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共5页]_第1页
医学模式[共5页]_第2页
医学模式[共5页]_第3页
医学模式[共5页]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演变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23%,以青壮年为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近年来,它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各国和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它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并受多种因素,诸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感染等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解决该病的根治问题。而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甚至采用急功近利的药物,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花费

2、巨大而且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鉴于以往单纯药物治疗银屑病过程中的教训,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银屑病的研究与治疗必须摆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羁绊,顺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新的银屑病治疗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是指人们观察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标准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可称之为法式、标准或规范。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是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它指导

3、着人们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模医学式的确立和变化,不仅与医学科学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道德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色。这就使得医学在每一发展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二)医学模式的演变纵观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医学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医学和目前的现代医学等不同阶段,医学模式也依次更替为:巫医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出现于约1

4、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上帝创造万物,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乃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所致,保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符咒祈祷,依赖巫术驱凶祛邪。虽然当时也使用一些植物和矿物来治疗疾病,但不能超越“神灵的主宰”。这种与宗教神学自然观相适应的的健康与疾病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及其与疾病作斗争的理念。其实,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下的神灵有不少现今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但总的来说,由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中掺杂的巫术、灵气、魔鬼、信仰等的成分很大,虽然在医疗中对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人类作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必然影响

5、着医学的发展。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前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以自然哲学理论解释健康与疾病。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治病先治人”、“一是语言,二是药物”等朴素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思想,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非孤立,而是与人们的个性性格及生活方式,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认识和防治疾病上既重视躯体又考虑到精神,既重视机体本身又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在希腊以医学之父希波克底的研究开始为标志,将鬼神巫术从医学领域驱逐出去,提出了类同现代医学模式中的某些要素,如他创立的“四体液学说”,

6、认为体液构成的整体比例关系决定人的性格、气质、体质和疾病。在我国医学以皇帝内经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以“天人相应”思想为特色,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七情”生理病理学说为理论的整体医学观,将健康和疾病与外界环境以及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思考。认为疾病是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邪正虚实、上下升降、表里出人、气血失调和寒热进退引起的。治疗上采用辩证施治的原则,除中药、针灸外,还有七情相胜、音乐气功等丰富的心理、体育疗法,一直沿用至今,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神灵医学模式相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摈弃了关于鬼神、巫术等荒谬的内容,使

7、医学与巫术相分离,立足于从物质性、整体性上去说明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其主要缺陷是在细节方面不够深入,显得过于笼统,并且带有某些牵强附会的成分。机械论生物医学模式出现于14、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该模式把人体看成一个生物有机体,认为疾病就是生物机体内组织器官发生了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上的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细胞病变组织结构病变功能障碍。并认为生物学、化学指标可以满足对人体疾病的说明。在医生眼里,病人只是一个生物的人,一切治疗措施都是围绕着纠正生物异常而进行的。14世纪后,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在唯物

8、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了近代实验医学,并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进展。16世纪,比利时的医生维萨里以大量人的尸体解剖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人体解剖学。17世纪,英国的哈维通过动物实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理论,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18世纪,意大利的摩干尼结合病人尸检,提出了疾病的器官定位学说,建立了器官病理学。19世纪,德国的魏尔啸借助于显微镜技术和细胞学说,进一步建立了细胞病理学。法国的巴斯德通过加热实验证实了细菌在食物发酵中的作用,建立了微生物学,使人们对外界致病因素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关于神经生理学、人体代谢过程和高级神经活动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展起来。基础医学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临床医

9、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寻找局部病灶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诊断技术,促进了药物治疗和以消除病灶为目的的外科手术及消毒法、麻醉法等的发展。(见下图)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内,人们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取代了直观、猜测和思辨,加深了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并且在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及地方病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人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它只注重于人的生物学属性,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学属性,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医学家们致力于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在它的框架内

10、没有给疾病的心理、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下余地;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物性活动首先要随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动,人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会反映到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当中,人类的健康问题绝对不仅仅是生理活动所能够完全解释的。生物医学模式注重于运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它的视野,限制了它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人体各方面的关系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西医分科越来越细,各科相对独立地分别研究和开展治疗,造成各科之间人为地割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生了许多不应有的误诊误治;药物基本上是单一的化学合成药品,而副作用明显等等。这些医疗现象体现着

11、生物医学模式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科学家体外克隆器官,最终目的是更换已坏的人体器官,这实质是“机器”人体观在现代的翻版!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激烈的竞争使心理疾病渐增多,造成机体疾病不仅只有生理因素,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 理化生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死亡率已居次要地位,而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疾病、溃疡病和精神病的发病率却较前有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死亡率已在十大死因中居前位,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体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如心脑血管疾病,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生

12、活习惯、心理(性格)、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以上这些因素,又可以随机组合并导致其它系统的疾病。由此说明,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疾病的防治与健康水平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必须要重视社会、心理、行为适应等因素对疾病和身心健康的影响。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其消极影响日益暴露,它不仅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医学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而且束缚了医学领域进一步地深入扩展。这一局限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被另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1977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正式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概念。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需

13、要新的医学模式”为出现的标志,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看成是心理、生理、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破坏的结果。主张无论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综合地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相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将它们分割开。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人看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 系统”,该“ 系统”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人体的功能正常发挥,即为健康状态;这不仅由于其组成部分的结构正常,而且各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亦正常,此外,还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相适应。这个新的医学模式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通常不只由单一因素决定。众多因素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因素

14、包括致病原因、身心状态,以及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疾病防治方法应当多元化。综合治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方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基于如下两方面因素:1.现代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和社会致病因素。 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的劳动、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导致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使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吸毒、酗酒、纵欲、饮食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这些来自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致病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现代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

15、揭示了心理和社会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在现代疾病谱和死因谱中占据前三位的,已从原来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病换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另外,还有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等,也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人们惊讶地发现,曾经为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疾病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临床实践中,单用生物治疗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时虽然疗效很好,但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现病情的反复。譬如,高血压病人通过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摸索出了维持血压的最佳药物和剂量.然而,一些病人在离开医院走向社会后不久,其血压会突然升高,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

16、。因为这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社会因素或(和)心理因素所致。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采用适当的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和社会负担,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产生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调查发现,人类活动中经常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这种压力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障碍,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机制降低人的抗病能力,使人发生躯体疾病。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人的心理、生理和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体系中所有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指导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自觉地运用现代医

17、学模式来指导临床实践, 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临床医生在了解疾病和病史时,应该从病人的生活特点、社会环境和心理特征出发,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并作出综合判断,从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效果。 此外,医务人员除诊治疾病外,还应该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具体条件正确选择职业,开展劳动保护,做好家庭生活咨询,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卫生,从而促进疾病尽快痊愈,并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复发。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而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设置形式、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方法、医学科学的研究方向,仍然一直沿用的是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依银屑病为例,国家科研投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和药物研究,临床医师的诊断依据仍然是实验检查数据,治疗方法仍然是单一的药物,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在各类型医疗机构中仍然相当广泛,医源性或药源性损害是导致许多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初期患者,发展成为顽固性、严重型银屑病的主要原因。从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