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课时分层作业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课时分层作业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课时分层作业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课时分层作业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9秋高中地理第4单元人类活动与地域联系课时分层作业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鲁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课时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2题。 F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 7cm- 6 Mfr 4 mfr 3 MO 2 000 1 QtXf: 丈各fl丹纶 A玉 穴肚生文出覺料) (L 八农汉: . fWWiII 1 inn 4 UM 1-OW 60003 0004 0003 0002 (XX) I ODO 0(km) 1 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 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 气候高寒,冬季

2、断流 2 .该流域开发的优势是() A. 上、中、下游水能资源均丰富 B. 石油资源丰富 C. 天然“黄金水道” D. 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解析】 第1题,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受此影响,长 江水量夏秋多、冬春少。第2题,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水量大,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大,有天然 “黄金水道”。 【答案】 1.C2.C 读长江流域经济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长江流域经济分布示意 -3 - 以下河流 3 .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 B.宜宾以下 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A. 重庆以下 C.宜昌以下D.下游地区 4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粮

3、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粮食作物只有水稻 B. 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C. 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 D.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70% 5.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武汉发展钢铁工业 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 电基地 A. B. C.D. 【解析】第3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 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第4题,长江流域粮食作物除

4、水稻外还有小麦、玉米,粮食产 量约占全国一半,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第5题,长江上游无商品 棉基地。 【答案】3.B 4.C 5.C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工程路线 图,回答68题。 6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经济 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主要为了减少 长江的洪涝灾害 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 B. C. D.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调水量少需开挖新河道,增加

5、工程量污染严重,水质差 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B. C.D.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6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长 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7题,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穿越的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冬季调水量较小;中线工程需要开挖新 河道,工程量大,同时穿越黄河还要建隧

6、道。第8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减小,会减轻汉江下 游的防洪压力;盐碱化是由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引起的;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会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6.C 7.B 8.D 9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支流:A、B、C; 湖泊:D; 城市:E、F; 水禾U枢纽: G、 H。 (2) 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中水能资源主要分布 在游地区,森林、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 游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 游地 区。 (3) 我国的三大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均与此区域有关,其中该地区是工

7、程 的调出地,是 工程的目的地,并且在该区域内的输电工程构成了我国西电东送的 通道。 (4) 中游地区形成了以 、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而下游地区 、 机电、化纤等工业在全国的地位突出。 (5) 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解析】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森林、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主要分 布在落差大的上游地区。 该地区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 三峡水电站的电能大量输送至长三角地区, 构成了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中部通道。为了有效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紧张及改善该地区的 大气污染状况,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西气东输的主要消费市场。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横贯我 国东、中、西三

8、大区域,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条件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 (1) 嘉陵江 赣江 乌江 鄱阳湖 武汉 重庆 三峡 丹江口 (2) 上 中、上 中、下 (3)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中路 (4) 冶金 机械 轻纺 (5)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冲A挑战练 江湖关系和谐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50 年来,洞庭湖经 历了 35 次水灾,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洪水接二连三暴发,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完成1012题。 10洞庭湖对长江及其支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是() A. 汛期削减洪水流量

9、B. 冬季长江水补给湖水 C. 增加水量的季节变化 D. 对枯水期流量没有影响 11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 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暴雨 长江洪水倒灌 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A.B. C.D. 1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拆除围垸,迁移居民疏通出湖河道 A.B. C.D. 【解析】 第 10 题,洞庭湖对长江的影响主要是调节径流量, 使径流量变的稳定。 第 11 题, 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湖面萎缩。第12 题,要改变水小灾 大的局面,要对河流的上、中游进行综合治理。 【答案】 10.A11.D1

10、2.A 8001 600 mm 之间。 13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7 - 材料二 图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 图3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 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等。 (2)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 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 (3)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选)() A.植物种类增加 B. 土壤肥力降低 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 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 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 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 第 (1) 题,长江上游流域地区森林、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第 (2) 题,结合 图2分析可知,水土流失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结合图3分析可知,在525坡度范 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 (3) 题,长江上游为河流的水源涵养区,所以 水土流失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土壤肥力降低。第(4) 题,影响水土 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降水、坡度、土质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分析。第(5) 题,治理水土流失需从 保护和增加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