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_第1页
国民经济核算-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_第2页
国民经济核算-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_第3页
国民经济核算-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_第4页
国民经济核算-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由资金流量表(实物)分析收入分配情况由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可知, 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及其相互关系。是反映常住者之间以及常住者和非常住者之间经济交易的矩阵表式。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将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共同纳入核算范围, 核算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反映商品流转状况的,称为收入分配部分;另一部分是反映资金流转状况的,称为金融交易部分。其中,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部分)作为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的补充,其覆盖了从增加值创造到非金融投资的价值收支过程,提供了有关收入

2、分配过程的详细信息。为了对目前人们极为关注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分析,故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选出了 2000年及2009年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009年资金流量表如下所示:表1-1 2009年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2-30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0-2009年) 单位:亿元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尸部门国内合计国外部门交易项目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2009年1.净出口-15037.1-15037.12.增加值197392.617767.533231.392511.4340902.8340902.83.劳动者报酬73831.

3、94951.427499.160186.6166957.9166469.0166957.9629.1140.1167098.1167098.1(1) 工资及工资性收入(2) 单位社会保险付款4.生产税净额38824.32325.6210.241962.8602.741962.841962.841962.841962.8(1) 生产税(2) 生产补贴5.财产收入26284.114822.922646.123049.94131.36252.93495.111359.156556.555484.76765.57837.363322.063322.0(1)利息13714.78001.620424.32

4、2645.33813.81706.73468.59067.841421.341421.341421.341421.3(2)红利10114.76765.5984.8404.62064.9792.711099.510027.76765.57837.317865.017865.0(3)地租1707.21733.826.61733.81733.81733.81733.8(4)其他747.555.81237.0317.5747.51498.62302.02302.02302.02302.06.初次分配总收入73275.210894.449606.3206544.0340320.0340320.07.经常

5、转移10073.5969.44758.72270.020524.133521.121456.122214.556812.558975.02913.1750.559725.559725.5(1)收入税8353.93182.915486.23949.315486.215486.215486.215486.2(2)社会保险缴款1694.716115.614420.916115.616115.616115.616115.6(3)社会保险福利12302.612302.612302.612302.612302.612302.6(4)社会补助109.46136.66246.06246.06246.06246

6、.06246.0(5)其他经常转移1610.2969.41575.82270.0390.21919.33085.93665.86662.18824.62913.1750.59575.19575.18. 可支配总收入9. 最终消费64171.18405.745690.262603.3123584.6207302.4169274.8342482.5169274.8342482.5(1)居民消费123584.6123584.6123584.6(2)政府消费10.总储蓄64171.18405.745690.216913.183717.845690.2173207.7-16616.845690.2156

7、590.911.资本转移719.63817.33831.01006.54550.54823.81006.5733.25557.05557.0(1)投资性补助3817.33817.33817.33817.33817.33817.3(2)其他719.613.71006.5733.21006.51006.5733.21739.71739.712.资本形成总额110710.3228.319574.333950.4164463.2164463.2(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05104.6228.319307.032039.8156679.8156679.8(2)存货增加5605.6267.31910.577

8、83.47783.413.其他非金融资产14101.1-7530.6-6570.5获得减处置14.净金融投资-57542.58177.42045.056337.99017.7-16890.0-7872.3如我们所知,资金流量表是一种二维平衡表,采用交易项目X机 构部门的矩阵结构。故在此可以分别从交易项目及机构部门角度去分 析。一、结构分析i(一)交易项目分析1、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由2009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可知,该年度我国住户部门共得到劳动者报酬166957.9亿元。做反映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饼图(见图1-1),可以看出:有44%勺劳动报酬来自非金融企业部门支付,36%勺劳动者报酬来自住户部门

9、,17淙自政府部门,而来自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的比重过小则可以忽略不计。0%17咯3%44%劳动者报酬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国外部门图1-1 2009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数据表明非金融企业部门是最大的劳动者报酬支付部门;而住户部门之所以占有相当大比重在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对个体经营收入的处理方式有关:根据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知,中 国的混合收入和雇员报酬一起都记录为劳动者报酬;此外,政府支付的劳动者报酬也很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府规模 之大。2、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根据资金流量表内容,做反映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的柱形图(见 图1-2 ):

10、结构图住户部门增加值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200阴9080%70%6050%40%30%20%10%0%图1-2 2009年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由上图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部门是增加值的主要创造者,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其次是住户部门,占27%其他两个部门创造的增加值较少,政府部门占10%金融机构部门占5%经初次分配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分布相比,国民总收 入的部门分布发生了很大改变:非金融企业部门在支付了劳动 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之后,其原始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 的份额明显低于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仅为21%政府

11、部门由于得到大量的生产税净额,因此得到的原始收入大 于其创造的增加值,份额从10嚨高到15%住户部门得到大 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成为最大的原始收入占有部门,在 国民总收入中占有61%勺份额;金融企业部门与非金融企业部 门的境况类似,只是规模变化较小,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份额降至3%经过收入再分配之后,收入的部门分布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改 变: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在支付了所得税之后,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分别降至19%和 2%政府部门在 收到各部门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进一 步提高到18%住户部门缴纳所得税与收到的经常转移基本相 当,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维持在

12、 61%总的来看,经过收入分配,全社会当年创造的价值发生了由学冋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企业部门向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流动。(二)机构部门的分析收入初次分配分析一一以住户部门为例2009年住户部门各种收入初次分配手段的流量如下表所示:表1-2 2009年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流量结构运用来源(亿元)(%(亿元)(%合计64284.4100178317100劳动者报酬60186.694166957.994生产税净额602.71财产收入3495.1511359.16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收入(来源)还是从支出(运用)来看, 劳

13、动者报酬都是住户部门最主要的初次分配手段, 在收支流量中 的比重均接近94%相比之下,财产收入在住户初次分配环节只 起很小的作用,在收入流量中的比重只有 6%这种格局与现有 核算将个体经营收入都计入劳动者报酬的处理方式有关, 但即使 如此,仍然可以反映出中国目前的收入初次分配特征,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财产收入分配手段之处于从属地位。二、动态比较以上为同一时期的结构分析,下面通过对2009年与2000年的资金流量表反映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观察其动态变化。 依次做2000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图,增加值、原始收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图1-3 2000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

14、图1-4 2000年增加值、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结构由以上两图与前图对比可以看出:1、2009年劳动者报酬的部门结构中其余部门贡献变化不大,而政府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加,反映了中国政府规模之大以及仍在扩大的影响。2、相较于2000年,2009年的住户部门对增加值的贡献有明显的下降,由32%笔为27%且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由67%笔为61%可支配总收入也由68%笔为61%以上数据反映出,第一,中国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逐年降低,政府和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劳动者报酬是中国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增速持续慢于国民总收入增速;第三,中国政府部门生

15、产税净额和经常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占国民可支配收人的比重持续上升,但政府转移支出增长并未能高于收入增长,因此其挤压了部分居民的利益。从消费和投资的关系看,消费需求是一种根本性的需求,而投资 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最终需求”,一种为扩大消费、提高消费质 量服务的手段,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费。消费率越高,特别是 持续的高消费率则是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表现;相反地,用高投资率来支撑经济增长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近年全国消费需求占 GDP勺比重为60%左右,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约18个百分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 九 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

16、8%-79%)我国消费需求比重的相对偏低,也反映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带动作用较 低。消费需求的萎缩,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业各部门乃至国民经济 整体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如何米取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刺激消费需求, 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力度,扭转消费需求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继 续下滑的趋势,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改善收入分配和社会资金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有关建 议:1、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度提高企业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 重。目前,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在企业增加值的分配中处于强势,企 业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关政策减轻企业各项负 担,增加企业折旧、利润留成比重,适度提高企业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增强企业竞争力。2、采取措施提高消费需求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保持经济协调 增长。在目前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的情况下,应采取有关措施保证消费需求的适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