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培训资料及心得体会_第1页
心理健康培训资料及心得体会_第2页
心理健康培训资料及心得体会_第3页
心理健康培训资料及心得体会_第4页
心理健康培训资料及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一、什么是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在人的健康中的 重要作用,认识越来越清晰,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 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身体没病,而是更追 求心理的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 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 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 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 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就是健 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从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 康进行了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的兴趣和出发点不同,其 定义也是各不相同。迄今为止,心

2、理健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 大潜能,能够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人从个体的心理状态来认识心理健康, 认为心理健康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 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 自主性,成热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 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一种生 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 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 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 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 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人们在 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 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显然, 对广大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二、教育改革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一方面 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与心理素 质,以及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可是,我们现在的 教育往往忽视后者。为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我们不仅 要注意教材、教法、考试制度等的改革,而且要在教育目标、 wiw.doc

4、in .comi ”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育完全把学生 视为教育的对象,教师工作的主体,不顾社会需求,忽视学 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先设计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 灌输,学生以听代思;被动接受。教学完全成为某种外来的 强制力量,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的地位上。 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因,而且扼杀了他们的聪 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对客观存在能动认识的巨大潜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任何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我国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 展的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视为 学习活动的主人,建立以人为中心

5、的教育价值观,始终把人 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 能、实现人的价值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要义,通过多种自我 教育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机会、形式,向每 个人提供在最高、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 具。当前,我国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教育的转轨问题,即中 小学应由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 的教育的轨道上来。具出发点是积极的,它有助于中小学教 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 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 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2”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里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6、活动,已经成为 今后学校教育的有益扩展与补充。这项活动在国外尤其发达 国家已开展得相当普遍并日趋完善。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咨询 与健康教育,能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 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与帮助,并对其有关心理障碍或 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与矫治,而且还可以对家长或教师在 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目前,我国仅在某些大专院校里开设了一些心理咨询机 构,但在中小学,心理咨询活动基本没有开展。而小学与中 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极易产 生心理问题,极需要有关专门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所以,中 小学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亟待引起各 级

7、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心 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兴起了心理健康 教育的热潮。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 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 需要 vvw docin comi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出同现代化 要求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知识 经济时代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 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社会和时代 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

8、应该是心理健康的。然而,随着社会 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 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得多,并 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表明,随 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青少年学 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竞 争的日益加剧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很容易使 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 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 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 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2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9、,是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 求,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 的心理素质之上的。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 在缺陷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有研究发现,工读学 校的学生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性格特征的 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智力发展和学习 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 高学习效率,而意志力薄弱、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 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学生 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 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如焦

10、虑、抑郁、恐惧、愤怒等, 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同时,长期身体不好的人也 会出现抑郁、自卑、绝望甚至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 康还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 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是谈不上外在美和 内在美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 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在劳动中磨练自己,而有心理健康 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在劳动中釆取逃避的态度。在学校教学中 也常发现,那些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好逸 恶劳、不劳而获的毛病。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心理健 康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 系,因此,对他们进行

11、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发展的需要。3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它是其他素质 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可以制约或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 展,也会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挥。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 养,特别是忽视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较多地注 意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 应。近年来,据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正因为 认识到了以往“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目前,我国的基础 教育正从“应试

12、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目 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 是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 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议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 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加强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 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精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3、。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 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有关单位进行研究与实验,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推上了 一个新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青少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生和成长起来 的,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影响。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 报告表明,当前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

14、、任性、孤僻、焦虑、 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 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 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提高其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预防、 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 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2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老师 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 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 极大的危害。人们从各种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青少年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最近几年,在全社会,

15、尤其是教 育界,在对于健康概念认识转变的影响下,社会各界逐渐认 识到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 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心理 健康教育的呼声是非常高的。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首先,在认识上,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 要性,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到新闻媒体的热烈 讨论,已经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要真 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学校、 教师和家长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有多大的问题,大 家照样上课、做练习、考试、升学。还有的家长认为教育都 是学校的事,学生出了问题就应该

16、找学校,与家长无关。这 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是 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转变观念, 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心理健康 教育的队伍来看,目前广大中小学还缺少专职从事心理健康 教育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比 较缺乏,因此很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缺 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在很多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有 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做还感到无

17、所适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2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3学生主体性原则4民主、平等的原则5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6参与性原则7协同工作、多样性原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是文明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心理健 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要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于他 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根据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采取多种 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 平。具体到每

18、个学生身上,要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和谐 发展,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清自己的内 在潜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 积极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学会认 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 生活和学习环境;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 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 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适应未 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心理健康教育是 学校每一位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应符合心 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要达

19、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上述目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教育部在!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 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 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 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 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从宏观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明确 的阐述,但就每一个对学生心理健康负有责任的教师来说, 无论在学科教学、专题讲座、团体咨询还是在个别咨询中

20、, 都有义务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 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 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感、得到他人的承认和接纳、受人尊 重等是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 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 的重要任务应该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都应用心去爱 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一点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 来却常不尽人意,我们的班级中,常有极少数学生总是被老 师和同学所排斥;对一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在无意中总 不能“一视同仁”,如有的老师上课总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成 绩较好的学生,这样,成绩较好的学生比成绩平平的学生更 容

21、易得到满足;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 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注意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在其尚未出 现或刚出现时给予指导、积极干预,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 准备。对学生已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行为问题,教师 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凡是能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改善知情意行品质、促进心 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内部及学校外部的教育因素,都可以成为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其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课是主要途径之一。但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是,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必须坚持以实践和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采用 各种有效的方法,

22、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与体验,改善 现实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归纳在三个方面,即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开 展心理辅导,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家庭和学校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 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环境是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子女的要求 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文化氛围等,无时不在 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营造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给家长提出的

23、一个严肃的问题。 每个家长,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也为了自 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其次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 庭生活的气氛,让孩子在充满亲情和充满爱的家庭生活中生 动活泼地成长发展;再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适度,并掌 握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关心、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学校的职责,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 系或举办家长学校,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家长提 高自我调适能力,协助家庭营造良好环境。此外,社会环境、 尤其是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学校要 与校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 共管,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24、。对在校学生来说,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 所,所以学校环境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学校环境中,班主任与团队工作、教师的人格特征、学科 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是起影响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班主任与学校团、队工作。班主任与团、队工作者是学 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 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班主任。班 主任的工作职责是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负责,班主任 在关心全班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关心着他们的 心理健康。事实上,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已经履行着这个职 责,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而且对个别有心理问题

25、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校共青团、 少先队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共青团、少先 队的活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青少年在以社会实践 活动为主的团、队活动中,长思想、长知识,同时心理素质 也能得到提高。所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团、队工作 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 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完善的人格特征的教师,对 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关怀备至、学识渊 博、兴趣广泛、举止端庄大方、语言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 热情。这些品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 而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

26、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课堂教学。学科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教学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艺术、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 识地施加积极的影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 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关专题教育。学科教材中有 很多内容能影响学生心理素质,比如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 课,尽管我们强调不要把心理问题和政治、道德问题等同起 来,但两者之间毕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思想品德课与政 治课的某些教学内容与心理素质培养直接有关,因而在思品 课和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就有一定的优势。 又如语文课

27、,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 教育的素材;中学生物课教学中的不少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 行青春期教育;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 心理品质。在学科活动课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发掘学生的 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除上述 以外,结合某些学科内容及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兴趣,也能 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和社会适应心理方面的教育。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弘 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 为根本目标。在学生的发展中,自尊与自信是自我意识中最 核心的人格要素,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对学生自尊自信的形 成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将学生按考

28、试分数高低排队并张榜公 布,其消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可以使低分者失去 自尊、失去自信,另一方面又使高分者时刻处于担心名次下 降的焦虑与恐惧之中。又如对学生课堂上的随机表现教师如 何评价的问题,若动辙批评、训斥,会造成学生的自卑,若 能循循善诱,情况将会大大不同。“你捣什么乱”与“你提 的问题很有意思”,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对学生自尊自信 的形成,其作用不可小视。“成功教育”的理念在课堂教学 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自尊自信来 源于成功,高自尊高自信又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人格因素, 因而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是现代教学的一个 基本要求。开展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

29、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它离不开教师 的指导。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着力关注的是:优化教学情 境,提供动力能源。学习内驱力是学习成功的必要的心理条 件,情感因素是内驱力的核心,所以学习指导要重视情感因 素的培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 激发和培养。渗透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智力。学生掌握科 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智力品质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即使对个 别有智力障碍(注意障碍、思维障碍等)的学生,通过学习 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也能使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 更为敏捷,思路更加流畅。加强实际训练,锻炼学习意志。 顽强、刻苦的意志力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

30、条件,因而在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出合理的然而又是 高要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完成,并养成刻苦 学习的精神。抓好每个环节,培养良好习惯。学生的学习 由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作业、巩固复习、 应试及自我评价等环节构成,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有一些心 理问题需要克服,如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过度焦虑 等。要教会学生从个人实际出发,知道自己每一步应该怎么 做,并不断地予以实践和自我调适,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注意个别差异,实施分类指导。在强调面向全体的前 提下,必须特别注意个别“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学 困”,就是因为在情感意志品质方面与智力品质方面都

31、不同 程度地存在某些障碍,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的心理障碍是使他 们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并获得成功的必 要前提。所以,不断给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动力能源,教会 学生学习,能促进学习心理品质的提高。突出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情境 是一种人文情境,是师-生、生-生、群体-群体间互动的 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及人际交往心理品质的 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要突出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并在参与与互动中塑造学生心理素质。由于学生中 存在个别差异,人格特征不尽相同,但在参与中能向积极方 面发展。如果他是自我中心度高(即过度的高自尊)的学生, 他就必须学会倾听,学

32、会“尊他”,同时他也将获得“他尊”; 低自尊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他必须学会大胆的阐述及与他 人交往;性格孤僻的学生,他必须学会如何融入群体之中; “学困生”在群体学习的氛围中,他要学会如何受他人的启 发,从而克服自己的认知方面的障碍,因而学生参与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学生负 担过重不仅仅在反映在课业负担方面,由此而引起的心理问 题或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更为突出,焦虑、恐惧、厌学等心 态在少数学生身上表现明显,中小学生中所发生的一些恶性 事件大多与此有关。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固然有升学压力及 家庭教育不当等因素影响,但毕竟是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反

33、映出来的。现在我们很难对“合理的”负担作出某种量化的 规定,但通过改进和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由此实现 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的轻松、和谐、生动、活泼,达到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 的,应该是能实现的。所以确立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观念, 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突破口,实现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减轻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心理负担的重要保证。学生会学会 玩,在学与玩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心理素质也能 得到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个客观存在。不管是 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也不管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课堂教学 中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对学生心理发 展

34、都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 渠道,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施加积极 的影响,即所有影响都应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必须变 无意行为为有意行为,即有意识的渗透。由上述可见,对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班主任、团队工作辅导老师的 事,也不仅是心理健康咨询师(辅导教师)的事,在学校里, 这项工作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 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 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 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 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

35、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 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反 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 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 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 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是团体咨询在学校教育的 扩展,它可以是以讲座的形式面对全校或某个年级的学生进 行辅导,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形式进行 的,有利于列入学校教育工作安排,有利于学校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它面对的是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

36、, 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内容,就 心理健康的知识及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 行指导,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有效 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由 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有上述优势,所以它成了学校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它不是心 理学的教学,掌握心理学的有关名词概念不是心理健康教育 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学的运用,即运用心理 学的基本原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 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和干预他们现实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要讲授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37、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健康的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怎样进行自我调适以 及怎样维护自己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已 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指导和 帮助,既要解决学生中的现实问题,又要有效地防止新的问 题产生。所以我们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课必须防止学科化的偏向。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人的感受与体验是在实践中获得 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碰撞的反映,心 理状态的变化和改善也只能在实践和活动中实现。所以在教 学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要以实践和活动为基 础展开,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需要讲解外,主要是以群体参 与性的活动形式为主。在教

38、学内容上,一方面我们强调心理 素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要呈螺旋式上升与提高,内容要有一 定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 针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的问题或困惑,即贴近学生实 际,因为我们并不强调学生应得到什么结论,而是改善他们 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是积极参与的主体,教学 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是否真正地调动起来;教师是指导者,以正面引导为原则, 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通常以个案导入引发学生的 内心活动,可创设某种模拟情境,让学生实际感受;也可以 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诉说或在辩论中明理。以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必要途径,也

39、很受 学生欢迎,但如何提高其实效的问题应认真考虑。活动课上 热热闹闹,课后学生一无所得,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作为指导教师,准确地把握活动目的和有效组织活动进程是 十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着眼点必须放在 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上,感受与体验越深,教育效果越明显。 同时要营造一个群体互动的情境,就学生切身关心的问题或 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地倾诉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在互动的情 境中沟通、分享,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与改善。在学校里,由于最熟悉最了解自己学生的人是班主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和教学一般由班主任承担, 但也有由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的。一般每周一节, 利用班

40、会、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或活动课时 间安排,课时可长可短。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宣传阵地,如在校园广播、 黑板报、壁报、校园期刊(学生手写小报)等,开辟心理健 康园地,让关心心理健康成为全体学生自己的事。3、面向学生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个别学 生在自我发展、课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碰到心理障碍, 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困扰时,或个别学生因心理障碍困扰而出 现行为偏差倾向时,就需要学校专门的咨询人员进行咨询和 指导。心理咨询,一般要求由专业人员

41、担任,他们具有必需的 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技 巧,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在心理咨询中,教师必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心情,体察他们内心的苦 恼,协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扰,解开心头的疙瘩,跨过障碍, 恢复情绪上的平稳,顺利度过当前的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心 理健康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和社会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不同,后者的 主要对象是精神性疾病患者和心理疾病患者。而在学校心理 咨询中,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心理基本健康并关 心自己心理健康的,只不过现在遇到了难题,心头的疙瘩解 不开,对周围的人以及对自己又不相信,持有一种

42、怀疑和否 定的态度,故而前来寻求帮助。所以从观念上讲,教师不能 把学生当成“病人”,防止心理辅导医疗化的倾向,要把来 访学生看成是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接纳。 反之,学生可能会心存疑虑而不会来,或者即使来访,他所 抱的希望也不会多大。以同情、理解、体谅的态度倾听学生倾诉自己的苦恼是 关心和接纳的第一步。心理咨询的指导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 学生是否完全地、完整地向教师吐露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如 果教师能热情关注,以同情、理解和体谅求得共感后,学生 的亲近感更为强烈,从而把教师当作知心人,毫无保留地敞 开内心世界。有时学生的诉说不完全、不完整,或者只说了 一些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心灵深处,这不

43、利于教师针对性的指 导,因而又需要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一方面可以采用开放式 的提问,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承诺, 隐私保密,不向外传(对有可能出现恶性变化倾向的需要向 有关方面转达或通报)。要帮助学生解除顾虑,让学生勇敢 地坦诚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 界。教师在心理咨询中起主导作用。为了保证咨询的方向 性、实效性,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地把握咨询进程,即 在倾听时要迅捷地思考,如采取什么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的成因、如何设计咨询会谈过程、如何通过会谈帮助学生澄 清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准备安排几次会谈等,并随时调 控咨询进程。心理咨询是一种双向活动,当学

44、生倾诉内心困惑后要和 学生一起分析困惑或苦恼的成因。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有的 比较单一、明显,有的比较复杂、隐蔽;有的是现实引起的, 有的则有历史渊源。对单一的明显的成因,可直接让学生自 己说出来;对比较复杂的也不明显甚至有其历史渊源的成 因,教师和学生就要共同分析。教师的分析要因势利导,逐 层深入。同时要掌握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如学生是否在单 亲家庭生活的、以前是否受到过伤害、家长对他的学习压力 怎样、社区环境的影响如何、最近有无遇到突发事件等,这 样能使成因分析透彻,使学生口服心服,有利于下一步的指 导。指导是以会谈形式进行的。根据学生的问题,在分析成 因的同时就可以提出或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

45、澄清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案与策略。在帮助学生作出抉择前,重要的是要帮 助学生解决抉择过程中的内心冲突,因为这个解决过程需要 学生自己反省,这种反省就是追根溯源,实际上仍然是成因 的分析。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各种影响者可能是产生心理 问题的成因,但作为主观方面,心理问题总是由个体的一些 不合理的认识引起的,改变认识的过程就是调适过程。学生 只有通过自省后才能看清自己心理问题中的一些不合理的 想法和认识,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自己的合理的正确的 认识,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在会谈中启发学生展开积 极的思想斗争,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是心理咨询的关 键所在。咨询效果的观察也十分重要。会谈过程中要

46、通过对学生 语言、表情和形体动作的观察来分析指导效果,控制咨询进 程;同时在咨询后也要通过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来看他的 心理状态改善得如何,如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教育成效,就 要继续安排咨询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而提出来的,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些要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教育内容的安排、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保证心 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一、系统有序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提高,心 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系统有序地安排。 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

47、健康知识、自我 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与社会适应等几个部份的 内容,其中每一部份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各部份之间也 都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方面。中 小学各阶段的安排都要涉及上述内容,但由于学生的身心发 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水平上又要体现出由低到高,不断 上升的趋势,所以必须强调系统有序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1.全面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各部份内容,即在各个年龄阶 段、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都要分别安排心理健康知识、 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内 容。但在具体安排上,要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要 求,以及各部份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承接关系,体现学

48、生心理 水平的不断提高。2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突出重点。即在全面安排教 育内容时,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现 实的心理状态,突出重点。如在涵盖自我认知、情感、情操、 道德、智力、潜能和创造力、处世、交际、个性发展等各方 面外,小学阶段可突出学校生活的适应性以及良好学习习惯 的培养方面;初中阶段可突出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和青春期教 育方面的内容;高中阶段可突出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和职 业选择方面的内容。3.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中要突出计划性与系 统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 理咨询工作、家长学校以及其它教育途径的开发利用等都要 列入工作议程,系统有序

49、地展开。第三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 段中,个体正处于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因而 对其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就成为一个关系他们后天发展如 何的关键问题。心理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有针对 性。教育者必须了解被教育者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 点,科学地、规范地、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正是基于这一 点,本章拟着重阐述中小学生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自我意识、性格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使教育者更 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认知教育人的心理现象是一个五彩缤纷、异常复杂的系统。在众 多心理现象中,最基本

50、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它包括: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以及与之相随而生的注意这 一心理现象。它们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人们产生其他心理现象的基础。所谓认知发展,是指学生 认知能力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了解中小 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是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认知教育小学生是指6、7岁到11、2岁的儿童。小学阶段又称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 对平稳的发展阶段。无论从骨骼、肌肉的变化,还是心肺机 能的发展都比幼儿有了较大的增加。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 展,兴奋、抑制两个过程日趋平衡,内抑制迅速发展,从

51、而 加强了大脑皮层对皮层下的控制,使他们对内外环境的刺激 能更好地进行分析综合,为小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正规学习 做好准备。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技能,接 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 主,从原来受成人呵护的幼儿成为要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 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 境、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儿童自身承受的压力随之而加大, 这就促使小学生心理迅速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其中认知 发展方面,小学生的变化更为明显。(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小学生辨色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已能分辨红、 黄

52、、蓝、绿等基本颜色。6岁以后出现了颜色爱好的性别差 异。他们的视觉调节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在10岁以后这种 调节能力开始降低。言语听觉能力和辨别声调高低能力发展 迅速。小学生已能逐渐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通过教 学,能正确说出一些几何图形和概念。对时间的延缓反应较 困难。对短时间(如一分钟)和过长时间(如,纪元、世纪)的知 觉估计不准确。小学生手部关节有了较大发展,但尚未成熟, 肌肉力量在不断增强,这为动作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提供了一 定的物质基础。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 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段 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

53、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 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 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 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尤 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 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转移品质 较差,这一特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三)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 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 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 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

54、学生意识不到自 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不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思维品 质逐渐完善,对概念的掌握水平逐渐提高。在言语方面,书 面言语和内部言语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小学生想象的发展想象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想象的 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 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 向现实性过渡。想象中的概括性成分不断增加,但主要属于 形象的概括。其中既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包含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五)小学生的认知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 点为基础。要照顾到他们

55、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 的要求。由于他们活泼好动、易疲劳,又喜欢多问,兴趣较 广,因此,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适当控制作业量。同时, 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激发 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在这个过程中, 要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认知方法,逐步提高他们认识 世界的自觉性、目的性。第二节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情感教育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 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它反映的是客 观事物与人们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从认知到产生行为之间 的桥梁,在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动 机作用、调控作用、信号

56、作用和适应的功能。因而了解和掌 握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规律,就成为情感教育 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与情感教育情绪、情感既包括与生物学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也 包括与社会文化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小学生入学后,由 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教育与教学不断向其提出新的要求,他 们的接触面广了,认识不断加深,从而使情感也发生了相应 的变化。(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 小学生情感表现形态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情感表现形式在发现变化。小 学生很重感情。他们对人对事十分热情,虽然比起幼儿来显 得含蓄些了,但仍然比较外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热情 都

57、易受具体事物支配。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 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小学生富 于表情,且比较容易变化。小学生容易激动,带有一定的易 激惹性。小学生也出现心境,但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太长。大 约到中、高年级才逐步出现影响整个情感状态的心境。2. 小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入学后学习变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这一突出 需要的出现,小学生情感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并丰富。女口, 由学习成功或者失意,相应地产生愉快或沮丧的体验。同时 其他的情感,诸如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等随 之发展起来,而且体验不断深刻。同是愉快,幼儿可能是由 于得到好的玩具、好吃的食物,而小学生

58、主要是得到好的分 数,受到集体的表扬。在区分好、坏时,小学生不仅看表面, 还能开始运用一些道德标准去评价等等。3. 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 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可以说,小学生的情绪、 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一 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当然,对这种稳 定性不能估计过高。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是不 很稳定的。4.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 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

59、生自我意 识不断发展,情感往往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自控 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髙年级相比, 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中、高年级学生虽然也爱玩,但 能够自控,一般能做好作业后再去玩,不大容易轻易被外界 诱因吸引而迅速转移自己的情绪目标。(二)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1 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其 发展有一个从狭隘、模糊逐步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的 过程。总的来讲小学生的道德感还只是外部的、被动的、粗 浅的。这种情感体验容易受具体形象事物的感染,还没有达 到自觉意识的水平。2 小学生理智感的发展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表现 在学习活动上。虽然求知欲在学前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