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1页
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2页
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3页
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4页
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特征码标签:特征码教学设想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

2、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龟虽寿曹操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骏”“沥”的读法。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竟时烈士暮年不已盈缩之期养治之福二、简介背景。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二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1齐读课文。2讨论以下问题。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明确:老骥

3、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句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

4、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石壕吏杜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一何前致词新战死长已矣无完裙逾墙走语声绝泣幽咽登前途、检查预习情况。二、简

5、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姐?、“咽”等字读音。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明确: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2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

6、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德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明确:是诗人在听。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

7、。“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6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li”,“1”,“en”、“mi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通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光齐读第二部分,再齐背第二部分。7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9归纳诗歌的主题。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齐读并背诵第三部分。七、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这二首诗。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一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准确。板书设计:自强不息老当益壮一层:以神龟、腾蛇为喻

9、,极言人的寿命有限。二层: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壮志。三层:说明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肯定人的能动作用。石壕吏差没夜里提人老妇哭诉苦难吏怒妇啼老妇哭诉男子俱尽孤寡贫苦老妇服役第二课时相见欢李煜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子然一身,“斯人独推怀”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

10、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宠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3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清说说它的妙处。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现物,放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闽。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闭,体会景中愁情。4下阂与上闽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明确:上闽寓情于景,下阔借助比喻直抒离愁。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

11、,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余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愁,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离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6结尾句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但为什么也是写离愁的绝妙之笔呢?明确: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急会,不可言传,这正是真正经历高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总结:这首词是李温降宋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