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社会集中性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一 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理论依据(一)社会产品的分类 私人产品-能够通过市场供应的产品 公共产品-不能够通过市场供应的产品 半公共产品-兼具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特征的产品(二)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区别1产品效用的可分割性不同(1)私人产品 -效用具有可分割性(2)公共产品 -效用有不可分割性2产品使用的排他性不同(1)私人产品 -具有排他性(2)公共产品 -不具有排他性3产品使用的可阻止性不同(1)私人产品 -具有可阻止性(2)公共产品 -不具有可阻止性(三)两种产品的供应途径1私人产品
2、-市场供应2公共产品 -政府供应(四)半公共产品的特点1产品效用 -既具有可分割性又具有不可分割性2产品使用 -具有排他性3产品使用 -具有可阻止性(五)半公共产品供应途径- 政府与市场合作二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一)发达国家政府职能履行情况(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职能履行情况.存在越位和缺位情况三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2财政的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可选择的资源配置机制1市场配置机制2计划配置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途径1市场为主、2财政为辅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市场在公共产品的资
3、源配置上存在失灵现象2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盲目性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1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配置资源2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3对市场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调节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进行调节,使之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对公平分配的不同理解1市场的理解 -生产要素贡献论 -经济公平2社会的理解 -分配结果的差距合理化 -社会公平财政履行收入再分配职能的目标- 社会公平 -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终极目标)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内容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对市场分配进行调节(1)税收调节手段(2)转移性支出调节手段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公平与效
4、率的矛盾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经济稳定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的调节,使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含义1经济稳定的含义与衡量指标(1)含义,供需平衡(2)衡量指标 A 通货膨胀率 B 失业率2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目标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财政能够履行职能的原因-财政收支是供给与需 求的形成过程1 收入过程 - 供给的形成过程2 支出过程 - 需求的形成
5、过程履行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的手段1自动稳定器调节手段2相机抉择稳定器手段四财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五政府失灵问题(一)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策目标未能实现2政策目标实现的代价过大,副作用过多(二)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政策目标与公共目标的差异2政府部门的运行低效率3政府部门信息的不完全性(三)政府失灵的矫正1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3加强社会监督第二章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与评价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效益的含义 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含义在安排财政支出之前,对财政支出的所费与所得对比关系预先进行分析,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三)财
6、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1 衡量效益的标准的特殊性(1)企业 -经济效益(2)财政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2 计算所费与所得范围的特殊性(1)企业 -自身的所费与所得(2)财政 -社会整体的所费与所得3 择优标准的特殊性(1)企业 -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2)财政 -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有经济效益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潜在成本和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2 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无经济效益且产品无法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效益分析最
7、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 。(五)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1)相关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2 绩效评价指标(1)共性指标(2)个性指标3 绩效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2)比较法(3)因素分析法(4)最低成本法(5)公众评判法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实用性(二)按政府职能分类1 分类内容 (1)经济建设支出 (2)社会文教支出 (3)国防支出 (4)行政管理支出 (5)其他支
8、出2 分类意义- 便于社会考察政府职能履行情况(三)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1 分类内容l (1)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l (2)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的支出2 分类意义 -便于确定资金来源(1)经常性支出 -税收(2)资本性支出 -税收或国债(四)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1 分类内容(1)预防性支出(2)创造性支出2 分类意义 -便于考察政府行政效率(五)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程度分类1 分类内容(1)可控性支出(2)不可控性支出2 分类意义 -便于考察政府的调控能力(六)按财政支的经济性质1 分类内容(1)购买性支出
9、-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 -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2 分类意义(1)便于考察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A 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直接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直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B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直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间接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总供求的平衡状况(2)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 A 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及经济组织的效益约束作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作用 -硬化对社会经济组织的效益约束作用 -硬化B 转移性支出对政府及经济组织的效益约束作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作用 -软化对社会经济组织的效益约束作用 -软化2财政支出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 - 总量原则二统筹兼顾 全面安
10、排原则 - 结构原则三厉行节约 讲求效益原则 - 资金使用原则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对于不采用债务收入为财政收入的情况,后者比前者更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二)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边际倾向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分析(一)瓦格纳法则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在分析欧洲国家以及日、美等国的经验性材料基础上,于19世纪80年代提出瓦格纳法则。1 含义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
11、比重也随之提高。2财政支出规模扩张原因分析(1)政治原因 - 市场关系复杂化造成立法执法成本增加(2)经济原因 A 工业化 城市化 公共管理成本增加 B 收入增长 公共服务需求扩张 (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 皮考克、威斯曼(英国)皮考克与威斯曼1961年出版联合王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研究了英国1900年1955年间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提出替代规模 效应理论。“替代效应”是指在非正常情况下,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1内在因素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随之增加,以不变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2.外在因素是指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
12、如战争、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会迫使纳税人接受较高的租税容忍水平,即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有所增加。皮考克和威丝曼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三)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 罗斯托1经济起飞阶段 -政府投资支出扩张2起飞完成阶段 -投资支出递减,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扩张3经济高度发达阶段 -社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支出扩张(四)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鲍莫尔1假设经济体中存在两个部门:停滞部门和进步部门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的支出都可忽略,即劳动力是唯一的投入工资在两个部门同时上升和下降的,劳动力具有均一性,不同部门
13、的劳动工资率相同货币工资的增长和部门生产率增长一致2 结论停滞部门的单位产出成本上升到无穷大,而进步部门单位产出成本不变进步部门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停滞部门能否生存取决于 -需求弹性A 需求有弹性,逐渐被市场淘汰B 需求无弹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张三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分析(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1)政局稳定状况(2)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3社会性因素(1)人口因素 A 人口规模 B 人口结构(2)地理因素(3)文化历史因素(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三)政治
14、决策程序- 不同的政治决策程序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分析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1 经济建设支出占比仍较大2 社会文教费支出占比偏低3 行政管理费开支比重偏高 增速过快 效率过低(二)按政府职能分类的支出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1 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2 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3 民主制度不健全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一)变化趋势1 购买性支出占很大比重2 转移性支出占比呈上升趋势3 主要原因是债务支出的快速膨胀4 两类支出占比波动性大(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 财政职能目标的选择3 统计口径的原因三调整和优化财政
15、支出结构的思路(一)内生增长理论1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l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60年代流行l 观点:(1)以劳动投入量和物质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2)把技术进步等作为外生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3)财政政策亦属于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4)以资本积累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5)由于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任何经济都将逐渐收敛到各自的稳态水平;除非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人均产出不可能持续增长。(6)财政政策没有机会影响经济增长率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l 内生增长理论90年代初期形成。l 观点:l (1)长期增长率由内生因素解释l (2)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
16、论(3)经济长期增长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4)内生变量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敏感,并受政策的影响。(5)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l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政府直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政府提供税收刺激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l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措施:政府直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提供税收刺激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l 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的政策措施:政府直接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政府提供税收刺激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二)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1 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力度2 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 支持就业和再就
17、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 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大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1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 购买支出中的消耗性支出二社会消耗性支出的项目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科教文卫费用,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三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意义 (一)政府职能履行的物质保证 (二)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保障 (三)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二1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一)投资的作用1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2刺激需求的增
18、长3增加供给总量、改善供给结构(二)政府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 直接调控手段二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1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评价和安排投资2以全社会的资金来投资,可投资于大型基础设施3优化社会投资结构(二)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3就业创造标准(劳动密集型优先)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和事业的一种资金融
19、通活动,所以她也被称为“政策性金融”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1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1调节收入差距的手段2稳定经济的工具3克服私人市场保险的弊端私人市场保险的弊端(1)市场保险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市场保险无法解决储蓄不足和免费搭车现象(3)市场保险难于克服系统性风险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保险所造成的影响。 (4)市场保险无法进行全社会的收入再分配(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萌芽阶段-17世纪*2 雏形阶段-19世纪末(德国
20、)*3成熟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4高福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一)社会保险 指将危险集中而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一种措施。(二)社会救济指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三)社会福利指政府为特殊人群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三社会保险的特点及内容(一)特点1所遵循的原则的特殊性?2目的的特殊性3权力与义务对等的特殊性(二)社会保险的内容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生育保险2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的概念指政府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予社会成员的补助。二财政补贴的特点(一)政策性强(纯粹的经济调节手段)(二)灵活性强三财政补贴的分类(一)
21、按补贴环节分类1生产环节的财政补贴2流通环节的补贴3消费环节的补贴(二)按补贴的接受主体分类1企业补贴2居民补贴(三)按补贴方式分类1明补与暗补2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四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一)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二)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1有效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稳定经济(三)财政补贴的消极作用1长期运用会固化不合理的比价关系2破坏公平竞争环境3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依赖心理3税收支出一概念 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
22、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一)提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财政部部长助理斯坦利萨里(二)提出税收支出概念的意义 1 全面反映政府职能履行情况2 有利于加强对税收优惠的监督作用三税收支出的特征(一)税收支出是一种虚拟性支出(二)税收支出具有对照性特征(三)税收支出是一种特定性支出1 税收支出针对特定的政策目标,具有明确目的2 税收支出的享受对象是符合特定目标的特别纳税人(四)税收支出的财政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四税收支出的经济效应(一)税收支出的正面经济效应1 有利于鼓励微利有益产品的生产2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3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机会4有利于
23、消除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二)税收支出的负面经济效应1 背离税收公平原则2 增加新的分配不公3 增加税收征管难度五税收支出的分类(一)照顾性税收支出纳税人因经营困难而无力纳税时所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二)刺激性税收支出用于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六税收支出的形式一)税收豁免(课税对象的减少)(二)纳税扣除(应税所得额的减少)(三)税收抵免(税款的抵免)(四)优惠税率(五)延期纳税(六)盈亏相抵(七)加速折旧(八)退税七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一)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经合发组织)(二)严格的税收预算管理(美国、加拿大)(三)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意大利等)贝弗里奇计
24、划以及贝弗里奇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1财政收入分类一对财政收入概念的理解l 静态的财政收入l 动态的财政收入二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主要收入2非税收收入(1)收费收入(2)国有资产收入(3)罚没收入(4)国债收入(二)按财政收入的管理分类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 + 预算外收入)政府收入(财政收入 + 制度外收入)(三)按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分类1 中央政府收入2地方政府收入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税收的“三性”(一)无偿性(二)强制性(三)固定性
25、2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一)纳税人 1含义 - 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 2纳税人、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义务扣缴人的区别(二)课税对象1含义 -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与联系 -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细化(三)税率1含义 - 指对课税对象的征税比率2税率的种类(1)比例税率含义 - 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A 一视同仁B 计征简便适用范围,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收入功能强的税种(2)定额税率含义 - 指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特点A 计征
26、简便B 税额不受价格变化影响C 具有累退性(随着税基规模的增大,纳税的比例降低)税基计税依据或者计税的标准适用范围 - 管理要求较强的税种,资源税,车船拍照税等(3)累进税率 含义- 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累进税率的种类A 全额累进税率- 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相对应的税率征税。B 超额累进税率- 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税率,分别征收,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A 计算繁简程度不同B 累进幅度不同适用范围A 全额累进税率 -限制性强的税种B 超
27、额累进税率 -公平性要求强的税种 二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分类1商品课税2所得课税3财产课税4行为课税(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 - 税负不易转嫁间接税 - 税负易于转嫁三)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3 税收原则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含义1普遍纳税2税负公平(二)衡量税负公平的标准1受益原则2税收负担能力原则(三)衡量税收负担能力的标准1收入2消费3财产(四)税负公平的内容1横向公平2纵向公平二税收效率原则(一)税收效率的含义1税收征收效率 -以最少成本获取最多收入税收成本构成(1)征税成本(行政成本)(2)纳税成本(奉行成本)2税收经济效率-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最小化 (二)
28、贯彻税收效率原则的途径1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的措施(1)重视税源的选择(2)征收制度明确简化2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措施(1)注重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保持税收中性税收中性的含义l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A 国家征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B 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税收超额负担的含义税收的超额负担-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带来的税款以外的负担。4宏观税负理论一宏观税负的含义- 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负水平。二)宏观税负的衡量标准1国民经济税收承担率 当年税收收入总额 税收承担率 = X10
29、0%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税收弹性当年税收增长率税收弹性 = 当年国民经济增长率“税收弹性系数”(即“税收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介于0.8到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3税收边际倾向T 税收边际倾向 = X 100% GDP二最佳税率理论-拉弗曲线5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一)含义l 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变动商品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一种经济行为。l 税收归宿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1税负转嫁与价格密切相关2税负转嫁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过程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二税负转嫁的方式(一)前转方式(二)后转方式(三)其他转嫁方式三税负转
30、嫁的一般规律(一)税负转嫁的前提-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由浮动(二)制约税负转嫁的因素1税种2课税范围3生产的垄断程度4、纳税人的经营目标5商品的供求弹性四研究税负转嫁理论的意义(一)有利于了解不同纳税人在竞争中的地位(二)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制定(三)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一、税收的收入效应二、税收的替代效应第十章 税收制度2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与功能(一)概念 商品课税是指对生产、消费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所课的税。(二)特征1课征普遍 税源充足2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3税负易于转嫁4征收管理成本低(三)功能 获取财政收入二我国现行商品税的税种(一)增值税(二)营业税(三)关税 (四
31、)消费税(一)增值税1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对增值额课征的税。2对增值额的理解A 生产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 = 收入总额 流动资金支出B 收入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收入总额 流动资金支出 固定资产折旧C 消费型增值税 课税对象= 收入总额 流动支出 固定资产原值3增值税的优点(1)克服传统商品税重复征税,税负不公的弊端(2)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持中性作用(3)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4)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3所得课税(一)所得税的概念l 所得税是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l 所得额是指社会成员从当年国民收入总额中分到的那部分份额。(二)特征1课征普遍、税源充足2税额与流转额的内部构成有关3、
32、税负不易转嫁4、税收征管难度大、成本高(三)功能1筹集财政收入的工具2促进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二我国现行所得税税种(一)企业所得税(二)个人所得税4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一资源税与财产税的特征(一)资源税、财产税的概念l 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类税。l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二)特征1 课税比较公平2 具有促进节约的功能3 课税不普遍,税源具有选择性,弹性差二我国开征的资源税 财产税税种(一)资源税类1资源税2城镇土地使用税3耕地占用税4 土地增值税(二)财产税类2房产税1契税3遗产税(待征
33、)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1工商税制改革一税收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一)公平课税论(20世纪5060年代) -亨利西蒙斯2 公平课税论的主要观点(1)强调横向公平(2)将税收与财政支出分开考虑(3)强调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4)按纳税能力征税l 主张对毛所得(综合所得)征税l 主张对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l 主张以宽税基、低名义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二)最适课税论(20世纪70年代) - 詹姆斯米尔利斯、威廉维克里2最适课税的含义(1)含义 -最适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筹集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2)研究目的 -寻求效率最大化的最优税制(1)最优税制A 衡量标准-
34、 经济效率最大化B 最优税制一次总付税(人头税) 优点:以人本身为课税对象,与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无关 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则 缺点:公平性差(2)次优税制(最适课税)A 目标- 使课税导致的效率损失最小化B 衡量最适与否的标准 - 公平与效率兼顾C 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l 二者的关系是互补而非互相替代l 二者的搭配方式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l 逆弹性命题(拉姆斯法则) - 需求弹性越大,越应少征税;需求弹性越小,越应多征税理由: 需求弹性越大,征税对经济行为的扭曲作用越大 l 开征扭曲性税收理由: 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 赋予商品课税一定的再分配功能(3)最
35、适所得征税理论l 低边际税率l 最好的税率形式应呈倒U形公平课税理论与最适课税理论的差别l 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而最适课税论则主要强调纵向公平。 l 公平课税论认为,追求公平原则的效率成本是次要的问题 ;最适课税论则力图设计出最优的公平一效率组合的税制结构。3财政交换论-魏克塞尔、布坎南(2)财政交换论的含义A 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 = 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B 纳税人根据所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承担相应的税负(3)财政交换论的税制改革观点A 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B 运用窄税基限制政府的权利、收入规模及无谓损失C 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利于确保
36、政府提供符合公民意愿的公共服务-选择与特定公共服务有互补性的税基(征收与道路相关的税用于道路维护D 宪法应限制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的权利E 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理由:固定资本缺乏弹性,不易逃税财政交换论的核心思想l 为了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l 为了使当权者在决策中的自私自利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l “最适课税论”、“公平课税论”与“财政交换论”,并称为20世纪三大税制改革理论 。二、西方国家税制改革的主要做法及经验1. 公司所得税改革三个原则l 一是确保税收中性,即避免因过多运用税收手段而弱化市场机制的作用;l 二是力求税负公平,即对
37、所有的纳税企业一视同仁,避免产生税收歧视;l 三是尽量减少或取消一些特殊规定及税收优惠,以提高征税效率和经济效率。2、注重提高增值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3、税收比率趋同。 第十一章 国债理论1国债原理一国债的概念及特征(一)国债的含义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l 国债与公债的区别A 公债 - 各级政府的债务总和B 国债 - 中央政府的债务l 国债与财政信用的区别A 财政信用 - 以有偿方式筹集收入、安排支出的完整过程B 国债 - 以有偿的方式筹集收入(二)国债的特点1有偿性2自愿性3灵活性二国债的种类(一)按地域分类 A 内债 - 在本国范围内发行的
38、国债B 外债 - 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国债(二)按偿还期限划分A 短期国债 - 偿还期在1年以内B 中期国债 - 偿还期在1年以上5年以下C 长期国债 - 偿还期在5年以上(三)按债券的流动性分类A 可转让国债 - 可进入市场自由转让的国债B 不可转让国债 - 不可自由转让的国债2国债的政策功能与经济效应一国债的政策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1 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2 财政赤字的弥补手段及比较l 动用历年节余有效,但需前提条件l 增加税收有效,但易激化社会矛盾l 向银行透支有效,但易引发通货膨胀l 发行国债有效,对经济影响局限于改变需求结构首选(二)筹集建设资金
39、国债是政府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l 运用国债筹集投资资金符合公平原则(三)调节经济l 拉动经济增长l 调节产业结构l 调节货币流通量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一)李嘉图等价定理1含义政府支出通过发行国债融资与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与税收等价。2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应注意时代背景的变化A 李嘉图时代 -国债与正常收入混合B 现代 - 国债不允许列入正常收入(二)国债的经济效应1国债的资产效应(1)含义-国债发行会影响居民持有资产 的变化(2)资产效应对经济的影响 -稳定经济A 经济萧条时 - 刺激消费 B 经济过热时 - 抑制消费2国债的需求效应(1)扩大需求总量-中央银行购买(2)改变需求结构
40、-商业银行 居民购买3国债的供给效应(1)扩大供给总量(2)改变供给结构3国债的规模一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一)当年国债发行总额(二)当年国债偿还总额(三)历年国债余额二确定国债规模时应考虑的因素(一)社会的应债能力1含义指社会承担国债负担的能力。2衡量社会应债能力的指标(1)国民经济国债负担率 当年国债发行额国民经济债务负担率 = X 100% 当年GDP总额(2)国民经济国债总负担率 历年国债发行额 国民经济国债负担率 = X 100% 当年GDP总额(二)政府的偿债能力1含义指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2衡量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1)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债务依存度 = X 100% 当年财政
41、支出总额(2)债务偿还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总额债务偿还率 = X 100% 当年财政收入总额(3)外债偿还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外债偿还率 = X 100% 当年出口创汇总额 (三)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1债务资金的用途2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1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一)概念 指一国政府经过立法程序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财政管理的工具。(二)国家预算概念的内涵1内容 -财政收支计划2作用 -政府管理财政资金的工具3形式 -收支一览表4性质 -法律文件(三)国家预算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时间 -17世纪(英国)2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斗争的产物3产生 -
42、议会制度的伴生物4作用 -管理、监督工具5发展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纯的管理 、监督工具发展为调节工具二国家预算的分类(一)按预算组织形式分类1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2复式预算指财政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3两种预算组织形式的比较(1)单式预算的优点 -有利于全面反映财政收支全貌(2)单式预算的缺点 -不利于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的管理(3)复式预算的优点 -有利于区别财政资金的性质,加强管理(4)复式预算的缺点 -不利于反映财政收支全貌4 复式预算的构成(1)经常性预算(2)资本性预算(3)社会保障预算(4)国有企业预算(二)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1基数
43、预算指计划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预算编制方法。2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应完成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的预算编制方法。3两种预算编制方式的比较(1)基数预算的优点 -简便易行、成本低(2)基数预算的缺点 -不利于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3)零基预算的优点 -有利于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4)零基预算的缺点 -成本高、效率低三国家预算原则(一)公开性原则*(二)可靠性原则*(三)完整性原则(四)统一性原则(五)年度性原则四国家
44、预算组成及预算管理权限(一)预算组成-五级(二)预算管理权限-预算法2预算管理体制理论一概念指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限的根本制度。二内容(一)预算级次的划分1联邦制国家A 联邦政府预算B 州政府预算C 地方政府预算2单一制国家A 中央政府预算B 地方政府预算(二)事权划分1 事权及事权划分的含义事权是指政府应担负的政治、社会、经济任务。事权的划分是指政府所承担的各项事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2 政府间事权的划分(1)国防事务归中央政府。(2)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3)公安事务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管。(4)内部事务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管。(5)司法事务根据司法体制的不同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6)经济事务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管。(7)文化教育事务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管。(三 )财权的划分1税收立法权的划分(1)联邦制国家 - 税收立法权纵向分配(2)单一制国家 - 税收立法权集中于中央政府2税收收入的划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学院《机器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医学科学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媒体艺术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结构疲劳与断裂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医学人文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中202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英语试题含解析
- 嘉应学院《创新方法与实践(以竞赛导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二零二五年
- 油茶种植承包合同书
- 卡西欧手表EFA-120中文使用说明书
- 加油站变更管理制度
- -小学英语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讲解课件(共58张课件).课件
- 医学课件疼痛的护理
- 船舶采购建造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模块21.CR400AF型动车组转向架 《高速铁路动车组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教学课件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GGD交流低压配电柜运行、维护说明书、安装、操作手册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选择题(压轴)(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