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技术标准报批稿_第1页
[建筑土木]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技术标准报批稿_第2页
[建筑土木]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技术标准报批稿_第3页
[建筑土木]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技术标准报批稿_第4页
[建筑土木]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技术标准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34/txxx-2010db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xxx-2010 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 (报批稿)technical code for the intelligent systems of financial buildings2010-xx-xx发布 2010-xx-xx实施 联合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db 34/txxx2010technical code for the intelligent systems of financial buildings主编部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

2、研究院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1年6月1日2010年 合肥前 言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09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30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该规范符合国家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本规范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定义;3.智能化设施级别划分;4.信息设施系统;5.信息化应用系统;6.公共安全

3、系统;7.建筑设备管理系统;8.智能化集成系统;9.机房工程;10.综合管网系统。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邮政编码23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安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兆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主要起草人:万 力 曹红星 杨之俊 孟 磊 周 峰 刘 流 崔 新 何继培 华宜平 翟少华 王小向 陈劲松 张忠宏 万 森 朱永前 陈苍苍 王春梅 王 鹏 孙 超 李 芳 主要审查人:李仲明 马明义 王 进 吕 涛 周 芳 林秋云 王靖绚 3- -目 次1 总 则52 术语和定义63 智能化系统级别划分 74 信息设施系统74.1一般规定 74.2通信接入系统 74.3计算机网络系统 84.4综合布线系统 84.5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94.6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104.7室内移动覆盖系统 115 信息化应用系统125.1一般规定 125.2信息发布系统 125.3一卡通管理系统 125

5、.4排队叫号系统 135.5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136 公共安全系统136.1一般规定 136.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46.3入侵报警系统 146.4门禁管理系统 156.5巡更管理系统 166.6停车场管理系统 166.7无线对讲系统 166.8监控中心 16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177.1一般规定 177.2系统设计 177.3系统功能要求 177.4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188 智能化集成系统198.1一般规定 198.2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 198.3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 209 机房工程209.1一般规定 209.2信息中心设备机房 209.3其他机房 209.4机房保障措施 2110

6、 综合管网系统 2110.1一般规定 2110.2室外通信管理2210.3室内综合管理 22附录a 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表 23本规范使用词说明 24规范性引用文件25条 文 说 明 261 总 则1.0.1 本规范作为安徽省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1.0.2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必须纳入建筑总体规划之中,与建设主体同步建设。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应能满足与其相关的业务扩展需求。1.0.3 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应贯彻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等方针政策,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并且考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工程建设中必须选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

7、定型产品。1.0.4 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增强金融建筑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物的应用价值为目标,以金融机构业务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应具有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1.0.5 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0.1金融建筑 financial building为银行业及其衍生品交易、证券交易、商品及期货交易、保险业等金融业务服务的建筑物。本规范所指的金融建筑,适用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省的各级机构的建筑物。2.0.2金融设施 financial facilities特指金融建筑物中

8、直接服务于金融业务的各种设备及其场所,包括计算机房、电源室、专用空调设备、营业厅等。2.0.3 公共交接间 architectural complex equipment room为具备安装多个通信业务经营者(包括固话和移动通信等)配线设备及安装通信设施的专用设备用房,是公众通信网与金融建筑通信设施的分界点。2.0.4同步数字体系(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结构等级,在传输媒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步信号的传送。2.0.5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multi-servic

9、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2.0.6企业数据监控中心(ecc) enterprise command center指对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实施集中监测、集中操作和集中管理的场所。2.0.7能耗监测系统 eneger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通过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具有建筑能耗在线监测与动态分析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统称。3 智能化系统级别划分3.0.1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适用不同规模的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标

10、准可划分为特级、a级、b级和c级:1 特级,适用于在我省的中央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全国区域性后台中心;2 a级,适用于中央银行、国家和外地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我省、计划单列市级的一级分行和我省的商业银行的总部;3 b级,适用于地、市分支行(含相当的专业支行);4 c级,适用于县、市支行以及办事处。3.0.2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上所述四个级别中的某一级建设标准实施。县级支行(三级行)以下的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等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可参照c级标准建设。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可参照相应标准对照执行。3.0.3本规范不适用

11、于银行金库、货币发行库等特殊金融场所和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侨资、中外合资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机构等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业务分支机构及驻华代表处)的智能化系统建设。4 信息设施系统4.1一般规定4.1.1信息设施系统应根据金融建筑的等级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应用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4.1.2金融建筑中的信息设施系统宜包括通信接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等。4.1.3信息设施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12、50314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4.2通信接入系统4.2.1通信接入系统应以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为基础,通信平台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4.2.2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设置金融行业专用通信接入系统。4.2.3有线语音通信主要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综合ag或fttx+iad方式。4.2.4 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具备两个或以上不同的出局光缆路由,并具有光纤传输、网络传输、微波传输、双绞线平衡传输、宽频共缆传输等多种传输方式。4.2.5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应在适当部位预留微波通信天线管道及设备安装空间,应设有独立的传输设备。传输设备可以是sdh、mstp,宜同时具备2m(e1

13、)、155m stm-1、622m、fe、ge等接口。4.2.6 特级、a级的金融建筑除应设有线通信接入系统外,尚宜设有国际金融信息服务功能的卫星接收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且应符合国家现行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7的有关规定。4.2.7 营业厅等公共场所应配置公用电话和无障碍电话。4.2.8金融建筑通信系统宜采用光纤接入网,通过相关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使现有的网络基础建设均可实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4.3 计算机网络系统4.3.1 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满足金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根据网络运行的业务信息流量、服务质量要求和网络结构等要素,结合金融建筑的标准等级具

14、体配置。4.3.2 系统设计应考虑网络、安全、存储、通信、管理等要素。4.3.3 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1 网络架构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2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筑群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4.3.4 计算机网络通信应到达所有的办公间,预留无线局域网及信息发布等多种数据接口,重要信息终端应采用光纤到户的模式,系统桌面用户接入宜根据需要选择配置100/1000mbit/s信息端口。4.3.5 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设有wlan,c级金融建筑营业厅及布线不便的区域宜设有wlan。4.3.6 系统应采取物理隔离措施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并符合金融机构安全部门的

15、有关规定。4.4综合布线系统4.4.1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金融建筑等级、金融设施的分布情况及管理模式进行规划设计,系统要求进行适度超前、布局合理。4.4.2 信息插座应具备一定的冗余,并满足以下要求:1 满足办公和管理人员对内、外网信息接入的需求;2 满足装饰的需求;3 满足如柜台业务、多媒体查询等金融业务的需求;4 使用对象不确定的用房,宜采用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结构。4.4.3 公共区域宜预留无线网络ap点。4.4.4 综合布线系统选用的缆线,应考虑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及阻燃等级等机械和防火性能。特级、a级金融建筑内宜采用低烟无卤环保型产品。4.4.5 在特定条件下(例如规

16、模大、环境条件、保密等原因),内网建设应考虑使用光缆或屏蔽系统。4.4.6 主干线布线线缆和配线器件在支持语音业务信息传输时,宜采用超五类及以上等级的铜缆布线器件;在支持数据、图像业务信息传输时,宜采用万兆光缆布线器件或采用六类等级或六类等级以上的铜缆布线器件。4.4.7 公共交接间、设备间、电子计算机房内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金融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4.4.8 特级、a级金融建筑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4.4.9 综合布线系统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有关规定。4.5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4.5.1有线电视和卫

17、星电视接收系统应与金融建筑等级划分和本地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相适应,特级、a级金融建筑应配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4.5.2有线电视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1 有线电视系统终端应配置在营业区域、大厅、值班室、食堂、休息间、会议室、机房、重要的办公室等,终端在室内安装的高度应满足建筑内部的功能需要;2 自设前端设备应根据节目源种类、传输方式及功能需求设置,应与当地有线电视网协调;3 应考虑金融业务信息发布系统对有线电视信号接入的要求;4 有条件情况下,有线电视系统信号可接入计算机网络。4.5.3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1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包括抛物面天线、馈源、高频头、功率分配器和卫星接收机;2 应在

18、建筑物相关对应的部位,配置或预留天线安装的空间和基座基础、室外馈线引入的管道等;3 卫星电视前端接收室应靠近天线;4 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设施,应满足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4.5.4传输与分配网络宜符合下列要求:1 单体建筑采用同轴电缆楼层集中分配分支方式,不应采用树形串接方式;2 建筑群之间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传输方式;3 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网络,以满足金融增值业务对数据传输的需求。4.5.5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 6510及行业标准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有关的规定。4.

19、6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4.6.1特级、a、b级的金融建筑内应设置广播系统,广播系统根据使用性质和功能宜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紧急广播系统,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1 广播系统宜采用定压输出,输出电压宜采用70v或100v;2 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与火灾应急广播合用系统,在发生火灾时,应将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强制切换至火灾应急广播状态,并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有关的规定;3 营业场所应设独立的广播控制设备;4 对环境噪声较高的营业场所设置广播系统时,应从建筑声学和广播系统两方面采取措施,满足语言清晰度的要求。4.6.2 扩声系统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

20、1 应与建筑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同时进行,并与其他相关专业密切配合;2 会议厅、报告厅等专用会议场所,应采用语言扩声一级标准;3 多功能厅应采用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标准;4 当扩声系统兼做火灾应急广播时,应满足火灾应急广播的的控制要求。4.6.3 会议系统宜分为会议发言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远程视频会议、集中控制系统等,系统应对会议场所进行分类,即按大会议室(报告)厅、多功能大会议室和小会议室等配置会议系统设备。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会议发言系统宜包括会议讨论系统、会议表决系统和同声传译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应设专用的译员室。在满足会议发言功能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辅助设备以扩充系统的辅助功能

21、,如摄像跟踪联动、会议签到、会议照明控制等。2 视频显示系统宜包括投影系统、led屏、lcd屏等。显示系统应满足会场布局、会议功能的同时,结合显示技术的特点,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显示系统组合方案。3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应支持会场音频、视频及其它媒体信息的远程双向传输,实现远程、实时且互动的沟通。当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设备组网时,应能够实现音/视频混合或切换、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定时和会议控制等功能。4 宜配置会议室集中控制系统,以简化整个会议系统的操作,实现对会议设备的集中控制。5 会议系统的用房、线路敷设、供电、照明、防雷、接地及环境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有关的规定。

22、6 会议系统设备宜按下表配置:会议系统设备配置表项 目配置要求大会议室(报告)厅1 音频扩声系统 2 视频显示系统 3 会议发言系统 4 集中控制系统5 舞台灯光系统6 舞台机械系统多功能大会议室1 音频扩声系统 2 视频显示系统 3 会议发言系统4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5 视频跟踪系统 6 集中控制系统 小会议室1 视频显示系统4.7室内移动覆盖系统4.7.1 当建筑物内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应设置室内移动覆盖系统。系统应支持多家运营商的通信服务,宜采用合路技术,且应考虑通过不同的运营商提供备用的传输通道。4.7.2 系统设备的安装应与建筑外观协调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预留场地、电源和管

23、道。4.7.3 建筑物内安装室内移动覆盖系统时,在管道密集和地下室等信号较弱和易受干扰区域,应考虑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布设到相应的区域,并能通过小型天线发送基站信号。5 信息化应用系统5.1一般规定5.1.1 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信息发布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排队叫号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等。5.1.2 金融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提供快捷、有效的业务信息运行的功能;2 具有完善的金融业务支持辅助的功能,满足金融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3 系统设备宜具有不间断工作的能力。5.1.3 系统设计时,应提供相关预埋管线、箱、盒等的安装和敷设要求。5.1.4 信息化应用系统除应符

24、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及现行国家和行业规范的要求。5.2 信息发布系统5.2.1 银行、保险、证券、商品期货等金融建筑的营业大厅、楼层、电梯轿厢等处应设信息发布系统实时发布业务信息及向建筑物内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导引等功能。5.2.2 信息发布系统的屏面宜采用led屏、lcd屏、pdp屏、触摸查询机等,银行利率屏、外汇牌价屏等专业用屏应符合金融设施的业务要求,应具有接入数据的通信接口。5.2.3 显示屏尺寸、显示方式、外形色调及安装布局等应与建筑总体规划、业务需要、使用环境及建筑格局相适应,应具有多种音视频输入接口方式。5

25、.2.4 信息发布系统的信号传输宜配置专用的网络适配器或采用专用局域网传输,系统控制设备应能实现系统的集中监控、多屏组网联控等功能。5.3 一卡通管理系统5.3.1 一卡通管理系统应以数据库和各种类型的卡片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辅助手段,将各项基本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设备及金融业务的管理效率。5.3.2 系统宜包括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系统、消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发卡管理中心、一卡通数据中心等。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有关规定。5.3.3 卡片宜选用非接触式ic感应卡、非接触id感应卡、非接触rf-uimsim感应卡、智能cpu卡等,卡

26、片应具有作为识别身份、门钥、重要信息密钥等功能,并具有各类其他消费、票务管理、资料借阅、物品寄存、会议签到和访客管理等功能。a级及以上的金融建筑一卡通系统宜采用智能cpu卡。5.3.4 发卡管理中心应对卡片表面印刷信息提出要求,包括个人姓名、照片、部门、职务等,统一建立相关数据库,并对不同类型的卡片进行授权操作。5.3.5 一卡通数据中心应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存储服务器宜设在信息中心设备机房内。5.4排队叫号系统5.4.1 特级、a级银行及保险业类金融建筑的营业大厅应设置排队叫号系统;b级、c级银行及保险业类金融建筑的营业大厅宜排队叫号系统;证券交易、商品交易类建筑的营业大厅可设置排队叫号

27、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应具备网点服务智能管理功能。5.4.2 系统设备应包括服务器、取号机、物理呼叫器、窗口显示屏、等候区显示屏、扩声设备等,宜配置客户评价系统。5.4.3 对布线不便的区域,可选用性能稳定的无线传输设备。5.5物业运营管理系统5.6.1特级、a级金融建筑应设置物业运营管理系统,b级、c级金融建筑宜设置物业运营管理系统。5.6.2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应能采用管理平台软件对金融建筑内各类设施的资料、数据、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5.6.3应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功能选择,管理平台软件应支持后期功能模块的无障碍扩展。6 公共安全系统6.1一般规定6.1.1 公共安全系统宜由

28、安全管理系统和相关子系统组成。安全管理系统应具有适应银行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的扩充性,相关子系统宜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等。6.1.2 金融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尚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 16676、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规定ga 38及其他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6.2.1

29、金融建筑应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对建筑物内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重要部位等进行视频探测的画面再现、图像的有效监视和记录,一般由前端、传输网络和控制中心组成。6.2.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摄像机的覆盖范围应包括建筑的营业区域、办公区域、停车场出入口、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电梯厅、楼层主要通道、营业场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运钞交接区、现金业务区、非现金业务区、银行营业场所内设置的自助机具、装填现金操作区、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机房和其他建筑设备机房等。6.2.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传输网络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分布和功能需求,采用模拟信号、网络视频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6.

30、2.4 系统的控制中心宜由显示、存储、视频服务器、视频管理软件、操作终端和控制台等附属设备组成。系统应具有控制分级、定时扫描、循环显示、分区监视、任意定格与锁闭、巡检报警、音/视频同步录放等功能。6.2.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图像在正常的工作照明条件下,业务区应能实时监视、记录交易全过程,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柜员操作及客户脸部特征;非业务区应能够实时监视人员的活动情况,回放图像应能清晰辨别人员的体貌特征。记录资料的保存期不应少于30天。6.2.6 报警中心控制系统:应具有同时控制电视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的功能。识别功能应在接收信号的同时,立即识别部位、性质(抢劫、盗窃、火灾事故)并在屏幕上显示;记

31、录功能应显示报警时间和处置预案,并打印记录。中心控制系统应有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与公安机关“110”报警联网。6.2.7 当离行式金融设施具有语音求助终端时,应与本地的视频监控进行联动。6.2.8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与门禁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摄像机辅助照明装置建立联动,在重要防范区域应有声音复核装置。6.3入侵报警系统6.3.1 金融建筑应设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应由入侵探测器、传输、声光显示与(或)记录、控制四个主要部分组成。6.3.2 金融建筑应根据环境场地和使用要求选用红外/微波入侵探测器、感应探测电缆、电子栅栏、震动探测器等相应的入侵探测器。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区域应包括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

32、离行式自助机具、营业场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业务库、安防监控中心、计算机机房和其他建筑设备机房(如水泵房、配电站)等处。6.3.3 各类防范区应安装两种以上探测原理的入侵探测器,入侵探测器的安装不应有盲区,探测器之间应有至少20%以上的交叉覆盖面,探测器的作用距离应有30%余量。在交叉覆盖时,应避免相互干扰。6.3.4 现金业务区应安装不少于2路独立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紧急报警装置应能立即向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报警,同时应启动现场声、光报警装置。紧急报警装置应安装在隐蔽位置,且便于操作和维修。6.3.5 离行式自助银行及机具的入侵报警装置宜增添短信功能和语音通讯功能,报警装置在报警状态可以通过

33、两种以上通讯方式实现双向监听和对讲的功能。6.3.6 系统应具有自检功能、故障报警、欠压报警功能。6.3.7 应能显示和记录报警部位和有关警情数据,并能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6.4门禁管理系统6.4.1 金融建筑宜设门禁管理系统,应能根据金融建筑及金融设施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办公、业务区域等需要控制的各类出入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及其准入级别,对其进、出实施实时控制与管理。6.4.2 门禁管理系统应由门禁控制器、读卡器、出门按钮、通讯集线器、感应卡、管理软件等设备组成。6.4.3系统的识别装置和执行机构应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现金业务柜台等重点防范设施宜

34、具有防尾随措施。系统的信息处理装置应能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并具有防篡改和防销毁等措施。6.4.4系统宜采用开放式的、基于485接口的tcp/ip协议。6.4.5系统应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管理系统等联动,同时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6.4.6有一卡通要求时宜与一卡通管理系统联网设计。6.5巡更管理系统6.5.1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采用在线式实时巡更管理系统。6.5.2巡更站点应设置在建筑物园区、出入口、电梯前室、停车场、重点防范部位、主要通道及走廊等其它需要设置巡更站点的地方。6.5.3系统应编制巡查程序,应能在预

35、先设定的巡查路线中,用信息识读器或其它方式,对人员的巡查活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6.5.4系统可独立设置,也可与门禁管理系统或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独立设置的巡更管理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网,满足安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管理的相关要求。6.6停车场管理系统6.6.1 系统应根据用户对车辆管理的实际使用功能需求设计。6.6.2 特级金融建筑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应具备车位显示及引导系统、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远距离读 卡系统、电动路障、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功能。6.6.3 停车场管理系统宜包含道闸、图像对比、语音提示、语音对讲、中文显示、自动出卡、收费管理等功能。6.6.4 系统宜采用远距离感应

36、读卡装置,有一卡通要求时宜与一卡通管理系统联网设计。6.7无线对讲系统6.7.1 系统应能够满足对讲机在建筑内95%以上面积的正常通话(包括地上地下)。6.7.2系统在建筑内部使用的频段应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以保证较好的通话质量,同时应避免天线辐射源对建筑群内部的其他系统造成干扰,并严格执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有关的规定。6.8监控中心6.8.1监控中心应设为禁区,宜设置在一楼或地下一层,不应设在厕所、厨房、浴室或者其他经常集水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毗邻。6.8.2监控中心应根据系统规模配置终端图像显示装置,能实时显示发生警情的区域、日期、时间及报警类型等信息。6.8.3监控中

37、心应具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向110报警服务台紧急报警的功能。6.8.4监控中心应设独立的不间断电源设备,对入侵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集中供电。电源应满足正常工作24h的需要。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7.1一般规定7.1.1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7.1.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对下列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1 暖通空调监控系统;2 给排水监控系统;3 变配电监测系统;4 照明监控系统;5 电梯监测系统;6 环境质量监测;7 能耗监测系统。7.1.3金融建筑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尚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38、定。7.2系统设计7.2.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运营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处理。7.2.2 系统的监控点数,应留有适当的裕量,不应小于10%。7.2.3系统设计应符合电气、暖通/给排水专业的设计界面。7.2.4系统宜提供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及安全防范系统(sas)的通信接口,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7.2.5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宜采用能耗监测系统实现建筑节能管理。7.3系统功能要求7.3.1空调监控系统对象宜包括压缩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蓄冰制冷系统、热力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系统

39、、空气处理系统、变风量(vav)系统、排风系统、风机盘管等。7.3.2在金融建筑营业场所等公共区域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流量变化较大的区域,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来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7.3.3当冷/热源系统、变风量(vav)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自动扶梯、电动窗帘等采用自成体系的专业监控系统时,宜通过标准通信接口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7.3.4热交换器进汽或水阀与热水循环泵应采用联锁控制。7.3.5送回风机与消防系统应采用联动控制。7.3.6特级金融建筑内机电设备的现场控制箱(ddc)应由企业数据监控中

40、心(ecc)的专用电源集中供电,不宜采用就近取电的方法进行供电。7.4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7.4.1 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和超出5000平方米的c级单体金融建筑宜设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7.4.2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应采用的智能化的监控系统,能完成对变配电系统内配电回路和重要设备的电气参数、开关量状态等信息进行监测、记录、分析、控制以及实现与上级能耗管理平台通信等综合自动化功能。7.4.3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对各个职能机构的能耗进行分项监测、统计和审计,有条件情况下,应能实现对金融建筑进行分户、分区域实时能耗监测,分项电量应按照以下标准分类: 1 照明插座用电;2 空调用电;3 动力用电;4

41、 特殊用电等。7.4.4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下列内容:1 集中监视和透明化管理,可按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生成用电报表,自动计算单位能耗;2 按负荷的重要性管理负荷,通过自动控制,切换或卸负荷等手段,使系统按优化的电耗指标经济运行;3 系统应提供有功、无功、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因数的监测管理功能,在不同的区域可自动或者手动投切电容器组,提高功率因数;4 系统应具有自检、恢复功能;5 系统应留有通信接口。7.4.5现场监控仪表或其他智能设备的通讯接口宜采用串行通讯方式(rs232或rs485)或者网络通讯方式(tcp/ip),报文传输协议宜采用modbus或者其它开放性通信协议,保证可以实时上

42、传采集到的各种电气参数。7.4.6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范围和技术标准尚应符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建科2008114号)的有关规定。8 智能化集成系统8.1一般规定8.1.1金融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宜包括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和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8.1.2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应以满足营业场所报警控制管理设备与音/视频控制管理设备、出入口控制设备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联动为目标,应采用集中管理的平台进行操作。8.1.3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范围宜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系统应能实现各集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监

43、测、数据分析、联动控制功能。8.1.4智能化集成系统(bms)应预留上行接口供信息系统集成(ibms),宜满足金融业务系统及物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相关需要。8.1.5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8.2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8.2.1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应下列要求:1 营业网点图像、声音的实时监控,特殊监控点视频保密;2 访问授权认证管理,录像资料的远程下载和调阅;3 网络矩阵输出,联动电子地图管理;4 呼叫请求和远程语音对讲,远程报警接收和处理,远程设备自/手动远程巡检;5 门禁刷卡信息上传,远程控制门禁开关,远程控制电器开关。8.

44、2.2 网点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尚应符合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 16676、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规定ga 38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3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8.3.1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满足金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2 以建筑物的规模、金融业务性质和物业运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集成;3 系统管理平台宜采用网络式结构,通讯层宜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架构。8.3.2 建筑设备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尚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5、。9 机房工程9.1一般规定9.1.1金融建筑的机房工程宜由信息中心设备机房、电信接入机房、智能化系统总控室、安全监控中心机房等组成。9.1.2机房工程内容宜包括装饰装修工程、配电工程、消防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空气调节工程、监控工程、防雷接地工程、灾害防护工程等。各类机房的防雷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有关规定。9.1.3 与金融业务有关的机房应保证双回路供电,确保机房供电安全及机房设备稳定运行。9.1.4 建筑与结构设计应符合机房的整体规划,当受土建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9.1.5 机房工程的建

46、设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9.2信息中心设备机房9.2.1 信息中心设备机房的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有关的规定。9.2.2 特级、a级金融建筑应考虑金融业务数据备份机房的建设,数据备份机房的建设尚应符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的有关规定。9.3其他机房9.3.1 金融建筑内的其他机房宜包括电信接入机房、智能化系统总控室、网点监控中心机房等。9.3.2 特级、a级、b级金融建筑应设有电信接入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信接入机房主要为电信、网络及其它相关系统信号接入的设备机房,宜设在建筑物内一层或者二层;2电

47、信接入机房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大楼进出线的数量、路径等因素;3弱电井内应有良好的照明。9.3.3智能化系统总控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广播系统等可集中配置在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内,各系统设备应占有独立的工作区,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2智能化系统总控室用作安防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有关的规定;3智能化系统总控室的面积应与智能化系统建设规模相适应。9.3.4可根据金融机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管理等级的划分需求设置网点监控中心机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网点监控中心机房应设置为禁区,应具备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

48、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2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3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有关规定。9.4 机房保障措施 9.4.1机房应有保证人员正常工作(含值班)的相应辅助设施。9.4.2机房应建立完善的系统和设备维护责任制度。9.4.3机房内的各系统和设备应具备完善的公共安全防范措施。10 综合管网系统10.1一般规定10.1.1综合管网系统从使用环境上可划分为室外通信管道和室内综合管道。10.1.2系统建设应遵循管网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具备充分的扩展余量。管网应便于维护和检修,选材应附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具有防水、防腐蚀等特点。10.2.3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10.2室外通信管道10.2.1室外通信管道应与暖通、给排水、电气及其他管网综合规划。10.2.2由户外引入的供电与通信、弱电线路应分开敷设,宜采用排管埋地或电缆沟敷设的方式。10.3室内综合管道10.3.1室内综合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管线的布局应与其他专业进行协调,布局应合理、有序、美观,同时应注意避免其他系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