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外校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电子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外校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电子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外校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电子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外校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电子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外校四年级创新思维训练电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四年级分册)主 编: 黄 敏副主编: 吴昌全编 委: 邝淑艺 朱凤利 李 虹 目 录上 学 期第一讲:加减法中的巧算第二讲:乘除法中的巧算第三讲: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第四讲:较复杂的还原问题第五讲:用消去法解题第六讲:趣味算式谜第七讲:巧求周长与面积第八讲:简单的等差数列下 学 期第九讲:统筹优化与获胜对策 第十讲:定义新运算第十一讲:归一问题第十二讲:盈亏问题第十三讲: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第十四讲:逻辑推理第十五讲:植树问题第十六讲:简单的方阵问题第一讲 加、减法中的巧算知识广角 1、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

2、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 a(bc)。 2、减法的运算性质。 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bc)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适合多个加数或减数的计算。 3、加减混合运算性质。 (1)“带着符号走”的交换性质:abc= acb或abc=acb (2)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性质。 去括号 a(bc) abc (括号前面是“”,括号内的符号不变) 添括号 去括号a(bc) abc(括号前面是“”,括号内的符号要变) 添括号方法探究例1:.计算:(1)29876 (2) 835497 (3)99999999993【思路导航】 这三道题都

3、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参与运算的数中都有一个或多个数接近于整十、整百、整千,在计算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特征。例如(1)298接近于300,原式就变成300762(因为298看成300,多加了2);(2)497接近于500,原式就变成8355003(因为本来只去掉497,此时去掉了500,多去掉了3,所以将多去的3补回来);(3)9接近于10,99接近于100,999接近于1000,9999接近于10000。所以原式就变成1010010001000034。 解:(1)29876 (2)835497 =300762 =8355003 =3762 =3353 =374 =338 (3)9999999999

4、3 =1010010001000034 =11109【思维链接】计算中,我们首先要观察算式的特点,如果遇到参与运算的数接近于整十、整百、整千,就将接近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多加了就减,多减了就加,少加了再加,少减了再减。【举一反三】1 433501 2 843206 3. 89899899986 例2: (1)23697764803 (2)7466733【思路导航】观察以上两个算式发现(1)中236与764相加能凑成1000,97与803相加能凑成900,所以本题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凑整;(2)中发现67与33相加能凑成100,本题是一道连减的算式,可以利用减法的性质,

5、减去67与33的和,能使计算简便。解:(1)23697764803 (2)7466733 =(236764)(97803) =764(6733) =1000900 =764100 =1900 =664【思维链接】在连加、连减甚至加减混合的运算中,将算式进行分组凑整是经常用到的计算方法,甚至有时还需要先去括号后再分组进行简便计算。例如:454(54698),去括号变成45454698,重新将454与546先加凑成1000,再减去98得到902。【举一反三】4 7312627 5 300036864 6 954(154128) 例3:计算 102991039610510398【思路导航】 观察算式

6、发现,算式中的所有加数都接近同一个数:100,可以先将加数都看做是,再将多加的部分去掉,少加的部分补上,所以可以将原算式变成:1007(2134532),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简单。解: 102991039610510398 =1007(2134532) =7006 =706【思维链接】 当许多大小不同而又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数或所有数都很接近的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计数的基础(叫做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部分再加,小于基准数的部分再减,最后算出结果。【举一反三】7 199202196201203 8 565149485347 例4: 计算:10099

7、989796321【思路导航】观察算式,这道题有加有减,如果不看首尾两个加数,发现中间都是先加再减并且加数和减数都相差1,所以这道题可以先将中间部分凑成若干个1,再算其余部分。解:10099989796321 =100(9998)(9796)(32)1 =100491 =150【思维链接】 在加减混合的算式中,往往是先观察数据特征之后,再重新将数进行组合,达到凑整的目的,这样计算能简便。2【举一反三】9 20320220120019919832110 9695949392914321 指点迷津 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同学们需要首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征,尽量以凑整为目的进行简便。其中可能会用到加法

8、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添括号、去括号的方法进行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计算简便。数学冲浪扬帆起航:11 985496 12 48718713961 13 6774717068 14 246810121416+18 乘风破浪:15 699849959971079116 3687222363478687163717. 84333752518 79999999999激流勇进:19 12345679910010120 135727293121 80180280379880879522 (2468200)(1357199)第二讲 乘除法算式谜知识广角:1、 算式谜一般是给出某个

9、算式的横式或竖式,但式子中有某些特定的数字或待定的运算符号,要求我们根据运算法则、特征进行合适的推理判断,把不完整的算式补充完整。2、解题时通常需要经过审题、选择突破口和试验求解三个步骤。方法探究:例1:(1)37(2) 1 4 6 2 9 8 2 3 6 9 2【思路导航】(1)这一题的突破口在积的千位,积的千位是2,那么第二个因数约在5至9之间。我们可以从最大的9开始试起,个位7乘9得63,要向十位进6;积的十位是9,9减去进的6还剩3,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只有填7,但是第一个因数的百位3乘9再加上进位的数得三十几,与积的前两位是二十几矛盾,显然这个假设不成立。我们再尝试第二个因数是8。个位7

10、乘8得56,向十位进5,积的十位是9,减去进的5还剩4,所以可以在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填3,百位与8相乘再加上进位的数得26,正合适。解答: 3 3 7 8 2 6 9 6这一题还有别的填法吗? (2)这一题的突破口在积的个位,积的个位是2,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是6,那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有两种可能,就是2或7。我们可以将之代入尝试,检验。还有一个突破口就是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相乘后,积的最高位是2,所以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应该是2。解答: 1 4 2 2 6 8 5 2 2 8 4 3 6 9 2【思维链接】: 找准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某个数位上的数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时,我们可以将之逐一代入进

11、行尝试,试验求解。【举一反三】:1、 3 1 7 2、 2 8 5 0 0 1 2 9 例2: 算式中的不同的汉字各代表哪个数字? 读 好 书 读 好 书 书 书 书 书【思路导航】:由读好书书=书,可知书不等于1或0,因此书只等于5或6。假设书=5,由于读好书读的乘积是三位数,所以“读”不大于3,且读好书读的乘积的百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5,所以读=2。由于读好书好=5,可知好是奇数,且小于5。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解答:2 3 5 2 3 5 1 1 7 5 7 0 5 4 7 0 5 5 2 2 5【思维链接】: 有时我们可以根据积的位数来圈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举一反三】: 3 a

12、b c d 4 d c b a4、 新 年 好 年 好 4 9 9 例3: 3 4 8 4 0【思路导航:】 因为除数 4乘商的十位3得4,所以除数的十位应该是1。因为被除数的个位是8,且没有余数,所以4=8,那么商的个数是2或7。将之代入尝试求解。 解答: 3 2 1 4 4 4 8 4 2 2 8 2 8 0 【思维链接】:也可以将之转化为一道乘法算式348来求解。 【举一反三】:5、 1 4 6 8 3 6 1 1 06、 9 1 5 5 8 8 0指点迷津:同学们,我们在破解有趣的算式谜时,一定先要认真审题,看题目里有哪些已知数,且将能确定的数先填出来,再来选择突破口,进一步求解。有时

13、这个未知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填法,我们再将之代入进行试验求解。数学冲浪扬帆起航:1、 7 4 4 2、 6 5 3 43、 6 84、 6 3 1 8 5、 6、7、 3 1 4 8 9 90乘风破浪:8、 a 2 7 a 6 3 9 69、下面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b d b d a c d 9 b b d b 1 0激流勇进:0 a b c d e 4e d c b a下面各种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6 6 0 第三讲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知识广角:1、和差问题:已知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求两数的应用题称之为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或者:和 较小数=较大数

14、2、和倍问题:已知两数之和与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数的应用题称之为和倍问题。数量关系:两数和(倍数+1)= 1倍数 1倍数倍数= 几倍数 或者:两数和1倍数=几倍数3、差倍问题:已知两数之差与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数的应用题称之为差倍问题。数量关系:两数差(倍数1)=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4、在涉及和、差、倍问题时,应善于将已知条件进行变形,找到相关的量。另外,选取合适的量作为1倍数也很重要。方法探究:例1:兄妹两人共有18块糖,妹妹给哥哥3块后就和哥哥一样多。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块糖?【思路导航】此题是基本的和差问题,难点就在于哥哥和妹妹的相差量未知,所以找到哥哥和妹妹糖的数量相差多少,此题就

15、容易解决了。“妹妹给哥哥块后就和哥哥一样多”说明妹妹应该比哥哥多(32)块。 可见,妹妹比哥哥多6块,又知兄妹两人的和为18块,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两人各有多少块糖了。 妹妹: ?块 | | | | 3块 3块(给哥哥) 哥哥: | | ?块 3块解: 妹妹比哥哥多:32=6(块) 哥哥有:(186)2=6(块) 妹妹有:186=12(块) 答:哥哥有6块糖,妹妹有12块糖。想一想,你还有其他解法吗?【思维链接】: 在和差问题中,经常会遇到像例1一样两个量的和或者差未知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线段图找到两个量的和或者两个量的差,再利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举一反三】:1、上下两层书架中共70本书,若

16、下层给上层4本,则两层书架中的书同样多。这个书架上下两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2、小明喜欢数学,在一次考试中数学分数比语文高8分,已知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5分。小明的数学考了多少分?例2:甲、乙两筐梨,共重362千克,甲筐比乙筐的3倍少38千克,求两筐各重多少千克?【思路导航】: 甲筐虽然不恰好是乙筐的倍数,我们可以假设甲筐正好是乙筐的3倍,即甲筐增加38千克,甲乙两筐梨之和362千克也随着增加38千克,即(362+38)千克正好是乙筐的3倍,即可求出乙筐里的重量。 ?千克 乙:| 3倍 甲:| 少38千克解:乙筐有: (362+38)(3+1) =4004 =100(千克)甲筐有:3621

17、00=262(千克) 答:甲筐有262千克,乙筐有100千克。【思维链接】: 在解决和倍问题时,经常会遇到题中两个量之间不是整倍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假设两个量之间是整倍数关系,或者利用线段图,找到新的和与倍数和,再应用数量关系解决。甚至遇到三个量的和倍问题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去解决。【举一反三】:、养鸡场有公鸡和母鸡共350只,其中公鸡比母鸡的3倍少10只。求公鸡和母鸡各多少只?、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41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多10个。师、徒各生产多少个? 例3: 今年小胖8岁,妈妈的年龄是36岁,几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小胖的8倍?【思路导航:】妈妈、小胖的年龄每年都会增长一岁,所

18、以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那么几年前的年龄差也会是一样,这时一道差、倍问题。几年前的年龄数量关系线段图如下: 小胖:|-| 36-8 解: 差: 36 - 8= 28(岁) 差对应的倍数: 8 1 = 7 妈妈:|-|-|-|-|-|-|-|-| 几年前小胖的年龄: 287 = 4(岁) 8 4 = 4(年) 答:4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小胖年龄的8倍。【思维链接】:年龄问题有一个无形的桥粱,两人的年龄差保持不变,但是年龄的倍数差是会变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差及对应的倍数,先推导出一倍数,再推导多倍数。【举一反三】:、今年小胖的年龄是8岁,妈妈的年龄是36岁。妈妈的年龄是胖胖的3倍时,妈妈几岁?、晓

19、晓和奶奶的年龄差是60岁,当奶奶的年龄是晓晓的5倍时,晓晓和奶奶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例4:甲、乙、丙的和是56,甲数是乙数的4倍,丙数比乙数多14,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甲、乙、丙三个数和知道,但是三个数没有已知量,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出丙数是多少,再推道其它两个数。 ? 甲:|-|-|-|-| 解:先求出乙数的6倍再求乙数; (56-14)(4+1+1) ? =426 乙:|-| 14 =7 甲数:74 = 28 丙:|-|-| 丙数:714 = 21 答;甲数是28,乙数是7,丙数是21。 ?【思维链接】:当三个数都是未知数时,最好的分析帮手就是线段图,通过线段图找出

20、一份数,再求多份数或较大的数。【举一反三】: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420,甲是乙的3倍,丙为乙的2倍,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83。乙比丙的2倍少4,甲比丙的3倍多7,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指点迷津: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和、差、倍问题时,往往会遇到“数量差”与“倍数差”或者“总数量”与“总倍数”没有直接给出的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数量进行调整,找出新的对应关系。在解题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可以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解题方便。数学冲浪扬帆起航:1、甲和乙两个桶共装水30千克,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6千克,则甲、乙两桶水就同样重。原来甲桶和乙桶各装水多少千

21、克?2、小明和小红共有20块巧克力,如果小明吃掉8块后比小红少2块。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块巧克力?3、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42厘米。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甲乙冷库原来共存牛肉92吨,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3吨。原来甲库存牛肉多少吨?5、今年比小亮大33岁,妈妈的年龄是小亮的4倍,小亮今年多少岁? 6、今年爸爸45岁,儿子今年15岁,十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几倍? 7、工厂将875元奖金分别给创造发明的三名优秀工人。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250元,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125元,三名优秀工人各得多少元? 8、中、小三筐菠萝,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千克,大

22、筐装的是小筐的4倍。大、中、小三筐各装菠萝多少千克? 乘风破浪:、小刚和小志共有48本连环画,小刚给小志5本后,小志还比小刚少4本。他们俩人各几本?、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350吨,后来从甲仓运出40吨,给乙仓运进20吨,这时甲仓的存粮是乙仓的2倍。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今年小刚6岁,爸爸今年30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刚的3倍? 、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甲重几千克?乙重几千克?丙重几千克? 激流勇进:1、李刚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共比帽子多花210元。李刚买鞋花了多

23、少钱? 、十元一张与五元一张的钱共175元,十元的张数是五元的张数的2倍。十元和五元各有几张?、今年张华10岁,奶奶的年龄是张华的7倍,几年后两人年龄和是90岁? 、有彩色粉笔和白粉笔若干盒,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7倍。如果彩色粉笔和白粉笔各买12盒,则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3倍,两种粉笔原来各有多少盒? 第四讲较复杂的还原问题知识广角:1、逆推法:就是用还原思想解题的方法,也就是从题目的问题或者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进行逆推,逐步靠进原始条件。2、解答关键: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同原来相反的运算。原题加的,逆推时减;原题减的,逆推时加;原题乘的,逆推时除;原题除的,逆推时乘

24、。方法探究:例1: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写成了7,十位上的8看成了3,千位上的6看成了0,结果是332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思路导航】: 分析数位上每个错误数字对正确结果的影响,个位上的1看成了7多加了6个,要减6;十位上的8看成了3少加了5个10,要加50;千位上的6看成了0,结果会小6个千,要加6000。列表 千位 十位 个位 6000 50 -6解: 3320+6000+50-6 =9320+50-6 =9370-6 =9364 答正确的结果是9364.【思维链接】在解决这类逆推问题时,我们要根据错误数字对结果的影响,用逆推的思想校正错误,因为数据较多,而且每个数位

25、的意义不一样,所以我们最好列表整理,这样准确率就比较高。【举一反三】:1、 小丽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看着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看着当作3,所得的和是946。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例2:工贸商店四月份卖出一些电视机,上旬卖出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中旬卖出了余下的一半多8台,下旬卖出了余下的15台,四月份共卖出了多少台电视机?【思路导航】要找知道四月份共卖出多少电视机,我们从下旬卖出的台数入手,15台不是中旬余下数的一半,它比一半少8台,所以中、下旬卖出了(8+15)2=46台。因为上旬卖出了总数的三分之一,所以46台是总数的三分之二,4623=69台,就是总数。用线

26、段图分析,就更清楚了 上旬卖出台数 中旬卖出台数 多8 下旬卖出15台 | | | | 解:(8+15)2=46(台) 4623=69(台) 答:四月份共卖出了69台 【思维链接】这类逆推问题,思考三个关键问题,(1)原数变化了几次?就要还原几次。(2)逆推从最后一步开始,找到最后一次取之前的总数(3)依次找到类推每次取之前的总数,就可以找到原数了。【举一反三】:2、 冰柜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多两个,第二天拿走了余下的一半多4个,这时刚好拿完,求原来有多少个?. 例3:甲、乙、丙三人准备为图书室搬120本书,乙看甲搬得很多,就从甲那里拿走了5本,丙看乙搬得很多,就从乙那里拿走了7本,这时

27、三人搬的本数一样多,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搬多少本书?【思路导航】本题不论谁给谁几本,我们可以看作120本总数不变,首先思考三人一样多时,每人的本书,1203=40本,再分析丙的本书,还给乙7本,40-7=33本,乙的本书是得到丙还的7本,还给甲5本,40+7-5=42本,最后分析甲的本书,收回乙还给的5本是405=45本。 解: 1203=40(本) 丙:40-7=33(本)乙:40+7-5=42(本) 甲:40+5=45(本) 答:甲、乙、丙原来各有45本、42本、33本课外书。【思维链接】这类问题,一般从最后的结果入手,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对每一个数的变化,要明确增、减两个方面的变化数量,找

28、回原数。【举一反三】 3、 姐姐、弟弟、妹妹都爱集邮,姐姐对弟弟说:我很喜欢你的7张邮票,弟弟慷慨的给了姐姐,妹妹也很想要姐姐的5张邮票,姐姐也给妹妹,这时三人的张数都是85张,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例4书架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放144本书。现在上层取出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下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下层,最后,从下层取出上层剩下的同样多的书放到上层,这时三层书架所放的书的本数相等。这个书架三层原来各放书多少本?【思路导航】 本题,上、中、下之间数据是循环在变化,我们先找到最后相等时的数据,再列表推算结果。 解: 144 3 = 48(本) 原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上 66 24

29、 24 48 中 42 844848 下 36 36 7248 答:这个书架原来上、中、下层分别有书66本、42本和36本。【思维链接】 当一组数据之间循环有规律的变化时,列算式计算比较麻烦,通过列表观察,就能清楚的反应数据之间的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举一反三】两只猴子拿30个桃子,甲猴子眼疾手快抢先得到,乙猴看甲猴拿得太多,就去抢了一半,甲猴不服气,又从乙猴那里抢走了一半,乙猴又不肯,甲猴又给乙猴4个,这时,甲猴比乙猴还多4个,甲猴最初拿了几个桃子? 指点迷津:小精灵们: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看到了,逆推问题的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当数量关系不是很复杂时,我们可以用还原的思路,列算式逆推解

30、答。当数量关系较复杂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答。两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数 学 冲 浪【扬帆起航】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5看作3,把十位上的6看成了9,得出结果是210,正确的结果是多少?2、 小强在做一道减法计算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1,把被减数百位上的5写成了8,结果是46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3、小马虎做一道减法题,把被减数十位的6当作9,把减数个位的3当成5,结果是217,正确的答案是多少?4、 吴勇在计算1234加一个多位数时,把加数个位的零看掉了,结果少了2250,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5、王叔叔在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总数的一半还多6元,第二

31、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8元,这时还剩100元,王叔叔原有存款多少元?6、某班做大扫除,把总数的一半少5人擦窗子,把余下的一半人扫地,再把余下的一半多2人擦桌椅,最后余下2人对齐桌椅。做清洁的共有多少人?7、红红和聪聪共买了50张邮票。如果红红给聪聪6枚,聪聪比红红多6枚,聪聪买了多少枚? 8、上层和小层共有262本书,如果上层给下层40本,上层比下层还多20本,上下层原来各多少本? 9、方方、小红和小勇三个人去参观科技馆,共带160元。如果方方给小红20元,小红给小勇5元,小勇给方方15元,结果三个人带的钱就一样多。这三个人原来各有多少元?10、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有彩色玻璃球100颗,甲给

32、乙18,乙给丙18颗,丙给丁16颗,丁给甲7颗后四人的个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玻璃球多少颗?11、a和b两个杯子装有若干千克牛奶,如果从a杯中倒出与b杯同样多给b杯,再从b杯中倒出与a同样多到a杯,这时恰好两杯中都是360毫升牛奶,两个杯子里原来各有多少毫升牛奶?12、学校运来48棵树苗, 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欢欢拿了若干树苗,乐乐看到欢欢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欢欢不肯,又从乐乐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比欢欢的多4棵,欢欢最先拿了多少棵树苗?13、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中倒出和甲桶剩下的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

33、6千克。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14、奇奇和李异各有画片若干张。如果奇奇拿出和李异同样多的画片给李异,李异再拿出和奇奇同样多的画片给奇奇,这时两个人都有24张。问奇奇和李异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15、两棵树上共有麻雀25只,从第一棵飞到第二棵树上5只,又从第二棵树上飞走了7只,这时第二棵树上的只数是第一棵树上的2倍,原来每棵树上各有多少棵?16、有3个树上站着42棵小鸟。如果从第一棵树飞到第二棵树上4只,再从第二棵树飞到第三棵树上2只,又从第三棵飞到第一棵树上4只,这时三棵树上的只数就相等了,原来各停有几只小鸟?【乘风破浪】17、小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8,十位上的0看成

34、了6。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成了5,减数百位上的6看成了零,结果是240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18、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1个,一共做了4次, 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来有几个球? 19、哥哥和弟弟分48颗巧克力糖,弟弟拿了若干颗后,妈妈不同意,就从弟弟那拿了8颗给哥哥,哥哥还是还给了弟弟4颗,这时弟弟的颗数是哥哥的2倍,他们原来各拿了多少颗?20、张叔叔从果园里摘了两筐苹果,第一筐有280个,第二筐有40个,张叔叔每次从第一筐中取出8个苹果放入第二筐。想一想:这样取几次两筐苹果的个数才相等呢?【激流勇进】21、已知甲乙丙丁的和是45,甲+2=乙-2=c2=d2,求甲乙丙

35、丁各是多少?22、批发站有若干筐苹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一半,第二天运进450筐,第三天又卖出现有苹果的一半又50筐,还剩600筐,这个批发站原来有多少筐苹果?23、两只猴子拿30个桃子,甲猴子眼疾手快抢先得到一些桃子,乙猴看甲猴拿得太多,就抢走了甲的一半,甲猴子不服气,又抢走了乙猴子的一半,乙猴又不肯,甲猴还给乙猴4个,这时,甲猴比乙猴还多4个,甲猴最初拿了几个桃子?24、有26块砖,兄弟两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装好砖头,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过来一半。弟弟不服,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肯,弟弟还给了哥哥6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砖? 第五讲

36、用消去法解题 知识广角:1、消去法;利用两个数量的差求两个未知量的方法叫做消去法。2、用消去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法将其中的一个未知数消去,先求出另一个未知数,进而再求出消去的另一个未知数。方法探究:例1:妈妈和金阿姨一起到超市买了同样的两种水果,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和5千克梨共用26元,金阿姨买了4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共用32元,你能推算出苹果和梨的单价吗?【思路导航】:苹果和梨的单价都是两个未知量,但是妈妈和金阿姨都买了同样的4千克苹果,金阿姨多付的钱是因为多买了3千克梨,也就推算出3千克梨用了32-26=6元,就可以求梨的单价,再推算出苹果的单价。 列表 苹果 梨 总钱数

37、妈妈 4 5 26 金阿姨 4 8 32解: (32-26) (8-5) = 6 3 = 2 (元) 。梨 26-25=16(元) 16 4 = 4(元)。苹果 答:苹果每千克4元钱,梨每千克2元钱。【思维链接】:在消去法解题中,当两组数量中有对应的一个未知数的数量相同时,我们先消去这个未知数,推算另一个未知数,再回到条件中去,推算消去的未知数。【举一反三】 1、王方买了4枝铅笔和3枝钢笔,共付了19元,张华买了同样的4枝铅笔和5枝钢笔,共付29元,铅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看图填空 单位:元跳 绳 毽 子 总 价 5 10 3 5 3 10 2 5 10 10 ( ) 例2 4头牛和

38、3匹马每天吃草90千克,2头牛和4匹马每天吃草70千克。每头牛和每匹马每天各吃草多少千克?【思路导航】:本题两组对应的数量中没有可以直接消去的未知数,而4头牛和2头牛正好是倍数关系,所以可以把2头牛和4匹马每天吃草70千克转化成4头牛和8匹马每天吃草140千克,就可以消除牛每天吃草这个未知数。解: 列 表 牛 马 吃草总数 4 3 90 2 4 70 4 8 140 马: (140-90)( 8-3)= 10 (千克) 牛: (90-103) 4 = 15 (千克) 答;牛每天吃草15千克。马每天吃草10千克。【思维链接】:当条件中两个未知数不能直接消去一个未知数时,我们可以利用扩大几倍的方法

39、,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条件,再按照先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其中一个未知数,就可推算另一个未知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5个大球和3个小球共42克,10个大球和4个小球共76克,每个大球和每个小球各多少克?、毛方买4练习本和5个软面抄共付19元,黎明同样的3本练习本和10本软面抄共付33元,问一本软面抄和一本练习本各多少钱?例3:学校买了3张桌子和4把椅子,共付1472元。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192元,问每把椅子和每张桌子各多少钱?【思路导航】:本题中桌子和椅子的单价都不知道,也是含有两个未知数,但是我们知道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192元,所以我们可以把3张桌子价钱转换成3把椅子的价钱,把1

40、472去掉3个192元,就是7把椅子的价钱了,知道椅子的价钱再推到在桌子的单价。解: 1923=576(元) 椅子(1472-576)(3+4)=128(元) 桌子: 128+192=320(元) 答:桌子每张320元,椅子每把128元。【思维链接】:当条件中两个未知数不能直接消去一个未知数时,我们可以用转换的方法,把两个未知数,转换成一个未知数,先求出一个未知数,就可推算另一个未知数了。【举一反三】 、4辆大巴和3辆中巴共坐276人,已知一辆大巴比一辆中巴多坐13人,每辆大巴和中巴各坐多少人?、红红用2.7元买了3本语文本和5本数学本,刚刚用3.4元买了同样的4本语文本和6本数学本,已知语文本比数学本贵0.1元,求语文本和数学本的单价。例4 4包科技书和5包故事书共500本,同样的5包科技书和3包故事书共430本,每包科技书和每包故事书各多少本?【思路导航】:当扩大一个条件的倍数,还是不能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数时,我们就把第一个条件扩大5倍,第二个条件扩大4倍,就能找到科技书都是20包的条件下书的总本数,这样就可以消去科技书的未知数,先求故事书有多少包?再求科技书有多少包? 解: 列表 科技书 故事书 总包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