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域网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_第1页
教育城域网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_第2页
教育城域网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_第3页
教育城域网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_第4页
教育城域网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城域网 学校网站未来发展的趋势最近几年教育信息化事业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其中发展势头最猛的,当属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又称城域教育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某一区域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学校、用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城域教育网建设的现状,并预测了教育城域网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教育城域网的现状:1.教育城域网建设异常火暴教育城域网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有四年之久。教育城域网最早在1999年出现,那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还没有颁布,对多数教育行业人士来说教育城域网还是个新名词。2000年,城域教育网开始在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破土而出;2001年,教育城域网进入高速

2、发展期;到2002年,国内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教育城域网,其中大部分是经济中等以上发达程度地区兴建的,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则加大教育城域网的覆盖面,比如在2002年上海的教育城域网就覆盖了80%以上的地区。而在2003年,不仅经济中等以上发达地区大力兴建教育城域网,连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如阳江、德庆等,也开始热衷于教育城域网建设,教育城域网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兴建了230多个教育城域网,在全国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现在(2003年12月)使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检索教育城域网,可以得到145,000项查询结果(见图1);检索城域教育网,则可以得到159,00

3、0项查询结果,教育城域网火热程度可见一斑。2.教育城域网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城域网的投资非常巨大,需要投入上千万元以上的资金。即使装备一个城域网信息中心,也要几百万元。据资料,2002年国内教育系统在教育城域网上的投资高达30亿元之多!然而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水平却相对低下,有专家认为教育城域网真正用好的只占10%15%,其余绝大部分硬件设备利用率很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城域网应用水平欠佳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可以归结为在硬件装备、软件、资源、培训等各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实施。据专家评估,硬件、软件(含资源)、培训在教育信息化中投资的理想比例宜为45%、25%、30%,而多数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这些要素之间比

4、例失衡。虽然教育城域网的绝大多数投资用于硬件装备,然而硬件装备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教育城域网的硬件装备不可能用得起来。比如在某市的教育城域网工程中,虽然由电信投资建设了城域网的骨干网,实现了光纤到校,但是教育局只投资了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中心机房的建设,而下属的各级学校除了开设信息技术课之外,办公用机却非常匮乏,即使在物理上连入了教育城域网又有什么用呢?除了硬件装备结构不合理之外,重硬轻软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表现是软件投资在整个教育城域网的投资比例太低,往往在10%15%之间。早在校校通工程实施之前,重硬轻软的现象就很普遍,而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是如此。教育资源是教育城域网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5、,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短时间不可能通过自主开发来实现资源的积累,因此多数教育城域网购买和安装了商品化教育资源库。然而在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涌动之下,原有的统一的教材体制正在逐渐被打破,教材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格局的出现,使得原有的商品化资源库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教学资源表面看起来非常充足,实则有用的东西很少,这样购买的资源库利用率就很低。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率低,还与用户的信息技术水平息息相关。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威力,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则必须跨过信息技术的门槛儿。目前大多数教育行业用户的信息技术水平仅

6、限于基于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每分钟录入30个汉字以上的用户并不多见。即使装备了先进的硬件和功能足够强大的软件,用户也难以用起来。用户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际应用。3.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瓶颈如果要问束缚教育城域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用户往往会说:资金匮乏。教育部虽然积极鼓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然而除少数地区拨教育信息化专款以外,教育信息化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当地财政收入,而当地财政收入则主要依托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资金上的匮乏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城域网的投资也令当地教育部门捉襟见肘,因为如果完全自己建,则必须投入数千万

7、元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昂贵的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防火墙和光缆铺设的采购和施工,单是城域网骨干一项的投资就高达几千万元之多,其中还不包括学校端的网络设备投资。曾有人认为如果建设了教育城域网,就没有必要建设校园网了,因为基于B/S的应用完全可以集中在城域网的网络中心完成,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要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作用,则不能只是将光缆架设到学校就算大功告成了,而是必须在学校里建一个局域网,将学校办公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计算机联入这个局域网,再将局域网联入教育城域网中。另外,有一些重要的应用需要在校园的局域网上运行,而不适合在城域网上运行,比如学校教师对自有资源

8、的储存和多媒体点播,应该在本地上更为安全和方便,因此教育城域网不可能取代校园网,而是连接校园网的交通枢纽。目前校园网的普及率仍然很低,据2003年初的统计,全国中小学校园网有26000多所,而中小学总体数量有50多万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搞校园网的建设。一所校园网的投资以最小的50万元计,如果要使全国中小学都拥有校园网,则需要250亿元的投资!以上仅仅是部分硬件的投资预估,如果将软件和资源的投入考虑进去,则会产生更多的费用。如果连入教育城域网的学校平均的软件(包括资源)投入按1万元计(其实1万元是杯水车薪),如果该地区有100所学校连入网络,则至少需要100万元的软件资金投入。教育行业属于第三

9、产业,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育局属于机关单位,资金基本上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初中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多数学校资金只能勉强维护学校正常运转,根本无力投入资金搞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搞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外力是惟一突破的途径。为解决教育城域网的投入问题,许多地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来降低投资。一种模式是引入外部投资,由电信公司投资搞城域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光缆铺到辖区各所学校,而教育部门则只需要花几百万元投资建立一个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即可。所有的学校通过光缆接入教育城域网,通过访问信息中心的服务器来获取信息。联入城域教育网的学校按端口数量或以固定费率的形式,每月向电信

10、部门缴纳一定的网络使用费用,一般每月在10002000元左右,这样学校每年在网络上投入的费用只是自己建设成本的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使用几十年后,网络使用费才与自己建设的成本相当,到那时设备已经几乎不值一文,现在只花了几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取得的效果和全额一样,何乐而不为?这种方式因为投资少、性能优,在许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项目得到了采用,如南海、无锡、阳江、浏阳等。以浏阳教育城域网为例,教育局投资约80万元建立了城域网中心机房和局机关局域网络,又通过招标与浏阳广电签订了教育系统租用宽带线路合作合同,开始组建城域虚拟专网,已有102所中心完小以上学校与广电签订宽带接入协议,约占这批学校的82%,其

11、中开通的学校有90所,小学带宽为10Mbps,中学的为100Mbps。这样的投资模式极大地节省了资金,加速了教育信息化步伐。另一种模式是虚拟教育城域网,即并不建设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城域网,而是将服务器托管在电信公司,服务器上运行各种应用系统,辖区的学校有条件的以光纤接入,没有条件的采用ADSL接入网络中,从而构成一个运行在电信公网基础之上的虚拟教育城域网。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资金缺口大的地区使用,虽然带宽低、安全性差一些,但是仍不失为加速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好方法。4.应用平台大量搭建,但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教育城域网应该是一个区域性综合信息平台,除了常规的www、E-Mail、FTP、数据库服务之外,也

12、包括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教育资源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点播、备课系统等各种教育行业应用系统。然而目前教育城域网上运行的平台种类繁多,各信息平台之间难以互通,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个软件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缺少互操作能力,无法共享信息和交换数据。各种应用软件把各自的数据封闭在自己的系统中,即使是同一个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之间也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比如某一企业的信息发布系统和教育局办公系统是分离的,用户只能分别登录两次,同一条信息需要在两个系统中分别录入一次并发布才行,这样大大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复杂程度。信息孤岛的现象早就被业界人士指出,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也正是打破

13、这种尴尬的局面,但是一方面标准自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即使公布了标准,开发出符合这个标准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普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这种现象还会存在。另外,在理论和技术上异构系统的互操作规范也基本确定,但是这需要开发管理平台的企业相互合作、开放接口才能实现。国内的教育软件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而且相互之间难以协作,因此更需要行业协会和行政力量的干预,才能逐步消除信息互通的障碍。5.城域网管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城域网在技术上远远比校园网复杂得多,而且往往暴露在互联网上,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比局域网多得多,造成的后果也严重得多。因此需要网络管理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网络设备的管理上应该达到思科

14、认证的中高级认证水平-CCNP,在服务器的管理上应该达到MCSE水平操作系统水平,如果采用Linux操作系统,则必须熟练管理Linux系统,而且需要精通网络安全技术。然而许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居然没有一个可以胜任网络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致使装备的先进设备在出现故障、尤其出现是网络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据笔者获悉,某市的教育城域网刚建成不久,就遭到了互联网上黑客的攻击,服务器被黑客非法占据,城域教育网的服务器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而管理员对此则束手无策,后来只好请某家公司的技术人员紧急支援才得以解决,严重妨碍了教育城域网的运行。据统计,我国多数信息技术课教师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学科转行教信息

15、技术的,能够胜任校园网和城域网管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教育城域网的发展趋势:1.教育城域网仍是未来二三年内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以2002年和2003年教育城域网高速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来看,教育城域网之风已越刮越猛,近二三年教育城域网仍是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会有更多的地区受大环境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投资建设教育城域网。原有的教育城域网也将持续投资,只是建设的重点有所转移(见图2)。教育城域网投资大、应用率低、重硬轻软、实效性差的现象会在未来几年内逐渐得到改善。有些地区已经认识到城域网建成以后,面临着网是否好用、会用、多用和用好的问题。但是教师的观念、习惯和技能,学校的条件和管理往往滞后,校际之间不平

16、衡,存在差距,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何规范管理、提高应用效益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2.不同区域的教育城域网建设各有侧重从现有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经验看,教育城域网从初始建设到成熟应用,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在物理上将各所学校联入教育城域网,此时虽然也可以搭建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库等应用系统,但是在硬件装备、用户信息技术水平和习惯、运行机制上均不能具备成熟应用的条件。进入第二年以后,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才有可能将教育城域网用起来。对于经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城域网往往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建设重点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软件平台的搭建;对于发达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有些已经进入

17、建设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硬件基本装备到位,因此应用成为该地区关注的主要目标,会不断安装和使用管理软件平台、教育资源库、VOD、视频会议等应用系统,相关人员的培训也在陆续开展,因此在应用上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习惯、制度、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条件尚未完全到位,因此离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教育管理网络化等信息化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3.教育城域网运营是大势所趋,但模式难以在短期突破教育城域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不是教育部门,而是宽带网络服务商,比如电信、长宽等。这些企业之所以愿意将数以千万计的投资注入城域教育网建设中,是因为看到了教育城域网蕴藏的无限商机,这就是教育城域网的运营。1999年开始建

18、设的南海市教育城域网是我国最早建设的城域教育网(见图3),据报道此项目吸引的企业投资高达1亿元。当时正是企业看中了该市300多所学校25万名学生潜在的巨大市场。教育部门因为资金的匮乏,教育城域网也需要以网养网,因此运营也是大势所趋。教育城域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无不声称自己的方案高度可运营,然而企业的着眼点在于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不是实际运营的可行性。教育城域网的运营绝不是仅仅提供可运营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问题。目前教育城域网的运营以收取网络接入费用为主,即学校每月缴纳宽带接入费,多数教育城域网采用了这种运营模式。学校每月向服务提供商缴纳一定的网络接入费用,数额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如果

19、按每月1000元计,一个教育城域网如果有200所学校接入,则每年会产生240万的网络接入收益。除此之外,教育城域网还可以有吸纳效应、教学资源运营、网校运营等几种运营模式,然而目前尚没有成功的范例。教育城域网内有几十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是很有潜力的网民。通过建设教育城域网,可以吸纳更多的学生上网。许多学生家中有电脑,上网会给运营服务商带来更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另外,城域教育网也可以推出面向教师个人家庭的服务,同样也能增加网络接入服务的收入。这就是教育城域网的吸纳效应。然而这种吸纳效应究竟能够吸纳多少收入,尚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市场容量也难以确定,目前尚没有见到吸纳效应的成功范例。早在2000年,国内就有人提出了教学资源耕者有其田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