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 。(2分)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4分) 答: 参考答案:(1)仁 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 (2)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主张中立不倚,行仁义之
2、道,不能“知和而和”,即节制适度。宽容包容,以“和”为美,既要互爱互信,互尊互谅,又要坚持原则,不能“同而不和”。执两用中,实行稳健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全面考察,选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 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他们大小事情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孔子说:“君子调和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调和。” 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意。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
3、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孔子告诉学生,不断地 可以帮助自己到达君子的境界。(2分) (2)结合材料简析君子“不忧”或“不惧”的内涵,并说说它的现实意义。(4分) 答: 参考答案:(1)内省(答“内省不疚”给1分) (2)(示例一)君子“不忧”指内心没有忧愁。(1分)这是仁者爱人、
4、心怀大志的精神追求,即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1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众多,我们修炼自己的内心,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用一种仁义的胸怀去抵挡外界带给自己的各种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分) (示例二)君子“不惧”指内心不害怕。(1分)这是勇者处变不惊、舍身取义的精神情怀,即便处境险恶也绝不贪生怕死。(1分)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各种风险挫折来临,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保持心灵的镇定。不卑不亢,人生总会充满阳光。(2分)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没有能力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曰:“这正是先生说自己啊。” 司马牛问怎么样做
5、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样就可以叫作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哪有什么可以忧愁和畏惧的呢?”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 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到十个。 (1)请从上面材料中分别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分) 孔子: 韩非子: (2)请对这两种为政
6、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觉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参考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老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老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归服之心。” 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自我完善,而要的是使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自觉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这样的人;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
7、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 人都能遵守的措施,舍弃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 (6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孟子曰:) (孟子告子上 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3分(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孟“为学”的基本思想。 答: ) 分(2)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对孔孟“为学”思想的看法。(3 答: )孟子认为求学请教的道理在于找回丢失的善心。(
8、1分孔子强调先德后文,教育学生要进德在前,修业在后。(1分)参考答案:(1) 两者都强调了“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1分比如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谈学习唯分1分)我认为孔孟“为学”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观点示例(2)()联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提升,导致孩子成长中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时有发生。(数论的现象,它对于扭转现世畸形教育观而孔孟“为学”中强调的以仁为先的思想能够很好地引导我们关注人之所以学习的根本,系社会现实1分) 结合材料并指出具体意义1分念、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做子弟的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
9、外要尊敬兄长,做事一丝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大众,亲近仁参考译文:孔子说: 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失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有人丢失了鸡狗还正)(善)心,义是人的(孟子说:“仁是人的 知道去寻找;有人丢失了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在于找回他丢失了的善心罢了。” ) (6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述而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2分 。(1)从子夏的话语中,我们
10、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 ) (4分(2)以上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它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答: 参考答案:(1)文过饰非君子知错能改,瑕不(2分)(2)表达了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君子能直面过错并勇于改正,小人掩饰错误而不能改正。) 掩瑜,我们对待错误也应该持这种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2分 参考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错误,人们都还敬仰他。”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孔子说:“我真是幸运,一旦有了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 ) (6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注) 论语宪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11、者与?”( 子路宿于石门 。”曰:。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从者见之。出曰: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论语八佾”(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石门:鲁国都城的外城城门。注) 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1)(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形象。(4分) 答: 参考答案:(1)孔氏 (2)身体力行、积极用世、乐观坚毅的通达者;救天下大道于将丧的天之木铎。 参考译文: 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城城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
12、请求拜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来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夫子失掉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通过孔夫子来宣扬大道。”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1)礼记曲礼上中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 (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
13、陋巷”的 (人名)的高度评价。(2分) (2)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这样改好在哪里?(4分) 答: 参考答案:(1)孔子 颜回(颜渊) (2)句式和内容上与下文“富而好礼”构成前后对照;使“乐”直接指向“道”,更能体现孔子对儒家之道的执着追求。 参考译文:礼的实质在于使自己卑谦,而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心志就不会被屈服。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14、“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快乐,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在孔子的门徒中,与原宪生活态度相类似的典型人物还有 ,这体现了儒家 的精 神。(2分) (2)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子贡惭”的认识。(4分) 答: 参考答案:(1)
15、颜渊(或“子路”) 安贫乐道(或“有志于道”,或“不耻恶衣恶食”) (2)“子贡惭”,既是为言不及义(不明道义)而惭愧,也是为自己不能实践道义而惭愧。或答:子贡之问,以贫为病(耻辱),有违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同时,学于孔子,则应当志于道,不但要学道,而且要行道,而子贡却不能在生活中实践道。“子贡惭”,表明他能自我反省、知错必改,也反映了他对孔子之学的尊重。这在当今对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仍有教育意义和启迪性。 参考译文:孔子说:“士人追求正道,却以吃穿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 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
16、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作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作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厘,无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荀子儒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
17、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中庸) (1)材料“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 。(2分) (2)这两则材料的“知行观”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4分) 答: 参考答案:(1)求学精进不已 坚持不懈 (2)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学习须“知行合一”,所学知识必须付诸实践。异:荀子将“行”(实践)视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强调实践对于学习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庸将“行”(实践)视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学”“问”“思”“辨”并列,但并未明确突出“行”在学习中的根本作用、终极地位。两者相比,前者对“行”的重视程度胜过后者。 参考译文:(对待学问道理,)没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
18、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整理,明晓整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圣人以仁义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判断没有毫厘之差,这并没有其他的窍门,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分辨则已,既然分辨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 不能终止。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19、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1)孟子所说的“亲亲”“敬长”分别为有子所说的“ ”和“ ”。(用原文词语)(2分)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儒家重视“孝弟”的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1)孝 弟 (2)“孝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注重“孝弟”,就可以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达到“仁义”;“孝弟”不但可以促进家庭和睦,推而广之,还可以
20、促进社会安定。 参考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21、,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1)论语里,最能用来概括“仁”与“礼”关系的话是哪句。(2分) 答: (2)根据孔子回答林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1)克已复礼为仁。 (2)孔子强调礼的根本在于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于内心的自然要求,反对虚假;礼虽有外在形式,但不在于繁文缛节,也是可以简约的。 参考译文:孔子说:“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宁可内心悲戚。”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22、)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子路)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荀子强国) (1)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 ,而荀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 。 (2分) (2)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荀子与孔子的观点有无不
23、同之处?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正名 隆礼(或:礼) (2)有不同之处。孔子的“正名”是为了“复礼”(“兴礼乐”)。从“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中可以看出,荀子在强调“礼”的同时,也重视“法”。在荀子看来推行礼治固然是儒家思想的主张,但是如果纯粹的王道无法在现实中推行,那么退一步实行以法强国的霸术也是可以的。 参考译文: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治理国政,先生将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 子路说:“先生的迂腐竟然严重到了这种程度!(它)有什么可纠正的?” 孔子说:“粗鲁啊!子由!君子对他不了解的事情,大概会存疑不言。名
24、分不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会得当,那么百姓就会手足无措。因此君子对于确定名分必须可以说得清楚有理,说了也一定可以行得通。” 那国家也有“磨刀石”,礼义、法度就是“磨刀石”。所以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国家的命运取决于礼义。作为君主,推崇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于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于诸侯);喜欢财利、多搞欺 、阴暗险恶,就会灭亡。)他人(诈,就会危险;玩弄权术、倾轧陷害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25、“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荀子儒效) (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孔子认为学习重在 ,荀子认为学习重在 。(2分) (2)针对孔子与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1)思考 实践 (2)孔子认为学习要注重思考,只有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深刻领悟,完全掌握。荀子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学习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证明是否正确。可以看出,荀子关于学习的论述是对孔子的学习思想的补充完善。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
26、,学识虽然渊博,思考虽然深刻,其都是主观的,只要是主观的就有可能是谬误,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清除谬误,留下正确。 参考译文:孔子问:“子贡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对,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啊,我只用一个基本道理将所学贯通起来。” 孔子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对待学问道理,)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践。学问到了实践就 达到了极点。实践,才能明白事理。明白了事理就是圣人。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
2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 (1)这两则材料所说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答: (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孟子察人观点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1)材料认为察人应看其自身表现;材料认为察人要广泛听取别人的评价,再对其进行具体考察。 (2)孟子的察人观点比孔子的更全面,是对孔子观点的一种发展。孟子认为察人不能偏听偏信,要将听取意见与观察其行为表
28、现结合起来,这样察人才会更加公正、准确。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选人用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孟子说:“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29、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这则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 观。(2分) (2)你认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1)仁爱 (2)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成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不偏不过;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参考译文: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君
30、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1)请结合上述材料解释“博学”的内涵。(2分) 答: ) 分(4,试简述二者的关系及作用。如何让生命在正道中发展,儒家提出要“博学”与“约礼”(2)答: 参考答案:(1)博学:广博地学习先圣先贤所遗留的文章典籍。 (2)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博学是约礼的前提,约礼是博学的实践)。作用:博学于文,则知识日进,不至于孤陋寡
31、闻;约之以礼,用礼仪来自我约束,不至于散漫游离。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以其所见所闻躬行实践,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依循正道,实现仁德。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够广博地学习文化知识,并接受礼的节制,也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颜渊长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它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导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也不知道从哪里去做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墨子修身)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编写心得
- 夜间施工扰民整改报告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及承包人实施方案
- 食品检验工技师高级技师-综合题(二)-真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第1节电荷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西师大版
- 山东专用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3考向2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学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
- 2024年巴西经济发展对全球影响分析
- 网络通讯技术支持与服务合同
- 外贸业务与国际市场培训课件
- 信创医疗工作总结
-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 灭火器的规格与使用培训
- 2024《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纪录片《园林》解说词
- 建筑专题摄影培训课件
-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 《输血查对制度》课件
- 拳击赛策划方案
- 分离性障碍教学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