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反射涂料[沐风书屋]_第1页
近红外反射涂料[沐风书屋]_第2页
近红外反射涂料[沐风书屋]_第3页
近红外反射涂料[沐风书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一些国家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曾经无节制地使用能源,但到了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是石油大幅度涨价,遭受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打击,由此掀起了节能的高潮;接着又发现地球大气环境正在因此加剧破坏,人们这才痛苦地了解到,工业化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欢乐的同时,还在给人类带来苦果。这个环境问题不仅是工业污染造成的,高耗能建筑也正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建筑用能数量巨大,以及其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建筑节能事业就在世界上蓬勃兴起,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能量,大约是每秒750w/m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量不断地积聚在被辐射的物体表面,使其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许多深色物

2、体,在阳光直射下表面热平衡温度可以达到很高1。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引起表面温度过高会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和不便。建筑物屋顶和外墙表面温度升高会引起周围环境和室内温度过高,降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增加空调制冷用电量。城市大量的市政建设导致的绿地减少,混凝土道路、沥青道路、建筑物覆盖面积的增加使整个城市范围过多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从而使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2。1.2 国内外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1.2.1 国外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一些能耗大国出巨资发展建筑节能事业。美国的“能源之星”计划于1992年由美国环保署(EPA)所启动,目的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

3、。此计划并不具强迫性,自发配合此计划的厂商,就可以在其合格产品上贴上能源之星的标签。最早配合此计划的产品主要是电脑等资讯电器,之后逐渐延伸到电机、办公室设备、照明、家电等等。后来还扩展到的建筑,美国环保署于1996年起积极推动能源之星建筑物计划,由环保署协助自愿参与者评估其建筑物能源使用状况(包括照明、空调、办公室设备等)、规划该建筑物之能源效率改善行动计划以及后续追踪作业,所以有些导入环保新概念的住家或工商大楼中也能发现能源之星的标志。1.2.2 国内对应建筑节能的一些措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4、中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能耗总量排在世界第二,而建筑业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到3倍。另一方面在建筑业、石油及化学工业、运输业等领域,由于冬季气温的下降,也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尤其是在不属于冬季采暖区的地方表现得更为突出

5、。根据油罐在冬季运行情况,得出每个油罐在冬季4至5个月内,加热运行比不加热运行增加原油消耗249.14吨。此外,水、电方面的消耗及设备保养维修方面的费用也会大大增加。另外,在严寒地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更必须满足冬季保温的要求。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大多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在冬季的煤炭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冻箱问题,严重困扰着煤炭生产与运销企业。为此,开发高效的保温隔热涂料,使其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夏季暴露在太阳下的物体的表面温度,以及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物体的内部温度,从而在源头上阻止热的传导,达到节省能源、降低消耗、提高安全的目的。1.3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3.1 国

6、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美国是涂料工业发达的国家,建筑涂料占涂料总量的50%,90%的建筑物外墙用各种优雅的调和色涂料装饰。日本是世界涂料生产大国,涂料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建筑涂料产量占涂料总产量的30%。西欧像德国、瑞士等国家,80%外墙使用涂料装饰,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66%的外墙用涂料装饰。亚太地区近几年来建筑涂料发展迅速,一些国家的政府从美化环境出发,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为建筑涂料的消费量迅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反射型涂料研制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等国家对作为热反射的近红外反射涂料做了一定的研究,已经有少部分产品得到实验性应用,但因其技术保密

7、,因此所见的报道多是在基体物质上涂敷一层反射近红外辐射涂层,最终产品为具有反射近红外功能的物质3-5。目前有两套体系来研究红外反射型涂料,其一是改善树脂,赋予涂层良好的粘结度、抗玷污等性能;其二是对填料的处理,获得反射比和发射率都很好的材料。1495年,美国Alexanderscbw博士用多层铝膜及其间的静止空气制得了新型的组合系统,开创了反射建筑绝缘的新纪元。20世纪7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的建筑技术,使得辐射致冷和反射绝缘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6。Johnson Joel A等人7的研究结果显示,硅酸钾包覆的ZrO2陶瓷球可以提供更高光散射率、反射率,并且短波反射率较长波反射率高。他们还发现包覆

8、层的厚度和陶瓷球的大小对光的散射、反射效果影响很大。包覆层的厚度越薄、陶瓷球越小,对光的散射、反射率越高。改性的ZrO2陶瓷球在380-1000nm拥有最好的光散射、反射率,与相同尺寸的金红石型TiO2颜料相比效果提高了1/3,是现在通用的ZrO2陶瓷球的10-20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白色是使用在屋顶上最好的颜色。反射的白色屋顶可以降低冷却费用高达20%或更多。普通灰色颜料的太阳能反射率只有8%,而白色木瓦可以反射25%到34%的太阳光,最好的结果是使用白色的金属及水泥瓷砖,可以反射约66%至77%的热量。越高的反射系数代表顶楼房间的温度越低,因此冷却负载就越少。高反射系数的屋顶可减少用电高

9、峰时的冷却需求,而且可能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不可能将房屋都涂成白色。因此,一种深色的并且具有高反射率的颜料正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住房建筑业被应用8。1.3.2 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建筑业、石油工业、运输业、兵器工业等迅速发展,要求使用反射太阳能的新型涂料,以降低暴露在太阳辐射热下的装备表面涂层温度,从而阻止热能传导, 达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性等目的。目前,国外在太阳热反射涂料的理论研究方面较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建筑业的屋顶和玻璃幕墙用热反射涂料、石油工业的海上钻井平台、油罐、石油管道用太阳热反射涂料,运输业的汽车、火车、飞机表面用太

10、阳热反射涂料、造船工业的船壳、甲板用太阳热反射涂料,以及兵器及航天工业的坦克、军舰、火箭、宇宙飞船用太阳热反射涂料。国内研制太阳热反射涂料的报道近几年数量有所增多,现有兰州涂料研究所研制用于火箭液氧贮罐表面的涂料,以防止贮罐温度升高,液氧汽化,热反射率近75%(白色)。华北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厂研制的HC太阳能屏蔽防腐涂料,用于石油制品贮罐的热反射涂料,以及天津大学分析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科院广州太阳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在热反射涂料方面都有报道9。天津大学的康翠荣等人10,11在金属底材表面采用了三膜层结构的太阳能反射涂层,降低了表面涂层和石油贮罐内装液体温度,为替代

11、当前我国传统铝粉涂层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三膜层结构的太阳能反射涂层在400-1800nm波长范围内,反射率高达80%。用温度自动检测系统测定了涂层的表面温度以及贮罐内装液体的温度。与常规铝粉涂层、白色涂料涂层相比,太阳能反射涂层可使表层温度降低10和4;涂有太阳能反射涂层的贮罐与铝粉涂层贮罐相比,内装液体温度约低19。郑其俊12等借鉴国外航天工业用高科技绝热涂层的技术思路,研制出具有高辐射率(83%)和反射率(80%)的薄层隔热保温涂料,可集防水隔热外护于一体。实验结果表明,0.5mm厚的薄层涂料的保温性能相当于10mm厚的岩棉的保温性能。孙明华13等人对储罐用防腐反射涂料进行了研究,涂料由底漆

12、、中间漆和面漆三个配套体系组成,选用高氯化聚乙烯为太阳能屏蔽防腐蚀涂料的基料树脂。所研制的太阳能屏蔽防腐涂料太阳能吸收率低于20%,热发射率高于85%,是铝粉浆涂料的1.98倍。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江晴等人14-16侧重于海灰色反射型涂料的研究,对海灰色甲板反射型涂料传热层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降温极限。研制的海灰色选择性反射型涂料能反射35%以上的可见光和80%以上的近红外热辐射,平均总反射率达54%,比铝粉漆的反射率(50%)还高。青岛海洋研究所战为民等人17对红外反射型涂料机理进行了初探,讨论了深灰色船壳反射涂料的研究方法。刘先春18以改性丙烯酸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并与颜料、溶剂

13、及助剂配合使用而制得表面隔热涂料。这种涂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极强的亮度,对太阳热的反射率高,可明显降低房屋表面的温度。中国专利(1204627)19公开了一种反射型涂料,主要应用于太阳辐照下的石油储罐降温处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和丹东市等共同研制成的一种AAS反射型隔热防火涂料,涂刷在屋面上能把60-70%太阳辐射热反射出去,起到了很好的隔热效果20。据测定,由于黑白两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分别为0.9%和61%。在太阳光的曝晒下,黑色屋顶的温度高达79.1,白色的为47.6,相差31.5。1.4 反射效果评估系统目前,国内、外对反射隔热涂料评估系统的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14、和工作。美国直接对民居涂覆反射涂料后,实地跟踪研究,通过太阳辐照后物体内部温度、表面温度、节能及耐久性等因素,综合评估涂料的应用效果。我国这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但是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积分球装置测定反射比是必备的检测仪器,能直观分析涂层表面对整个太阳辐照波段的反射情况。1.5 隔热涂料的分类隔热涂料依据隔热机理,可以分为阻隔型隔热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及辐射型隔热涂料等21。1.5.1 阻隔型隔热涂料阻隔型隔热涂料是通过对热传递(对流、辐射及分子振动热传导)的显著阻抗性来实现隔热的涂料。采用低导热系数的组合物或在涂膜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气可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这就是阻隔型隔热涂料研制

15、的基本依据。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是材料隔热性能的决定因素,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就越好。由于常温下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W/(mK),远远低于其他固体的导热系数,则在材料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无对流空气成为此类涂料研究的主要方向。应用最广泛的阻隔型隔热涂料是硅酸盐类复合涂料,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隔热材料。我国有上百家研究单位和企业进行过硅酸盐类隔热材料的研究工作,各生产厂的产品名称也不相同、如“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料”、“稀土隔热涂料”、“涂敷型复合硅酸盐隔热涂料”等。涂料配方、施工方法等各式各样,性能如快干、快硬、防水、憎水等也各不相同,但均属硅酸盐系列涂料,主要由海泡

16、石、蛙石、珍珠岩粉等无机隔热骨料、无机及有机粘结剂及其它助剂等组成。受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成本较低的阻隔型隔热涂料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水平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其主要用作工业隔热涂料,如发动机、铸造模具等的隔热涂层等。目前,这类涂料正在经历一场由工业隔热向建筑隔热为主的转变。但是,由于受附着力、耐候性、耐水性、装饰性等多方面的限制,这类隔热涂料较少用于外墙的涂装。1.5.2 反射型隔热涂料反射隔热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隔热方式,对于长期受到太阳辐射的建筑和设备尤为重要。太阳主要以电磁辐射的形式给地球带来光与热。地球上所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的波长主要分布在250-5000n

17、m范围内。在250-2500nm范围内,太阳光热辐射按波长不同可划分为四部分,各部分的波长和在总能量中占的份额如表1.1所示2。表1.1 太阳光辐射能分类光区波长范围(nm)所占能量(%)紫外光区10-4005可见光区400-750 45近红外区750-2500 45中远红外区25005由太阳光辐射光谱分布情况可知,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即400-2500nm集中了9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该波长范围内,反射率越高,隔热效果就越好。显而易见,反射型隔热涂料追求在400-2500nm波段拥有高反射比。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颜料填料,可制得高反射率的涂料,以达到反射太阳热而

18、隔热的目的。1.5.3 辐射型隔热涂料通过辐射的形式把建筑物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气中,从而达到良好隔热降温效果的涂料称为辐射型隔热涂料。辐射型隔热涂料不同于用玻璃棉、泡沫塑料等多孔性阻隔型隔热涂料或反射型隔热涂料,因为这些涂料只能减慢但不能阻挡热能的传递。白天太阳热能经过屋顶和墙壁不断传入室内空间及结构,一旦热能传入,就算室外温度减退,热能还是困陷其中。而辐射型隔热涂料却能够以热发射的形式将吸收的热量辐射掉,从而使室内和室外以同样的速率降温。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研制了红外辐射涂料22,涂覆在以硅为主材的建筑屋顶及其四周外壁表面,可通过红外辐射的形式把建筑物吸

19、收的日光和红外线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中,以达到隔热降温效果;涂覆在防水层上,使建筑物及防水层均隔绝于红外辐射涂层内,起到防护层的作用。1.6 其他隔热涂料1.6.1 真空绝热隔热涂料真空状态能使分子振动热传导和对流传导两种方式完全消失,为此采用真空的填料以制备性能优良的隔热涂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1.6.2 纳米孔超级绝热隔热涂料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是建立在低密度和超级细孔(小于0.5mm)结构基础上的,理论上其导热系数可趋近于零。采用纳米孔原料获得比静止空气导热系数更小的涂膜是完全可能的。作为最具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纳米科学技术,其发展为隔热涂料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1.7

20、 反射型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1.7.1 隔热机理由太阳光辐射光谱分布情况可知,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即0.4-2.5m集中了90%的太阳辐射能量。如果研制的反射型隔热涂料在此波长范围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越高,涂层的隔热效果就会越好。反射型隔热涂料就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树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颜料、填料及生产工艺,制得高反射率的涂层来反射太阳热,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目的。普通乳胶涂料对热辐射的反射性能较差,经过涂层表面对入射光反射后,有一部分进入涂层内部的热量将全部被涂层吸收,并慢慢地通过传导、对流向基体内部传递,引起涂层及基体的温度升高;对于反射型涂料涂层来说,在经过涂层表面第一次反射后,进入涂层

21、内部的一部分热量,由于涂层含有高反射型、多孔型隔热填料,涂层内部存在较多的密封孔道,具有很多反射界面,这样可以对进入涂层内部的那一部分热量进行二次反射和散射,使绝大部分的热量经过两次反射和散射后被拒于涂层之外。普通涂料涂层与反射型涂料涂层的热反射示意见图1-1。图1-1 普通涂料涂层与反射型涂料涂层的热反射示意图1.7.2 主要应用反射型隔热涂料的主要特点是:隔热效果好、涂层质量轻、耐久性好、施工方便、易于维护。反射型隔热涂料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其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红外反射型涂料因为其优异的性能,所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建筑物的屋顶、冷库和玻璃幕墙;海上钻井平台、石油运输罐

22、、石油管道,汽车、火车、飞机表面:船壳、甲板;以及坦克、军舰、火箭、宇宙飞船等都可用红外反射涂料来达到隔热的目的。红外反射涂料还有军事上的其他用途。例如,通过该涂料的涂装可降低和削弱敌方热红外探测设备的效能,改变目标自身的热辐射特征或使目标自身的综合热散射特征与周围背景相适应。1.8 影响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于硬质基(如金属、墙体等),一般是直接将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涂覆在基材表面上而起隔热作用的,较少考虑基材对隔热性能的影响,因此影响这类涂层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树脂和功能填料的种类、粒径分布、用量及涂层厚度。对于软质基(如织物等),一般是将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涂覆在织物上,然后再用这种涂层织物制

23、成各种篷布或篷盖覆盖在物体表面上起隔热作用,所以影响其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除包含以上几种外,基布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1.8.1 树脂树脂是涂料中必不可少的组分,它起着将功能粒子与基质连结起来的作用。功能粒子一般都是先被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然后再被涂覆到基质上的。树脂对于功能粒子来说就是起着一个载体的作用。工业常用的耐候性好的外用防腐涂料的树脂有氯磺化聚乙烯树脂、氯化橡胶树脂、高氯化聚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等22。尽管对于合成树脂来说,折光指数一般为1.45-1.50,不同的树脂对涂料的太阳热反射隔热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23,但在

24、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树脂时应当考虑选用结构中少含COC、C=O、OH等吸热基团的树脂。1.8.2 功能填料的种类功能填料是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中最重要的组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近红外辐射,减少热量的吸收。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所选择的功能填料要求对太阳热辐射具有高反射、低吸收的性质。不管是反射效果还是反射+隔热效果,TiO2都是最好的。TiO2的晶型有两种,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但是锐钛型的二氧化钛遮盖力没有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遮盖力好,而且金红石型晶体结构紧密,相对密度大,耐候性好,遮盖力高,着色力强,但颗粒硬;锐钛型比较松软,白度强,易分散。而且在晶体结构上,钛和氧原子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晶体中堆积较

25、紧密;二者的遮盖力明显不同,金红石型为30.1m2/kg,而锐钛型为23.6m2/kg,相差约30%;在光化学稳定度上,金红石型较稳定,不易粉化;对紫外线的吸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吸收力较强;此外,金红石型的折射路(2.71)大于锐钛型的折射率(2.55),从折射率可以看出混合料材料中各种填料在材料中受光照射后所体现出的不同综合效果。一般来说,混合材料中填料间的折射率差别越大,光线的折射也就越大,同时光线的散射增强,这样在添加高折射率的TiO2,增加了光线的遮盖效果。因此,金红石型TiO2是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中首选的功能填料24。1.8.3 涂层厚度在制备太阳热反射隔热涂层时,涂层厚度是必须考

26、虑的一个因素。在保证涂层隔热性能的前提下又要使加工成本最低。一般来讲,涂层的隔热性能起初是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的,但当涂层厚度增加到某一值后,继续增加涂层厚度,涂层的隔热性能不再继续提高,趋于平缓。如果继续增加涂层厚度反而还可能由于太厚造成涂层龟裂,影响涂层的隔热性能、外观和耐玷污性能。所以在实际加工时,必须掌握好加工的厚度,既要使涂层的隔热性能最好又要使涂层的厚度最薄。1.8.4 基布当太阳光辐射到涂层织物上时,会被织物表面上的热反射涂层吸收、反射和透射,将其中80 以上的近红外辐射反射到外部空间。尽管如此,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太阳光透过涂层入射到基布表面上,这时入射到基布表面上的太阳光辐射

27、将会再次发生吸收、反射和透射过程。不同纤维材料和不同组织结构组成的织物对这部分太阳光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是不同的,在选用基布材料时应尽量选用对太阳光辐射和反射率高、吸收率低、导热系数小的织物。某结果表明25,在颜料配料和黏结剂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锦纶纤维断面为圆形,能以不同的角度将光线反射回去;而棉纤维断面为椭圆形,故以锦纶为底布的涂层织物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于以棉为底布的。1.9 反射型涂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一种隔热效果良好的涂料往往是两种或多种隔热机理同时起作用的结果。上述三种隔热涂料各有优点,因此可考虑将它们综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研制出多种隔热机理综合作用的复

28、合隔热涂料。1.9.1 存在问题当前,反射型涂料主要侧重于研究其所用的树脂、检测手段、热反射比的计算方法、涂敷后能量节约以及涂料的耐久性等问题。在我国常见的隔热方式为采用隔热层、金属镀膜和涂刷银粉漆等途径,从文献中可以看出,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l)反射型涂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红外反射材料,目前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树脂的改性以期改变其涂层物理和化学性能,而对于颜料填料的具体研究较少,各种颜料填料对反射率的影响没有可供参考的依据,缺乏对材料选择和处理的系统研究;(2)当反射材料与基料确定后,反射率主要与反射材料的粒径分布、质量百分含量和涂层厚度有关, 目前研究中,缺乏细致而系统的研究;(3)目前,

29、反射型涂料大多为双层或者多层涂料体系,一般分为底漆、中涂漆和面漆三层。但双层或者多层涂料体系的反射型涂料,在涂覆过程中很难保障面漆层的光滑与厚度一致,因此开发单层涂料体系的反射型涂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4)白色及海灰色反射型涂料研究较多,而彩色反射型涂料研究较少,深色反射型涂料的研究将会促进反射涂料的应用,提高涂料的装饰效果,但目前反射型涂料的研究与应用主要还是浅色系统,即白色和浅灰色系统;(5)生产工艺对反射率的影响、提高热反射率的机理研究几乎没有;特殊颜料填料例如纳米粒子对反射率的影响研究很少;(6)目前,反射型涂料主要应用于对太阳热的反射。而依据相同的隔热机理,对其在寒冷状态下(如严寒

30、地区煤的储存与运输)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空白。1.9.2 发展趋势现在,所有的隔热涂料都是根据材料的导热系数或各种物质对光和热的反射、吸收、辐射来选用合适的原料,配制隔热涂料,实现对建筑物隔热的目的。传统隔热方式主要用来限制热传导速率,所以采用导热系数来衡量其性能的优劣,实际上此种隔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涂覆物内部温度的上升与下降。因此,开展对光和热的反射、吸收及辐射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大力开展热在聚合物及无机材料中储存、转换及传递规律的研究,充分发挥阻隔、反射和辐射之间的协同效应,可望研制出高隔热性的、可以薄层涂装的、具有优良保护和装饰性能的隔热涂料。总体上,反射隔热涂料的发展呈以下趋势:(l

31、)含有纳米或纳米以下微孔结构的涂膜及采用纳米材料制得的涂膜将是下一阶段隔热涂料发展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为隔热涂料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性。(2)研制生产复合型多功能隔热涂料。高效隔热的、涂膜机械及化学性能优良的复合隔热涂料代表了未来建筑隔热涂料的发展趋势。(3)大力发展建筑隔热涂料及相关技术。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大约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4,而建筑用隔热材料仅占总量的1%左右,建筑节能潜力很大。(4)开发新型隔热涂料及相关技术,如低辐射传热涂料,高效薄层隔热防腐一体化涂料等。(5)为了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筑涂料限制使用有机溶剂,具

32、有优良耐候性、耐水性和机械性能的各种颜色的水性、环保反射型涂料的出现,将使其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10 研究意义目前,反射型隔热涂料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专利和文献中所报道的反射型涂料,热反射比在80%以上,在工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美国、日本等国家对红外反射型涂料已经有了系统的研究。从文献报道可以看出美国现在主要进行的是后期研究,如涂料的耐久性研究,涂覆后能源节省的研究26,27。因此,提高红外反射型涂料的反射比,有效的降低涂覆封闭体内部温度,一直是此方面研究的热点。2 实验内容2.1 实验配方:主要原料:金红石钛白粉(TiO2),CICP(comp

33、lex inorganic color pigments)颜料(红,黄,蓝),碳酸钙(CaCO3)涂料的组成:54%金红石钛白粉,60%CICP颜料,溶剂。溶剂组成见表2.1:表2.1 溶剂的主要化学成分(g)成分苯丙乳液2%HEC(羟乙基纤维素)分散剂乙二醇消泡剂成膜助剂增稠剂420重量300-350100515-203123-51-22.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见表2.2表2.2 实验设备及型号实验设备名称型号双头快速研磨机KY-型强力电动搅拌机JB200-D型电子天平FA-04型近红外分光光度计Lambda900型旋转粘度计NDJ-1型激光粒度分析仪LS-POP()型测色色差计WSC-S型2

34、.3 方案依据近红外反射节能涂层的有色涂料研究,对于现阶段,建筑节能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无论是建筑业、石油及化学工业、运输业,关于建筑外墙的涂料要求,都非常的高。节省能源、降低消耗、提高安全已经成为了近红外反射节能涂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涂料中反射核心的二氧化钛及颜料之间的配比,须进行一定的实验。近红外反射节能涂层的反射性能及隔热效果,由其树脂,填料,涂层厚度,身处环境等影响。而对于相同颜色的涂料,其也会由于CaCO3与颜料的不同比率,固含量等因素导致其反射率的差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有色涂料的近红外反射率,比较不同颜色在同种配方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射能力的差异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数据

35、和应用意义。2.4 实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各种颜料与金红石钛白粉对红外反射能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不同颜色的颜料在相同的固体含量下对反射率的影响。(2) 相同颜色的颜料在不同的固体含量下对反射率的影响。(3) CaCO3作为固体填料对反射率的影响。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2-1部分填料60%颜料1/2消泡剂54%钛白粉乙二醇2%HEC:高速搅拌均匀分散的浆体成膜助剂高速搅拌1/2消泡剂低速搅拌乳液调节粘度420增稠剂涂料样品图2-1 实验路线图3 实验方法3.1 原料的基本处理(1)金红石钛白粉:称取54g金红石钛白粉,加入46g水,加入100g料球,放入球磨机中,研磨30min

36、,倒出,至于干燥的地方,密封备用。(2)CICP颜料:称取60gCICP颜料粉末,加入40g水,加入120g料球,放入球磨机中,研磨30min,倒出,至于干燥的地方,密封备用。(3)HEC:称取2gHEC,加入98g水,滴入若干滴氢氧化铵,使其变成凝胶状,至于干燥的地方,备用。3.2 涂料的制备称取120g颜料溶液,加入66g金红石钛白粉溶液,同时加入100g2%HEC,5g分散剂,15g乙二醇,1.5g消泡剂,在搅拌机下高速搅拌(1000r/min),至均匀浆体。3.2.1 CICP红色颜料(1)在浆体中加入230gCaCO3,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

37、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2)在浆体中加入115gCaCO3及115gCICP红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在浆体中加入230gCICP红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2.2 CICP黄色颜料(1)在浆体中加入230gCaCO3,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

38、)。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2)在浆体中加入115gCaCO3及115gCICP黄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在浆体中加入230gCICP黄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2.3 CICP蓝色颜料(1)在浆体中加入230gCaCO3,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

39、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2)在浆体中加入115gCaCO3及115gCICP蓝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在浆体中加入230gCICP蓝色颜料粉末,再次搅拌,然后加入300g苯丙乳液,12g成膜助剂,低速搅拌(400-600r/min)。观察溶液粘稠度,适量的加入增稠剂及420。3.3 性能测试3.3.1 近红外反射性能的测定用配有积分球装置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反射涂料的太阳热反射比,测定波长范围为380-2500nm。分光光度计利用可见光及紫外光之灯管作为光

40、源,通过滤光镜调整色调后,经聚焦后通过单色光分光棱镜,再经过狭缝选择波长,使成单一且特定波长之光线,而后射入样品管中之水样中,最后射入光电管中将光能转化为电器讯号,借由样本及空白水样间所吸收之光能量差,与标准液之能量吸收值相比较,便可律定样本中之待测物的反射率。积分球可降低并除去光线之形状,发散角度,及侦测器上不同位置之响应度差异所造成的测量误差。积分球也可与分光仪搭配,将积分球的光输出孔衔接于分光仪的入射光栅前,以确保待测光源射入分光仪的角度皆相同,使得测量的再现性大幅度的提高。3.3.2 粘度的测定按GB/T 1273-93涂料粘度的测定进行粘度测试。取均匀无气泡、无结团、足够质量的试样倒

41、入专用容器中,并将3号转子垂直进入试样中心。然后将其恒温至255,并保持试样温度均匀,用NDJ-1型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产品的粘度。调节转子的转速为12r/min,每个样测3次,求出其平均值,即为该试样的粘度值。3.3.3 干燥时间的测试采用其中的指触法:以手指轻触漆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3.3.4 隔热效果的测试涂料隔热效果的测试采用和太阳光光谱相近的碘钨灯作为光源,自制测试设备来进行。制作1个空腔尺寸为长x宽x高=300mm250mm250mm的热箱,热箱的5个面用5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构成,上盖310mm260mm的试板。如图3-1所示。图3-1 隔

42、热效果测试装置图3.3.5 粒度分析光在传播中,波前受到与波长尺度相当的隙孔或颗粒的限制,以受限波前处各元波为源的发射在空间干涉而产生衍射和散射,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与光波波长和隙孔或颗粒的尺度有关。用激光做光源,光为波长一定的单色光后,衍射和散射的光能的空间(角度)分布就只与粒径有关。对颗粒群的衍射,各颗粒级的多少决定着对应各特定角处获得的光能量的大小,各特定角光能量在总光能量中的比例,应反映着各颗粒级的分布丰度。按照这一思路可建立表征粒度级丰度与各特定角处获取的光能量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而研制仪器,测量光能,由特定角度测得的光能与总光能的比较推出颗粒群相应粒径级的丰度比例量。粒

43、度分析仪采用湿法分散技术,机械搅拌使样品均匀散开,超声高频震荡使团聚的颗粒充分分散,电磁循环泵使大小颗粒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均匀分布,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宽分布样品测试的准确重复。3.3.6 色差分析色差计是一种常见的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他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光源照射被测物体,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进行一次积分测量,得到透射或反射物体色的3个刺激值和色品坐标,并通过专用微机系统给出2个被测样品之间的色差值。色调的颜色空间立体数学模型见图3-2。图3-2 色调的颜色空间立体数学模型其中E总色差的大小,L+表示偏白,L-表示偏黑,a+表示偏红,a-表示偏绿,b+表示偏黄,b-表示偏蓝4 实验结果及讨论4.

44、1 原料的基本粒度分布颜料粒径与涂料遮盖力密切相关。颜料是一种固体粒子,无论经过怎样的制造过程,它都不可能是由一种粒径组成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范围。以粒子出现频率对粒径作图,则粒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而是右偏斜状态分布。即大粒径颗粒出现几率大于小粒径颗粒出现的几率,并出现一个峰值,即某一粒径下粒子显现的几率最大。4.1.1 CICP黄颜料CICP黄颜料粉末的特征参数和分布,见图4-1。图4-1 CICP黄颜料粉末的特征参数和分布图4.1.2 CICP红颜料CICP红颜料粉末的特征参数和分布,见图4-2。图4-2 CICP红颜料粉末的特征参数和分布图4.1.3 CICP蓝颜料CICP蓝颜料粉末

45、的特征参数和分布,见图4-3。图4-3 CICP蓝颜料粉末的特征参数和分布图如上图,在峰值的两侧,曲线下降的速度越快越好,说明显现的几率集中,此时表现出的颜料颜色纯,颗粒均匀度好,颜料性能好。对于细的颜料粒子而言,在单位体积中存在更多的界面。颜料粒径越小,涂料的遮盖力越大,但通过减小颜料粒径来提高涂料遮盖力的方法是有限的;对任何给定波长的反射光,最佳颜料粒径是该特定波长的一半。在近红外区,其粒径范围应该为0.4m-1.2m(750nm-2500nm)。若颜料粒子被分散得更细,光波就只能绕射而不能被全反射,使涂料的遮盖力降低。颜料这种以原级粒子、附聚体和聚集体的混合体系存在的方式对涂料配方有很大

46、影响。初级粒子形状的聚集状态不同,不仅影响涂料配方,而且对涂层的热反射性能也有显著影响。目前,颜料的聚集和分散状态对红外反射率的影响还没有文献报道。4.2 颜料的基本红外反射能力无颜料钛白粉的基本红外反射能力,见图4-4。图4-4 白色颜料的近红外反射曲线CICP红的基本红外反射能力,见图4-5。图4-5 CICP红颜料的近红外反射曲线CICP黄的基本红外反射能力,见图4-6。图4-6 CICP黄颜料的近红外反射曲线CICP蓝的基本红外反射能力,见图4-7。图4-7 CICP蓝颜料的近红外反射曲线从图4-4,图4-5,图4-6,图4-7中可以得到钛白粉,CICP红,CICP蓝,CICP黄的反射

47、率,见表4.1。表4.1 基本颜色的反射率反射率(%)颜色钛白粉CICP红CICP蓝CICP黄可见光反射率(400-750nm)最大值88.548.470.981.7最小值38.519.221.121.1平均86.1833.7751.8864.9近红外反射率(750-2500nm)最大值86.948.466.879.8最小值31.814.823.625.4平均65.1932.0644.555.88总反射率平均68.693245.7357.37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得到,白色颜料的反射率高于彩色颜料的反射率。白色涂层反射率高于彩色涂层反射率的原因可通过反射率的定义来说明。图4-8表示了入射光通量

48、中i与反射光通量中p,不透明体反射光的程度可用光反射率p来表示。光反射率定义为:被物体表面反射的光通量p与入射到物体表面的光通量i之比。可表示为:反射率p=pi (4-1)图4-8 入射光通量中i与反射光通量中p示意图从色彩的观点来说,每一个反射物体对光的反射效应,能够以光谱反射率积分曲线来描述。光谱反射率p()定义为“在波长的光照射下,样品表面反射的光通量中p()与入射光通量中i()之比”。表示为:光谱反射率p=p()i() (4-2)对图4-8,若用光谱反射率来分析,则可以说在入射白光光谱中,蓝色光和绿色光部分被吸收,p蓝()、p绿()值接近于零;有红色光部分的辐射能被反射,具有较大的p红

49、()值,故该物体表面呈红色。由此可见,白色涂层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的辐射能,故而物体表面呈白色,反射的辐射能越多,则反射率越高。因此,白色涂层的反射率明显高于彩色涂层的反射率。但是CICP颜料作为一种新开发出来的NIR热反射颜料,它具有比普通同色系颜料在近红外区高的多的反射率。如图4-9所示,是一种黑色CICP颜料与普通颜料在太阳光全波段反射率曲线图。由图4-9看出,由改性制备而成的无机复杂结构的具有近红外反射能力的颜填料CICP,相比普通的碳黑颜料,在全波段的半球反射率大大提高。原先普通碳黑的反射率曲线在所有波段一直低平,平均反射率只有0.05;而CICP在可见光波段虽然较低,但在近红外波段

50、反射率大幅提升,在1250nm时达到最高的0.7,平均反射率是0.26,为普通碳黑反射率的5倍多。这种CICP与普通碳黑盐填料色调上一致,但近红外区的反射率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解决在太阳辐射强烈时深色吸热大的问题,应用到节能涂料中也取得了很好的隔热反射效果。图4-9 TiO2、叶绿色颜料、普通碳黑与包含近红外反射黑色CICP颜料反射率太阳光谱的对比4.3颜料的不同含量对反射率的影响 4.3.1 CICP红颜料CICP红颜料在基本涂料中分别加入23g,11.5g,0g的近红外反射率见图4-10。图4-10 CICP红颜料在基本涂料中不同含量的近红外反射曲线由图4-10,可知在可见光区,较低的CIC

51、P红含量能使涂料的反射率有所提高,但是在近红外区,含有较高的CICP红颜料的涂料,其反射率更为平滑。4.3.2 CICP黄颜料CICP黄颜料在基本涂料中分别加入23g,11.5g,0g的近红外反射率见图4-11。图4-11 CICP黄颜料在基本涂料中不同含量的近红外反射曲线由图4-11可知,在可见光区,较低的CICP黄含量能使涂料的反射率有所提高,但是在近红外区,由于CICP黄色颜料的反射率接近钛白粉,所以其含量对反射率的影响不大,基本上没有差距。4.3.3 CICP蓝颜料CICP蓝颜料在基本涂料中分别加入23g,11.5g,0g的近红外反射率见图4-12。图4-12 CICP蓝颜料在基本涂料

52、中不同含量的近红外反射曲线由图4-12,可知在400至1750nm之间,较低的CICP蓝颜料含量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反射率,在1750nm之后,较高的CICP蓝颜料拥有较高的反射率。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得到,CICP颜料的含量对涂料的反射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其自身反射率越低,影响越明显。但是对于颜料本身的增加,在1750nm之后,过多的颜料会使反射率下降的更快。这是由于颜料的含量增加,树脂无法对其进行完全包裹或填充颜料间的空隙,涂层中出现空隙和缺陷。4.4 不同含量的CICP涂料的色度对上述9种涂料进行色差比较,得到结果见表4.1。表4.1 不同含量CICP涂料的色度颜色在涂料中的含量L(明度

53、)a(红绿度)b(黄蓝度)E红2346.0619.345.7575.9111.549.2418.705.1477.65053.5417.714.8180.07黄2382.81-3.3348.57102.311.583.66-4.2145.74101.7085.09-4.0239.78101.0蓝11.568.51-10.83-18.8182.81072.13-10.13-17.4085.83从表中可以得知,在同种颜色中,颜料含量越多,则颜色越深,如CICP红,含23g的红度就最高。并且颜料越多则明度越低,综合上面的红外反射图来分析,明度越高,也就是含量越低,在可见光的反射率就越高。但是在近红外

54、区,颜色的色度对近红外反射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4.5 CaCO3在涂料中对反射率的影响图4-13,4-14,4-15分别是不含CaCO3和含有11.5g CaCO3的红外反射曲线图4-13 有无CaCO3的CICP红颜料图4-14 有无CaCO3的CICP黄颜料图4-15 有无CaCO3的CICP蓝颜料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得到,CaCO3作为填料对CICP颜料的红外反射率的影响,与颜料本身的红外反射率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本身反射率较高的CICP黄而言,白度不够高的CaCO3粉末会是其反射率略微降低。但对于反射率较低的CICP红以及CICP蓝来说,在某些光谱段会大幅增加其红外反射性能。在可见光-

55、近红外部分,有CaCO3粉末还是会使涂料的平均反射率增加。更加深入的分析,在3种颜色近红外区50%反射率左右的时候,均会表现出有CaCO3的那条曲线超过了没有CaCO3的那条曲线,所以可以得出CaCO3在近红外区的反射率能使小于50%的颜料反射率加强。特别是颜色较深的红色和蓝色。即使是反射率较高的黄色,也有小幅的提高。而且CaCO3本身是一种白色的无机颜料,作为填料能与钛白粉配合使用,但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相对于其他填料,CaCO3适用于一些要求重金属含量低的产品。4.6 助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助剂主要考虑改善涂料及涂层的相关性能。如用增稠剂在涂料中起增加涂料稠度、改善涂料的保水性及触变性等作

56、用;用成膜助剂来改善涂层的流平性、施工性与降低成膜温度等。本实验用到的主要填料有增稠剂,分散剂,消泡剂,成膜助剂,HEC以及420。其中HEC及420相互配合,可使涂料的剪切粘度从牛顿型到触变型之间随意调节。其他助剂对涂料的影响与其添加量有关系。其中,增稠剂效果最为明显。加多了,在涂料搅拌过程中,会迅速变稠,以至于无法搅拌,通过添加水也没有明显效果。具体的助剂对涂料的影响见表4.2表4.2 助剂对涂料的影响项目新配涂料不加助剂4g增稠剂和1.5g4206g增稠剂和3g420烧杯中的状态呈均匀状态,流动性好呈均匀状态,流动性一般较稠,难以流动涂膜状态难以喷涂,粉刷可进行喷涂,不易粉刷不能进行喷涂,粉刷,采取自流平涂膜外观遮盖力很差,露底板遮盖力好,外观正常外观正常,涂膜较厚具体粘度/s5080110干燥时间/h23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助剂在涂料中占据的比例很小,但是对涂料的影响却很明显。其中4g增稠剂和1.5g420的添加量,比较适宜。所以本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