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朝珠宝首饰 ( 公元前 202 年 公元 220 年) 整个汉朝, 前后延续将近四百年, 国家兴旺, 人民富足, 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特别是在城市中,文化生 活的丰富多彩使人们有时间来注重修饰自身,供人理容的铜 镜已不只供贵族们享用, 富有的商人和舞女也可拥有。 另外, 汉朝的丝绸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和欧洲,外国的奢侈 品也相继传入中国。各种商业贸易活动的兴盛使中国很早就 有了珠宝商人。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一个故事说: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用“木兰”做了一 个盛珍珠的匣子,并且还“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辑以羽翠。 ”郑国的一个买主看上了这个匣子,
2、十分喜爱, 没 买珍珠却把这个盛珍珠的匣子买走了。故事的本意是讽刺一 些人做事喧宾夺主,可它却从另一面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首 饰贸易,并且人们已经很会在装璜上下功夫了。在汉代,除 了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外,还有许多对外经贸活动。张骞两 次出使了西域, 使中西方的交往十分频繁, 在通往西域的“丝 绸之路”上,各国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络绎不绝。一、更 加规范的冕冠汉代人习惯称帽子为“头衣”或“元服”。贵族戴的 头衣为冕、 冠、弁;百姓戴的则为巾、 帻等。秦统一中国后, 彻底废除了周礼,冕服制度在吸取各诸侯国服饰的基础上实 行了新的统一。到了汉代,则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其中冕 其实椎 ,而 冠中冕疏的
3、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因为 在汉代,冕冠并非只有帝王一人可以戴。汉冕为一块一尺二 寸、宽七寸的木板,上为玄色,下为纁色(浅红色) 、后比 前高一寸,有前倾之势,基本形式与周代大体相同。帝王的 冕冠用十二疏,即十二条白玉制成的串珠,前垂四寸,后垂 三寸。皇帝以下诸侯及各级官吏用九疏、 七疏、五疏、三疏, 随职位不同而不同。但两汉时间很长,变化大,宫廷中舆服 部门所详细记载的各类冠服却多与实物不相符合,也许记载 中的服饰是专门为重大场合所制定的。二、头饰万千汉代是 发髻的奠定时代。从这个时期起,女子髻式日益丰富,变化 无穷。在各种形式的女子发髻中,垂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流行于汉魏
4、,其中包括椎髻、堕马髻、倭堕髻等。椎髻是汉 代普通家庭妇女的日常发式,在汉族妇女中较为流行。“椎” 字有两种读音,即可读“椎” (音同“追” ) ;又可读“垂” 髻的“椎”字,应该读作“垂”。椎是一种木头做的锤子, 头粗柄 细,古人洗衣服时,常用它来捶打衣服,所以字形从“木” 不从“金”。将发髻称之为“椎髻”,是因为这种发髻的形状与木 锤十分相像,还有人因其形状称之为“银锭髻”。 (一)笄开始 称为发簪笄在秦汉以后称为簪。 在中国古代, 人们有“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男女全都蓄发。所以历来 男女对于束发也就格外讲究,男子时常变换束发的巾帻与冠 饰,女子则在发型和头饰上花样翻新
5、。以至中国古代妇女仅 用在头发上的首饰种类就层出不穷,千奇百怪。汉代时,在 平民百姓中竹木发簪等仍在使用。 在居延汉简中, 即有“中衣 聂带竹簪”之句。在周朝已有的“吉笄”与“丧笄”风俗一直沿用 其中“丧笄”的使用较为复杂。礼记 ?丧服小记是一篇杂记 当时丧服制度的文字,极为琐细,上面记载着丧笄的使用。 如在“斩衰之丧”中,男女要插丧笄,丧父用筱竹(小竹子) 制作的箭笄,丧母则用榛木为笄。插丧笄一直要到三年丧服 结束才能去掉。箭笄在湖北云梦睡虎地九号秦墓中出土了一 支,是以五根纤细的竹针合并组成,合粗不到一厘米。并在 顶端包有一段铜头。西汉的箭笄式样与此基本相同,在湖北 襄阳擂鼓台一号墓中出土
6、的实物,也是由数根竹针合成一股, 然后在顶端套上一个尖形角质的帽。而“齐衰之丧”则以白理 木为笄, 笄上有齿数枚, 笄首饰以镂刻, 很像梳发用的“栉”, 所以又叫“栉笄”。普通丧葬则用桑木, 取与“丧”同音,样式为 两头宽,中间窄,长约四寸。在朝鲜乐浪东汉墓中有类似的 这种发笄发现。需要说明的是,吉笄在笄首处可以有装饰, 恶笄则不能。这时的簪以玉制成的最为贵重。河北满城西汉 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墓葬,出土了一支刘胜所戴的玉簪, 玉色乳白, 光洁无瑕。 簪首透雕着凤与卷云纹, 末端刻鱼首, 有圆孔可以悬挂坠饰。那时的玉簪还有一个别名称为“玉搔 头”。它的来历是一个趣闻,在西京杂记中记述:一天,
7、 汉武帝到他所宠爱的舞伎李夫人宫中,忽然头皮发痒,便随 手拿起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从此以后,宫中嫔妃的簪多 用玉制成,玉簪也就成了“玉搔头”,以至于当时的玉簪身价 百倍。这个别称一直流行了很久。宋李邴宫中词中就有 “舞袖何年络臂鞲,蛛丝网断玉搔头”。制作精巧的簪,有很 多花样。并有美好的名称。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 女主人公刘兰芝身穿绣花夹罗裙,头上的簪用玳瑁镶嵌。后 来又有“莲花玳瑁簪”、“双珠玳瑁簪”、“金薄画搔头”等。前 两者因簪上装饰的图案为莲花并饰以玳瑁,或饰以双珠故名, 后者是用金箔剪成彩色花饰装饰在簪上得名。汉代早期流行 的椎髻发饰,没有在头顶束髻,所以很少插戴发簪。到了东
8、 汉,一时期流行马皇后的四起大髻,妇女们才开始盛行高髻。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记引东观记中说:明帝的马皇后 头发又长又多,挽髻于头顶后,还长出许多,于是绕髻三周, 这样在头顶上便出现四层圆环,称为“四起大髻”。在当时的 京都地区,还流行着一句与高髻有关的谚语:“长安语曰:城 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自此以后,中国古代妇女的发髻 都以高髻为主。盛装的女子,头上往往同时插五六支簪钗, 袅袅满头。在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和广州东郊先烈路 出土的东汉舞俑等,都有类似的头饰。汉魏时期,男人所用 的簪多称为“导”。另有“枝”或“揥音同“地”J其作用如同簪。 释名释首饰中,簪、揥、导三物并列。而“枝”,是古人
9、 用形象的语言来体现出戴在头上的簪的那种细长而旁出的 样子,如同树的枝节,所以又常称为“冠枝”。 (二)妇女发饰 “擿”在一些出土物中,经常发现一种长条状、有齿,外形有 些像窄而长的梳子,却又不适于梳发的饰物,与簪钗类也不 尽相同。据孙机先生考证,它就是古文献中经常提到的能够 搔发、绾发、簪发的擿(音同“质”)。是女子头上一种类似簪 钗的安发之物。在列子 ? 黄帝中有:“斫挞无伤痛,指擿 无屑痒。”说明擿有搔发的功能。后汉书舆服志下中:太 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又说“诸 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级焉”。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 墓主人的发髻上就插有玳瑁质、角质和竹质的
10、长擿三支。角 质长擿长度为 24 厘米,竹擿的长度与之相近。这种擿正兼 有搔发、绾发、簪发的几种功能。在山东莱西岱墅西汉墓中 也出土了角擿,长 22 厘米,皆约合汉尺一尺。而在山东日 照海曲的汉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角质形长擿,有数十件之 多。马王堆与岱墅的玳瑁擿,均短于一尺,可能是受等级或 材料的限制。 (三)美丽的发钗现存最早钗的实物应是山西 侯马春秋墓出土的骨钗,它以一块完整的动物肢骨做成,在 三分之一处分叉,并在分叉的上部烙以火印图案。在黑龙江 海林市河口遗址出土的两件骨钗亦由动物的肢骨磨成,其表 面光滑,制作精良, 是当时当地人们的束发工具。 汉魏时期, 人们普遍用金、银等金属两端捶尖
11、,于中部扭弯制成并列的 双股或三股式的绾发器称为钗。所以钗为“金”字旁。那时贵 族妇女使用的钗,用金、玉、翡翠、琥珀、珠宝等制成。士 庶之家的妇女常使用银钗,而家境贫寒的女子,则多用铜、 骨之类。在那些价值低廉的铜钗中,却有一种在人们的心目 中有很高的地位, 即使是后妃贵妾也对它另眼看待, 即“鎏金 铜钗”。它是在铜钗的表面涂上一层很薄的金液, 这样就成为 金面铜芯, 而“铜芯”与“同心”正好谐音于,是, 这种发钗便成 了男女的定情信物,取“百年好合,同心永结”的吉祥寓意。 在当时的记载中,这类发钗均被写成“同心钗”,如西京杂 记中的“同心七宝钗”。能够见到的秦汉时期的发钗都很简 单朴素, 以
12、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那时的发钗很单一。 其实不然, 从各类记载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种美丽的发钗,人们还用美好 的名称命名它。 (1) 玉燕钗 秦汉时玉钗较少,常被视作 珍贵之物。玉钗被称作“玉燕钗”、“玉燕”或“燕钗始”于,汉代, 即钗首被做成形似飞燕的玉质钗。在汉代郭宪洞冥记中 记载:一位神女把一枝玉钗赠给汉帝,汉帝又把它赐给爱妾 赵婕妤,至昭帝时,打开发匣,突然一只玉燕从匣中飞向天 空,后来宫人学做此钗,故名玉燕钗,取其吉祥的含义。到 后来,人们也常以玉燕来称呼名贵的玉钗。唐代诗人李白在 白头吟中有:“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孟郊在悼 王诗中也有:“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这里 以玉燕
13、指玉钗。 (2) 三子钗 三子钗直到八十年初代才被 认定为妇女头发上的一种首饰,在北京顺义大营村四号魏晋 墓中的一位未被扰动的女性头骨上端,发现了这种发钗。它 多为铜制,一般长1517厘米,当中为长条形横框,两端 是对称的三叉形,有的则在中间的一股上再分为两叉,且与 两侧的两股分别弯成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不封闭的圈弧。 三子钗在考古中常被发现。如北京延庆县颖泽州汉墓、顺义 西晋墓、洛阳火烧沟东汉墓、洛阳十六工区及沈阳伯官屯魏 墓、陕西华阴二号东汉墓、广州西北郊东晋墓中均有此物出 土。地点从东北直到岭南,可见在东汉至魏晋时期它是一种 风行全国的发饰。东汉崔瑗在三子钗铭中描写道:“元正 上日,百
14、福孔灵。鬓发如云,乃象众星。三珠横钗,摄() 赞灵。”从文字中可以看出 ,三子钗名三珠钗,在节日的盛装 时使用,而且它应是横着簪戴的。在山东临沂西张官庄出土 的东汉画像石中一个人像头上,就发现了与它相似的发钗。 这件发钗较长,横贯于额顶。 ( 3) 宝钗与荆钗 所有用名 贵材料制成,或嵌以各类宝石的发钗,统称为宝钗。当时名 贵的宝钗价值连城,花费千金,只为可以耀首。仅在文字中 记载的宝钗就有“金爵钗”、“凤头钗”、“合欢钗”等。“金爵钗” 为钗头上作雀形(爵同雀) 。如曹植美女篇中有“头上金 爵钗,腰佩翠琅玕”,而合欢钗则为钗头上作合欢花形。需 要说明的是,这些漂亮的装饰都是钗头部分,插入头发
15、内的 的双脚,被称为“股”或“梁”,钗股长的称为“长钗”,它多用来 挽插头顶的发髻, 又叫“顶钗”,短股则为“短钗”,可以用于发 髻,更多用于双鬓,则又称为“鬓钗”。与那些名贵的宝钗形 成对比的则是农家妇女们所使用的“荆钗”。最初的荆钗确实 是用荆条制成。后来诸如铜、铁之类的发钗,都称为荆钗。 烈女传中,梁鸿的妻子孟光,就是荆钗布裙。到了后来, 人们还用“荆钗”来代称贫苦妇女。旧时男子在尊长面前提及 自己的妻子时,往往自谦地称为“荆妇”,即是由此而来。(四) 镊子我们现在女子美容用的小镊子,一般是用来修饰眉毛等 的一种修容工具。而在汉魏时期,镊子除了作为修容工具外, 还可以作为头发上的饰物来佩
16、戴。释名释首饰中:“镊, 摄也。摄取发也”。实用的镊多以铜铁制成,而用来插发的镊, 常用象骨、金、玉制成,呈长条形。用时似簪横插在髻上, 也具有约束头发的功能。记载中称皇族妇女盛装时,头上就 插有黄金镊。(五)华丽的头饰“胜”“胜”是中国古代妇女发饰 中常见并且流传久远的饰物。在最早的文字记载中,“胜”是 古代传说中西王母所常用的饰物。山海经西山经:“又西 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晋代郭璞 注:“蓬头,乱发;胜,玉胜也。”可见“胜”是一种十分古老的 饰物了。西王母是汉代人信仰的神仙之一。有关她的传说极 为悠久,在中国古
17、代最早的文献山海经与穆天子传 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在汉代神话中的西王母曾引起了人们 信仰上的狂热,许多地方都设有西王母祠,人们聚众设祭, 为之歌舞。很多妇女饰物,传说都曾被西王母使用过而极受 喜爱。在汉代的铜镜、画像石及画像砖上都能见到西王母的 形象。西王母还被喻为纺织之神。许多学者认为,“胜”的原 型与纺织有关,它的式样和名称都来源于织机的经轴。织机 上的经轴在古代甚至现代的民间都叫做“胜”或“滕”(sh e ng, 音同“胜”,)十字形的木片是经轴上两端的挡板和扳手,又叫 “榺花”或“羊角搬”动,它可以将经线卷紧或放松。 人们把这个 形状装饰化,成为一种十字花的纹饰图样。在新石器时代的 陶
18、纺轮上,就可以看到这种漂亮的图案,中部的圆圈表示穿 孔,这种象征纺织的纹样,演化为妇女首饰则寓意着男耕女 织的分工。有趣的是还有一种叫做“戴胜”的鸟。因它头上的 羽冠很像戴着一只胜,当它的冠张开时,扇形的冠上每枝羽 端都有一个黑点,连成横纹也像戴着一只胜,而且它总是在 春天桑蚕纺织忙碌时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都叫它织纴之鸟。 有关胜的大量记载、图像以及实物的出土都集中在汉代。它 的大致形式,我们可以从两汉的画像中见到。西王母的头上 一般都戴有这种饰物,以致这种首饰成了她的标志之一。如 四川新都汉墓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砖,她的头上横插一簪,在 其两端就各戴一个胜的饰物。簪与胜相连即山海经海内北 经所说
19、的“胜杖”。另外在山东嘉祥汉墓、 山东沂南汉画砖、 河南偃师辛村汉墓出土的新莽时期的墓室壁画中,都有被描 绘得十分详细的西王母戴胜的半身像,她所戴的胜也都有细 微的差别,很像文字记载中称为“珈”的那种饰物。由于西王 母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所以她所戴的饰物被认为是吉祥 之物,也有一种标志着神仙之境的意味,把胜装饰在门楣上 更有辟邪的意义。从这些画像上可以看到,当时胜的基本形 式和戴法与戴三子钗很相似。它大致是由一根横梁为支撑, 横梁的两端各缀有一件对称的小饰物。戴的时候横梁可以架 放或穿插在发髻中间的正前面,这样就可以起到支撑发髻的 作用,而垂在太阳穴两边的胜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后 汉书司马
20、相如传中描写:“戴胜而穴处兮。”可以想象,当 时女子戴胜的样子是多么的端庄美丽。从制作材料的不同来 区分,胜的种类很多,如金胜。在湖南长沙五一路汉墓就有 金胜出土,形状与汉画像中的西王母所戴的胜极为相似。而 在江苏邗江甘泉镇汉墓中还出土了几件造型是由三件类似 上面的小胜组合而成扁平体的金胜,十分精美。纯金制成的 胜表面布满了金珠,在椭圆或圆形的中部,还饰有用金珠编 成的花纹。用玉制成的胜,称为“玉胜”,传说西王母所戴的 胜就是用玉制成的。在朝鲜乐浪古墓就出有玉胜,圆心的两 面还各嵌一块圆形的绿松石,是一件美丽的饰物。而用布帛 制成的胜称为“织胜”,同时还有用花形装饰的胜。在四川成 都永丰东汉墓
21、出土的头簪数朵菊花的女俑、四川忠县出土的 簸箕女俑和在四川重庆化龙桥汉墓中出土的东汉献食女俑 的头部装饰上都可看到类似胜的那根横梁,和两鬓左右对称 的花状饰物。不同的是,前额的发髻正中也有数朵菊花,看 起来更加华丽。许多中外学者都认为,这正是古时记载的一 种称为“花胜”又称“华胜”的饰物。它是在胜上饰有花样或者 直接用花形装饰的。释名释首饰中:“华胜,华象草木华 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关于 佩戴华胜的盛状,在后汉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太皇 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簪以玳瑁为擿, 长一尺,端为华胜, 上为凤凰爵”真可谓盛装出行。 东汉至魏这一时期,妇女 头上戴胜的现象十分普
22、遍。在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甚至 朝鲜等地都有出现,可见当时妇女对胜的喜爱程度。有趣的 是,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按照节气或节日来戴胜的特殊习俗。 如称为“人胜”的就是这样。古代有一种节日称为“人日”,时间 在农历正月初七。当时人们认为:正月初一为鸡日,即鸡的 诞生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 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即人类的生日。把人日排列 在其它动物的生日之后,是说明人类的出现要晚于这些动物。 所以,每逢这个日子,古人都要把那些五彩花色的丝织品或 者金属箔剪刻成人的形状,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们则剪 成小人形戴在两鬓,叫做“人胜”。这个节日正逢春节之际, 又名“春胜”这种
23、风俗直至北宋时期仍很盛行,东京梦华录 中描写道,在正月初七的“人日”节,正月初十的“立春”:“家 家剪彩或缕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今世多刻为 华胜,像瑞图金胜之形”。(六)一步一摇的“步摇”步摇首饰 由来已久,文献中最早出现“步摇”之名的是传为宋玉所作的 风赋,其中有:“主人之女,垂珠步摇。”时代约在战国至 西汉时期。可以看出,“垂珠步摇”中的“垂珠”是早期步摇最 重要的一大特征。在释名中也有:“步摇,上有垂珠,步 则摇也。”看来当时随着佩戴者步动而摇的是那些挂坠在簪钗 上的小珠子。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的贵妇, 头上正中部位插着一枝树杈状的饰物,饰物上隐约出现了多 颗圆
24、珠,正符合文献中的记述,应是西汉步摇的样式。到了 东汉,中原地区贵妇使用的步摇饰更加华丽。后汉书舆服 制中:“皇后谒(拜见)庙 假髻、步摇、簪珥。步摇以 黄金为山题,贯百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 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在北堂书钞及太平御 览引作“八爵九华”。爵为雀,华即花。由此可知,汉代皇 后拜庙祭祀时所戴步摇有一个山形的基座,上有用串了珠子 的金丝或银丝宛转屈曲成橡树枝状的花枝,考究一些的还在 上面缀以花形饰或鸟雀禽兽等,步行时金枝、饰物摇颤,成 为受人喜爱的步摇。在后汉书舆服制中描述的步摇,上 面还装饰着六种神兽,其中有几种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如 其状如狮(一说如鹿)独角长尾的“天鹿”;外形与天鹿相近, 但有两角双翼的“辟邪”;还有神牛“丰大特”等,人们将这些神 兽安排在步摇上,也许不仅仅是为了装饰,还含有祛邪纳祥的用意。这种步摇饰常和称为“副”的假髻并用,说明在东汉 晚期,步摇已不再是单件首饰,而是同假髻合为一体,成为 假髻的组成部分。两汉时期步摇的插戴多在发前正中部位, 同时还有双插步摇的现象。在徐州北洞山楚王墓中,出土了 一位身份较高的女侍立俑,在她的左右额发上侧并列的三个 小孔,就是插戴步摇等装饰的地方。在汉代,妇女发髻上的 首饰常用凤鸟来做装饰,这与当时汉武帝尊凤是分不开的。 汉高祖刘邦继承了许多的楚国人的风俗,楚人就是一个十分 崇尚凤鸟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三热学第3讲热力学定律练习含答案
- 春运期间全程出行安全手册
- 《变压器的简单介绍》课件
-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1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1)教学教案 岳麓版选修1
-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高中政治 第三专题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第四框题 美国的利益集团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七 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负数教案 西师大版
- 租赁工业吊扇合同范本(2篇)
- 电商销售奖励制度
- 初中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设置治安保卫管理机构的通知(附安全保卫科职责)
- 沁园春·叠嶂西驰.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留置尿管》PPT课件.ppt
- 浅论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 浅谈激光标签打印机在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及在产品设计中应关注的焦点
- MES系统调研教学提纲
-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培训
- 常用焊缝符号及其标注方法(全)
- [分享]叠合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