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_第1页
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_第2页
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_第3页
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_第4页
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 利用simpowersystems建立三相全控整流桥的仿真模型。输入三相电压源, 线电压 380V, 50Hz,内阻 0.001 欧姆。可用“ Universal Bridge” 模块。 一、带电阻负载的仿真。负载为电阻1欧姆。仿真时间0.2s。改变触发角alpha, 观察并记录alpha=30 90 120度时Ud、Uvt1、Id的波形。并画出电路的移相 特性 Ud=f(alpha)。 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V-alue A. alpha=30 时 I EM 晶闸管T1的电压Uvt1 (最小分度为0.01s) 1 / 21 B. alpha=90 时 晶闸管T1

2、的电压Uvti (最小分度为0.01s) C. alpha=120 时 直流侧电压Ud,记录此时电压值为0.00184V(约为0V)(最小分度为0.01s) 直流侧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1s)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最小分度为0.01s) 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 Ud=f(alpha)。(记录数据表格如下) 触发角alpha (度) 输出平均电压 0 496.3 10 512.4 20 510 30 496.8 40 480.9 50 470.3 60 419.2 70 229.4 80 133.8 90 73.16 100 0.00451 110 0.00243 120 0.0018

3、4 移相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由仿真波形得知,当触发角小于等于90时,由于是纯电阻性 负载,所以Ud波形均为正值,直流电流Id与Ud成正比,并且电阻为1欧姆, 所以直流电流波形和直流电压一样。随着触发角增大,在电压反向后管子即关断, 所以晶闸管的正向导通时间减少,对应着输出平均电压逐渐减小,并且当触发角 大于60后Ud波形出现断续。而随着触发角的持续增大,输出电压急剧减小, 最后在120时几乎趋近于0。对于晶闸管来说,在整流工作状态下其所承受的 为反向阻断电压。移相范围为 0120。 二、1、带阻感负载的仿真。 R=1欧姆,L=10mH,仿真时间0.2s。不接续 流二极管。改变触发

4、角alpha,观察并记录alpha=30 60 90度时Ud,Uvti,ld的波形。 并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 Ud=f(alpha)。 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 Woltage Me-Mre-me-mtZ IQ电 hfhpH: 匸 qrrdMH ppla* fr-Pul 円 H Thr陀”州昭* S7ur Uhrverfal Bridge- =珂 匚urre-rrt He-aturement Strit-s RLC Branch 5-npa DLqalwv KB B. alpha=60 时, 直流侧电压Ud,记录此时电压值为417.9V (最小分度为0.01s) C. alpha=90 时, 直流

5、侧电压Ud,记录此时电压值为103.5V (最小分度为0.005s) 直流侧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1s)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 0.01s) 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 Ud=f(alpha)(记录表格如下) 触发角alpha (度) 输出平均电压 0 496.9 10 513.2 20 510.3 30 496.1 40 489.9 50 469.7 60 417.9 70 300.6 80 191.8 90 103.5 100 43.46 110 14.07 移相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对于阻感性的负载,当触发角小于60时,整流输出电压波形 与纯阻性负载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

6、是,阻感性负载直流侧电流由于有电感的滤 波作用而不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输出波形较为平稳。而当触发角大于等于60 小于90时,由于电感的作用,延长了管子的导通时间,使Ud波形出现负值, 而不会出现断续,所以直流侧输出电压会减小,但是由于正面积仍然大于负面积, 这时直流平均电压仍为正值。当触发角大于 90时,由于id太小,晶闸管无法 再导通,输出几乎为0。工作在整流状态,晶闸管所承受的电压主要为反向阻断 电压。移相范围为090。 2、当触发角为30度时,从第六个周期开始移去 A相上管的触发脉冲,观 察并记录移去触发脉冲后Ud,Uvt,ld的波形。并分析故障现象。 直流侧电压Ud (最小分度为0.02

7、s) 直流侧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2s)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 0.02s) 0.06 Dd O.i2 36 实验结果分析:当移去 A相上管的触发脉冲后,A相上管不能正常的导通,这 就使得C相上管所加电压仍为正向电压而无法正常的关断,持续导通一段时间 后,B相电压变为正,C相上管立即关断,随后B相触发脉冲到来,B相正常触 发导通,再后来C相正常触发导通。对于T1管来说,由于不能正常的导通,所 以,其输出电压在当应该为交替的相电压, 而不会出现导通时那样持续一段时间 为0。对于输出直流电流来说,由于有一相不能正常的输出,所以会使其平均值 减小,并且出现较大的波动。 三、带阻感负载的

8、仿真 R=1欧姆丄=10mH。仿真时间0.2s。接续流二极管。 改变触发角alpha观察并记录alpha=30 60 90度时Ud,Uvt,ld的波形。并画出电路 的移相特性Ud=f(alpha)。 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Mo-an A. alpha=30 度时;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最小分度为0.01s) B. alpha=60度时; 直流侧电压Ud,记录此时电压值为11.3V (最小分度为0.01s)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最小分度为0.01s) C. alpha=90度时; 直流侧电压Ud,记录此时电压值为68.22V (最小分度为0.01S 晶闸管T1的电压Uvti (最小

9、分度为0.01s) 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 Ud=f(alpha)(记录数据表格如下) 触发角alpha (度) 输出平均电压 0 509.9 10 502.9 20 479.6 30 442.2 40 391.7 50 329.2 60 256.1 70 182.6 80 119.5 90 68.22 100 0.003169 110 0.002015 120 0.0011116 移相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600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是阻感性负载,所以电感能够使电流输出平稳;在没有续流 二极管的情况下,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得到延长,而当加入续流二极管后,电流通 过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续流功率损耗较小,这时

10、输出电流相对来说就较不加续流 二极管时要小,而输出电压相对来说却要大些。 四、带反电动势负载。 将负载改为直流电源E=40V,R=2欧姆。接平波电 抗器Ld=10mH,观察并记录不同alpha时输出电压Ud和Id的波形。 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DrtinuDudi Ri:日活叩小 Univarsjl Brdgc M-sA-suri :- Vah-3QE! Me-asur -Di-g Mean vdi+e n Me-an iru? 门砧茜 Measjiti-k?rci 卩 /dt*ae Measurement Three-Phase Source BC SyrtthrariEefJ Ct-Pulso

11、- SQrriiratDf- 匚Lirrnt Moapjrnrriorfc 宝昨T t DC Vdtne- Sourre .|.刊 11 A. alpha=30 度时; 直流侧电压Ud (最小分度为0.01s) B. alpha=60 度时; 120 100 60 SO 40 30 打 20 _ . ao2 a.M 006 cos o) 0112 au aie aii ai C. alpha=84 度时; 直流侧电压Ud (最小分度为0.02s) II!LL丄:I. 0AO20.04DOG0080.10.12016U1SA2 直流侧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2s) D. Alpha=86 度

12、时; 直流侧电压Ud (最小分度为0.02s) 11r w5KoidiQgrig 直流侧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2s) E. Alpha=86.5 度时; 直流侧电压Ud (最小分度为0.02s) F. Alpha=90 度时; 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由理论的计算可以知道,当触发角 =86.5。时输出直流 电压近似为40V,这时晶闸管两端电压没有达到导通要求, 所以这时输出电流近 似为0。随着触发角的增大,输出电压越接近 40V,输出电流也更接近于0。 五、交流侧电抗的影响。直流侧为电阻负载,1欧姆。交流侧串联O.lmH电 感,观察记录直流电压、交流电流和整流器出口的交流电压波形, 计算直

13、流电压 降落值。 仿真模型如下所示:(30度为例) Canbnuduf- hree-Ptiew Wsxkib jqtag Mmnnt4 3E Hi i| 4SD4ffy Mew Value- EC p|uHftS- c* -HE4xk Synctircinizecl fi-RjIsn- GEnEr-stor Current McnEurement 交流电流Id (最小分度为0.02s) 整流器出口的交流电压如下: 由仿真结果记录:直流侧平均电压 Ud=418.3V ; 而由实验一得到的交流侧纯阻性负载时,Ud=496.8V 故电压降落为78.5V。 实验结果分析:把所有交流侧的电感都折算到变压器的副边,用一个集中的电感 Lb来代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