灵活用人,加大薪资提高力度,打通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用人障碍,特别是把企业精英、业务骨干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来培养,让他们在与学院的合作中,提升谋划长远发展的能力,认同学院的办学理念。面对

50、校内教师“实弱”和企业兼职教师“教弱”,“双师”素养不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相关制度要求,提高校内外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建立专业教师的驻企锻炼机制,制定教师实践锻炼细则,签订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对接协议书。灵活安排教学时段,解决兼职教师的后顾之忧。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的角色互换,互补互助等,加强校内外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5、智力输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为传媒建设一线提供节目的内容素材将开发式编剧设计工厂建成创意、生产与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研发中心,进行广泛的产学结合。(2)利用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

51、技能鉴定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优势,做好广电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等职业技能工种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使企业和社会能够参与分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果。(3)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我院已与英国著名的赫特福德大学、桑德兰大学和朴茨茅斯大学;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加州艺术设计学院;加拿大的艾米莉卡尔艺术设计大学、亚岗昆学院;新加坡的南洋艺术学院;新西兰的怀卡托理工学院;韩国的弘益大学、东国大学、崇实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艺术音乐学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等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2011年正式启动两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创意艺术设计人才留

52、学项目和留学就业移民直通车项目,为国内学生创造前往国外学习、成才、就业、发展的机会。定期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职业院校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办学经验。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编导专业的影响力。(4)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融合,创新运营模式计划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新媒体创作中心和新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以资源整合、互惠共赢为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工学融合,提升专业特色,双方将通过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在新媒体产品开发、传媒运营、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五、保障措施

53、为保障中央财政经费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提升项目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拟采取以下相应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为了确保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提高投资效益,使建设项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学院成立了“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领导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吸收合作企业领导参与。领导组下设学院项目建设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建设项目小组作为项目建设领导组下设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

54、运行管理,落实项目建设领导机构的各种决定,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定期向项目建设领导组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2、政策保障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拟出台配套措施,提供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央财政项目建设,特别在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特色专业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和扩大自主招生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学院制定的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院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营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合作共育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3、人员保障在项目建设办公室统一指挥协调下,确定院各职能部门任务范围,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55、,明确各级负责人、各级分项目小组的职责。后勤集团负责项目物资采购,纪检部门严格把关,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组织人事处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按推荐、遴选、答辩、公示等程序选拔或引进人才,项目领导组对其进行全程监控。教务处和专业系部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聘请校内外专家审核确定具体内容、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与完善。网络中心负责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终端利用平台的建设,聘请专业软件公司研究开发各项教学实践所需软件。就业办负责就业服务内容创新建设、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用人单位信息库建设及跟踪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变化等。4、资金保障学院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所有项目资金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管理,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具体说,将设立资金专户,经费单独核算,制定专款专用制度,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权限、开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