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绪言21.1项目由来及目的任务21.2 设计工作量31.3 2010年工作及主要成果31.4 勘查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状况51.5以往地质工作62 区域地质82.1、区域地质概况82.2、地层92.3、地质构造112.4、岩浆岩122.5、地球化学特征142.6、区域矿产173 普查区地质193.2、地质构造213.3、岩浆岩233.4地球化学特征254 矿床特征284.1、矿体空间分布及形态产状284.2、矿体特征2943 矿石344.3.1矿石物质成分345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365.1 1:10000地质修测375.2 槽探385.3 硐探:386 资源量估算396.1 2
2、000年估算结果396.2 2010年资源量变化446.3 2010年新增资源量456.4 2010年保有资源量467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467.1矿床开发的基本条件467.2 技术经济评价49青海省乌兰县拓新沟金矿普查二0一0 年工作总结1、绪言 1.1项目由来及目的任务1、项目来源:“青海省乌兰县拓新沟金矿普查”项目,由乌兰昌新矿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依法取得探矿权(新立),探矿权证号t63520081102017848,有效期为2008年11月10日至2010年11月10日。2009 年委托青海齐鑫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地质工作,2010 年委托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承
3、担该项目的实施。二八二大队拓新沟项目组于2010年69月进行了野外工作,施工槽探、硐探及进行1:10000地质修测等工作,在总结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本报告。2、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1、通过控制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等,引进国家西安80坐标系,正确定位矿区、矿体和主要工程位置。2、通过1:10000地质修测进一步认识拓新沟地区地质特点和以金为主的成矿地质条件,正确指导勘查工作。3、采用槽探、硐探、钻探等手段对已知矿体进行追索控制,扩大找矿成果,扩大矿区远景。4、对普查区水、工、环地质条件作概略了解。1.2 设计工作量2009年由青海齐鑫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青海省乌兰县拓新沟金矿普查设
4、计”,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并以“青国土资勘(2008)62号”文予以批复,建议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1:10000地质修测 6.81km22)d级控制测量 6 点,勘探线测量10 km3)1:2000岩石剖面 4km4)钻探 600米5)硐探 150米6)槽探 3000m31.3 2010年工作及主要成果1、工作概况2010年对地表矿体采用槽探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追索控制,修测 了1:10000地质图,编录了民采老硐,施工了少量平硐,对矿区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矿体有了进一步的控制,民采硐中,和新施工的pd7等,均有新矿体的发现。2、2010 年完成工作量1:10000地质修测
5、6.81km2、1:2000地质剖面4 km、槽探1980m3硐探45.3m。2010 年完成工作量及费用表项 目单位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费用(万元)1:10000地质修侧km6.816.815.91控制测量d级点点6勘探线测量km101:2000岩石剖面km443.51槽 探m3000198041.38硐 探m15045.310.91钻 探m600测试化验件2015.81合 计67.523、2010 年主要工作成果(1)通过1:10000地质修测,对普查区地质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原划分的“韧性剪切带”,重新厘定了地层层位,改原划志留奥陶纪滩间山群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并进一步划分为pt1
6、ja 、 pt1j b 、 pt1jc三个岩性段。矿区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中等的单斜构造。(2)含矿层位主要在pt1jb层位(矿点)和pt1ja层中的酸性侵入岩中(矿点),矿体赋存主要受层间断裂,斜交的扭性断裂控制。(3)矿点南部pd7平硐发现新矿体宽0.9米,含金3-8g/t,走向长50米。4、存在问题1)由于外部条件协调迟迟不能解决,延误开工。2)夏季洪水泛滥,道路毁坏延误施工。3)由于变更勘查单位等主观原因影响工作进展。因此未能如期完成勘查工作量,遗留主要工作量有:1)控制测量d级点6个,勘探线测量10km;2)槽探1000m3,硐探105米;3)钻探 虽实地测定了孔位,开始修路等
7、准备工作,但未能开工,因此原设计的600米工作量没有实施。4)1:2000岩石剖面4km,仅作了地质剖面测量而未能作岩石测量。5)根据地质勘查初步成果,本普查区应增加控制测量e级点5个,工程点50个,1:2000地形测量1km2、1:2000地质修测1km2、。因此安排进一步的普查工作。1.4 勘查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状况1、勘查区位于青海省乌兰县西南215直距17km处,属柯柯镇管辖,由普查区经赛什克村接g315国道至乌兰县33km,其中便道13km、砂石路面10km,柏油路面(g315)10km、交通方便。2、自然环境矿区海拔32003700米,比高200500米,属强烈切割的高山区。
8、该地区属内陆高寒气候,平均温度1.72.9,降雨量200-250mm,常年干旱,冬春季寒冷多风,野外工作仅410月份。山区岩石裸露,或碎石流、残破积物覆盖,很少植被。水源缺乏,由昌新选矿厂在都兰湖边缘施工的深水井抽取地下水,供生活、生产用水。3、地区经济状况拓新沟地区无固定居民,仅夏季有少数季节性放牧。赛什克村有小片农业耕地,乌兰县有小型商贸、加工业。地区经济尚在发展中,矿业勘查、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1.5以往地质工作1.5.1、以往地质工作本区自1956年以来,先后有西北地质队、海西地质队、化探队、区调队等单位进行过不同目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1、1965 年-1968
9、年,省区调队进行了1/20万乌兰幅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构造、变质岩、岩浆岩、矿产等的分布及特征提供了较系统的资料,出版了1/20万区调报告。2、1983年省地球化学勘查院开展了1/20万乌兰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将托莫尔日特地区的as10丙au(cu、zn)异常列为级找矿靶区之一。3、1994年,原地质六队一分队对asau4异常(赛坝沟矿区)和asau5异常(乌达热呼矿区)进行了级查证和岩金普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同时在外围发现了一批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金矿点和矿化点。此外,1995年底原地质六队三分队在赛坝沟矿区外围开展了300km2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有asau1、asa
10、u6、asau7和asau8等六个水系异常。4、1996年-1997年,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开展了j47e020010幅(乌兰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重新进行了详细工作,其范围包括了拓新沟地区。1.5.2以往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自赛坝沟地区开展岩金找矿工作以来,着重于矿区范围之内,虽然对其外围作了一定的工作,发现了一批值得进一步工作的金矿点和金高含量点,但由于受当时工作目的、任务、工作量的限制,工作程度较低,对矿点及高含量点未作系统检查。2、以往赛坝沟地区的金矿普查侧重于石英脉金矿,就石英脉找石英脉,而对可能存在的其他金矿类型重视不够;特别是对断裂控制的
11、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重视不够。1.5.3、1998 年1999年,青海省第八地质队一分队在赛坝沟金矿外围18 km2、范围内进行了普查工作,2000年元月提交了“青海省乌兰县赛坝沟矿区外围金矿普查报告”,其中主要工作目标和成果为asau2异常,即拓新沟矿点。圈定控矿破碎蚀变带5 条,圈定表内外矿体12条,估算e级金属量au566.54kg,其中表内为468.58kg,表外为97.96kg。平均品位分别为8.77g/t、1.75g/t总平均品位4.4g/t。以上资源量属于地表浅部下推2040米范围内估算结果,存在着地表工程控制不足和无深部工程控制等问题,矿区远景不明。但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初步
12、找矿成果,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完成主要工作量如下表 表1 年度工 作 内 容工 作 量计划完成实际完成98年1:1万面积性土壤测量1.5km22.385km21:1万土壤地化剖面4km883m1:2千岩石地化剖面3km1865.98m槽 探4000m34294.84 m3各类样品金简化样400件401件微金样300件586件岩石光谱样500件357件土壤样700件757件99年1:2千地质草测1 km21.2 km21:1万地质修测1.4 km22.5 km21:2千岩石地化剖面2km2735m1:1万土壤地化剖面10km7978.3m槽 探4000 m34691.99 m3硐 探100m
13、101m各类样品金简化样450件347件微金样1500件783件岩石光谱样608件土壤样未定195件野外快速分析样1000件880件小体重30件24件薄 片20件20件2 区域地质2.1、区域地质概况拓新沟地区,北邻都兰湖,西接牦牛山,大地构造位置为西域板块()南部欧龙布鲁克陆块(7)南缘的丁字口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期岩浆弧带(7-2.、pt2-s)。结晶基底为深度变质的金水口岩群,上覆晚泥盆世牦牛山组砂砾岩、火山岩。本区最大特点为古生代早中生代有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包括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等。加里东期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少数闪长岩类;华力西期以闪长岩类、二长花岗岩类
14、为主,印支期则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2.2、地层2.2.1、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本区地层,除第四纪现代松散堆积外,地层为一套深变质岩 。1:20万区调划为志留奥陶纪滩间山群(1968),青海省1:100万地质图(2005)划为寒武奥陶纪。2010 年工作中,在拓新沟矿区的南部,否定了原划分的(2008)“韧性剪切带”,其实为一套浅绿色片岩,局部夹片麻岩。矿区中部为一套深绿色的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矿区北部为一组黑云母片岩、片麻岩,矿区外围则多处见到变粒岩、片麻岩等,以上地层特点,说明本区地层为高绿片岩角闪岩相,与中浅变质的滩间山群不同,通过与邻近地区对比应划为金水口岩群,主要特点如下:分
15、布在本区西部、中部,岩性主要有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绿泥片岩、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等。以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绿泥片岩为主,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次之。在克错郭勒沟口见较多的石英钾长变粒岩,片麻岩等。本层岩石变质程度较深,经多期构造叠加和面理置换,原有面貌和层序已难以识别,在矿区小范围内,仅据岩性相对划分了上、中、下三个岩性段,自下而上如下。1、pt1ja:绿泥石英片岩段。分布在普查区西中部,宽0.30.7km。长3.7km即前人划分的“韧带剪切带”。主要岩性为绿泥石片岩、绿泥石英片岩。浅灰绿、浅绿灰色,绿泥石含量3550%、石英4055%,少量云母,少量斜长石等,片理发育,矿物定向
16、排列良好。本层中夹有云母石英片岩夹层:浅灰色,云母含量3045%,以白云母为主,黑云母次之,中粗粒变晶结构。云母片结晶良好,定向排列,片理发育。2、pt1jb斜长角闪岩组:分布于普查区中部,北西南东向延伸,宽0.50.8km。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岩石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深绿、深灰绿色。角闪石、斜长石约各占一半,均在40%50%之间,含少量石英1015%。角闪石为深绿色,粒状、针状半自形晶,定向排列良好。浅灰白色的斜长石夹生其中,二者有时成细纹状分别集中。本层中层间断裂很发育,常有含黄铁矿的石英细脉、网脉产出,地表氧化带以褐铁矿为主,破碎带普遍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现象,含金矿化较普
17、遍,构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在拓新沟矿区本次工作进一步划分为pt1jb-1 、pt1jb-2 、 pt1jb-3三个岩性层。3、 pt1jc:云母片岩组。分布于普查区东北部,宽700米。主要岩性为:二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等。云母含量3555%石英3060%,矿物定向排列良好,片理发育。岩石以二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为主,石英含量增高时构成云母石英片岩,局部可形成与云母片岩的互层。2.2.2、新生代第四纪1、晚更新世:洪冲积砂砾石层,组成阶地堆积,混杂有较多山麓堆积。2.全新世:稍早有湖相、沼泽相,细砂淤泥、砂质粘土等分布在都兰湖畔。最晚的是现代河床堆积,以砾石、粗砂、砂为主。2.3、
18、地质构造2.3.1、褶皱构造:在古元古代变质岩层中,常有紧密的背、向形褶皱,不乏倒转、平卧褶皱,在变粒岩中所夹的片岩、片麻岩、揉皱现象更为强烈、复杂,但具体形态难以确认,地层也难以对比。2.3.2、断裂构造总观大致有两组方向即北西向与北东北东东向。本区多期侵入的岩浆岩,大体上成带状或线状形态,明显受地质构造的控制。1、北西向断裂组:在本区广为分布,广见于pt1j层中和岩浆岩带中。走向300315,倾角一般较为陡立。走向长数千米至二十千米以上,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山脉、沟谷分布方向。本区的岩浆岩,总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均为如此,可见北西向构造在加里东期已
19、经形成,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沿袭了这一方向。此外,尚存北西西向,东西向等断裂,规模较小。2、北东北东东向断裂组多见于本区南部,走向5570,断面陡立,走向长7km。明显的横断北西向的断裂、岩浆岩带,造成地层、岩体等多种地质体的断裂接触,断裂两盘有明显错位。但岩体种类复杂,形态各异,断层两盘难以对比,扭动距离不易确定,其中明显地伴有垂直方向的滑动位移。北东向断裂切断北西向地层、岩体、造成两盘形态的很大差异,该组断裂是影响本地区构造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4、岩浆岩本区岩浆岩很发育,由加里东期至印支晚期均有分布,岩性有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以及偏减性的岩浆岩。多期活动,互相穿插形成复杂的岩浆岩
20、带。2.4.1、加里东期侵入岩:主要有加里东中期、晚期的侵入岩,分布范围以本区南部为主。1、加里东中期侵入岩:以超基性、基性岩为主。早期的有全蛇纹石化的纯橄岩、方辉橄揽岩(32a)稍后有以蛇纹石化为主强蚀变的橄榄岩、单辉橄榄岩(32b),后期有灰黑色糜稜岩化角闪辉长岩v32c,三者构成了早期的超基性岩浆岩活动阶段。岩体均为小岩株侵入于金水口岩群的变质岩中。各岩体中普遍含铬铁矿,星点稠密星点状分布,局部见石棉细脉。最后阶段形成了大范围带状分布的中酸性侵入岩,岩性为灰色角闪斜长花岗岩,以中粗粒结构为主。2、加里东晚期侵入岩:以偏酸性的闪长岩类为主。稍早的有灰色细粒石英闪长岩033a,稍晚的有灰色中
21、细粒英云闪长岩033b。成长条状侵入于加里东期的角闪斜长花岗岩o32d中。2.4.2、华力西期侵入岩分布在本区东部,早期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后期以二长花岗岩为主。1、花岗闪长岩:总体上是华力西晚期侵入岩,稍早的042a、042b,浅灰色花岗闪长岩,042a为中细粒结构。042a成带状分布于本区东部,走向北西,长8km,为北东向断层左行错断,断距1.4km,矿区中部可见与pt1j 变质岩成侵入关系,但多处被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侵入。 042b:见于本区东南角,岩株状,侵入于加里东早期的斜长花岗岩中,北侧,又被加里东最晚期的二长花岗岩侵入。2、二长花岗岩:为加里东期中期最晚的侵入岩,岩石均为肉红色,大致
22、有:三个侵入阶段,由早到晚结晶程度逐渐提高。042c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42d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42e为斑状二长花岗岩。2.4.3印支期侵入岩:分布于本区东北部。早期为二长花岗岩,晚期为钾长花岗岩;1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稍早的是中细粒结构41a,稍后的是中粗粒结构51b,明显的侵入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和加里东晚期云英闪长岩33b中。2、肉红色钾长花岗岩,分布在本区北部、西北部。有中粗粒结构的51c和似斑状的中粗粒二长花岗岩51d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和早期的侵入岩均可见侵入关系2.4.4、脉岩:本地区各种脉岩很发育,广泛分布在金水口岩群和各期次侵入岩中,以中一酸性岩脉最为多见,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
23、岩,闪长斑岩,流纹岩脉、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各种岩脉走向,以北西向为主,亦可见到近南北向者。岩脉规模均不大,宽13米,长十余米至几十米不等。本地区岩浆岩、脉岩与金成矿关系不大,但在拓新沟矿区见花岗斑岩沿断裂成长条状侵入,常与金矿化、金矿体共生在同一断裂破碎带中。产于侵入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亦可有金矿化产出,如拓新沟矿点,乌达热乎金矿点等。2.5、地球化学特征1994年1995年,原地质六队在赛坝沟地区300km2范围内先后有所侧重地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共圈定水系au异常8个,编号为asau1-asau6。其中位于普查区及外围范围内的有asau2、asau3、asau4、asau5、a
24、sau6五个异常,各异常特征见图1和表21、asau2异常异常位于拓新沟,呈浑圆状,长1000m,宽750m,面积0.7km2。异常由3个样点组成,峰值15010-9g,异常下限1010-9 g,无分带现象。异常区出露岩性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斜长角闪片岩,次外有小面积辉石岩体(l)侵入。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形成规模不一的破碎蚀变带,并有后期石英脉贯入。该异常经98/99年异常查证工作,发现拓新沟金矿床,为矿致异常。1/5万水系沉积物au异常特征表异常编号形 态规 模(m)面积(km3)样点数(个)峰值(ng/g)平均值(ng/g)异常下限(ng/g)备 注asau2浑圆桩100075
25、00.731501210asau3菜瓜状1500500.75445087.7510asau4椭圆状17506501常原编号awau1asau5不规则状25008002.02227078.516异常原编号awau2、awau3asau6瓜子状15002500.3752241742、asau3异常异常位于赛坝沟北侧,呈菜瓜状,长轴方向北西西向,长约1500m,宽500m,面积0.75km2。异常由4个样点组成,峰值45010-9g ,平均值87.7510-9g,异常下限1010-9g ,具浓度分带。异常区出露岩性均为浅灰色中粒斜长花岗岩体,北西向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常见后期
26、花岗斑岩脉、石英脉沿破碎带、构造裂隙贯入。经98、99 年异常查证工作,异常内圈定金矿体5条,确定为拓新沟2号矿点,为矿致异常。3、 asau4异常异常位于赛坝沟北坡,呈北西西向椭圆状展布,长轴1750m,宽约650m,面积约1.147km2,北部、西部因在沟谷部位未封闭,具良好的浓度分带和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区出露岩性以浅色中粒斜长花岗岩为主,次为少量灰色闪长岩。呈透镜状分布,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极为发育,多形成糜稜岩带,局部形成黄铁矿绢英岩。另外发育有东北向断裂,其规模和破碎蚀变程度不及北西向断裂,根据切割关系为后期断裂,异常经95、96年查证工作,发现了赛坝沟金矿,为矿致异常。4 asau5
27、异常异常位于乌达热呼沟北侧半坡地带,呈不规则状北东向展布,长约2500m,宽约800m,面积约2km2,异常由22个样点组成,峰值270 ng/g,平均值78.5ng/g,异常下限16ng/g,具明显的浓度分带和3个浓度中心。异常区出露岩性主要为浅灰色中粗粒斜长花岗岩,次为灰色中细粒闪长岩,另外有少量超基性岩,区内近北西向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形成规模不等的破碎蚀变带,各类岩脉沿构造裂隙贯入,金矿化现象较为普遍,经96、97年异常查证工作,区内发现了乌达热呼金矿床,为矿致异常。5、 asau6异常异常位于乌达热呼沟沟脑。呈瓜子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长约1500m,宽250m,面积0.38km2。异
28、常由2个样点组成,峰值24ng/g,平均值17ng/g,异常下限4ng/g。异常区出露岩性为紫红色粗粒钾长花岗岩和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异常刚好位于这两个岩体接触带上,断裂构造不发育。经98年异常检查,发现两个岩体的接触蚀变呈紫红色、褐黄色,硅化、绢云母化蚀变较强,见黄铁(褐铁)矿化。对该接触变带用探槽工程进行了控制,经化学样品分析,金含量在0.30.5g/t左右。因此,该异常为钾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蚀变带引起的矿化异常。2.6、区域矿产2.5.1、本地区矿产特征1、本地区矿产以金矿化为主。主要产在金水口岩群的变质岩中,且大部分在其中深绿色、黑绿色的斜长角闪岩中,少部分产较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
29、中,尤其加里东晚期的石英闪长岩和华力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中。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点、矿化点亦成北西向线状、带状展布。矿化类型以破碎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后者的产出仍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主要的矿点有赛坝沟金矿和乌达热呼金矿点。2、赛坝沟金矿床金矿化产加里东中期的灰色中粗粒角闪斜长花岗岩 o32d中,稍北有灰色中粒英云闪长岩o33d。金矿化产北西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与其中星点状黄铁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以透镜状、脉状为主,宽0.5-3米。走向长几十米至百余米,矿体常平行分布,含金114g/t不等。3、乌达热呼金矿点:位乌达热呼沟口南侧金矿化产加里东晚期灰色中细粒云英闪长岩033b中,矿化
30、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宽0.21.2米,长十余米。au品位0.82.5g/t。可能存在平行矿脉。矿化属破碎蚀变岩型。乌拉热呼、赛坝沟金矿床特征简表矿床名称矿床特征乌拉达呼金矿床塞坝沟金矿床矿床概况矿床位于托莫尔特主峰南坡;矿体赋存于印支-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及辉长岩中的北西-南东断裂破碎带中及其派生的次级破碎带、蚀变带中。矿区发现含矿蚀变带5条,拱圈定表内金矿带18条,表外金矿体18条。可供开发利用。矿床位于托尔日特主峰北坡,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斜长花岗岩中的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蚀变带内。矿区发现主要控矿破碎蚀变带5条,共圈定表内金矿体12个,表外金矿体13个。可供开发利用。矿体简略特
31、征矿体形态以脉状、不规则脉状、透镜状为主。其规模长多在40-200m之间,最长为240m,平均在4-8g/t之间。矿石类型为以石英脉为主,此为构造蚀变岩性。矿体形态一般呈脉状、不规则状、透镜状,沿走向及倾向有膨大、收缩、尖灭再现及分支现象,矿体长度十几米-200m不等,平均厚度0.82-3.3m间,品位3.92-12.79g/t,矿石类型以英脉型为主,此为构造蚀变岩型求得储量e级表内金金属量为1206.07kg,表外金金属量为77.9kg,共计;1283.97kgd+e级表内金金属量为1192.1kg,e级表外金储量为116.1kg,共计:1308.2kg空矿因素构造控矿构造控矿3 普查区地质
32、普查区地层主要是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的变质岩,有加里东中晚期的岩浆岩侵入,北西向断裂构造很发育,金矿化主要产金水口岩群的斜长角闪岩中,受发育于其中的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3.1地层普查区除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外,仅有金水口岩群的变质岩。此段地层在金水口岩群中的层序位置,尚不能确定。暂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岩性段,自下而上概述如下:(图02)1、pt1ja:绿泥石英片岩段分布于普查区西-中部,前人(2000-2008)划为“韧性剪切带”宽0.3-0.7km,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长3.7km。经实地观察。并无“韧性剪切”现象,只是一套浅灰色的片岩。岩性以绿泥石英片岩为主,及绿泥片岩、云母绿泥片岩等。岩石成
33、分以绿泥石为主,含量35-50%,次为石英,4055%,少量斜长石、云母等。中粗粒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理发育良好,南部被斜长花岗岩侵入。2、pt1jb:斜长角闪岩段分布于普查区中部,北西南东向宽带状展布,是拓新沟地区主要的含矿层位。岩石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组成,自下而上角闪石逐渐增多。岩石色调逐渐加深,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岩性层。1)pt1jb-1:浅色、浅绿色角闪斜长片麻岩,岩石中斜长石含量大于角闪石,含少量石英、云母等,角闪石为深绿色柱状、针状,定向排列良好,斜长石有拉长现象,中-细粒片麻状变晶结构。本层在普查区中段厚可达200米以上,向西,夹持在两条北西向断层f8、f9之间,成窄条状,向东
34、,则归倂在第二岩性层中。本层下界与pt1ja层界线清晰,向上与pt1jb-2为过渡关系。2)pt1jb-2斜长角闪岩:成宽带状自北西而南东斜贯于本普查区的中部。岩石为暗绿色。角闪石含量55-65%,次为斜长石35-45%,前者为暗绿色柱状,针状,定向排列良好。有时与斜长石各自成细纹状集中相间分布,与上下层位pt1jb-1 pt1jb-3均成过渡关系。本层中普遍发育北西向压性断裂破碎带,多处有金矿化,是本地区主要的含金层位。3)pt1jb-3角闪片岩分布于pt1jb层上部,亦成北西-南东向带状。岩石为深绿、深绿黑色。角闪石含量70%以上,次为斜长石,少量绿泥石等。片状构造。中细粒纤状变晶结构。西
35、段被钾长花岗岩侵入,中段向北与pt1jc层片岩成断层接触。3、pt1jc: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段:分布于普查区东北部。岩石以云母片岩为主,云母石英片岩次之,云母片岩中以黑云母为主、白云母次之。最常见的岩石为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常夹二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等的夹层,或与之成互层出现。本层与下部层位的岩性差别甚大,与金矿化亦无关系。综上述,本区地层,中下部以绿泥片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原岩可能为基性火山碎屑岩、基性岩为主。上部为云母片岩。可能是另外一个沉积阶段的产物。金矿化集中在角闪斜长岩中,受层位控制的特点很明显,具体矿体产出,则受其中断裂构造的控制。3.2、地质构造拓新沟金矿普查区范围内(
36、图2),金水口岩群各岩性段成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有一系列的北西向断裂构造,并有金矿化产出。3.2.1、单斜构造本区pt1j各层的展布:均成北西走向、倾向北东的带状,自南西而北东,自下而上逐层分布,构成了明显的单斜构造。倾角中等3060。总体走向310-320,西段有向北偏转的趋势,可能与该处钾长花岗岩的侵入有关。3.2.2、断裂构造拓新沟地区共发现断裂构造14条,即f1-f14。其中除f3的东段和f10为东西走向外,其它均为北西走向。1、北西向断裂组:共同特点如下;1)产状:走向300-320,倾向以北东为主,倾角一般中等或稍大。沿走向有波状弯曲。2)规模;单个断裂的走
37、向长度一般1-3km,宽度一至十余米,平行展布,构成宽一至数千米的断裂带,沿走向明显地形成负地形。3)沿断裂带常有后期脉岩充填有f1中有钾长花岗岩脉充填。f6中有钾长花岗岩脉,f5南东段有闪长岩、钾长花岗岩脉等,f4、f5则有含黄铁矿化的石英脉充填,并有金矿化。2主要北西向断裂分述f1:构成北侧pt1jc层与南侧pt1jb层的断层接触。本段破碎带宽811米。并有斜长花岗岩脉充填。走向以北西为主,但弯曲幅度较大,有北西向、北北西向、北西西向等。沿走向多次呈弧形弯曲。f2:走向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在西段构成pt1jb-2、pt1jb-3层的断层接触。f4、f5,走向弯曲较明显,是拓新沟号矿点主要
38、的容矿构造。f6是f4东段南侧的分支,有斜长花岗岩脉侵入。f8、f9首见于普查区西北端处。构成pt1jb-2与pt1jb-1以及pt1jb与pt1ja的断层接触关系。f9在被东西向的f10错动后,东延至普查区东南端,均为pt1ja、pt1jb的分界断裂。f11:走向北西、北西西,是pt1ja层与南侧斜长花岗岩的分界断裂。发育于其南侧的f12,走向两端均与f11成弧形相交。f13、f14是矿点的主要断裂,北侧尚有一条花岗斑岩脉成细长条状与f13平行分布,共同组成一个断裂组,西段为北西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均伴有平行的次级断裂,该断裂组发育于斜长花岗岩体中。区域性的北西向断裂组在次处同样引起金矿化
39、,但强度、规模远不及发育在斜长角闪岩中该组断裂中的矿化。2、东西向断裂组主要有f10走向近东西向,长1-2km。北倾,明显的切断北西向的f8、f9,左行断距300-350米。东西向断裂的形成略晚于北西向断裂,但受北西向断裂的限制和影响。常形成二者的斜交关系,f3东段、f13、f14东段等,均为东西走向,皆表现了两组断裂的斜交关系。北西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在本区对金矿化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3.3、岩浆岩拓新沟金矿普查区内,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广泛而频繁。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期,形成的侵入体特征各异且差别甚大,概述于后。3.3.1、加里东期侵入岩。以基岩、超基性岩为主。均分布于拓新沟号矿点的pt1j
40、b岩性段中。共有三个岩体成三角形分布,均成不规则的岩株状。1、最西的一个是强蛇纹石化橄榄岩,成东西略有拉长的浑园状,大小约220170米。绿黑、黄绿色。有铬铁矿星点。2、北侧的一个是辉石岩,黑色,形态不规则,有北西向的分支,可能与pt1jb层的层间构造有关,岩体中普遍可见铬铁矿星点,有时成稠密浸染状,含量约2-6%。3、南侧的一个是辉长岩,灰绿、深绿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南侧以f9与pt1ja层成断层接触。上述基性、超级性岩与金矿化是否有关,目前尚无直接依据,总体看,与金矿化关系不大。其时代问题,亦有待进一步认识。3.3.2、加里东晚期侵入岩:主要是普查区南部的斜长花岗岩,在矿点及其北西一带
41、分布。从外围资料看,该岩体成北西走向的带状分布,本区仅见其一角。岩石为灰白色,矿物成分除石英,斜长石外,暗色矿物以细粒角闪石为主。岩体内有f13、f14北西向-东西向断裂组发育,并有金矿化。3.3.3、印支期侵入岩如图(02)主要见于普查区北部的外侧,普查区东北角见有零星小岩体分布,侵入于pt1jb层上部和pt1jc层中,亦可见其侵入于加里东晚期的斜长花岗岩中,均成小岩株,小岩枝状,岩石为肉红色的钾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暗色矿物有角闪石,黑云母等。3.3.4脉岩本区脉岩较为多见,以酸性岩脉为主,有花岗岩脉、钾长花岗岩脉、斜长花岗岩脉等。多分布在pt1j各层中以北西走向者居多,顺地层或
42、层间断裂带产出。少数北东向、南北向产出,与小断裂、裂隙带等有关。3.4地球化学特征3.4.1 1:1万土壤异常特征1998年青海地质八队一分队在asau2、asau3水系异常区分别开展了1/1万面积性土壤测量工作,进一步将原异常分解成如干子异常,缩小了找矿靶区。其中asau2测量区圈定土壤au异常11个,asau3测量区圈定土壤au异常9个,各异常特征见插图3、4和表3。现将主要异常叙述如下:1、 asau2- ap3异常异常位于拓新沟矿区中部,呈北西向长条带状展布,长1023m平均宽230m,面积约0.16km2,异常由56个样点组成,最低值4.510-9g,峰值100010-9g,平均值2
43、13.4110-9g。异常以2010-9g为下限进行圈定,内、中、外带分带明显,具很好的浓集中心。经检查评价该异常中发现控矿破碎蚀变带5条,圈定金矿体24个,为矿致异常。2、asau3- ap4异常异常位于拓新沟矿区北西角,呈长条带状,长轴方向近北西-南东向,长520m ,平均宽35m,面积约0.02km2,异常由5个样点组成,最低值2510-9g,峰值20610-9g,平均值83.310-9g。异常以2010-9g为下限进行圈定,无分带性。经检查异常内有一近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带通过,破碎带岩性以紫红色糜稜岩为主,充填有紫红色褐铁矿化石英脉,破碎带金含量8030010-9g,为矿化引起的异常。
44、3、asau4- ap5异常异常位于赛坝沟口金矿点内,呈条带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长680m ,平均宽35m,面积约0.02km2,异常由6个样点组成,最低值3010-9g,峰值20010-9g,平均值7210-9g。异常以2010-9g为下限进行圈定,具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内有一紫红色褐铁矿化石英脉,通过长达600多米,宽约0.31m,石英脉金含量703380ng/g之间,有两段石英脉(探槽工程控制)已构成金矿体。因此,该异常由含金石英脉引起,为矿致异常。4、 asau5- ap8异常异常位于赛坝沟口金矿点内,呈不规则条带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长460m ,平均宽53m,面积约0.02km2
45、,异常由8个样点组成,最低值3.510-9g,峰值100010-9g,平均值27510-9g。异常以2010-9g为下限进行圈定,分带性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附近有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裂带和花岗斑岩脉穿过,破碎带岩性为紫红色糜稜岩和糜稜岩化碎裂岩,矿化蚀变强,局部地段破碎带金含量可达1.96g/t,一般地段破碎带金含量在8047010-9g之间,花岗斑岩脉金含量在2.110ng/g之间。因此,该异常主要是由构造破碎带引起的矿化异常。5、 asau8- ap9异常异常位于赛坝沟口金矿点内,呈不规则状,长轴方向近北东向,长420m ,平均宽57m,面积约0.02km2,异常以2010-9g为下限进
46、行圈定,最低值1610-9g,峰值69510-9g,平均值154ng/g。异常具良好的分带性和明显的浓集中心。异常近有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裂带穿过浓集中心,破碎带矿化蚀变较强,见紫红色褐铁矿化石英脉贯入,破碎带金含量一般在8020010-9g之间,局部地段含量较高,已圈定两条金矿体。故该矿为矿致异常。3.4.2各类岩石的含金性各层岩石含金性统计见表4。从表中看出,区内石英脉金含量最高,地层中石英脉平均金含量为203.3510-9g,岩体中石英脉平均金含量为231.410-9g,有的石英脉已构成金矿体;其次为断裂破碎带,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平均金含量为118.0910-9g岩体中断裂破碎带平均金含量为
47、105.2910-9g,再次为斜长角闪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其平均金含量分别为26.8410-9g、24.2910-9g。其余各类岩石平均金含量均在15ng/g以下。绿泥石英片岩平均金含量只有7.4310-9g。上述统计结果说明区内金矿化与构造关系密切,受断裂破碎带、裂隙带控制,并伴有明显的热液活动特征。可以这样认为,断裂构造为金矿化的形成提供了运移和富集的能量和运移介质。因此,本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关于金的物质来源是来自地层还是岩浆,有待进一步研究。4 矿床特征4.1、矿体空间分布及形态产状矿体空间分布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均赋存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斜长角闪岩中的断裂破碎蚀变带内。主要控
48、矿破碎蚀变岩带大致有五条,由北向南依次为i、ii、iii、iv、v号(见附图2、4)。其中i号和v号为主破碎蚀变岩带,分别为f4、f5断层,规模较大但不含矿,其余三条为主断裂所派生出来的次级破碎蚀变岩带,规模较小,含矿性较好。值得指出的是:在i号和v号破碎蚀变岩带之间,除破碎带和构造裂隙处,经所有探槽工程微金样品统计,斜长角闪片岩的金含量90%在0.1-1g/t之间,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化带,所有矿体均产于这条矿化带中,各破碎蚀变岩带特征见表6。矿体形态一般呈脉状、透镜状,沿走向有膨大、收缩、尖灭再现象及分支现象。矿体产状变化较大,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以北东向为主,部分地段地表向南西
49、倾,可能是地表重力作用所致。矿体倾角中等,一般在40-70之间,矿体长度20-123m不等,平均厚度在0.2-4.19m之间。(二)矿体控制程度本次普查工作所固定的金矿体,均为地表工程控制,工程间距40-80m,局部达到20m。深部工程只有一个穿脉平硐,穿过三层矿体ii(n3)、ii(n6)、ii(w4)对应的破碎蚀变带。控制段高28-64m,但硐内见矿较差。只有一个化学样品为1.76g/t,是ii(n3)矿体的深延部分。另外两层破碎蚀变带经化学样控制,品位均在1g/t以下证明矿体延伸不大。4.2、矿体特征通过二年普查工作,拓新沟矿区共圈定表内、外矿体各12个,各矿体特征见附图4和表7、8。1
50、、表内矿体(1)i(n)矿体矿体产于i号破碎蚀变带东段之次级构造中,由tc29-2、tc63探槽以55m工程间距控制,tc29-2单工程见矿。矿体呈细脉状,长53.5m,厚度0.78m,产状2067,品位3.82g/t,矿石类型为黄褐色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2)ii(n1)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西段,由tc43、tc3-1、tc66、tc36-2四个探槽以40-80m工程间距控制,矿体呈倒“入”字状,具分叉现象,长131m,平均厚度1.13m,矿体倾向15-45,倾角35-45。品位最高10.65g/t,最低3.37g/t,平均9.37g/t,矿石类型为浅灰色黄褐色浸
51、染状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见石英脉细及小团块。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部分地段有辉石岩。(3)ii(n2)矿体矿体产于号破碎蚀变带北支中段,由tc36-2、tc32、tc44-1三个探槽以40-80m工程间距控制,tc32单工程见矿,矿体呈脉状,长55.5m,厚度0.88m,产状3545,品位5.25g/t,矿石类型为浅灰色黄铁绢英质碎裂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4)ii(n3)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北支中段,由tc44-1、tc2、tc65三个探槽以40m工程间距控制,tc2单工程见矿,矿体呈透镜状,厚度1.54m,产状065,品位4.85g/t,矿石类型绢英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该矿
52、体地表为单工程见矿,两端tc44-1和tc65探槽破碎蚀变带继续延伸。pd1平硐工程穿过该破碎蚀变带,是矿体深延部分,控制段高28m。(5)ii(n4)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北支东段,由tc63、tc1、探槽以45-65m的工程间距控制,tc1和tc63两个工程见矿长87.5m,厚度0.91m,产状1060,品位27.4g/t,灰色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型,矿石中见乳白色石英脉透镜,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6)ii(n5)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南支中段,由tc36-2、tc32探槽以40-80m工程间距控制,tc32和tc36-2两个工程见呈脉状,长106m,厚度1.62m,产状5040
53、,品位10g/t石类型为浅灰色千枚状黄铁绢英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7)ii(n6)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南支中段,由tc36-2、tc32、tc65、tc29-1五个探槽以40-80m工程间距控制,为主矿体呈脉状,长181.5m,平均厚度0.81m,倾向345-50品位最高9.84g/t,最低4.25g/t,平均8.03g/t。为黄褐色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该层含矿破碎蚀变带pd1平硐穿透,根据产状和蚀变特征地基本对应,控制段高64m,但品位很低仅为0.15g/t。(8)ii(n7)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东段,由tc70、tc1、tc69、三个探槽工程间距控
54、制,tc1单工程见矿。矿体呈透镜呈透镜状,长20m,岩。产状5040,品位7.98g/t,矿石类型为蚀变斜长角闪片岩型,矿石中见乳白色石英细脉和团块。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该矿体根据野外观察,主要由沿裂隙贯入的石英细脉引起,规模不大。(9)ii(n8)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南支东段,由tc29-1、tc71、tc70、tc1、tc69和tc68六个探槽以20m-70m工程间距控制,为主矿体之一,矿体呈脉状,由于受形地影响,地表有弯曲现象。矿体长115m,平均厚度1.21m,倾向1026,倾角60-70品位最高10.6g/t,最低4.07g/t,平均5.9g/t。矿石类型为紫红色、黄褐色黄铁
55、绢英岩型,矿石中褐色黄铁矿化石英细脉和团块较多,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该矿体99年赛坝沟选厂在tc69和tc1探槽之间进行了试采,剥离深度约8m左右,发现矿体沿倾向不是很连续,有尖灭再现、断续延伸的特点,同时品位变化也较大,在2.4-5g/t之间。(10)ii(n9)矿体矿体产于ii号破碎蚀变带南支东段,由tc22-3、tc67、tc82三个探槽以20-40m工程间距控制,其中tc22-3探槽在矿体经过部位由于残积物覆盖较厚(约5m左右)而没有挖到底,因此用虚线连接。矿体呈脉状,长50m,厚度1.17m,产状5070,品位12.52g/t。矿石类型为黄褐色千枚状黄铁绢英岩型,矿石硅化、黄钾铁矾化蚀变较强。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11)iv(n2)矿体矿体产于vi号破碎蚀变带西段,由tc43、tc3-3、tc36-3三个探槽以80m工程间距控制,其中tc3-3槽为表内矿,其余两个为表外矿。矿体呈脉状,长164.5,厚度4.19m,产状6060,品位3.86g/t。矿石类型为浅灰色、黄褐色共铁绢英质碎裂岩型。围岩为斜长角闪片岩。(12)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生理学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2025黑龙江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年海口经济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汽配质保合同范本
- 加工钢渣合同范本
- 科技公司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与挑战
- 2025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JGJ-T188-200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教案
- TGDCMA 022-2024 信用园区评价规范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安徽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真题
- 主题班会: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赏析类)-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解析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