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1页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2页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3页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4页
[农林牧渔]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书一、项目基本情况 评审专业:农业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中 文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英 文主要完成单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协作单位jn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人、申 请 部 门w农业技术推广站申请日期2009年8月 日密 级主 题 词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技 术 水 平所属国民经济行业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任 务 来 源a.国家计划 b.部委计划 c.省计划 d.厅、局计划 e.市、地计划 f. 基金资助 g.自选 h.其他计 划 名 称和 编 号项目起止时间起止: 2006年6月完成:2009年6月二、项目简介项目名

2、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2、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玉米直播可从保证较适宜的群体、易于操作、规范化种植并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

3、,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3、特点:“双晚”栽培技术研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4、推广应用情况: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

4、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通过“双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每亩耕地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可增收粮食10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我县适于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耕地约40万亩,如该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将产生

5、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详细内容及申请理由1、立项背景(核实科技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许多农户历来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赶早不赶晚”的栽培管理方式,冬小麦播种过早,造成冬前发育进程快、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严重、抗冻能力低下,年后病虫害发生重、生育后期易倒伏,影响了小麦的高产稳产。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农民有玉米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的传统习惯,这些玉米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减产。据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成果显示:黄淮地区,7、8月阴雨连绵、高温多雨、光照不足,9月份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产量形成。套种玉米早播早发,在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季节,易早衰死亡

6、,难以高产,而直播夏玉米的产量形成期适逢秋高气爽之时,容易获得高产。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1. 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2. 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

7、足利于产量的形成。3. 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每亩保证基本苗1620万。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一万基本苗。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4. 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5、三年累计推广“双晚”栽培技术30万亩,累计新增粮食2943万kg,累计新增经济效益4708.

8、8万元;其中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新增粮食930万kg,新增经济效益1488万元;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新增粮食977万kg,新增经济效益1563.2万元,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新增粮食1036万kg,新增经济效益1657.6万元。3、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包括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从国内外的情况看,节能增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自然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的挑战。选择适宜的品种,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建造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

9、现高产高效。本项目在不增加新的投入的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效。4、创新点:1. 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2. 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5、保密要点: (限50个汉字)6、

10、应用推广及论文引用情况(在国内外有关领域的作用及预期前景)该项目通过20062009年试验开发,在全县应用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累计增加总产2943万公斤,新增总产值4708.8万元。新增效益2474.96万元。根据项目推广情况,还可产生经济效益10945.15万元。1、现代小麦生产技术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中国农业出版社2、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大农学系 山东农业大学出版社3、夏玉米冬小麦“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信恒杰、杨亚红、张型武、李瑞霞.现代农村科技未达到推广应用面积和程度的原因a、无接产单位 b、缺乏资金 c、技术不配套 d、其它应用后经济效益 时期项目2006年2007年2008年

11、前三年累计应用至申报奖励时累计新增产值(万元)4708.84708.8新增利税(万元)创收外汇节约外汇(万美元)增产节约煤 吨增产节约电 kw/h增产节约油 吨增产节约水 吨增产节约钢 材 吨增产节约木 材 吨增产节约粮 食 吨增产节约棉 花 吨增产节约花 生 吨增产节约其 它增产2943万公斤2943万公斤节约项目总投资额17.7万元经济效益总额2474.96万元上表所列效益额的计算依据及社会效益说明:效益计算根据省科技厅下达的有关文件和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具体规定。项目区小麦玉米产量以专家测产验收和调查评估为准,单价以市场调查均价为依据,生产成本以小麦玉米实地调查

12、为准,并以项目实施前三年产出和投入平均数为对照,计算新增产出、投入和效益。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励名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1、市地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常设的科技奖励;2、常设的民间科技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五、申请、获得得专利情况表国 别申 请 号专 利 号项 目 名 称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第一完成人姓名; 性别;男民族:汉籍 贯山东汶上出生:政治面貌党员何国华侨工作单位w农技站联系电话通讯地址w农业局毕业学校山东农业大学文化程度本科学位职务、职称站长、高级农艺师专业、专长作物栽培、植物保护毕业时间1981.7外语语种英语熟练程度良好曾获奖励及荣誉称号情况:

13、省农业厅先进个人、县委县政府嘉奖多次。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6.62009.6创造性贡献主持项目实施。- 14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序号单 位 名 称所 属市地、厅局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联 系 电 话单位性质曾 用 名 或 简 称1w农业局jnw农业局 07212135全民事业2345注:单位性质按如下规范(连同相应的字母)之一填写:a科学院属、b大专院校属、c省、部属、d地、市属、e县属、f机关团体、g其他事业、h大型企业、i中型企业、k集体企业、l个体、m联合体、n中外合营、o其他。八、推荐、评审意见完成单位审核意见:该项目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可行,资料齐全,数据可靠,技术真实可行性及

14、重演性强,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推荐参加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完成单位(盖章)年 月 日申报部门初审意见:初审部门(盖章)年 月 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镇通讯地址镇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941.76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714.76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

15、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c镇通讯地址c镇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941.76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714.76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

16、009年 7月 16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g镇通讯地址g镇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941.76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714.76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2万亩,生产粮食6210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588.6万kg,累计新增产值941.76万元,新增纯收益714.76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

17、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n镇通讯地址n镇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706.32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536.07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5万亩,生产粮食4657.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441.45万kg,累计新增产值706.32万元,新增纯收益536.07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z乡通讯地址z

18、乡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706.32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536.07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5万亩,生产粮食4657.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441.45万kg,累计新增产值706.32万元,新增纯收益536.07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应用证明项目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应用单位乡通讯地址政府应用成果起止时间2006年6月2009年6月经济

19、效益(万元)年度2006年2009年新增产值(产量)470.88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357.38万元年增收节支总额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通过三年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在我单位应用面积1万亩,生产粮食3105万kg,比前三年(20042006年)累计增产294.3万kg,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应用单位(盖章) 2009年7月 16日jn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 中试 项目名称: 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申报单位(盖章): w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管部门: w农业局 申报日期: 2006 年 6 月

20、 日 jn科学技术局制二六年填报说明一、项目名称要准确反映研究内容。二、项目承担单位、名称须按公章填写全称。三、申报书须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四、申报书一律用宋体5号字,在a4纸上打印。五、内容要简明扼要,栏内不足可另加附页。六、相关附件:根据项目类别提供相对应的查新证明、自主创新鉴定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证明、知识产权证书、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合同等证明材料。申报单位负责人姓 名联系电话(手机)单位类型01.高等院校 02.科研院所 03.国有企业 04.民营企业 1005.有限责任公司 06.股份有限公司 07.外商投资企业 08.股份合作企业 09.联营企业 10.其它 职工总数11人大专以上人员

21、11人研究开发人员5人项目起始时间2006.6计划完成时间2009.6技术领域01.电子信息 02.生物与医药 03.新材料 04.先进制造07 05.资源与环境 06.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07. 农业高新技术 08.其它研究方式1 1.本单位独立完成 2.产学研结合 3.引进吸收再创新技术合作单位主要优势4 5 3(按优势大小选择三项)1.重大理论突破 2.技术工艺创新突出 3.市场前景广阔4.经济效益显著 5.社会效益显著 6.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7.拉伸产业链 8.其它相关项目已获得专利情况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数外观设计数项目计划总投资12.7万元已完成投资 新增投资 新增投资单位自筹万元金

22、融贷款万元申请市科技经费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其 他万元新增投资中市科技经费支出预算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费万元能源及材料消耗费万元场地租赁费万元试验外协费万元资料印刷费万元调研差旅费万元鉴定验收费万元工资补助费万元管理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项目负责人情况姓 名学历职称/职务联系电话e-mail大学高级农艺师站长其他研究人员情况: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分工男41农艺师w农技站参与项目实施女35农艺师w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男36高级农艺师w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女46高级农艺师副站长w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立题的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对我国耕地制

23、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我县地处黄淮,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专用小麦、玉米产业带,小麦、玉米大田栽培面积年均在2万公顷,“双晚”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 据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玉米专家董树亭的研究显示:玉米每晚收1天,亩增产10kg左右,如果适当晚收10天,亩产就可增加50kg/666.7,高产田增产幅度更大。一般可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10月10日前后播种小麦,不影响小麦的正常播种,适当晚播,控冬前旺长,促个体健壮、越冬安全。实践

24、证明,“双晚”技术是一项重大的节本增效实用技术。近年黄淮地区多个地方适应新变化积极研究、组装,推广适于当地的“双晚”技术,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研究内容1. 选择适于玉米直播、小麦晚播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作物新品种。2. 研究玉米由套种改为直播对其生理性状,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灌浆产量形成期的影响及相关高产栽培技术。3. 小麦晚播及相关栽培管理技术。4. “双晚”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分析及应用前景。主要创新点、先进性1. 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

25、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2. 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1. 夏玉米适当晚收、完熟收获,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玉米收获时由原来的“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的外表特征,改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收获。2. 我县地处黄淮,7、8月阴

26、雨多、光照不足,9月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套种玉米与小麦共生影响个体生长、缺苗短垄严重,产量形成期高温多雨、易感病,造成早衰、难高产;而直播玉米产量形成期天高气爽、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利于产量的形成。3. 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由传统播期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根据具体的小麦品种及其特征,确定适宜播种量,确保形成高光效群体。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每亩保证基本苗1620万。再晚播的每迟1天每亩可增加一万基本苗。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改旋耕为深耕。4. 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

27、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实行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进行技术承包。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玉米收获期适当推迟,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的千粒重增加,最大可能的利用植物体的源库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节能增效目标。3. 小麦玉米选用优良的品种,在时间、空间上合理搭配,充分利用水肥气热资源,减少二者在生产中竞争的矛盾

28、。4 .小麦适当晚播,避开早播造成冬前旺长、分蘖过多、群体大、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越冬时易受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5. 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7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比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分别增产50kg,实现新增经济效益1600万元。项目现有基础条件1. 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分布于、c、苑庄、g、n、南旺等6个乡镇,项目区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土类为潮土、潮褐土,成方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全,技术服务组织健全,群众接受新技术能力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农业可能性高。2. 建有课

29、题组和专家组,技术力量雄厚,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并有常年从事大田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的丰富经验。3. 项目区均为我县小麦玉米同一供种、有害农业生物预警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技术应用区,在种子、农药、肥料的物质供应上质量保障性强,从而使课题组充分利用多学科先进成果组装配套、研发具有高密度先进技术的高产高效综合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以推广应用。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前景小麦玉米是我县两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总量分居第一二位,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是小麦适宜区高产区和优质区,所生产的强筋小麦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的强筋标准。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为本地的饲料加工业

30、、畜牧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兴起以及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小麦玉米一年两收作种模式、种管技术体系和经济效益受到挑战,水肥浪费严重,收种常因讲进度而不讲生产实际情况。本课题组研发的“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玉米直播完熟收获,让籽粒的千粒重达到最大,实现增产增效、节能的目的;小麦适当晚种,并结合相关技术,晚种不减产,冬前群体适宜、个体健壮,越冬安全。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增产50kg/666.7,小麦增产50kg/666.7,项目区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1600万元,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计划进度及阶

31、段目标开始时间截止时间完成的主要指标(要可考核)2006.62007.6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46kg,玉米亩产增加47kg。2007.62008.6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48kg,玉米亩产增加49.7kg。2008.62009.6推广应用面积10万亩,小麦亩产增加51.5kg,玉米亩产增加52.1kg。技术水平6 1.国际领先 2.国际先进 3.国内领先4.国内先进 5.省内领先 6.省内先进知识产权情 况专 利其中发明专利技术标准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市场前景 1.出口创汇 2.替代进口 3.填补国内空白 4.填补省内空白产业化后经济效益年增销售收入(万元)年增税收(万

32、元)年增利润(万元)创 汇(万元)166481600相关附件目录(附件可附后)主管部门推荐意见单位盖章年 月 日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书成果名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协作单位:申请鉴定单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申请鉴定日期:2009年7月21日申请鉴定形式:申请组织鉴定单位:组织鉴定单位受理日期: 经办人: (签字)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2009年任务来源( 4 )1-国家计划,2-省部计划,3-市地、厅局计划,4-计划外计划名称与编号研究起止时间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成果密级( 0 )0-无密,1-秘密,2-机密,3-绝密申请鉴定单位联系

33、人联系电话0537通信地址山东省w中都大街南段邮政编码0内 容 简 介(内容包括:1、任务来源;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3、性能指标;4、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6、作用意义;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8、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农业生产;玉米直播可从保证较适宜的群体、易于操作、规范化种植并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冬小麦适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长、减轻田间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最优化。3、性能指标:小麦玉米“双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0万

34、亩,项目2006年6月开始实施,2009年6月完成,小麦玉米单产前三年平均404.7kg、533.2kg。项目期间累计推广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面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1.5kg,增长12.7%,三年累计增加冬小麦总产1455万kg,新增产值2328万元,平均亩增效益77.6元。玉米在2008年亩产达到584.3kg,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加52.1kg,增长9.58%三年累计增加总产1488万kg,新增产值2380.8万元,平均亩增产值79.36元。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在2008年肥料价格大幅上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实施新增

35、纯收益3573.8万元4、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系统科学,易推广、效益高,针对性强。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实施晚播,适量施用氮磷肥,促进冬前大孽形成,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由传统的10月1日10日为最佳播期,推迟到10月5日15日,避免冬前旺长群体过大、减轻田间郁闭及病虫害,有利于形成健壮的个体、合理的群体,防止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玉米改套种为直播,收获期推迟10天,玉米直播可保障合理的群体密度,个体整齐一致,也可从时间上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玉米收获期推迟到玉米的完熟期,使玉米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利用,千粒重增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6、

36、作用意义:“双晚”栽培技术研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通过“双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每亩耕地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可增收粮食100公斤左右,初步估计我县适于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耕地约40万亩,如该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8、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但由于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应用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理论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作物栽培生理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仪器观测手段,试验项目涉及的范围较窄,示范时间年数少;群众种地积极性较低,单户生产增效不显著,规模效益对单户不明显,限制了对“双晚”高效栽培技术的深层次探

37、索。技 术 资 料 目 录1、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报告课题组2、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报告课题组3、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课题组主 要 研 制 人 员 名 单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文化程度(学位)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6789101112131415鉴 定 专 家 名 单(由组织鉴定单位填写)序号姓名工 作 单 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101112131415单 位 审 查 意 见申请鉴定单位意见(盖章)年 月 日主管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 日任务下达单位意见(盖章)年 月 日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38、盖章)年 月 日成 果登 记登记号批准日期科 学 技 术 成 果 鉴 定 证 书鉴字 第 号 成 果 名 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完 成 单 位:w农业技术推广站 鉴 定 形 式: 会议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 (盖章) 鉴 定 日 期: 2009年7 月24 日 鉴定批准日期: 2009年 月 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一九九四年制简 要 技 术 说 明 及 主 要 技 术 性 能 指 标任务来源:本项目为w科技局发展计划项目。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农业生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控制冬前旺长,创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的个体,实现小麦生产丰产稳产;夏玉米麦后直播,降低粗缩病发生程度,

39、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完熟收获。性能指标:小麦玉米亩产量在前三年(20032005年)平均404.7kg和533.2kg的基础上,单产均增加50kg,即2008.6至2009.6亩产达454.7kg、583.2kg,实际示范推广后,均达到指标要求。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系统科学合理,在实践应用中成本低、效益高。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选择适宜的品种,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麦后直播,完熟收获,建造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高产高效。作用意义:本项目示范推广三年新增总产2943万kg,实现新增效3573.8万元,同时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

40、推广到生产中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对实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 广 应 用 前 景 与 措 施小麦玉米是我县两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总量分居第一二位,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万公顷,是小麦适宜区高产区和优质区,所生产的强筋小麦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的强筋标准。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为本地的饲料加工业、畜牧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兴起以及国际上粮食危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小麦玉米一年两收作种模式、种管技术体系和经济效益受到挑战。 改传统的玉米套种为麦收后直播,既避免玉米带麦套种操作困难、缺苗

41、多、行距不规范、密度低、群体不均匀,又从时间上避开玉米粗缩病的高发期,进而从时间、空间上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玉米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情况下,使籽粒的千粒重增加,最大可能的利用植物体的源库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优化的节能增效目标。小麦适当晚播,避开早播造成冬前旺长、分蘖过多、群体大、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越冬时易受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推广“双晚”栽培技术力度,并培育出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壮大农民科技队伍。同时各级政府应给予本项目政策上的优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运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对该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全面推进我县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广主 要 技

42、 术 文 件 目 录 及 来 源1、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报告课题组2、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报告课题组3、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课题组 鉴 定 委 员 会 专 家 测 试 报 告鉴 定 意 见2009年7月24日,w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w农技站承担的“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审查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讨论与质疑,经评议形成以下鉴定意见:一、项目实施三年,圆满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任务。三年

43、累计推广“双晚”高产栽培技术3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6.2kg,增加总产1455万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84.3kg,新增产量2943万kg,累计新增产值4708.8万元、新增纯收益3573.8万元。二、根据w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小麦、玉米“双晚”操作技术规程,并对该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小麦、玉米“双晚”栽培技术体系。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经验。综上所述,该项目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得力,技术路线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重演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总

44、体技术水平达到县内领先。 建议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鉴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 年 月 日主 持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组 织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9科 技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情 况序号完 成 单 位 名 称邮政编码所在省市代码详细通信地址隶属省部单位属性1w农业技术推广站0w都大街农业局山东省52345678注:1.完成单位序号超过8个可加附页,其顺序必须与鉴定证书封面上的顺序完全一致。 2.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填入完成和名称的第一栏中。其下属机构名称则填

45、入第二 栏中。 3.所在省市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写。4.详细通信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牌号码。5.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主管。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6.单位属性是指本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体企业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那一类,并在栏中选填.5即可。主 要 研 制 人 员 名 单序号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 献1男1961.8高级农艺师大学w农技站主持项目实施2男1966.9农艺师大学w农技站参与项目实施3女1972.3农艺师大学w农技站制定技术方案4男1971.3高级农艺师大学、学士w农技站参与制定方案5女1961.8高级农艺师专科w农技站组织项目实施6789科 技 成 果 登 记 表成 果 名 称十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双晚”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起始时间20060601研究终止时间20090616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单位名称w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省部代码名称山东省所在地区代码名称j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