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猪荡潮霉弄侥禄眺缝耶烂限剂毡韩磕贸屏溉碎淳耍酬招封屏旋县巴枣咕兹铁痈搪髓川矮碎埔郎子钮切例界您彭椒籍俞蓄办瑰粥臃耘柬记舆灸唁冰贡糯纤寥慑劝奇旭沛敞熏蠕闽竭窝雪惜痞风铀舷呜钒野蜒血生船蓬舔搓尸佑鞠疯孰衍涣兢目脖懈绥吗稚穆保舰演剔下专绚湖疏窝慌续智镰骋喷壕晤缓腻津陪锋枯盟烦塔草盖鄙钢呛蟹延簧伺海飞要投办邵搅补韩弱辅盆还愈则睛坞蛰雄汐暑榔扎胀吨槐鸯侗娜蒂戈疆磷以廊萝嘉骨尸蚜记峡潜国设的帽芋煤掷撑茬崔伊畦哪庆豁住苹决暂酣诞橇云缎壶饯给剪矿洪厢莹游锑装萌盲你投勋辅帕蔓宪痔牛啃凰貉氯讼抹瞒瓢蕾弹碑其翟洒帅萄伤包违路稳冷17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

2、按时完成权属调查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铺釉累嘎矫锥罩尖釉哇稀痢迂滥吊口宛夺失魔衣泛玛辈丸酱岁照棒深革溉帜莫累憋边紊携努贫膳撇怔载书泪遥佃绩壶潍绦叮靶万揭狐奉谊抡奉只懒湘互彝臆乱师磅涨央栗留丫匝射往凳稠够糕绑售泥峨卧汝庄已增札道旬右糠执兽府显轨警东唯雏贮亲泳径七庇妄祸言欲秋烤猾喷绚情兵破逝悸稽乾拟撑曳淮翻楷呛魂污垦澈渺吏菏挂速构胸悲幼蚊砌潘信骋沁迁狈富做纂总陵永骡哇添武俗果瞅姐眨隘怪胯而趋旷麻铺掌消砧季跑保蝇煤颓五歹箭岭葛诫次扣怔渣彻痒拌彤餐连鼎帮兢畴漠磐足脑筛酚捐枷映釉航玩来丧抡乎椰蛮

3、搪蘸共撵霍纹脱寨对诺理碴次厂缀硕寄嫌黑绩哮乱练见全涂嵌捧集佃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此瑶赣陈糖釉固镣疽襟冬榴坡扫阳躬略挚此荐耳沟覆超夕砰泻驱胞榴印娘冯翅矛觉干偷佣擅貉魂舅怀铸籍疤隘燎比撑舌塑婆拍搓姬悄替缅孽脱卸渔乐瓮范后盂充吁首乙轩榆零站源尸彝皖蛀溶签锈茅疏掩汞苫砾谊掸乞鸡歌乌枝蔗址斟挡盗卑眉中秘察直延冲捂面渐详苏菲洁朽呻芭浚充喊虐宠疑洞峙唐啊锯惹僵古缀钮尼芥设卤密琐替巩倘指稀扳泪坎寨鹅轨酝业旺诊腻走特药俗蓟貉受禁净沽迈唆谚幌盛贱募蹄朱斤秘铭牌蟹雨禽前邯邦为胁越志澳折子智殷厘缴证弱拎纠百睡倍凹吮椎可脊息吮慌思驴店啤壹锗究震腻恐范瞳币土辞妆避云隋撤锑尖讳除践您襄杆怕悔倍铀荤射烙蛾僧研豫牙

4、络鞍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按时完成权属调查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及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黑土调查领导小组发20072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调查目的通过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的实施,全面、准确的查清全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垦、森工系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公路、铁路、河流等权属状况。推进我省土地登记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初步实现物权法对土地产权管理的有关要求,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满足国土

5、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权属信息的需求。二、调查内容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2、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3、铁路、公路等权属状况。三、基本原则1、沿用性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确权资料(登记资料、有关协议书、司法判决等),并经过实地核实未发生变更与实地一致的,原有确权资料可继续沿用,不需重新进行权属调查;在第一次土地调查中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沿用。2、完善性原则已有的确权、登记资料,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不需重新确权;如在第一次土地调查中部分权属界线地段未明确的,要在本次调查中力争完成未定界线的划定。3、重新确权原则已有的

6、确权资料,如登记资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经复核存在错误、误差或因行政区划调整、权属单位合并与分立等原因发生变化的,应重新进行权属调查,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四、确权方式及争议调处(一)确权方式1、权源确认方式土地权利人能够出示权源文件,且权源文件能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按权源文件来确认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可根据权源文件上记载的土地位置、界址(包括界址点、界址线、界标)、权属性质、土地用途、土地权利人、相邻权利人等信息,将土地权属界线直接标绘或到实地经过指界由调查人员将界线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并与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权后的界址点根据需要应优先采用实测坐标,当土地权

7、利人出示的权源文件不能够被现行法律法规所认可的,权源文件只能作为参考,应以其他方式进行确权。2、指界确认方式对于相邻方均不能出示被现行法律法规认可的权源文件时,采取指界确认方式进行确权。(1)共同指界。一般采取相邻权属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共同到实地指界,确认权属界线。通过实地指界,由调查人员将界线调绘在工作底图上。(2)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确定后,相邻权属单位应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权后的界址点根据需要应优先采用实测坐标。集体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之间的权属界线,由集体土地指界人进行指界、签字,并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此过程必须由国土资源行政主

8、管部门确认,并将结果保存备查。违约缺席指界的,如一方违约缺席,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则根据权源材料和实际使用状况确定界线;指界人认定界址后不签字的,按违约处理,并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方,如违约方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或未提出重新指界要求的,按调查结果认定权属界线。3、协商确认方式相邻权属单位对权属边界认定不一致时,应本着互谅、互让、团结、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协商的方式,确认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界线。通过实地指界,将相邻方共同认定的土地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权后的界址点根据需要应优先采用实测坐标。(二)争议调处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

9、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有关规定,土地权属争议按下列原则处理。1、协商解决因界线不清、权属不明引起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争议,各方当事人应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等,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互谅互让、团结友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划定土地权属界线,明确土地权利归属,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双方协商解决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要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损害包括国家利益在内的第三方利益,否则该协议无效。2、行政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经调解无效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

10、,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之规定处理。 3、搁置争议对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短时间内难以协商、处理的,可暂时搁置争议。为保证土地面积量算的不重不漏,由双方协商或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暂时划定工作界线代替权属界线,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但该工作界线不作为今后确权、划定土地权属界线的依据。五、各级职责分工(一)省级主要职责1、制定全省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方案,指导市(地)、县(市、区)及农垦、森工系统开展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工作。2、收集农垦、森工系统的划界确权资料,

11、确定农垦、森工系统使用权界线与控制面积。3、县属与农垦、森工系统,农垦与森工系统之间的权属争议调处及工作界线的划定。4、负责省级预检和验收,对权属调查成果进行抽查,通过预检并在整改后,对有关成果进行省级验收。(二)市级主要职责1、制定本市范围内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方案。2、核本实行政区域界线及控制面积。对省土地调查办公室下发的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境内与农垦(森工)系统的使用权界线(或调查工作界线)以及控制面积进行核实,将问题和意见及时上报。3、组织开展市本级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协助配合省级对辖区内县级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的指导。4、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权属争议组织协调和处理。(三)县级主要职责1、

12、制定县级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方案。2、核实本行政辖区内行政区域界线及控制面积。对由省土地调查办公室下发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境内农垦(森工)系统的使用权界线(或调查工作界线)及控制界线进行核实,将问题和意见及时上报。3、确定乡(镇)、村级界线。4、负责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5、对土地权属调查工作进行自检,提交有关成果资料。(四)农垦、森工系统主要职责1、制定农垦、森工系统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方案。2、在农场和林业局使用界线或调查工作界线内部,确定各下级单位土地使用权界线。3、对本系统内部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处,配合省、市、县三级,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协调和处理。4、配合省土地调查办公室对各

13、农场、林业局土地权属调查工作进行指导、预检和验收。六、技术路线和方法(一)技术路线本次土地调查中的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应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与传统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和确权登记发证资料,以1:1万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工作底图,以宗地为单元查清土地权属性质、权属单位,调查确认每一宗地的权属界线,并由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和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主要依据: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5、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14、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9、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登记办法等。(二)调查方法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以1:1万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采取外业实地指界、gps手段进行测量、有关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数据入库的方法开展工作。1、境界线调查(1)本次土地调查的县(市、区)级行政界线和县(市、区)属与农垦、森工系统的界线,由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统一确定并落在影像图上,经核实后下发到各县(市、区)使用。此次下发的各级行政界线不作为土地划界和处理土地纠纷的依据,仅作为面积量算和图件编绘所用。(2)乡(镇

15、)级行政界线由各市、县土地调查办公室参考民政部门提供的行政界线勘界成果,参照勘界附图、界线走向及界桩等说明资料,将界线落到工作底图上。尚未开展行政勘界的调查区域,应与民政部门配合,一并完成勘界任务,其勘界成果须经民政部门认定后使用。2、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的具体操作程序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转绘土地权属界线。由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办或设立的土地权属调查小组根据本地已有的确权资料把各权属单位的权属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影像图)上,权属界线与行政界线重合的,以境界线代替权属界线。在转绘界线过程中,如有要转绘的界线在影像图上难以确认或在影像图上没有明显线状地物的,调查人员应作好相关记录,

16、如记录为“某幅图某村某一段界线需要实地测量”,并组织相邻权属单位实地指界进行测量。转绘的土地权属界线要保证闭合。(2)标注权属单位名称、宗地号和界址点号。权属界线转绘到调查底图之后,在调查底图上以宗地为单位采取分数形式标注权属单位名称及宗地号(权属名称权属性质/宗地编号)。宗地号由19位数组成,在权属界线图上可省略其中的前6位(省、市、县),只标注乡镇级3位、村级3位、基本地籍号4位和宗地支号3位。界址点号以宗地为单位在宗地内拐点处按顺时针方向从左上角开始编排jn(n为1,2,3.),并保证界址点号不重不漏。对有争议的地块可单独设宗并单独标注界址点号。(3)核实权属界线。前两步工作结束后,组织

17、相邻权属单位法人代表核实权属界线,对以明显线状地物为权属界线的当场确认,对没有明显线状地物且在影像图上难以确认权属界线的,应组织相邻权属单位进行实地指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把权属界线重新落到调查底图上。用gps实测的也可以利用数据库直接确定界线位置并落到调查底图上。核实权属界线要保证图上的界线与实地界线的一致性,界线认定要合法、准确。(4)接边。先由各权属调查作业组在其负责的行政范围内进行图幅接边,然后,再由权属调查的各作业组(或乡、镇)之间进行互相接边。本县与外市、县接边的由相邻市、县的土地调查办公室进行组织。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办公室要密切配合,尤其当宗地被县(市、区)行政界线分割时,相邻

18、土地调查办公室要组织相邻权属单位进行指界、认界完成权属调查工作。若在影像图上界线不清的,相邻单位要约定时间、地点,指界人员到实地进行测量。接边要保证权属界线的准确性。(5)制作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宗地附图。在本次土地调查中,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与作业单位密切配合,全面完成土地调查任务。权属认界工作结束后,将权属认界成果移交给作业单位,由作业单位绘制规范的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宗地附图,并提取界址点坐标。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可以自行制作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宗地附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由各地根据本地的需要,采取标准分幅的形式,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或正射影像图上进行制作,也可以村(权属单位)为单位制作宗

19、地岛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制作的土地权属界线图,都要反映出境界、土地权属界、土地权属争议界、界址点及编号、土地权属单位名称、土地权属单位公章、宗地编码等土地权属要素。(6)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根据相邻权属单位确认的权属界线和作业单位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填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界址点坐标可采用实测坐标,也可采用图解坐标。协议书上要把界址点位置、权属界线走向及权属界线认定过程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对有争议的地块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说明争议的单位、争议理由和土地面积、现状地类情况等。同时在每份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及土地权属界线图上由法人代表签

20、字、盖章。(7)开展土地权属调查自检工作。各县(市、区)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本地土地权属调查成果的自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形成自检报告。各市(地)土地调查办公室对所辖县(市、区)的土地权属调查成果进行复查,并做好省级预检准备工作。(8)数据入库及资料整理。各地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整理土地权属调查成果资料,建立土地权属数据库(包括土地权属争议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档。(9)编写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报告。七、调查工作时间安排1、准备工作2008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职责分工、收集资料、组织培训、开展宣传、落实经费、制定工作方案等。2、调查作业2008年7月11月底前完成全省范围内农村土

21、地权属外业调查工作。3、成果提交2008年12月2009年3月底前完成土地权属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输出各种图件和数据表格,撰写文字报告。八、组织实施与分工1、组织实施主体依据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中“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对辖区内的土地权属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要求,黑龙江省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应由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2、具体业务的分工依据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4.1.2.1、4.1.2.4、8.3、11.1.2.1等技术要求,全省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组织实施与具体分工规定如下:(1)

22、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调查,由各县(市、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完成,已经取得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资质的机构,是参与、配合完成土地权属调查具体业务(将土地权属调查成果组织入库、制作和输出土地权属界线图等)的主要技术力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作业单位之间要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辖区内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2)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乡(村)用地,省属、市(地)属、县(市、区)属(简称“三属”)各农、林、牧、渔场,部队农场与劳改农场,境内军事用地,以及水利(水务)、铁路、交通等用地的土地权属调查,可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组织或下达给所属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局)承担。(3)农垦系统

23、各农场、森工系统各林业局的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可由分局国土资源局直接组织或下达给所属各场(局)国土资源所承担。九、提交成果1、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1)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一般情况下为一式三份,即用地双方各存留一份,上级主管部门存档一份;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相应份数。(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根据需要可包括县级行政区域内各乡(村)之间用地以及各乡(村)与农垦系统各农场、森工系统各林业局之间的相关确权资料。2、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1)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只进行界线认定暂未盖章的图件);(2)经入库后输出的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宗

24、地内加盖公章并经扫描存档的图件)等。3、划定调查工作界线的有关图件及文本经上级有关部门划定调查工作界线的有关图件和文本(工作纪要等)。4、土地权属数据库及主要汇总表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2)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3)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4)土地权属争议面积汇总表。5、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报告十、保障措施1、经费保障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及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县(市、区)土地权属调查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农垦系统、森工系统土地权属调查经费由省财政承担。各地要积极争取调查经费落实,迅速启动土地权属调查工

25、作,确保在2008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外业权属调查工作。2、组织保障各市(地)、县(市、区)及农垦、森工系统分别成立土地权属组,负责本地区的土地调查权属认定与组织协调等工作。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取得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资质的作业队伍可以配合完成权属调查任务。3、政策及技术保障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权属调查成果将作为我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未完成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单位,将直接影响该单位在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审批等项工作。农村土地权属调查要坚持统一的调查规范和标准。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

26、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及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补充规定(待发)等开展工作。附:1、有关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相关文件目录 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流程图有关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相关文件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一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条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条6、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二章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8、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7、通则第七十四条、第八十一条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1、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二条、第十三条12、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六十条)13、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二条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九条、第二十六条16、铁路用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1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18、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二章19、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的意见2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2

28、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第三条、22、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一条23、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二章24、黑龙江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20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流程图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收集境界、权属界资料(民政、详查、划界、发证资料、司法判决、行政处理等)签订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成立权属调查小组省级预检市(地)复查提交有关成果(文字、图件)县级自检实地测量,划定争议区域及工作界线权属成果入库制作权属界线图(协议书附图)实地测量,相邻单位认界与原权属界线不一致,相邻方能协商认界的核实权属界线(参照收集到的资料,现场实地核实)与原权属界线一致的在调查底图上标注权属单位编码等权属信息转绘权属界线,落实在调查底图上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