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搬迁后时代_第1页
化工搬迁后时代_第2页
化工搬迁后时代_第3页
化工搬迁后时代_第4页
化工搬迁后时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搬迁后时代土壤修复之路怎么走在南京市北郊的燕子矶地区,曾分 布着上百 家化工企业,为南京带来了 “化工摇篮”的美誉。然而,随着城市的发 展,该化工产业基地逐渐和居民区交错混杂,在带来严重环境危害的同 时,也桎梏了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燕子矶地区不少工艺落 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已被依法关停。大批污染企业搬走了,留下的却是 一片片 不堪入目的狼藉之地。这些动辄上百亩的宝贵土地资源,能 否 通过土壤修复的方式,再次以干净无害的姿态出现在市民面前?污染企 业关停搬迁土壤修复成为重点燕子矶地区位于南京主城北郊,占地约 14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的化工企业和产 业人口不断集

2、聚,逐步发展成为南京乃至全国举足轻重的化工产业基地。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化工区和居民区逐渐连接起来,环境风 险日渐凸显。南京市环保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称,该地区的许多小化工企 业由于生产设备差、工艺技术简单、环保方面不达标等,致使环境污染 日益严重;加之燕子矶地区处于南京城的上风向位置,部分大化工企业 超标排放污染物也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 响。对此,南京市民的投诉越来越多,要求企业整体搬迁的呼声也越来 越高。2010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将“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整治 搬迁”列为年度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同年2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 对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的通告

3、,并成立了 “江南小化 工集中整治工作现场指挥部”,专门负责区 域内66家大小化工企业 的关停及搬迁等工作。这一纸文件,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凤凰涅槃般的 重生。近年来,燕子矶地区相继完成了 66家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工 作,整治“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 企业近120家。然而,污染企业分批有序搬迁后,那些尚残存在土壤 中的污染物,就像一只挡在土地二次利用面前的“拦路虎”,拷问着 城市建设者的责任与智慧。“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南京市环保局固辐处处长张世达描述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搬迁后的情 景。他依然记得当时的景象:“企业都搬走了,现场就像大地震后一 样,残垣断

4、壁。地上污水横流,化工气味很重,我穿的衣服上全是味道。 这样的土地,如果直接用作商业或地产开发,可以说后患无穷、不敢 想象。”据悉,当时南京化工厂的搬迁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现代快报曾报道:“在南京所有搬迁的化工企业中,最受关注的 要数燕子矶地区的南京化工厂了。如今拆迁后的化工厂还留下后遗症 空,气中还能闻到残留的气味,土壤长期被化学物品侵蚀也变得有 毒”年20, 1南2京市环保局对全市72幅地块在出让前进行了 选址环境可行性评估,对其中28幅地块提出了土壤修复、退让、功能 置换等调整意见或限制要求。南京化工厂因土壤受化学品严重污染,被 否决了商业开发的意向。张世达解释说,根据国家及省市

5、相关法律法规 要求,对企业搬迁后厂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前, 必须开展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以明确受污染程度及修复和处置要求,降 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改为居住用地时,场地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根据先修复、后上市的原则,针对燕子矶地区产业环境污染的特 点,我们委托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企业搬迁后腾空的土地可能存在的 遗留 污染问题,进行了科学严密的风险筛查和检测分析,确保从 源头 上彻底消除未来土地二次开发的环境风险。”张卅达说。此外,指挥部 工程建设管理部部长胡韬表示,在2010年南京化工厂等企业搬迁后, 指挥部就着手委托专业环境监测机 构对这一区域内的51家小化工厂 原址的土壤

6、、地下水做了 一次全面“体检”,最终确定对南京化工厂等 18家企业地块进行重点治理。污染土壤“去毒疗伤”多元修复并不轻 松从诞生到2010年搬迁至南京江北新厂区,南京化工厂在燕子矶地 区存在了 60多年。“这期间南京化工厂经历了多次阶段性技 术改进 和企业发展,很多都是原址被拆掉重建,所以我们在修复过程中,发现 了多处车间之下还有车间的叠加化发展情况,尤其在生产区域特别 明显。”胡韬说。这意味着,除了地表残留的污染外,建筑基础的叠加, 加上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长期跑冒滴漏,更是导致大量污染 物一直被掩盖在所谓的几层地表之下。曾有专家指出,对南京化工厂的污染土壤 进行修复是个非常复杂的过

7、程,弄不好就会带来二次污染,并将其形 象地描述为“就像医生给病人吃药一样,吃不好可能会带来副作 用”。在对南京化工厂的土壤修复过程中,第一步是评估风险,找准 病灶“对症下药”。2012年上半年,指挥部委托南京市环境科学研 究院完成了对“小南化”(位于 南京燕子矶地区的原南京化工厂)地 块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调查评估报告。“从检测评估结果看, 主要污染物为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胡韬表示,厂区的污染程度分布还是 很明显:北部生产区污染最重,属于重度污染区,需要重点修复;南部车间区相对较轻。根据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报告,“小南化”地块占地700亩,经过两年的“体检”,在调查范围内, 一共设置16

8、0多个土壤采样点,共采集了 2000多个土壤样品。最终在“小南化” 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检测中,检测到58种挥 发性有机物、8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则 重点集中在“小南化”的氯碱生产区,检测到13种重金属,污染 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 10米深。第 二步是编制方案,修复技术“因 污制宜”。南京市江南小化工集中整治工作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严苏扬表示,南北方土地情况差别很大。北方地区地表没有地下水,可以直接把污土扒掉,然后送去焚烧,换上健康土壤。但南方地区不一 样,尤其是南京,地下水非常充盈,“我们不准备采用换土的方式,换土成本也不低,在焚烧的时候还会产生二次污染。”根据第一阶

9、段的调查及评估结果,2012年11月,指挥部委托南京环科所编制了原南京化工厂地块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针对这一场 地地下水充盈、污染因子易反应的特点,在综合比较多种修复技术 后,决定采用原地异位修复、原位药剂注入修复、热脱附工艺及生物 方法等可行修复技术,以祛除污染、降低风险。第三步是中试验证, 修复模式“好中取优”。确定了修复技术方案,指挥部便逐步开展了 一系列验证工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首先开展小范围的小型试 验,经现场取样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上述修复技术方案可行。之后, 指 挥部通过市场调研、考察筛选,于2013年2月面向全国邀 请 多家综合实力较强的环保修复公司,以接近实际修复模式,进场开展 中试工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修复技术方案切实可行,为实施大面积 修复工程的时间周期、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一步是对污染地块进行全面 的修复。通过招标管控风险,指挥部 于2013年底确定了修复施工单位,今年3月确定了监理单位;今 年5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