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之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_第1页
专题训练之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_第2页
专题训练之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_第3页
专题训练之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_第4页
专题训练之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平衡问题及整体与隔离法 方法一:(矢量三角形法则)(其中三力使物体平衡,且三力中有两个力方向不发生改变) 1 如图,绳OA 0B等长,0点固定不动,在手持 B点沿圆弧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绳 0B勺张力将 ( ) A .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2. 如图,用轻线悬挂的球放在光滑的斜面上,将斜面缓慢向左水平推动一小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 关于线对球的拉力及球对斜面的压力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拉力变小,压力变大B.拉力变大,压力变小 C .拉力和压力都变大D .拉力和压力都变小 3. 把一个均匀球放在光滑斜面和一个光滑挡板之间.斜面的倾斜角a定,挡

2、板与斜面的夹角是e (如图),设球对挡板的压力为2,球对斜面的压力为NB。以下说法正确() A. e = a 时,NB=0 B. e =90时,N最小 C. N有可能大于小球所受的重力 D. NA不可能大于小球所受的重力 4. 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e角(ev 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 b的拉力 为Tio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 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e角固定,绳 b的拉力变为T2;再转过e角固 定,绳b的拉力为T 3,则() A. T i = T 3 T 2 B. Ti v T2F2 B . F1 = F2 C . F1 90,使/ BCA缓慢减小,直

3、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杆 BC所受的力( A. 大小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用绳拴住通过 端从A点 6、如图所示,硬杆 BC一端固定在墙上的 B点,另一端装有滑轮 C,重物 滑轮固定于墙上的 A点。若杆、滑轮及绳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将绳的固定 稍向下移,则在移动过程中() A. 绳的拉力、滑轮对绳的作用力都增大 B. 绳的拉力减小,滑轮对绳的作用力增大 C. 绳的拉力不变,滑轮对绳的作用力增大 D. 绳的拉力、滑轮对绳的作用力都不变 答案C 7、如图所示,竖直杆 CB顶端有光滑轻质滑轮,轻质杆 0A自重不计,可绕 0点自由转动OA= OB当绳缓慢

4、放下, 使/ AOB由00逐渐增大到1800的过程中(不包括 00和1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上的拉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B. 杆上的压力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C. 绳上的拉力越来越大,但不超过2G D. 杆上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 G 答案:C D 方法三(正交分解法) 例2:( 2010陕西新课标)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 600角的力Fi拉物块时,物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 30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Fi和F2的大小相等, 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 3 1 B. 23 C匕1上 22 2 例2如

5、图所示,质量为 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 ABC 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F是垂直于斜面 BC的推力,物块沿墙面匀速下滑,则物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mg F sin B. mg F sin C. mg D. F cos 练习 1如图,AB两物体质量相等,B用细绳拉着,绳与倾角B的斜面平行。A与B, 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 A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动摩擦因数值。 tan B),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 2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B,物体A放在倾角为B的斜面上,如图。已知物体 A的质量为 m 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卩 在

6、斜面上,求物体 B的质量取值范围。 方法四:正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b c si nA si nB sinC 例1. (2008年四川延理综考卷)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a和b,用质量可忽略 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所示。己知小球 a和b 的质量之比为3, 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42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 与水平面的夹角 e是 图1 A 450B 300C.D 15 难点处理(“死节”和“活节”“死杆”和“活杆”问题) 1 如图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 A、B,绳上挂

7、一个光滑的轻质 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 12N的物体,平衡时,问: 绳中的张力T为多少 B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Ti=Ta=10N B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与水平面夹角,绳中张力均保持不变。 2如图,AO BO和CC三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 CA CB CC三根绳子拉力的大小。 C为结点,C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0 ,悬挂物质量为 m。求: 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中张力如何变化 (=TaSin 0 , G=TaCOS 0但A点向上移动少许,重新平衡后,绳 变化) CA CB的张力均要发生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 CC悬挂在

8、支架上的 C点,轻杆CB可绕B点转动, 求细绳OA中张力T大小和轻杆 OB受力N大小。 4如图所示,水平横梁一端 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 轻绳一端 后悬挂一质量为n=10kg的重物, CBA 30,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 A. 50N B 50 3N C. 100N D 100 3N 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 处理技巧(对称方法及应用) 1. (对称原理与隔离法)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链条。两端用等长的细线连接,挂在等高的地方,绳与水平方 向成B角。试求:绳子的张力。链条最低点的张力。 2.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杆上,穿着两个重均为2N的球A B,在两球之间夹着一弹簧,弹簧的

9、劲度系数为10N/m, 用两条等长的线将球 C与A, B相连,此时弹簧被压缩短10cm,两条线的夹角为 60。求。杆对 A球的支持力 多大C球的重力多大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绳子与滑轮的质量不计,滑轮轴上的摩擦不计。 A、B两物体的质量 分别为m和m,处于静止状态,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 定等于 m B . m 定大于 mg/2 C. 01角与B 2角一定相等 D. 当B的质量m稍许增加时,0 1+02 定增大,系统仍能达到平衡状态 4. 质量为10kg的均匀圆柱体放在倾角为 60的V型槽上,圆柱体与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沿着圆柱体的轴向施加 一个推力F,使圆柱体沿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0、F的大小。 5. (2011年江苏)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重力加 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旵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 mg 2sin B. mg 2cos C. mg tan D. |mgcot 方法五:整体与隔离法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 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 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 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

11、结合的方法 例1、如图1-1所示,物体A、B各重10N,水平拉力F7=5N,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B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A、B间的静摩擦 拓展1、如图1-2所示,物体 A、B各重10N,水平拉力Fi=5N,F2=3N,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力大小为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N 。 拓展2、如图1-3所示,物体A、B各重10N,水平拉力Fi=5N,F2=3N,且Fi、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物体均 处于静止状态,则,A、B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丄。 例2、如图所示,用细绳悬挂两小球a、b,若在两小球a、b上施加大小相等、方

12、向相反的作用力F和Fi,则最 后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例3、如图4所示,人重400N,木板重 6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 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卩:( A、人拉绳的力是 200N C、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为零 ) B、人拉绳的力是 100N D、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例4、如图5所示,人重600N,平板重400N,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对绳子的拉力为N 。(滑 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 例5、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0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0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0上套有小环P,0B上套有小环 Q,两环质量均为 m两环

13、间有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6所示, 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0 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 Ft的变化情况是( 例6、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Q沿质量为M的斜面P匀速下滑,斜面P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在滑块 Q下滑 的过程中,地面对斜面 P的( ) A B. F N不变,Ft变小; D. F n变大,Ft变小。 A、摩擦力方向向右,支持力大小为(m+M g B、摩擦力为零,支持力大小为(m+M g C摩擦力方向向右,支持力小于( m+M g D 、摩擦力为零,支持力小于( m+M g

14、 例8、如图8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完全相同的砖, 用两个大小均为 F的水平压力 压木板,使砖保持静止不动,则,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0B、mgC、2mgD、mg/2 例9、如图9所示,物体的质量为 2Kg,两根轻细绳 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 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0 =530的拉力 F,若要使细绳都能伸直,则拉力F大小的取值范围 1 2 3 4 是。( g 取 10N/Kg)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 、处

15、理方法一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系统运动状态相同 使用原则 整体法 问题不涉及物体间的内力 系统各物体运动状态不同 问题涉及物体间的内力 1、连接体整体运动状态相同:(这类问题可以采用整体法求解) 【例1】A、B两物体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Fa Fb A、B A B 尹才夢*夢于汙尹审君*吾 * f 营 6N推a,用水平力Fb 3N拉b, mA 3kg,mB6kg,今用水平力Fa 间的作用力有多大 【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 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16、,物体B的质量为m 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 A. a gsi n ,f (M m)g( sin ) B f B. a g cos ,f (M m)g cos 0A 4 C. a g tan ,f (M m)g( tan ) zzzzzzzzzzzz D. a g cot ,f (M m)g 【练2】如图所示,质量为 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 连接质量为mi的物体,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角,则() A.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 mg B. 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COS 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 mjg D. 物体2所受

17、底板的摩擦力为 m2gtan 2、连接体整体内部各部分有不同的加速度:(不能用整体法来定量分析) 【例2】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有一个环,箱和杆的总质量为M 环的质量为 m已知环沿着杆向下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大小为a时(av g),则箱对地. 面的压力为() A. Mg + mg B. Mg ma C. Mg + ma D. Mg + mg- ma 悬绳 【练3】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小猴抓住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的一根质量为M的竖直杆。 突然断裂时,小猴急速沿杆竖直上爬,以保持它离地面的高度不变。则杆下降的加速度为 m M m M m g g g A. g

18、 B. MC. M D. M ( ) 30的光滑斜面,现将一个重 4 N的 【练4】如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倾角为 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那么测力计因 4 N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 N,3 NNN 【练5】如图所示,A B的质量分别为 m=, m=,盘C的质量m=,现悬挂于天花板 O处,处于静止状态。当用火 2 柴烧断O处的细线瞬间,木块 A的加速度aA多大木块B对盘C的压力Fbc多大(g取10m/s ) Z/ZZZZX O 连接体作业 1、如图所示,小车质量均为 M光滑小球P的质量为m绳的质量不计,水平地面光滑。要使小球 P随车一起匀 加速运动(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

19、施于小车的水平拉力 F=F= F=F= 2、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 ml, m2它们在水平力 F的作用下均一起加速运动,甲、乙中水平面光滑,两物 体间动摩擦因数为 ,丙中水平面光滑,丁中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力。 ,求A、B间的摩擦力和弹 A B 乙 AB=F f=f=F AB=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叠放着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力推物体 保持静止,一起作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A . a最大 B . c最大 C.同样大D . b最小 a,使三 个物体 4、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正在向右加速运动 F 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紧靠在车的前端相对于车保持静止 ,

20、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平衡 B. 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与物体对车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若车的加速度变小,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也变小 D. 若车的加速度变大,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也变大 5、物体A B叠放在斜面体 C上,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如图所示,在水平力 运动的过程中,物体 A、B相对静止,设物体 B给物体A的摩擦力为Ff1,水平地面给斜面体 C的摩擦力为 (Ff2 F的作用下一起随斜面向左匀加速 Ff2 A. 0),则() Ffi 0b. C. Ff1水平向左 D. Ff2水平向左 Ff2水平向右 A C F B/ zx. z

21、zzz.-. 6、如图 3所示,质量为 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 至速度为零后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 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B. 地面对物体 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C. 物块m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 m)g 7、如图所示,质量 M= 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 8N,当小车速度达到 s时, 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 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 t =通过的位移大小 m= 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

22、的动摩擦因数卩=,小车足够长 求物体 .(g 取 10m/s2) 8、如图6所示,质量为 mA的物体A沿直角斜面C下滑,质量为 mB的物体B上升,斜面与水平面成B角,滑轮 与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均忽略不计,求斜面作用于地面凸出部分的水平压力的大小。 B A C e m 9、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C放在光滑的桌面上,质量均为 m两物体A和B用细 绳连接,A平放在滑块上,与滑块间动摩擦因数为,细绳跨过滑轮后将 B物体竖直悬 挂,设绳和轮质量不计,轮轴不受摩擦力作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滑块,为使 A和B与 滑块保持相对静止,F至少应为多大 高中物理中V t图象的应用赏析 .用V t图象解匀变速问题

23、 后一半时间以a2做匀加速运动;而 例1. A B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A. A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 B. B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 C. A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 D. B车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 解析:A、B两车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沿一直线做加速度运动,但具有相同的总位移。 再跟据V-t图象中可用“面 积”表示位移,作出 A B两车的V-t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中很容易得出 B选项正确。 答案:B 例2 .如图2所示,两个光滑的斜面高度相同,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且 A聊BO AD,两小球a、b分别在A点从斜面 解析:两小球从等高处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由静止),由于两边斜面倾角不同,下滑的加速度不

24、同(a ABaADaB(),根 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两球达到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因此画出其v-t图象如图3所示,其中折线为沿 ABC斜面下 滑的a球的速度图象,直线为沿AD斜面下滑的b球的速度图象.要满足a、b两图线下方的面积相等,必须使图 中画有斜线部分的两块面积相等,那就一定有tatb,即沿ABCT滑的小球先到达底端. 答案:沿ABCT滑的a小球先到达底端. 练习:1. (2010年江苏)如图所示,平直木板 AB倾斜放置,板上的 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 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 再让物块从B由静

25、止开始滑到 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 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2. (2011?山东)如图所示,将小球 a从地面以初速度 vo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 丄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2 Ob A. 两球同时落地 B. 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 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 a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 b动能的增加量 D. 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做功功率和对球 b

26、做功功率相等 例3.(10江苏)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 AB边重合如图4所 示,已知盘与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 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 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将桌布抽离桌面, 则加速度 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 g表示重力加速度) ai ig a2 2g ati玄2上2 作出小圆盘、桌布全过程的 t图象 (如图 5所示)。 2 由以上6式可得 a ig 1 2 1 2 at1 a1t1 2 2 1 S= 2 v(t1t2) 欲使小圆盘不从桌面上掉下,则 2 答案:a 121g 2 二

27、.用v t图象解追击相遇问题 例4.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 乙在前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2的匀加速运动乙 为Vo,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贝U( Vo 甲在后作初速度 甲 A.右a1a2,不可能相遇 B. 若a1a2,可能相遇二次 C. 若a1a2,可能相遇二次 D. 若a1a2,不可能相遇 解析:当a a2或a1 a2时,由于甲追上乙后,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小,乙不可能再追上甲,所以只能相 遇一次;当a1 a2时,作出v t图象(如图6所示),若to时刻(即甲乙速度相等时)甲追上乙,之后甲的速度 小于乙的速度,不可能再次相遇,即只能相遇一次;若t1时刻相遇,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