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_第1页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_第2页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_第3页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_第4页
水分的变化对生料产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处理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分对生料的影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杨刚 刘恩睿 葛骏浩在生料的质量控制中,常常出现Tc值符合控制指标,而KH值偏离指标较多的情况,其原因与原料成分已发生改变而未及时调整配比,或者原料成分虽未发生变化,但配料时未严格按照配比执行等因素有关。但物料水分变化引起的KH值波动,却往往被忽视。1、物料水分的变化对配料的影响水泥各种原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并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波动。水分的变化,即影响生料配比的准确性,同时对粉磨构成影响。1.1对检验数据的影响出料生料控制的检验,大多数水泥厂均是带水分测定Tc、Fe2O3。并进行生产控制的,而化学全分析时一般都对样品先烘干再进行检验,这就导致同一试样因水分

2、不同而使Tc值的控制值T与分析值T间存在差值。分析值T总要高于控制值T,两者的关系如下: T T=100 (1) 100-M式中: T 分析Tc值(%) T 控制Tc值(%) M 生料总水分(%)从式(1)中可以看出,当某种或几种原燃料水分发生较大变化时,生料的总水分发生变化时,所测定的湿基分析值与干基控制值相差为Tc,此值随生料水分M的增加而增加,并随Tc值的升高而增大,例如:当T=70.00,M=1时:T=70.00/(100-1)100=70.71,Tc=0.71若生料水分由1%增加至2%,控制值T不变时,即:T=70.00,M=2时: 70.00T=100=71.34,Tc=1.34

3、100-2可见,即使以相同的Tc值控制生料,但由于原料水分的变化,Tc也随之增大。根据立窑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出磨料Tc允许波动范围为0.5%。按此计算,当生料总水分偏差达到1%以上时,Tc标准偏差均超过0.5%,这就带来生料Tc的波动范围增大。例如,某厂某一阶段出磨生料Tc控制范围是70.500.50%,即Tc在70.0071.00%之间为合格,此时的合格率达到75%,平均Tc也在控制范围内。但在相同条件下,由于生料水分实际增加了1%,其实际测定值Tc平均值超出了控制范围,合格率也只有25%,两个控制阶段的测定值见表1。表1 某厂两个生产阶段的Tc实际测定值序号12345678平均值原

4、始水分的Tc值70.6370.8870.5069.8870.2570.7570.2370.5070.58水分增加后的Tc值71.3471.6071.2170.5970.9671.4671.9771.2171.29其中,4#样为69.88%,超过了允许波动范围,如果这时按控制值70.500.50去调整,势必增加石灰石,减少粘土来提高Tc值。同样,5#样的测定值70.25%,看似接近中心值,而实际Tc值则为70.96%,已经接近上控线,其结果导致Tc总体偏高。这对于原料均化较好,Tc合格率较高的厂来讲,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不少原料成分波动较大,Tc合格率相对较低的厂来说,就不可忽视。生产中若Tc控

5、制在70.50%左右,要使Tc在0.5%以下,按T=T/100-m100=Tc/100计算,则M至少要控制在0.71%以下。大多数水泥厂其生料水分偏差一般都在0.51.5%之间,多雨季节往往达到2.0%以上。因此,严格控制水分是准确配料的关键,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2 对配料的影响生料配料计算时,一般都是根据各种物料的水分,换算成对应湿物料的实际需要量,这时通过对Tc值、Fe2O3、含煤量等指标的控制来控制生料KH值,如果这时各种物料的成分没有变化,仅仅是某种或几种物料的水分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实际配比与配料要求的差异。当某种物料水分增大时,所增加的水分就会当作该物料而配入,造成该物料的实际

6、配比低于配料要求。因此,尽管正常喂料,而出磨生料的化学成分也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以配料举例说明,某厂原燃料分析数据见表2。表2 各种原燃材料化学成分原料SiO2Al2O3Fe2O3CaOMgOLoss石灰石2.421.140.5252.930.3942.02粘土68.4013.703.681.121.476.20铁粉11.365.1965.187.771.032.40煤灰47.8029.288.735.931.91煤10.226.271.871.270.4178.60 注:(1)煤工业分析:Aad=21.40%,Qnet=25979KJ/Kg。 (2) 煤的烧失量=(1-Aad)100%,Si

7、O2等其他成分为“煤灰中的各成分Aad”假设他们所含水分不再波动,其配料组成见表3,计算的生料三率值为:KH=0.95,n=1.94,p=1.14。表3 不含水分的生料配比原料配比(%)SiO2Al2O3Fe2O3CaOMgOLoss石灰石75.01.820.860.3939.700.2931.52粘土14.09.581.920.520.160.210.87铁粉3.00.340.161.960.230.030.07煤8.00.820.500.150.100.036.29生料100.012.563.443.0240.190.5638.75如果这时粘土水分增加1%,那么就有0.14%的水分被当作粘

8、土配入,使粘土的实际配比只有13.84%,这时的配料计算结果见表4,据此计算的生料三率值为KH=0.96,n=1.94,p=1.14。表4 相同条件下粘土含水1%时的生料配比原料配比(%)SiO2Al2O3Fe2O3CaOMgOLoss石灰石75.01.820.860.3939.700.2931.52粘土13.869.481.900.510.160.200.86铁粉3.00.340.161.960.230.030.07煤8.00.820.500.150.100.036.29生料99.8612.463.423.0140.190.5538.74可见,n、p基本没有变化,但KH却升高了0.01。相反

9、,如果粘土成分降低1%,所减少的水分被粘土所取代,使粘土的实际配比高于配料要求,KH要降低0.0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往往都不止1%,而且还会出现几种物料的水分同时变化的情况。这就使KH的波动范围更大。煤的水分主要影响生料中的热含量。按表2中的配料计算,其生料热含量要求为2090KJ/Kg,煤配8.0%,当煤水分增加1%时,煤的实际配比为7.92%,这时生料热含量为:7.92%25979=2057KJ/Kg,这就使配热不足,反之则配热过多。煤质较好时,煤的水分变化对生料配热影响较大,而对成分影响较小;煤质较差时,对生料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两者都影响配料的准确性。1.3 对粉磨的影响原

10、材料所含水分偏高时,物料的流动性较差,磨机下料管、提升机、料库进、出料口等处易发发生粘堵,下料不畅,造成物料断料及输送困难的产生,直接影响到配料及喂料的准确性。尤其是水泥均化库对水分的影响十分敏感,一些厂的均化库不能正常使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生料含水量偏高所至,由表5可见,水分对生料磨机产量及电耗的影响更大。表5 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料磨产量对比入磨水分%产量(t/h)单位及规格0.81.02.002.503.003.50安徽狄港水泥厂2.26.5/M1512.811不能生产江西南城县水泥厂2.26.5M闭路2018.715.514.2不能生产2、应对措施:2.1 采用高效节能烘干技术:进厂

11、原材料(除石灰石外)均应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的水分应低于23%以下。为确保其烘干效果,可对传统烘干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选择快速沸腾烘干技术和新型组合式扬料装置等有效烘干设备,通过合理控制物料在烘干机内的停留时间,以较底的煤耗强化热交换和物料水分的蒸发强度等技术手段,来确保出机物料水分低于23%。目前,快速沸腾烘干技术的应用相对与传统烘干工艺,已达到增产80120%,节煤50%以上的生产效果。2.2 加强物料水分控制管理水分的变化使配料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铁粉水分的变化主要影响生料中Fe2O3的稳定;石灰石、粘土的水分变化对生料成分和率值都有影响。而煤水分的变化则还要影响到生料的热含量。因此在生产控制中要注意加强对水分的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1)水分的变化主要影响配料和粉磨两个环节,要求各环节都要加强控制,尤其是多雨季节和南方地区,每班至少测定一次生料的水分,及时调整Tc值,控制指标应根据生料水分的大小按实际情况下达。(2)统一基准,对测定Tc的生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