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 质 灾 害 防 治 规 划( 20112025 年)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1 / 28目录前言 1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3(一)地质灾害现状3(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5(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 7(二)原则7(三)目标7三、主要任务 9(一)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9(二)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9(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9(四)强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地质灾害防治9(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9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10(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10(二)地质灾
2、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11五、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4(一)基础调查与规划 14(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14(三)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建设14(四)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16六、保障措施 18(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18(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18(三)完善管理手段,规范执行基本制度18(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19(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19I / 28附件(附正文后)附件 1济宁市任城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附件 2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监测附件 3地质灾害点危险性评估及防灾预案附图顺序号 图号图名比例尺1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质灾害分
3、布与易发性分区图1 :5万22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II / 28前 言本规划所指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根据鲁国土资环函 20115 号文“关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通知”,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 地裂缝、崩塌、滑坡不再纳入本规划。任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济宁市中西部, 属济宁市管辖。 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11- 11646,北纬 35 14-35 35,面积 431平方公里。主要交通干线有日菏双线
4、铁路、日菏高速公路,及327国道、105 国道以及济汶、 济鱼省级公路, 交通方便。全区辖 2 个镇、6 个街道办事处和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316 个行政村,总人口46 万人。该区有全国八大煤田之一, 拥有“中国苗木之乡”、 “长沟葡萄”等一批国字号地域品牌,是北方最大的落叶大乔木基地。据初步核算,2010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0.4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任城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的区别都很明显。年平均气温13.5 ,年平均降水量 707.3 毫米。区内属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水网十分发育,7
5、条主要河道呈扇形排列,从三面汇入南阳湖。区内除长沟镇的张山有奥陶纪石灰岩出露构成丘陵外, 其它地段以平原为主, 地表为第四系。 境内平原海拔高程在 3343 米( 东、北、西三面高,中南部低 ) ,最高点在长沟镇的张山玉皇顶,海拔高程 85.4 米;最低处在南阳湖底,海拔高程 32.5米。本区境内主要为平原地区,局部地区采矿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目前区内发生的崩塌、 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 不仅造成生态地质环境恶化、毁坏良田、破坏基础设施,还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了任城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地规划和指导任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和避免地
6、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 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通知”(鲁政字 20048 号文)要求和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1 / 28资源局的统一部署,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区分局会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交通和航运局等有关部门编制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1202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 20064 号);3. 国土资源部第 4 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4.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 20
7、112015)(国土资 200179号);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44号文);6、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7、山东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 20064 号文件切实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鲁政发 200665 号;8、鲁国土资环函 20115号文“关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有关问题的通知”;9、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 2020 年 ) ( 鲁政字 20048号);10. 山东省济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52020 年)(济政字200439 号);11. 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 任城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
8、)。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 年,规划期分为近中期(20112015 年)、远期( 20162025 年)。规划适用于任城区所辖行政区域。2 / 28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一)地质灾害现状任城区目前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沉降、崩塌、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截止2010 年 12 月,全区共发现地质灾害点39 处。其中,已发生 34 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沉降、崩塌和采空塌陷,隐患39 处,主要为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共有 6 个镇(街道)存在地质灾害点(表 1)。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受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 崩塌集中在丘陵区, 地面沉降集
9、中在超量开采地下水的地区,采空塌陷集中在煤炭开采区。 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集中性, 崩塌在每年的汛期( 69 月)发生的较多,地面沉降在每年的枯水期( 3 5 月)发生的较多。表 1济宁市任城区地质灾害分布表镇( 办) 名称地质灾害点威胁人口威胁财产(个)(人)(万元)长沟镇500李营街道办事处1105033.66接庄街道办事处2079.37许庄街道办事处12018000.32二十里铺街道办事处703679.19南张街道办事处202543.04根据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任城区39 处地质灾害点中,大型地质灾害点14处,中型地质灾害点10 处
10、,小型地质灾害点15 处。1、崩塌崩塌地质灾害是区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目前已发现崩塌灾害点 4 处,主要分布于任城区西北部长沟镇张山村西灰岩出露区一带。崩塌地质灾害点主要由于人工开山采石引起,开采后形成岩体陡立面, 倾角多大于70,岩石较破碎。在降雨或震动等外力作用下,容易散落形成崩塌。由于采石场距居民点、 主要交通干线及基本农田区较远,爆破产3 / 28生的落石多停留在开采平台或是山体的缓坡之上, 目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但矿山的长期开采对地质地貌景观的影响较大。现在张山已经停止采石,因此在现有基础上,不会新增地质灾害点。2、地面沉降地面沉降灾害点2 处, 1 处分布在郑营宋南
11、一带,1 处分布在八里营许庄一带,由于人为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到 1997 年 11 月,任城区地面沉降量超过50mm的范围已扩大到84.1022;1997 年 11月至 2005km, 其中沉降量大于150mm的范围达到 21.68 km年,任城区地面沉降量超过 50mm的范围约为 91.62km2 ,并逐渐向东北部发展,明显受控于城市供水地下水开采的方向和开采量。地面沉降引发了房屋开裂、地裂缝、供水机井井管上升等不良现象,给城市建筑、 道路、桥梁、城市供排水系统及防洪设施等带来不利影响和危害,并造成难以估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取水主要来自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一带吴泰闸、 薛
12、口及柳行街道办事处杨庄水源地, 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向北、 向东偏移,故任城区地面沉降范围有加大趋势。这将导致水源地及其附近地段的建筑、道路、桥梁、供排水系统及防洪设施等遭到破坏, 使修复及治理工程量加大,恢复治理资金的投入增加。3、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灾害点 2 处, 1 处分布在蜀湖赵王堂一带, 1 处分布在王庄姜庄一带。目前尚无岩溶塌陷发生的记录, 这 2 处都是灰岩浅埋区, 具备形成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 当在外动力条件改变情况下 (如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水位急剧变化),有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4、采空塌陷任城区发生的采空塌陷主要是由采煤引发,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境内主要有 31 处,分布在
13、运河煤矿、何岗煤矿、岱庄煤矿、二号井、三号井、唐口煤矿、许厂煤矿、葛亭煤矿、鲁西煤矿、太平煤矿矿区范围内,主要涉及的镇(街道)为接庄街道办事处、二十里铺街道办事处、南张街道办事处、李营街道办事处,到2010 年累计采空塌陷面积49km2,积水区面积 14.6km2,随着煤矿生产的继续,采空塌陷范围仍在扩大。已造成4 / 28经济损失 29335.58 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1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制度建设得到重视近年来,任城区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形成了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 部门领导靠上抓、 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 每年汛前均进行地质灾害巡查,制定相
14、应的应急预案。任城区政府根据自身实际出发,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出台了 关于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等文件。实行矿产开采登记制度以来, 通过大力整顿治理乱采乱挖现象, 有效的保护了地质地貌景观,遏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现已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汛期值班和汛后总结等制度。2. 基础调查与地质灾害治理取得成效目前涉及任城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有: 1 20 万济宁幅区域综合地质测量;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煤矿区已完成 1 10000和 1 5000 水文地质调查;各供水水
15、源地的水文地质详查;全区煤田地质勘探面积 402.07 平方公里。另外还进行过山东省济宁市城区地面沉降防治勘查及山东省济宁市煤田地质灾害勘查等工作。任城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管理,使地质灾害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如 2010 年进行了任城区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工作及任城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采取对水源地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对地面沉降的发生、 发展及防治起到预见和指示作用; 崩塌区进行绿化等综合措施, 使部分地段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 建造了和谐人居环境。 同时还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点巡视和专项研究等工作, 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
16、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积极的促进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3. 科普宣传工作初见成效近年来,任城区采取发放“明白卡”、 “避险卡”、树立“警示牌”、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等5 / 28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 增强了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尚未落到实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17、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 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区虽然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但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如李营街道办事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 仍有职责不明情况出现。2. 基础调查工作相对滞后,监测体系尚未健全,监测手段较落后区内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尚未进行, 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工作相对滞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一些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和方法还没有得到利用,这些给区内地质灾害监测、 预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使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难以健全。 一些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18、尚未达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专业化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体系, 如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等。3. 防治资金缺乏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明确: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列入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 按照谁引发, 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但目前还存在财政资金不落实、 责任认定困难等问题。 导致在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基础调查工作难以进行; 需要监测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的监测防治。4. 防灾减灾意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矿山企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
19、防灾减灾意识仍显淡漠,使得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体系难以健全,地质灾害自救、互救能力仍显不足,应急防灾能力尚待增强。6 / 28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紧密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3、统一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4、完善制度
20、,依靠科技治理的原则(三)目标总体目标是:到 2025 年,建立起相对完善且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 监督管理体系, 严格控制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特别是采矿、开采地下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基础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机制, 提高地质灾害治理能力与水平,努力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降到最低; 在已查清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 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将地质灾害防治变为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 把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以更好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近中期( 20
21、112015 年)在查明地质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的网络体系。建立全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向社会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服务。对危害严重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治理工程,初步改善全区地质环境。通过对张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又美化环境;通过治理促进张山自然景观的恢复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采取园林绿化措施恢复植被、美化环境。7 / 28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评价,危险性中等,稳定性差的灾害点要全部完成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 按照“情况准确、
22、 上报迅速”的原则,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规模及伤亡人数等。对于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所在镇(街道)政府应于 24 小时内及时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对于特大地质灾害,要同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以使灾害得到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制定群测人员的培训计划与巡回检查制度,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多渠道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筹措机制,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初步建立任城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 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建立基于 GIS
23、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与管理系统。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强化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逐步完善镇 (街道)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 使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逐步加强, 地质环境管理职能全面到位, 实现地质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2远期( 20162025 年)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完成各项治理工程、使地质环境得到恢复治理,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及时治理。完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形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网络, 突发
24、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 完善基于 GIS 系统的地质灾害管理系统,提供地质灾害信息的实时查询。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结合任城区实际,开展地质灾害勘查、治理、监测及预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机制和地质环境保护机制。8 / 28三、主要任务(一)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系统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发育规律、 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二)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和完善覆盖地质灾害隐患点行政村的区、镇(街道) 、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
25、系。(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编制与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强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的要求,强化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及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集镇规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提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 在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点及防治成果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利用与开发,促进信息共享,实现
26、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网络化、 信息规范化、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9 / 28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1、划分原则(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 成因和分布规律, 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程度,采用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原则,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非易发区。(2)超前预测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力度势必加强。 因此,通过分析把未来有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划为地质灾害易发区。2、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分区评述全区共划分为地质灾害中易发
27、区、 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 3 个大区,每个大区按照综合命名的方法进一步划分为亚区(表 2、附图 1)。表 2任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情况一览表分区名称分布范围面积主要危害(平方公里)中崩塌分布于长沟镇张山村西灰0.39破坏地质地貌景观、危及(1)岩残丘行人安全。易地面沉降破坏房屋、道路及地下管发郑营宋南一带71.71(2)线等公共设施。区地面沉降破坏房屋、道路及地下管( )八里营许庄一带19.91(3)线等公共设施。低岩溶塌陷蜀湖赵王堂一带53.04破坏耕地、房屋及道路等。易(1)发岩溶塌陷区王庄姜庄一带45.22破坏耕地、房屋及道路等。(2)( )非易发区 ( )分布于朱营新闸一带294.7
28、3无全区合计48510 / 28(1)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崩塌中易发区(1)崩塌中易发区仅分布于任城区长沟镇张山村附近地段, 该地段为一残丘,出露岩性为石灰石,面积 0.39 平方公里。由于人类开山采石,多处形成陡崖,崖壁岩石破碎,易在外力影响下形成崩塌。地面沉降中易发区(2 和 3)地面沉降中易发区主要分布有 2 处, 1 处分布在郑营宋南一带, 1 处分布在八里营许庄一带, 总面积 91.62 平方公里。该区松散层厚度大,具可压缩性,易因过量开采中深层孔隙水而引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郑营宋南一带供水水源地超量开采中深层孔隙水的影响,已经发生地面沉降。八里营许庄一带具备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条件
29、。(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岩溶塌陷低易发区(1 和 2)岩溶塌陷低易发区分布有 2 处, 1 处分布在蜀湖赵王堂一带, 1 处分布在王庄姜庄一带, 都是灰岩浅埋区, 面积约 98.26 平方公里,上覆第四系厚度一般小于 50 米,下伏灰岩裂隙岩溶发育,具备岩溶塌陷发生的内在条件。(3)地质灾害非易发区()该区分布于分布于朱营新闸一带平原区,面积 294.73 平方公里,非易发区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富水性差,第四系较薄,下伏无灰岩,基本不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根据任城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和对人员、设施等的潜在危害程度,结合国民经
30、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将全区划为重点防治区、 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再根据各防治区灾害类型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防治亚区, 具体划分及分布情况见附图、表 3。11 / 28表 3任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分区名称面 积所在地貌单元主要分布范围( 平方公里)崩塌中易发0.39残丘分布于长沟镇张山村西区(A 1)灰岩残丘重点地面沉降中山前冲洪积平原及防治区71.71分布于郑营宋南一带易发区( A2)黄河冲积平原(A)地面沉降中山前冲洪积平原及分布于八里营许庄一19.91易发区( A3)黄河冲积平原带次重点岩溶塌陷低53.04山前平原区分布于蜀湖赵王堂一易发区 (B1)带防治区岩溶塌陷低(B)45.
31、22山前平原区分布于王庄姜庄一带易发区 (B2)一 般地质灾害防治区非易发区294.73平原区分布于朱营新闸一带(C)( C)全区485合计1重点防治区( A)崩塌重点防治区( A1)分布于长沟镇张山村西灰岩出露区,面积0.39平方公里。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A2 和 A3)分布有 2 处, 1 处分布在郑营宋南一带,1 处分布在八里营许庄一带,总面积 91.62平方公里。区内由于较大型的集中开采中深层孔隙水水源地,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程度相对较严重。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如下:近中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 建立健全地质
32、灾害应急反应系统; 完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地面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监测、 预报及治理的有效途径, 并在监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方面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除完成以上基础性工作外,还应对重点防治区的城区、镇(街道)驻地、村庄、重要交通、输水、输气干线实施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治理工程;建成任城区地面沉降、崩塌预防和综合治理示范区。远期:健全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12 / 28系。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 继续实行和完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治
33、理保证金制度; 在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启动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将地质灾害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2次重点防治区( B)岩溶塌陷防治亚区( B1 和 B2):分布有 2 处,1 处分布在蜀湖赵王堂一带, 1 处分布在王庄姜庄一带,都是灰岩浅埋区,面积约 98.26 平方公里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如下:近中期: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完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积极推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对影响土地
34、功能、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 开展主要镇(街道)、重要交通干线、 中小学校址、输水干线地质灾害调查、 勘查、治理工程。初步建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着手建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定量分析、预测模型,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远期:健全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网络。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勘查治理。 全面实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 使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得以全面改善。3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该区分布于分布于朱营新闸一带平原区,
35、地形起伏不大,面积294.73 平方公里,目前尚无其它重大地质灾害发生。一般防治区应密切关注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动态,对新建水源地及现有水源地应控制其开采量,严禁超采地下水,并做好水位监测工作;新上大、中型建设项目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避免或减轻受地质灾害威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3 / 28五、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一)基础调查与规划1开展全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规律,掌握主要致灾危险点的分布状况、规模、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等,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奠定基础。2结合任城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各类地
36、质灾害基本情况,按轻重缓急逐步开展不同地质灾害区的详细勘查及综合研究工作,掌握各类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发育规律,提出有效的监测、预防和治理措施;3对重点防治区的主要镇(街道)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北湖旅游度假村等重要发展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区政府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争取和筹集相应的经费, 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调查、防治和规划工作。(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本着“以人为本”,宜避则避、宜治则治、以避为主、避治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隐患点进行规划治理。在各典型地段选择对城镇、 人员聚居地、重要交通沿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威胁严重的灾害隐患点, 在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论证的基础上,
37、进行灾害治理规划,分期进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见表 4)。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表 4任城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一览表序号治理点(区)规划期1郑营宋南一带地面沉降近期2长沟镇张山村崩塌点近期(三)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建设矿业经济在任城区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各类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严重改变和影响任城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对各类地质灾害尽快实施开发性治理,关系到任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和积累经验,重建美好家园,规划到2015 年建成张山崩塌区和任城区地面沉降综合防治示范区等2 处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14 / 281郑营宋南一带地
38、面沉降综合防治示范区任城区地面沉降综合防治示范区位于郑营宋南一带, 建立该防治示范区探索和积累地面沉降预测、 防治和综合治理方法和经验, 为其它地段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意义重大。任城区地面沉降于 1988 年发现,至今地面沉降的范围逐渐扩大,受取水位置和开采量影响, 地面沉降范围逐渐向北部薛口东北部柳行一带扩展。因此,示范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措施如下: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系统, 建立相对完善的地面水准测量标志 (埋设基岩标和分层标) 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监测, 建立地下水开采、 地面荷载与地面沉降相关模型, 制定合理的
39、开采布局、 开采水量;在地面沉降区内的水源地需调减开采量, 控制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趋势,寻找其它有开采潜力的富水地段进行开采, 缓解地面沉降区水源地的供水压力; 任城区地表水资源丰富, 今后新增工业用水在水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地表水供水。通过综合治理获得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及宝贵经验, 避免或减轻地面沉降对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危害,改善生态坏境,建设和谐人居城市。2张山采石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示范区主要分布于长沟镇张山村西灰岩出露区,面积 0.58 平方公里。示范区历史上开山采石留下的危石、残丘、陡崖、废石随处可见,由于山体岩石相对坚硬, 风化作用缓慢, 植被无法自然生长, 采石
40、区外貌与整个山体很不协调。(1)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由于矿区内大量无序爆破采石, 形成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点, 其中规模较大,潜在危险程度较高的有 4 处,鉴于各崩塌灾害点发育规模程度不均,治理工程措施采用危岩体卸载、 坡面清理和喷浆整固、 锚索加固或采用其有机结合形式。3设计锚索加固236m,预计投资 28.5 万元;坡面削减和整固594m,3预计投资 23.76 万元;危岩体卸载924m,预计投资 36.96 万元。(2)边坡绿化预计绿化植树1420 棵,开凿种植基岩钻孔450 个,苗木购置142015 / 28棵。本次绿化及生态恢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边坡绿化(栽植高大树木遮挡、平台绿化、
41、钻孔植树绿化)和辅助绿化,预计投资67 万元。3、后期养护监测工程治理施工完成后,对绿化树木进行定期浇水、 施肥等必要的生物养护,对治理工程进行必要的覆盖、支撑、洒水等必要的工程养护措施;并对张山矿区重点地段布设变形监测点2 个,观测频率每天一次, 监测期暂定为1 年,布设地下水水质监测点2 个,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次,监测期为1年,水质化验分析项目为地下水全分析。 以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预计投资 6 万元 / 年。(四)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1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监测机构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监测机构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使地质灾害防治、 管理职能的基础。区国土资
42、源主管部门、 镇(街道)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逐级尽快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机构, 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具体的监测规范和技术指导, 组织本辖区具体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镇(街道)要有具体的领导负责。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并具体负责, 镇(街道)政府积极配合,组织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当地群众发现隐患、灾情及时逐级上报,重大隐患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查、论证,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和其它野外调查工作时,由专业队伍与当地主管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 对调查中发现的地质
43、灾害隐患点, 根据调查组提出的要求和方法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点, 由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则由镇(街道)政府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制定防灾预案,并上报区政府。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部完成时, 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有明确的防灾负责人和监测责任人, 重要隐患点建立由村 (监测组)一镇(街道)一区的三级监测网络, 最终建立健全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隐患区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专业骨干网络建设: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 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16 / 28实施,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对境内危害较大、便于监测的地面沉降、崩塌等地质灾害, 尽快建立专业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44、 实现监测数据的适时传输和自动化处理。积累经验,不断推广, 2025 年之前争取建成覆盖全区、以站网式监测为骨干的立体监测网络, 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指挥系统。应急反应系统建设:任城区需尽快组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分队。应急指挥部以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主体, 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应急分队以区国土资源部门专业人员为主体。 应急分队每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较重的镇 (街道)进行险情巡查,重点检查群测群防网络运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 并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调查; 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和总结。 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时,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或险情鉴定,
45、 并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处理对策、措施、建议的调查报告。2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是实现地质灾害信息动态查询的基础, 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库的建设, 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状况和地质灾害管理系统。地质灾害数据库: 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应急调查和各种基础调查等工作中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及时录入地质灾害数据库,全面、随时掌握任城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危险程度等。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数据库: 对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工作中获得的灾害信息及时录入有关预测预报数据库; 并通过与气象部门的网络连接, 根据实时的降雨预报, 实现对突发性地质灾害
46、的预警预报, 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及时制订防灾减灾方案,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2015 年前,完成主要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的骨架建设,争取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地质灾害管理公众自由查询系统,使民众能通过互联网查询区内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和致灾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范围。17 / 28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工作,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区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 将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主要指标纳入其中并严格贯彻实施
4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区政府负总责,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其它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394 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及山东省济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配套实施办法, 及时出台与上级相适应地质灾害防治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 同时积极促进地方的法规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策性很强, 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且责任重大,各有关部门必须协助区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分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全面履行职责, 开拓创新,切实做
48、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坚持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 谁引发谁治理, 由责任单位承担;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原则。 地质灾害监测、基础调查与区划、信息网络建设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工作由区政府财政出资为主,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在汛期尤其要落实资金,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应急治理工作。 另外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资金和责任。(三)完善管理手段,规范执行基本制度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 完善各种管理手段,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1.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 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18 / 28报告不予批准。2.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编制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保证其落实十分必要。 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各负其责。汛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股份质押回购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四二手钢铁材料购买与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打印机销售渠道资源整合与共享合同3篇
- 年度聚碳酸酯(PC)及合金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四年工业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生产流程优化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十章复数10.2.2第1课时复数的乘法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
- 二零二五年文秘与档案管理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合同3篇
- 2025年星酒店投资技术服务与酒店客房智能化改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餐饮店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3篇
- 2025-2030年中国MPV汽车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存储与备份外包服务协议2篇
- 家政服务与社区合作方案
- 2024年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山东水发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JG 1204-2025电子计价秤检定规程(试行)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