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试题库1_第1页
理论力学试题库1_第2页
理论力学试题库1_第3页
理论力学试题库1_第4页
理论力学试题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静力学基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三铰刚架,受水平力P作用,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错的是()。A. AC为二力平衡杆件B. BC为三力平衡构件C. 反力Ra和Rb的方向都指向CD. Ra的方向指向C,Rb的方向不确定2.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触面的公法线,且()A 指向受力物体,恒为拉力B 指向受力物体,恒为压力C.背离受力物体,恒为拉力D 背离受力物体,恒为压力3.力的可传性原理是指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在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下()A .平行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B .沿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C.垂直其作用线移到刚体上任一点D 任意移动到刚体上任一点4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

2、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索()A.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B.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C.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D.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5图示平面结构,由两根自重不计的直角弯杆组成,C为铰链。不计各接触处摩擦,若在D处作用有水平向左的主动力F,则支座A对系统的约束反力为(A. F,方向水平向右B. F,方向铅垂向上2C.F,方向由A点指向C点D.F,方向由A点背离C点A.刚体B.变形体C.任意物体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6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7如图所示,不计自重的杆 AB,其A端与地面光滑铰接,B端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 面上,受主动力偶 M的作用,则杆 AB正确的受力图为()

3、& ()是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基础。A.二力平衡公理 B.力的可传性定理C.作用和与反作用公理D.力的平移定理9三直角折杆AB、BC、BD连接如图所示,不计自重。其中属二力杆的杆件是(A. AB 杆B. BC 杆C. AB杆和BC杆D. BD 杆10如图所示简支梁,受P力作用,对于反力Ra、Rb有以下四种表述,A. Ra、Rb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即fB. 反力 Ra J, Rb fC. 反力Ra方向不定,RbfD. 反力Ra、Rb的方向都是向下的,即J 一选择题其中正确的是(1D2B 3B 4B 5C 6A 7C 8D 9A 10A二.填空题1、 力矩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 。2、 静力学是是研究

4、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 的科学。3作用于刚体上的力, 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其作用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4.只在两点受力而处于无重杆,称为二力杆。5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 F ,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任一点O,但必须附加一力偶,此附加力偶的矩等于。6、图不弯杆ABC,不计重量,C点处受力F作用,用作图法可通过 定理,确定B点7作用于刚体上的二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二力大小、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约束反力的方向应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的运动方向 。9. 在图示平衡的平面结构中,两根边长均为a的直角弯杆AB和BC在B处铰接。BC杆的D处作用有铅垂力F,若不计两弯杆

5、自重和各接触处摩擦,则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C处约束反力的作用线沿 的连线。Ir*_L IIUB10.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法则确定。三、判断题()1、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2、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任意移动,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3、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在同一平面内。()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适用于刚体。四、简答题1简述二力平衡公理?2简述加减平衡力系公理?3简述力的可传递性原理?4简述作用与反作用公理?5简述物体系

6、统的内力和外力的区别?答案:二填空题1取矩点(作用面)2平衡条件3可传递性4平衡5F对0点之矩6三力平衡7相等相反8相反9 BC10平行四边形三、判断题1V 2X 3 V 4 V四、简答题1答: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答: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3答: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效应。4答: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5答:所谓物体

7、系统的内力就是系统内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而外力是系统以外 的其它物体对此系统作用的力。第二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一、选择题1 下述不同力系分别作用于刚体,彼此等效的是()(d表示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F,=F? = 10NF ic/ = 10cm(b)Fi血d= lOcniF.=12NCd)A (b)B. (b)(c)C.(c)(d)D. (d)(a)2、力偶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为()。(A )只能使物体转动;(B) 只能使物体移动;(C) 既能使物体转动,又能使物体移动;(D) 它与力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有时相同,有时不同。3. 图示平面直角弯杆 OAB , B端受力F作用。OA=a,

8、AB=b,OA 与水平线夹角为力 F与水平线夹角为a,则力 F对点O的力矩大小为(A . F(a+b)sin aB. F(a+b)cos aC. F . a2 b2 sinD. F . a2 b2 cos4. 平面汇交力系如图所示,已知Fi=.,3kN , F2=1kN,F3=3kN,则该力系的合力 R的大小应为A. R=0B. R= 3kNC. R= (1+2 . 3) kND. R=(1+4 . 3 ) kN 5平面一般力系向其所在作用平面内任意一点简化的结果可能是(A. 个力,一个力偶,一个力与一个力偶,平衡B. 个力,一个力与一个力偶,平衡C. 一个力偶,平衡D. 个力,一个力偶,平衡

9、6 .作用,则力F对O点的矩等于(A.FrB.F(L+r)C.F(L-r)D.Flr7图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上作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偶 为零),则支座B的约束反力Nb()A. 等于零mi和 m2,且力偶矩的值 mi=m2=m(不B. 作用线沿A、B连线C.作用线沿B、C连线D作用线沿过B的铅垂线8. (a)、(b)两图代表平面汇交力系的两个力多边形,其中哪一个图代表平衡力系,哪一个图 中的哪一个力代表合力。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应是()。A.图(a)的F4为合力,图(b)为平衡力系 B图( a)、图(b)都是平衡力系 0图(a)、图(b)都不是平衡力系D.图(a)是平衡力系,图(b)的F4是合力

10、m,受两个力偶作用,其力偶矩分别为9图示平面直角弯杆ABC, AB=3 m, BC=4Mi=300N m、M2=600N m,转向如图所示。若不计杆重及各接触处摩擦,则A、C支座的约束反力的大小为(A.Fa=300N , Fc=100NB. Fa=300N , Fc=300NC. Fa=100N , Fc=300ND. Fa=100N , Fc=100N10刚架AB受力和尺寸如图所示,其MA. 一lb.M2lA、填空题1、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 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2. A、B两点的距离 a=10cm, P=15KN,欲将 P力从 B点平移到 A点,得到的力 P=,附加力偶矩 m

11、A=。3、空间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一般可得一个力和一个 。4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5不为零的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则该力与轴的夹角应为6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7传动轴上的皮带轮如图所示,已知皮带张力Fi=3kN,F2=1kN,皮带轮半径R=0.5m,则其承受的转矩 Mo=N m。8.力偶对刚体的 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力与力偶相互(能或不能)平衡。9在一般情况下,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0简化,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等于原力系的,其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0;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系对简化中心0的主矩。10.图示正方形薄板 O

12、ABC在板平面内受力和力偶作用,已知:Pi= 50N , P2= 40N , M =50N m,该平面力系向 O点简化所得的主矩是 。JJC* 8Imyf A* 皿 三判断题)1、力偶可以等效于一个力。2、两力系向同一点简化的主矢、主矩相等,则两个力系等效。3、空间力偶矩矢是定位矢量。四简答题1、简述力偶的等效条件?2、简述力的平移定理?3、简述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结果有哪些?4、简述合力投影定理?5、简述合力矩定理?五计算题1三角形板受力如图示,已知 的结果。Fi 100N, F250N,F350N,试求该力系向A点简化6m一选择题1A 2A 3C4C 5D 6B7B8D 9D10B1不共线2

13、 15KN -1.5KN.m3力偶4代数和5 906代数和7 18移动不能9合力10 50N.m11 18N.m12相等相反不共线13力偶矩14合力、合力偶或平衡三判断题1 X2 V四简答题则此二力偶彼此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1答: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其力偶矩大小相等、转向相同, 等效。2答: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该刚体上的任意点,偶,该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的矩。3答:一个合力、一个力偶、一个平衡力系4答: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5答:合力对某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五计算题1 .解RxF3 F2 100N

14、RyFi 100NR ,RX2 Ry2100、2N45M 50 8400Nm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一选择题1. 平面平行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式有()A .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平面汇交力系最多可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数为()A . 2个B. 3个C. 4个D. 6个3个不平衡的平面汇交力系,若满足刀X=0的条件,则其合力的方位应是()。A. 与x轴垂直B.与x轴平行C.与y轴垂直D.通过坐标原点O4图示均质圆球放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a=30 ,圆球重P=10kN,受一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t作用而平衡,则斜面对圆球的约束反力的大小为()A. 5 .3kNB. 10

15、3kNC. 20.3kND. 30、3kN5. 图示超静定梁的超静定次数是()6. 物体A重量为Q,置于水平面上,接触面上的静滑动摩擦系数f=0.32,在物体上施加一水平拉力P=0.3Q,则接触面上的摩擦力F为(A. F=0B. F=0.3QC. F=0.32QD. F=Q7图示结构为()A .静定结构B .一次超静定结构C.二次超静定结构)D .三次超静定结构8空间平行力系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A. 2个C.6个)。B.3个D.1个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15kNC.17.3kNB.12kND.010图示平面机构,正方形平板与直角弯杆ABC在C处铰接。平9已知力P= 40kN , S= 2

16、0kN,物体与地面的静摩擦系数f=0.5,动摩擦系数f =0.4,则物板在板面内受矩为 M=8N m的力偶作用,若不计平板与弯杆的重量,则当系统平衡时,直角弯杆对板的约束反力大小为A. 2NB. 4NC. 2 . 2 ND. 4 2 N1B2A3A4A5B6B7B8B9B10C二.填空题1、平衡力系其条件为主矢为零, 为零。2、 重量为 W = 1000N的物块受水平力 Fi = 80N作用而处于平衡,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f=0.1,则物块所受到的静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3、对于受力平衡系统,若未知量的数目超过独立的平衡方程数,这类问题称为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Fx 0Ma(F)0

17、 , M b(F)0,其附加条件是A、B连线不能与垂直。5、已知力 W = 50N , Q= 300N,物体与墙面的静、动摩擦系数均为f=0.2,则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为。6、平面力系三矩式平衡方程:mA(FJi 1nn n0;mB(Fi) 0;, XmC(Fi)i 1i 1i 10其中矩心A、B、。三点不能。7、.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 或作运动的状态。8、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该力系中各力构成的力多边形9、一物块重600N,放在不光滑的平面上,摩擦系数f=0.3 ,在左侧有一推力150N,物块有向右滑动的趋势。Fmax=,所以此物块处于静止状态,而其F=。10、摩擦角

18、 m的正切tg m=,斜面的自锁条件是斜面的倾角aW 三判断题()1、一物体放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物体滑动。()2、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为静定结构。()3、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为超静定体系。()4、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只要用静力平衡方程式就可求出。四计算题1. 三铰拱刚架如图所示,受一力偶作用,其矩 反力。M=50kNm,不计自重,试求 A、B处的约束2、求图中所示梁的支座反力。120kN/m 8kN.m20kNFiC血1 m1mH_ 十 + JLB d1 m1 m3. 组合梁由两根梁 AB和BC在B端铰接而成,所受荷载和尺寸如图所示,其中q= 5 kN/m ,M

19、 = 30 kN m, a= 30o。不计梁的重量及摩擦,试求支座A和C处的约束力。第四章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一、选择题1. 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A .应力B .变形C. 位移D .力学性质2关于截面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变形的基本方法B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应力的基本方法C.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内力的基本方法D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内力与应力关系的基本方法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B. 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 内力必大于应力4. 常用的应力单位是兆帕( MPa), 1Mp

20、a =()A . 103N/m2B. 106 N/m2C. 109 N / m2D. 1012 N / m2可以5. 长度为I的简支梁上作用了均布载荷 q,根据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间的微分关系,确定()A 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弯矩图是抛物线B剪力图是抛物线,弯矩图是水平直线C.剪力图是斜直线,弯矩图是抛物线D剪力图是抛物线,弯矩图是斜直线6如图所示悬臂梁,A截面上的内力为(A. Q = ql, M = 01 2B. Q = ql, M = - ql221 2C. Q= ql, M = ql32D. Q = ql, M = - ql227. AB梁中C截面左,右的剪力与弯矩大小比较 ( )A. Q

21、c 左=0。右,M c 左M c右B. Qc左=Qc右,Me左抽c右C. Qc左vQc右,Me左=抽c右D. Qc左0。右,M c左=抽c右&为保证构件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构件应具有足够的()A.刚度B.硬度C.强度D.韧性9.内力和应力的关系(A内力小于应力B内力等于应力的代数和C内力为矢量,应力为标量D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10、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上的内力为(。(A M 0, Fs 0 ;qqa1F(B M 0, Fs 0 ;ACJB(C) M 0,Fs 0 ;ara/2a/2r(D M 0, Fs 0。* *H1D 2C3C4B5C 6C 7A 8A 9D 10C二.填空题1、杆件的

22、横截面 A=1000mm 2,受力如图所示。此杆处于平衡状态。 P=CT 1-1= -i一h 2构件上随外力解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 。3. 梁段上作用有均布载荷时,剪力图是一根 线,而弯矩图是一根 线。4. 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刚度和 。5构件内单元体上二相互垂直棱边夹角在构件受力后的改变量,称为。6 强度是材料抵抗 的能力。7构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即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构件不会产生过大的8理论力学研究的物体是刚体,而材料力学研究的物体是 。9. 梁的弯矩对截面位置坐标的一阶导数为截面的 .10在梁的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 。三判断题 )1.构件内力的大小不但与外力大小有关,还与材料的截面

23、形状有关。2.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集度。3截面形状及尺寸完全相同的一根木梁和一根钢梁,若所受外力相同,则这两根 梁的内力图也相同。()4.分别由两侧计算同一截面上的Q、M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5.在作刚架内力图时, Q、N要注明正负号,M图不注明正负号,但必须画在受压侧。()6.静定梁的内力只于荷载有关,而与梁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无关。()7微元体在受力过程中变成虚线所示,则其剪切应变为。*八1 rhRti i 1一严 Tf 一四简答题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有哪些?2梁的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是如何规定的?3. Q.M与之间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五计算题1试作如图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4、。2悬臂梁受力如图,试作出其剪力图与弯矩图。3、如图所示右端固定阶梯形杆, 承受轴向载荷Fi和F2所用,已知Fi 20KN,F? 50KN,试画出杆的轴力图,并求出最大轴力值。第五早拉伸和压缩、选择题1 图示受拉杆件横截面面积为A,则a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FB cosAF C.A cosF 2cosA2图示轴向受力杆件中n-n截面上的轴力为()A. -3PB. -4PC. +4PD. +8PA 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 .都是横截面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 .都是45。斜截面4.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是( )A. b eB. b pC. b sD. b b5.虎克定律应用的条件是( )

25、。A.只适用于塑性材料B.只适用于轴向拉伸C.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D.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6.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称为轴力,表示为()A. F nB.TC. FqD.Fjy7.低碳钢冷作硬化后,材料的()A .比例极限提咼而塑性降低B.比例极限和塑性均提高C.比例极限降低而塑性提高D.比例极限和塑性均降低3.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8拉压胡克定律b =E &的另一表达式为()lB.lA.FnC.D. lFnIEA9.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极限应力一般取为()A. b eB. b 0.2C. b sD. b b10. 图示为一轴力杆,其中最大的拉

26、力为()。A. 12kNB. 20kNC. 8kND. 13kN二. 填空题1.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称为 。2. 材料中应力变化不大,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 。3 等直杆受轴向拉压,当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杆件的轴向变形与横截面面积成比。4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 极限,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值是一常数。5、直杆轴向拉伸时,用单位长度的轴向变形来表达其变形程度,称为纵向。6由于杆件截面尺寸的突然改变而使局部区域出现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是。7、 使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工程上一般把作为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8、 表征材料塑性的两个物理量是延伸率和 。9轴向承受

27、拉伸或压缩的杆件,其轴向变形I EA1中的分母EA越大,轴向变形越小,因EA而EA称为。10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其含义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构件不会 。三判断题)1、强度极限是衡量脆性材料的唯一强度指标。2、拉压杆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没有正应力。3、通常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负,压缩时为正。()4、 e弹性极限5、c p代表强度极限6、c s代表屈服极限7、低碳钢拉伸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塑性、强化、颈缩四个阶段8、若杆的总伸长量为零,则各截面无位移。()9.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10、两根长度、横截面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等截面直杆,当它们所受轴力相同

28、时,两杆横截面上的应力相等。四、简答题1、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2、禾U用强度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五计算题1、如图所示为二杆桁架,1杆为钢杆,许用应力1=160MPa , 横截面面积A 1=6cm2; 2杆为木杆,其许用压应力2=7MPa , 横截面面积A2=100cm2。如果载荷P=40kN,试校核结构强度。2 22、如图所示变截面杆件,AB段横截面面积 A1300 mm , BC段横截面面积 A2200mm , 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00GPa,试求:(1)横截面上的正应力;(2)杆件的总变形量。20kN30kN10kNiMj=- - - - -ABC1m ,1 m答案一选择题1D2C

29、3A4D 5C 6A 7A 8D9B10B二填空题1轴力2屈服现象3反4比例5线应变6应力集中7(T S8断面收缩率9抗拉刚度10破断三、判断题1 V 2 X3 X 4 V5X6V 7X 8 X9 X10 V四、简答题1答: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2答:校核强度、确定截面尺寸、确定许用载荷。五计算题1解:两杆均为二力杆,取结点A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工 y=0,N1Sin30 -P=0 N1=P/si n30 =80kN工 x=0,-N 1 cos30 +N2=0 N2=N1COS30 =69.3kN31 杆:T 1=N1 80 1(2 =

30、133MPa t 1A16102AB段轴力20kN (压力)两杆均满足强度。2、解:(1)求杆件各段轴力BC段轴力30201 0kN (拉力)2 杆:3N 269.3 10cr 2=-2 =6.93MPa2A2100 102(2 )求杆件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AB段BC段F N120103A130010 6FN210103A2200106i266.7106Pa66.7MPa (压应力)50 1 06 Pa 50MPa (拉应力)(3)求杆件的总变形量1 AB1 BCF N11 ABEA1Fnb1 cea220 103 19200 1030030.083 10 m10 610 103 196200

31、 10 200 100.083mm第六章扭转和剪切一、选择题1.当轴传递的功率不变时,该轴所承受的外力偶矩M0与其转速成()A .正比B.反比)m.刖CBD)BFqDM()o0popoCD16()IIMAfM.B)bs是C. TA. Fnd34)4)4)钛1B爭5挤压强度条件是,挤压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9在铆钉的挤压实用计算中,挤压面积应取为(C.二次函数关系D.三次函数关系2图示受扭圆轴的扭矩符号为(3圆轴受扭时,内力偶矩称为扭矩,表示为(4影响圆轴扭转角大小的因素是A.扭矩、材料、轴长B.扭矩、轴长、抗扭刚度C.扭矩、材料、截面尺寸D.扭矩、轴长、截面尺寸A.许用挤压应力B.极限挤压应力

32、7若空心圆轴的外径为&圆截面杆受扭转力矩作用,横截面扭矩为Mn,在线弹性范围内横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是A.AB段为正,BC段为负B.AB段为负,BC段为正D.破坏挤压应力 )。D、内径为如D,则抗扭截面系数Wn=( )AB、BC段均为正AB , BC段均为负C. d bs=P/(2bt)D. d bs=4P/( n d2)C.最大挤压应力6图示铆钉联接,铆钉的挤压应力dA. d bs= 2P/( n d2)B. d bs=P/(2dt)A. 实际的挤压面积B. 实际的接触面积C. 挤压面在垂直于挤压力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D. 挤压力分布的面积10两根长度相同的圆轴,受相同的扭矩作用,第二根轴直径是

33、第一根轴直径的两倍,则第一根轴与第二根轴最大切应力之比为()A 2:1B. 4:1C. 8:1D. 16:1二. 填空题1、 已知圆形截面的直径d,则Wp=。2、 已知圆形截面的直径d,贝U Ip =。3、 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 。4、 Glp反映了截面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称为截面的 。5、 圆轴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任意点的切应力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6、.图示圆轴,受到四个外力偶作用,则其外力偶矩m=、T1 =、T2=。7. 内半径为d,外半径为 D的圆截面杆扭转时,其极惯性矩Ip=,抗扭截面系数Wp=。&轴传递的功率一定时,转速越 ,外力偶矩越小。9.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来说,在比例极

34、限内,已知材料弹性常数E、,则G=。10. Wp=I p/R, Wp 称为, l p 称为。三、判断题)1、WP是抗弯截面系数。)2、圆轴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不存在正应力,只有切应力。()3、圆轴扭转变形时所有距圆心等距离的点,其切应力均相同。()4、Glp越大,则扭转角就愈小。()5、受剪构件将发生错动的面,称剪切面。()6、构件承受剪切作用时,只有一个剪切面,称为单剪。7、扭转的受力特征是外力偶矩的作用面与杆件的轴线相垂直。四、计算题如图所示,等直圆截面轴 ABC,承受扭转力偶矩 Ma、Mb和Me作用,已知Ma= 180 N m, Mb= 320 N m, Me = 140 Nm,极惯性矩

35、lp=3.0X 105 mm4, 1 = 2 m,切变模量 G = 80 GPa, 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扪=0.5 ( )/m。试计算截面C相对于A的扭转角,并校核轴的刚度。答案一、选择题1B2A 3C 4B5A6B二、填空题D31 -16D42323轴4抗扭刚度5正比6 2KN.mE2(1 u)MAMbMeAC7B 8C9C 10C-8KN.m -5KN.mD3i1610抗扭截面系数极惯性矩三、判断题1 X2 V 3 V4 v5 V6 V7 V四、计算题解:,AB段:TabMA 180 NmBC 段:tbcMe140 NmTabI1802ABGl p801093.01051012TbcI140

36、2BCGI p801093.01051012截面C;相对于A的:扭转角:ACABBC1.50102 1.1710AB段扭矩最大,应校核此段轴的扭转刚度:1.50 10 2 rad1.17 10 2 rad20.33 10 2 radmaxTab 180GI18018080 1093.0 104 5 *10 120.43( )/m该轴的扭转刚度符合要求。第七章弯曲一、选择题1、对梁而言,如把集中力尽量靠近支座,则最大弯矩将()。A. 减小B.不变C.增大D.不一定若杆长减小一半,则自由端挠度为(Fly 3ei3.图示悬臂梁自由端挠度C.2yqMiirmA BC/8y6圆环形截面梁的外径为D,内径

37、为d,内外径之比-J6,其抗弯截面系数Wz应为(A.-D-(1)32B.D332(12)C. -D-(13)32D.-D-(1324)7.矩形截面尺寸如图,Zc为形心主轴,Z轴 Zc轴,IZ应为(7ba3A. Iz=12ba3B. Iz=1213ba3C. Iz=127ba3D. Iz=3&如图所示圆形截面图形的形心为C,直径为d,图形对y轴的惯性矩为(A.Iy=d48B.Iy=d416C.Iyd432D.Iyd464一.iL 丿9. 梁的截面为T字型,Z轴通过横截面的形心,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有()。A. 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位于同一截面CB. 最大拉应力位于截面 C,最大压应力位于截面DC

38、. 最大拉应力位于截面D,最大压应力位于截面CD. 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位于同一截面Dpa10. 如图所示两根梁,I, b和P均相同,若梁的横截面高度 力是原梁的()。h减小为h/2,则梁中的最大正应a4(D) 8 倍。(A) 2 倍;(B) 4 倍;(C) 6 倍;二、填空题1挠度和 是度量梁的变形的两个基本物理量。2、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 。4如图所示三角形对三个平行轴的惯性矩中最小的是。5空心圆截面外径、内径分别为 D和d,则其抗弯截面系数 Wz=。6、根据梁的支撑情况,把梁分为 、外伸梁、悬臂梁。7 梁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数值为 。8工程上常将铸铁梁的横截面做成对中性轴不对称的形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