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应用_第1页
第五章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应用_第2页
第五章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应用_第3页
第五章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应用_第4页
第五章微胶囊技术应用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 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节第一节 微胶囊的概述微胶囊的概述 4 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高分子化合 物或无机化合物包覆起来,制成直径为 1500m的固体微粒,在适当条件下可以 释放出来,这种微粒称为微胶囊。 1 1、微胶囊的定义、微胶囊的定义 2、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微胶囊技术的发展 微胶囊制备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70年 代中期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关于微胶囊技术的文 献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速度增长。 1953年,美国NCR公司提出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发 明了无色压敏复写纸; 1958年,NCR公司利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含油的聚苯乙 烯微胶囊

2、; 1959年,ESSO公司利用“凝固浴”法将发烟硝酸微胶囊 化,制备火箭燃料。 1959年,IBM公司提出以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酰胺、聚酯等 为膜壳的微胶囊的专利申请; 1961年,东方柯达提出摄影用药剂的微胶囊化专利技术; 1962年,NCR公司提出阿司匹林微胶囊化的专利技术; 19621967年,喷雾干燥法、粉末床法、真空蒸 发沉积法、离心锐孔法等微胶囊制备方法问世。 1974年,SANDOZ公司发明了静电印花用介电性 壳材微胶囊染料。 1978年,PILOT公司提出制备可逆热变色材料微胶 囊的专利申请。 1980年,美国军方采用界面聚合和相分离技术制备 了毒气净化微胶囊。 1984年,Tr

3、imedyne公司提出利用酶微胶囊制备 人工生物器官的专利申请; 1990年,Sherwood 医药公司提出触变胶微胶囊 制备法; 1991年,Griffin公司提出一系列微胶囊除草剂的 专利申请; 1992年,Bio-Dar公司提出以氢化蓖麻油为芯材 的甜味剂微胶囊。 1)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 u液态转变为固态,易于使用 复写纸、彩色照相、聚合物固化交联; u改变重量和体积 如:使密度大的物质能漂浮于水面; u获得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 微胶囊体系呈粉末状,分散性好,相同浓度下,粘度 较低,对应用十分有利。 3 3、微胶囊的功能和特点、微胶囊的功能和特点 2)控制材料的释放 u立即释放 机械法(

4、压、揉、摩、燃、熔等);化学法(酶分 解、溶解、萃取等);膨胀法(芯材中加膨胀剂); 物理场法(电磁、超声波、微波)。 u延时、定时释放、 长效释放 微胶囊壁相当于半透膜,其材质、厚度、硬度、 层次结构以及胶囊的尺寸会影响芯材的释放速率, 因此,可以借此进行调整和控制,达到延时、定时 和长效释放的效果。 3)稳定和保护芯材 u防止芯材氧化 维生素微胶囊、高蛋白脂肪微胶囊饲料等可以大大 提高抗环境氧化能力,延缓向水环境的释放速度(鱼 饲料); u保护芯材的特性 保护吸水性芯材、保护pH 敏感芯材; u减少芯材的挥发 如;含甲苯的胶黏剂微胶囊,在室温下其中的甲苯 几乎不释放,产品可以长时间储存。

5、4)降低芯材的毒性和反应性 药物微胶囊化可以控制释放速度来减轻药物对肠胃的 毒副作用,如阿司匹林以烃为溶剂、以乙基纤维素包裹, 可以明显降低胃出血。 5)掩蔽味嗅 掩蔽某些化合物(如药物)的令人不愉快或不适的味 道和气味,常用硬明胶胶囊、糖涂或膜涂法,也可以用 微胶囊法。 6)隔离不相容的组分 利用微胶囊法隔离两种活性组分,防止它们过早发 生化学反应。如过氧化苯甲酰(自由基引发剂)微胶 囊化后与可固化的聚酯树脂安全混合,一般情况下不 会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微胶囊破裂,释放出过氧化 苯甲酰引发树脂固化。 4、微胶囊的分类、微胶囊的分类 缓释型微胶囊:囊壁相当于半透膜; 压敏型微胶囊:压力变化,芯

6、材释放; 热敏型微胶囊:温度使壳材软化/破裂或温度变化导 致芯材发生分子重排/几何异构而变色; 光敏型微胶囊:芯材光敏物质选择性吸收发生感光 或分子能量跃迁导致反应/变化; 膨胀型微胶囊:壳材热塑性、芯材易挥发,温度升 高芯材气化、胶囊膨胀。 5、微胶囊的性质、微胶囊的性质 u粒度分布粒度分布:微胶囊的粒度通常总是不均匀的,制 备工艺参数对粒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u 囊壳的厚度囊壳的厚度:一般情况,微胶囊中芯材含量为 7099%,胶囊壳厚度约为0.1200m。 u 囊壳的渗透性囊壳的渗透性:囊壳的渗透性是微胶囊的一项 重要性质,对防止芯材流失/外界材料入侵或缓慢/ 可控释放性能至关重要。 扩散释

7、放:扩散释放:控制活性物质扩散到胶囊表面来限 制释放,胶囊多为无孔型的,活性物质的释放 取决于囊壳膜的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 特性,溶胀交联程度)、厚度与面积。 芯材的释放性能芯材的释放性能: 压力活化释放:压力活化释放:利用外部压力来释放芯材。如: 无碳复写纸,将油墨的两种组分分别制成微胶 囊,笔在书写时,按压力使致密易碎的囊壁破 裂,两种组分混合而显色。又如:香水广告的 “刮涂”产品,不需要缓释,只在囊壳受压破 碎时释放。 撕裂蜕皮释放:撕裂蜕皮释放:如香料的传递及广告印制品, 微胶囊夹在两层纸或高分子材料间,撕开时, 微胶囊破裂释放出内容物。 溶剂活化释放溶剂活化释放:用溶剂(如水)

8、使囊壳溶解或 溶胀,释放芯材。如湿度活化除臭剂(防汗 药),食品用的微胶囊添加剂等。 渗透压控制释放:渗透压控制释放:若芯材与溶剂有亲和力,溶剂 穿过囊壁进入微胶囊核心,芯材溶解,在胶囊内 形成高渗透压,当该渗透压超过囊壁承受限度时, 芯材被释放。 如洗衣粉中的漂白剂,在洗衣循环的后期释 放。 pH敏感释放:敏感释放:pH值变化时,微胶囊囊壁破 裂释放芯材,在化妆品领域应用很广。 温度敏感释放:温度敏感释放:温度会影响高聚物的玻璃化 转变特性以及降解溶解性能,选用适当的该 类物质作为胶囊壁材,可以在温度变化时引 起微胶囊囊壳崩解或膨胀而释放芯材。 熔融活性释放:熔融活性释放:以脂、改性脂以及蜡

9、易熔 融物质做囊壁,在稍高温度下发生熔融而 释放活性物质。在食品工业中有较多应用, 如食盐、营养素、香料等。 生物降解释放:生物降解释放:囊壁发生生物降解而被侵 蚀或崩溃,释放出芯材。 微胶囊的其它性质微胶囊的其它性质 1)ZETA电位影响微胶囊的电迁移性; 2)离子交换性使微胶囊具有离子交换能力; 3)光学性质颜色、荧光、透明度、吸收性; 4)流动性微胶囊水悬浮体系的流变性; 5)装载量微胶囊芯材的实际与设计装载量; 6)机械性质微胶囊囊壳强度与壁厚、粒度关系, 囊壁的性质与释放、耐用性的关系等。 制备微胶囊的芯材种类繁多,可归纳分为四大类: 1) 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固体; 2)非水溶性液体或

10、气体; 3) 溶液; 4)固体的分散液或分散胶体。 芯材常用材料芯材常用材料:医药、染料、粘合剂、香料、食品、燃 料、油脂、墨水、催化剂、发酵剂、生物制剂等等; 1 1、微胶囊的组成、微胶囊的组成 第二节第二节 微胶囊的组成与制备微胶囊的组成与制备 壁材壁材:具有成膜性能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 物质,常用的有:明胶、阿拉伯树胶、甲 壳质、海藻酸盐、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 维素、聚乙烯醇、聚酰胺、聚酯、聚氨酯、 环氧树脂、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丁二醇、 聚丙烯酸酯等。 高分子材料是微胶囊制备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是微胶囊制备中最常用的 壁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最好的成壁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最好的成

11、膜性能,尤其一些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更膜性能,尤其一些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更 受欢迎。受欢迎。 2、微胶囊的形状、微胶囊的形状 芯材是固体或晶体,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微胶囊; 芯材是液体,形成的微胶囊可能是单一球形; 芯材是微滴乳液或添加了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形成多芯液滴或聚 集状微胶囊; 芯材是极细的颗粒,颗粒嵌在硬化的高分子聚合物液滴内,形成连 续的填质体。 3、微胶囊的制法、微胶囊的制法 微胶囊制备方法多种,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 理化学法。 相分离法(凝聚法) 聚合反应法 溶剂蒸发-溶液萃取法 熔化分散冷凝法 喷雾干燥法 硫化床法 单凝聚单凝聚: 只涉及一种胶体溶液,如在明胶溶液 中添加乙醇,因乙醇

12、与水的相互作用导致明胶 大分子的水合作用下降而凝聚析出。 复凝聚:复凝聚:涉及两种以上胶体溶液,例如:降低 明胶、阿拉伯树胶混合溶液的pH值至4.0(明 胶等电点以下),使明胶带正电荷,与带阴荷 的阿拉伯树胶结合,发生凝聚。 p相分离法(凝聚法)相分离法(凝聚法) 水相分离法水相分离法复凝聚法复凝聚法 典型工艺:三步组成 1)芯材在一种聚电解质水溶液中分散;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聚电解质水溶 液,凝聚,在芯材周围形成沉淀; 3)凝聚层的凝胶与固化。 以明胶以明胶A(酸处理明胶)(酸处理明胶)阿拉伯树胶微胶阿拉伯树胶微胶 囊为例:囊为例:明胶明胶为两性物质,等电点pH值为 89.5;阿拉伯

13、树胶阿拉伯树胶含羧基,带负电荷;较 高pH值条件下,两种胶均溶于水,pH值降 低至明胶等电点以下时,明胶转变为带正 电荷,与仍然带负电荷的阿拉伯树胶作用, 发生凝聚。 水相分离法水相分离法单凝聚法单凝聚法 典型工艺典型工艺:三步组成 1)芯材在壁囊材料水溶液中分散; 2)加入凝聚剂、使囊壁材料溶解度下降, 在芯材周围形成沉淀; 3)凝聚层的凝胶与固化。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以明胶明胶为囊壁材料,当加入凝聚剂乙醇、乙醇、 丙酮、盐丙酮、盐等强亲水性非溶剂时,由于这些物 质与水发生强烈作用结合,使体系中的明胶 溶解度大幅下降而凝聚。该法较难控制微胶 囊的大小,不如复凝聚法。 油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

14、 在乙酸丁酯纤维素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分 散芯材(某种水溶性化合物),缓慢加入 甲苯,引起乙酸丁酯纤维素的凝聚,包覆 芯材;再加入正己烷使胶囊囊壁固化。 油相分离法基本原理:油相分离法基本原理: 向壁材的有机溶剂的初始均相溶液中加入 能降低囊壁材料溶解度的物质,引发相分离而 将芯材包覆,引起囊壁材料凝聚的方法有三种 (1)加入非溶剂; (2)加入能引起相分离的聚合物; (3)改变温度。 (1)加入非溶剂法)加入非溶剂法:有机溶剂可溶的大多 数合成聚合物可用作壁材,芯材是亲水性材 料,如纯水、水溶液/ 分散液或水溶性粉末等; 非溶剂可以是能与上述溶剂混溶但不能溶解 壁材的液体,加入时引起相分离。该法

15、的关 键是使用适当溶剂非溶剂体系。 油相分离微胶囊囊壁材料聚合物溶剂非溶剂体系 聚合物溶剂非溶剂 乙基纤维素四氯化碳轻质烃 乙酸丁酯纤维素丁酮二异丙醚 聚氯乙烯四氢呋喃水 聚酰胺树脂异丙酮水 聚苯乙烯二甲苯轻质烃 环氧树脂丁酮甲醇 苯基纤维素三氯乙烯正丙醇 (2)加入能引起相分离的聚合物法)加入能引起相分离的聚合物法 该法又称为聚合物聚合物不相容法,当在相同溶剂中 可以溶解的两种不同化学类型的聚合物具有不相容性时,它 们自发分离成两个液体相,每个相中只有一种聚合物占优势, 原高浓度的聚合物析出。 举例:在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的甲苯乙醇溶液中分散硝酸铵,加入 聚丁二烯,乙基纤维素溶液以细小液滴析

16、出,沉淀到硝酸铵 颗粒表面,形成含大量乙醇的囊壁,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 与乙醇反应,乙基纤维素膜固化。 相分离法适用壳材料:相分离法适用壳材料: u明胶:明胶:动物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的提取物, 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按制备方法可分为酸 法明胶(等电点pH3.54)和碱法明胶(等电 点pH4.75.3)两类。 pH分子状态粘度 10分子受大量钠离子屏蔽,分子折叠低 u阿拉伯树胶:阿拉伯树胶:阿拉伯胶木茎及枝的分泌物,主 要成分为阿拉伯酸的钙、镁和钾盐混合物,溶解 度大,吸水性强;分子结构多支链,增稠力强, 但与分子中所及电离情况密切相关。 u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结构中羟基因酯化、 醚化、

17、交联、接枝反应被取代的产物,有很多 产品。 纤维素衍生物性质 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酯、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 不溶于水 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 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 溶于水 u瓜尔豆胶瓜尔豆胶:印巴地区一年生豆科植物种子的提 取物,属半乳甘露聚糖。水溶性好,pH=110.5 时稳定。 u 琼脂:琼脂:石花菜或红藻类植物提取物冷冻脱水干 燥而成,含琼脂胶和琼脂糖两种成分。冷水中溶 胀,热水中缓慢溶解,冷却后成凝胶。 u 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褐藻提取物,为聚甘露糖醛和聚古 洛糖醛结合的线性高聚物,分子中带大量羧基, 溶于水。 界面聚合 原位聚合 悬浮交联法 p聚合反应法聚合反应法

18、(1)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法 制备原理:制备原理:在芯材(液体X)中溶解一种单体 A,加至另一种互不相容的液体Y中乳化分散 成微粒;在此乳化体系中加入溶于Y的另一单 体B,A扩散至微粒界面与B反应,在微粒表面 形成聚合物囊壁。 界面聚合工艺举例: 聚苯三酰氯聚苯三酰氯溶于甲苯中,在含乳化剂的水中乳化, 将乙二胺乙二胺加入体系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结果得到聚合物囊壁包裹的甲苯微胶囊。 影响界面聚合法微胶囊的因素:影响界面聚合法微胶囊的因素: u影响粒度、分布、壁厚的因素:分散状态与 搅拌效果、悬浮介质粘度、乳化分散剂、稳定 剂的种类有关; u影响性能的因素:1)缩聚反应释酸;2)残 留单

19、体;3)反应速率;4)聚合物分子量、结 晶度;5)单体浓度。 (2)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与界面聚合法不同之处在于发生 聚合反应的单体和催化剂全部加到一相(分 散或连续相)中,单体可溶而其聚合物不溶, 因此,聚合反应产物在液滴表面沉淀并继续 反应,最终形成高聚物囊壁。 原位聚合法工艺举例:原位聚合法工艺举例: 一种有机液体在水溶液中乳化,将密胺和密胺和 甲醛甲醛加至体系中,调节pH至3.54.5,升温至 5060,反应13h,密胺和甲醛在水相中聚 合,随分子量增大,逐渐在分散相微粒表面沉 淀,并继续聚合成高度交联的氨基塑料胶囊膜。 原位聚合法微胶囊体系举例 (3)悬浮交联

20、法)悬浮交联法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与前述方法不同,不采用单体作囊 壁材料,而是用线性聚合物,即先将线性聚合 物制成溶液,然后通过交联、热改性、带相反 电荷聚合物的结合等方法,使聚合物悬浮交联 固化,迅速沉淀析出,形成胶囊壳。该法可采 用水溶物的聚合物,也可采用非水溶性的聚合 物做囊壁材料。 悬浮交联法工艺举例:悬浮交联法工艺举例: 采用褐藻酸钙褐藻酸钙作为包囊材料,把一滴1.5% 的褐藻酸钠溶液加入到10%的氯化钙溶液中, 立即形成弹性圆球,且漂浮在溶液中,这是因 为褐藻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变为非水溶性的褐藻 酸钙,环绕在液滴周围形成微胶囊。 悬浮交联体系 壁材固化交联剂 海藻酸钠氯化钙 聚乙烯

21、醇硼酸盐、甲醛+酸、异氰酸酯 明胶硫酸氧锆、酸酐、异氰酸酯 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硝酸 瓜树胶衍生物硼酸盐、甲基纤维素 甲基纤维素乙二醛、密胺甲醛缩合物 聚乙烯亚胺甲醛 环氧树脂三氟化硼 p溶剂蒸发和溶液萃取法溶剂蒸发和溶液萃取法 p熔化分散冷凝法熔化分散冷凝法 利用蜡、脂肪和聚合物等可熔材料随温度发 生熔化或凝固变化的特征制备微胶囊。例如: 1)蜡和芯材一起分散在高温惰性液态介质 中,搅拌下冷却,蜡固化,在芯材周围形成 囊壁;三种材料互不相容; 2)芯材分散到热液化蜡中,将芯材和蜡混 合体系分散到冷的液体介质中。 p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将芯材和壳材的溶液混合,通过喷雾方式 使之雾化成颗粒,并

22、在气流中使壳材溶剂蒸发 脱除。 p流化床法流化床法 又称为空气悬浮喷涂法或 Wurster法,该法将壳材料溶 液或熔融物喷到悬浮热气流中 的固体颗粒上形成囊壁。 第二节第二节 微胶囊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微胶囊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u 微胶囊染料或涂料的染色和印花; u 微胶囊功能整理剂的应用; u 微胶囊加工制剂(消毒剂、洗涤剂、 漂白剂、粘合剂等) 一、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应用一、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应用 芯材:染料或颜料 壁材: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 直径:10200m 应用: 多色微粒子印花; 转移印花; 高介电常数染料溶液微胶囊静电染色 染料微胶囊非水体系染色; 颜料微胶囊着色剂染色和印花; 变

23、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 1、多色微粒子印花、多色微粒子印花 多色微粒子印花多色微粒子印花:印制特殊的多色雪花状花纹的印花, 染料可用分散、酸性、阳离子和活性染料。 如:日本林化学公司的MCP-1型染料微胶囊 染料含量:7%20% 壁材:聚乙烯树脂 颗粒直径:10200m,平均直径2080 m; 含固量:35%以上 pH值:弱酸性 印花工艺:印花工艺: 色浆配方:色浆配方: MCP-T 染料 540份 碳酸氢钠 3份 尿素 5份 间硝基苯磺酸钠 2份 糊料 (Hi-Print RC,4%) 3560 份 加水总量至 100份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印花 烘干 汽蒸 (100108, 515min)

24、水洗 皂洗 水洗。 2、微胶囊转移印花、微胶囊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转移印花:将染料油墨印在纸、塑料或金属薄膜等材料 上,制成转移印花纸或薄膜,然后将印有油墨的一面与 被印织物紧密叠合,通过热或压力作用,使染料从油墨 层转移到织物上,并通过适当的处理,使染料充分固定 在织物上。 微胶囊转移印花:微胶囊转移印花:将染料和溶剂制成微胶囊,再加工 成转移印花纸,在转移印花时,使微胶囊破裂,在溶剂 作用下,使染料转移到织物并固着在纤维上,发挥溶剂 染色温度低,匀染性好,上染速度快的优点,而且溶剂 用量少,成本低,加工方便。 微胶囊转移印花举例:微胶囊转移印花举例: 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制备

25、:分散染料、甲基苯聚硅氧烷二甲基苯聚硅氧烷二 醇醇和n-二丁基锡二辛酸酯按一定比例溶解在三氯乙烯 中,制成染料有机溶剂溶液,然后缓慢滴入含少量羧 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中,在60高速搅拌一段时间, 制成510m的微胶囊。 分散染料微胶囊印花:分散染料微胶囊印花:微胶囊印在转印纸上,涤纶织 物转移印花时,微胶囊在压力作用下破裂,染料有机 溶剂溶液转移到涤纶织物,60烘干,去除织物上的 溶剂,染料吸附到纤维,170焙烘1min,完成印花。 l 分散染料微胶囊印花分散染料微胶囊印花 l活性染料转移印花微胶囊活性染料转移印花微胶囊 活性染料微胶囊制备:活性染料微胶囊制备:将活性染料、尿素、间硝基苯 磺酸钠

26、以及少量海藻酸钠溶解在水中,制成色浆,包于 聚酰胺壁材中,制成10m的微胶囊A;将氢氧化钠、 聚乙烯醇包于聚酰胺壁材中,制成微胶囊B。 活性染料微胶囊转移印花:活性染料微胶囊转移印花:将微胶囊A和B等量混合, 印制转移印花纸,转印到织物上,压力作用下微胶囊破 裂,染料色浆和碱溶液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室温, 3060min)充分上染和固色。 3、高介电常数染料溶液微胶囊静电染色、高介电常数染料溶液微胶囊静电染色 将染料分散在高介电常数的溶液中,用具有介电性将染料分散在高介电常数的溶液中,用具有介电性 能的壁材将染料封闭起来,在静电场的作用下,使染能的壁材将染料封闭起来,在静电场的作用下,使染

27、料微胶囊转移到织物上的印花方法。料微胶囊转移到织物上的印花方法。 微胶囊组成: 1)高比电阻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高比电阻的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作为介电载体材 料,是非水溶性的成膜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酯、 聚酰胺、聚酯等; 2)染料)染料 分散、活性、酸性或碱性染料; 3)高介电常数液体)高介电常数液体 具有高介电常数,对壁材不溶解 和溶胀,如甲醇、乙醇、乙二醇等。 芯材:芯材: 分散染料溶液 5份 尿素 2.5份 氯化钠 0.05份 羧甲基纤维素 1.95份 水 90份 壁材:壁材:聚酰胺 染色:染色:在静电作用下,将微胶囊施加到纤维上,经过热 压处理(200210,1min ),聚酰胺薄膜

28、破裂,染料转 移到纤维上,破裂的壁材也粘着到纤维上,不用水洗。 举例:分散染料微胶囊 4、染料微胶囊的非水系染色、染料微胶囊的非水系染色 芯材:芯材:热升华染料和强磁性粉末 壁材:壁材:丙烯酸类树脂 染色:染色:在磁场作用下,磁性染料微胶囊被吸引到织 物表面,附着在织物表面后,通过加热(200, 5060s),染料微胶囊中升华性染料通过升华,气 相转移吸附到纤维表面,并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固着。 加热时间、温度 和染色浓度值得 关系 染料微胶囊厚 度和染色浓度 值关系 5、颜料微胶囊着色剂染色和印花、颜料微胶囊着色剂染色和印花 芯材:芯材:颜料、有机溶剂、粘合剂 壁材:壁材: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物

29、 热塑性微胶囊颜料:热塑性微胶囊颜料:用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和少量2-氨基 -2-甲基-1-丙醇)溶解和分散适量颜料和树脂(苯乙烯和 马来酸酐共聚物),配制含树脂(溶于氨水的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和乳化剂水溶液,在不断快速搅拌下 将有机溶剂混合物加到上述溶液中,制成均匀乳液,继 续搅拌,直到有机溶剂二氯甲烷蒸发掉,得到分散于水 中的颜料微胶囊。 染色:配制染液或印花色浆施加于织物上,加热至树脂 玻璃化温度以上,树脂成膜,将颜料固着到织物上。 热固性微胶囊颜料:热固性微胶囊颜料:将颜料分散在溶剂中(二氯甲烷和 少量2-氨基-2-甲基-1-丙醇)(10200g/L),加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聚氧乙烯

30、醇),将高分子聚合物膜溶解在有 机溶剂中,混合后加入到水中(1%50%),超声乳化, 至液滴直径4m,旋转蒸发器中蒸发掉溶剂,制成颜料微 胶囊。 染色或印花:染色或印花:施加到织物上,加热壁材融化,色素被释 放出来,壁材起到粘合剂作用,颜料不发生泳移现象, 牢度好。 6、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变色染料微胶囊染色和印花 变色染料:对光、热、湿及压力等因素敏感的染料, 受这些因素的作用颜色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 热敏变色染料举例: C NR2 R2N O CO NR2 X C N+R2 R2N COOH NR2 X HOCOH CH3 CH3 H+ + O-COH CH3 CH3 双酚 A

31、结晶紫内酯 (无色) RX颜色 HH紫色 CH3N(CH3)2蓝紫色 CH3OCH3蓝色 变色原理:变色原理:变色体系由变色染料、显色剂和溶剂组 成,当温度低于溶剂熔点时,显色剂放出质子和染 料结合显色,当温度高于溶剂熔点时,显色剂和染 料分离并溶于熔体中,显色剂结合质子,染料闭环 消色。 溶剂:溶剂:控制变色温度区间,常用的高级脂肪醇、脂 肪酸及其酯、芳烃及其醚和酯类化合物。 溶剂对结晶紫内酯双酚A变色温度的影响 溶剂变色温度/ 乙酰基乙酰胺 十八醇 十六醇 十二醇 癸醇 辛醇 85 54 45 -17 -14 -10 热敏变色微胶囊制备: 芯材:芯材:结晶紫、双酚A、高沸点脂肪醇、阿拉伯树

32、脂 壁材:壁材:明胶 复合凝聚法:复合凝聚法:950010000r/min,乳化1520min,获得 粒径为13m的乳液。 冷却 受热 凝固 溶剂 熔融 放出质子 显色剂 结合质子 结合质子开环显色 染料 失去质子闭环消色 变色微胶囊印花工艺: 织物前处理 印花 烘干 焙烘 印花色浆组成:变色微胶囊、粘合剂、交联剂、增 稠剂、柔软剂、紫外线吸收剂 烘干温度:8090 焙烘温度:140150,时间310min。 二、微胶囊功能整理剂的应用二、微胶囊功能整理剂的应用 抗菌和杀虫整理微胶囊 香气整理微胶囊 阻燃整理微胶囊 防皱和拒水整理微胶囊 拒油整理微胶囊 1、抗菌和杀虫整理微胶囊、抗菌和杀虫整理

33、微胶囊 抗菌微胶囊制备:抗菌微胶囊制备:将抗菌剂和癸二酰氯混溶后, 在高速搅拌下慢慢滴入含适量乳化剂的水中,然 后,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入含乙二胺和二氨基苯、 碳酸钠的水溶液,在抗菌剂分散颗粒界面发生缩 聚反应,形成聚酰胺壁材,芯材为抗菌剂的微胶 囊。 驱蚊整理微胶囊:驱蚊整理微胶囊:将复配驱蚊剂在阿拉伯树胶中乳化, 再与明胶溶液混合,由于明胶在等电点前后会呈现不同 电荷,用弱酸调节剂使体系的pH值低于等电点,明胶 从带负电荷变成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树胶产 生凝聚作用,形成微胶囊。 整理方法:浸渍烘干 印花 涂层 2、香气整理微胶囊、香气整理微胶囊 开孔型香气微胶囊:开孔型香气微胶囊:微胶囊壁有很多微孔,不断释放 香气。芯材用非水溶性物质,壁材用淀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