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区别在于理念。例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甚至进口国外教材。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同创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
2、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的者。教学与课程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理解是广义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其中包括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课堂教学是整合的。 作为教师,每天置
3、身改革的主战场-课堂,将面临全新的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自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时的方式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化学由于与物理综合,地位不如以前,可内容没有减少,课时觉得不够用。我们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实现新课程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抓住最精华最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弱化处理。严格按新课程的要求,不受现行教辅的限制。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新课程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呢? 一、实现新课程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 1、科学探究成为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抓手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主题。科学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
4、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名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化学启蒙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了解科学探究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分析教材,合理设计教案,坚持将科学探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我们一起看一个通过科学探究突破重难点的案例:(第1盘 0:014:20) 此案例成功地突破了质量守恒这个重难点。教师以实验引入,但她并没有急于用实验来证明质量守恒。而是把原教材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改为科学探究实验。这两个实验改得非常成功。她不是带领学
5、生去验证质量守恒,而是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去发现质量守恒。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 这节课的亮点是实验改进得好,特别是第一个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两种溶液不互教师把过去在锥形瓶里放一个试管,钠溶液混合前后质量的变化。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相混合先称一次,混合后再称一次。这个实验不是一直在天平上完成,这样第二次称的时候天平不断地摆动,实验所用时间较长。改进以后的实验,在导管口有一个蜡封,这个设计非常巧妙,用打火机使石蜡熔化,上面的硫酸铜溶液流下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整个实验过程天平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虽然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质量增多,但整个过程天平保持平衡,更能说
6、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另一个成功的改进,是把称量时用的砝码去掉,改成烧杯中装水,这样便于教师课前提前做准备。事先称一称,差不多了放上去天平就平衡了,如果有稍许不平衡,用滴管加一点水很快就能达到平衡。这样做的好处可减少天平的摆动,减少了实验时间。 第二个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也是同样一个思路,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天平上完成,天平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拿下去加热改成了天平上加热,通过铝片做成的燃烧匙装上白磷,加热铝片,通过热的传导使白磷燃烧,实验效果非常好,两个实验比书上实验更能说明问题,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本课例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以教材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入了自己
7、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现时是人教版的教材上有很多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对知识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对化学的基本知识,实验的基本技能都未掌握,所以教师可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初步接触这种利用课堂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从而为以后独立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还有很多内容,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的条件等, 教师都可以分析教材,根据学
8、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提出适当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演示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种科学探究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后,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已形成,而这时化学课程进入了酸、碱、盐的学习和复习阶级。这时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独立进行探究性学习。复习课也要尽量避免成为习题课,满堂灌,尽量安排一些实验习题,例如除杂题、物质的签别题等。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复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丰收
9、。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是中考取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探究性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探究无计划性;探究过程无实质性;探究方式无策略性等。 如,有的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镁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由于学生初才接触定量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操作也不熟练,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大多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这是把探究人为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水平和性质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于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从而导致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也有的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
10、把教材上的四个实验全部由学生探分钟远远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得不出应有的结果。这是片面强调过程体45究,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验,弱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人为地割裂了作为整体的三维目标,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本体与载体地位,走向了重过程体验轻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的另一个极端。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现了新的前景。 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是人直接用肉眼不能观察到的,在控制状态下将这些化学的科学“真实”进行放大,转变成人眼可观察到的直观形象是这一类计算机模拟的重要任务。 如金刚石、石墨、C分子的结构比较不教学重点,却是一个教学难点。这样60的问题看
11、似简单,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这种微观认识与体验。通过计算机动画展示其结构,从而理解其性质差异的原因。可以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这种直观新颖的表达技术是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这样设计教学,把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用宏观的比喻去认识微观事物,首先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会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可代替某些因仪器、药品、危险性等而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可以重现某些需要反复观察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产生的后果;模拟不便学生现场观察的化工生产流程;模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等。 复习课容量大,使用计算
12、机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规范性强、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事实和模拟现象之间的差距,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微观图景与宏观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类比,在用计算机模拟微观图景时要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计算机模拟难以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现象完整的感知,在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方面也存在不足。 3、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自然学科各科之间的科学方法上是相通的,思维的逻辑也有共同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不仅为学生理解科学提供广泛的视角,也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人类重要
13、的营养物质这个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属于知道和了解的范畴,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有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为了突出重点,在本课题的教学中可事先让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让他们自己整理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地增加了与化学知识有联系的生物知识,加强对这些
14、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也充分说明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在这个过程中也煅炼了学生整理提练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的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主题,如“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已有各等,探究动物或植物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影响”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
15、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联系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再仅仅限于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而是浓缩了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的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结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认识事
16、物仍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化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反应原理复杂,化学用语枯燥难记等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学习化学的艰难性。但是如果我们从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真正迁移作用,可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化难为易。因此,化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第一,贴近生活找化学,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源于生活。如,有的教师在讲到二氧化碳不供呼吸的性质时,引用了一段真实事件“半个西瓜三条命”,使他们认识到进久末开启的菜窖是有危险的,从而认识了二氧化碳的危害。第二,给化学找个“原型”,把常识用化学知识提炼。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例如,日常生
17、活中用面碱所蒸出的镘头膨松可口,就是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型,同时也是所有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例证。第三,依托原有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第四,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化学,发展创新思维。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化学中创新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探究性实验就可证明这一点。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特征是(1)让生活走进化学;(2)让化学走向社会。 水的净化是人类关注的重大课题。教师可改变用传统的,先阅读再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收集资料、搞社会调查以及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可把握本课题的重点,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
18、人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丰富课堂、活跃课堂,展示学生的才华能力。教师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把他们送入社会,了解调查互相探讨交流,可把一节普通的新课变成一堂有趣的电化教学课。通过真实的动感的画面,在事实面前认识水的净化过程。然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归纳。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得到启发,回忆起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亲身感受,这样更加自然,顺理成章。 如酸、碱、盐的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本章内容如果采取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来传授的话,一定会使知识更加抽象,更加难以接受。其实教师只要深刻的钻研本章有关的知识内容,就会发现本章有很多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如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纯碱蒸馒
19、头可使馒头疏松多孔,味道鲜美,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同时在教学中还可引入这样的问题情境,胃舒平虽可治胃酸过多,但似乎不为广大患者看好,知道为什么吗?因人的衰老与铝在人体内的积累呈递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1989增关系,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引起慢性中毒。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确认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另外,轻微的胃病可以服用碳酸氢钠,但要注意有胃溃疡的病人不能服用。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溃面加重。这些问题的引入不但把新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同时又扩展了知识范围,让学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但与他们的末来生活关系密切的健康问题,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新教学理
20、念。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解决分析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许多课程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甚至手中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是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你在课堂上是否做到了联系实际,是判别课堂是否具有新理念的试金石。 二、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化学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化学新课程将科学
21、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标准将改革过去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倾向,如偏重学科知识学习,轻视生产、生活实际;偏重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缺少创新意识和方法培养。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中,铁的化学性质是教学重点。我们来看这位教师是怎样把握这个教学重点的呢?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课例片断。(第5盘 036:36) 教师在把握此重点时,不是利用演示实验,把铁的化学性质直接讲给学生,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这样学生虽然在短时间就能获得这个知识,但学生没有了感受和体验,被动地接受会使他们因枯燥无味而厌烦,就不会积极思维,也就无所谓创新。 本课例中,教师适当地放开扶手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在合
22、作、研究、探讨与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与激发,产生灵感的火花,共同探讨出各具特色的实验方案,并亲自去动手实践。本课例从表面上看,虽然没有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但是学生经过对铁的化学性质的探索,使之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收效远比获得知识大得多。其实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相信也不会比那种传统教学差。因为,这样的参与,如此的自主过程,怎么能不记忆深刻呢?所以教师不必担心,更不要以为这样太不合算。 我们设计每节课时都应力求达到能使学生通过探索和生动的体验发展其知识、技能和方法。体验来自学习中的快乐。感受理科知识中渗透的美感,而所有这些我们都希望是在润物细无声的一种境界中来实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
23、的主要方式。由于本节课的实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碳等物质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对一些物质物理性质的学习方法,并掌握了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初步具备了根据实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一定的实验能力,本课例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例利用课堂实验的直接探究、观察、思考、对比,分析出铁能和酸、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的重要的化学性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需经历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反思等的科学方法。对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这一重难点的突破是从
24、铁与硫酸铜、铁与硫酸镁不同反应现象的分析。在比较出铁与氧气、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以及铁、镁、铜与酸反应时剧烈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程度的差别,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得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是要学生自己来总结,即达到了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了对比实验,铁和硫酸铜、铁和硫酸镁溶液的反应,其中铁和硫酸镁溶液的反应是教师自己创设的一个学生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一创新点。那么通过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获得亲身感受,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体验,这是我们过去接受式教学方式无
25、法比拟的。 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想法,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探求一些知识和规律;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实验中遇到的细节,所以学生不仅在实验的设计上能力有所提高,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到了科学方法的特征,并能自觉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防止铁生锈”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演示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在纯水中、铁同时在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讨论铁生锈的原因。结论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根据铁生锈的原因
26、,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呢。最后得出防止铁生锈的结论。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改的理念是强调自主学习,对“防止铁生锈”的学习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从学生实际出发,巧设教学过程,使原教材中死知识变成课堂的活问题。 新课标指导下的化学课堂具有下列特点: 1、靠理解化学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死记硬背 2、靠科学探究获得科学方法,而不是满堂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化学能力,而不是高分低能。 3、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形成科学价值观。 如何
27、实现新课程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整合呢? 化学教学经历了化学教科书-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三个阶段。化学新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标准实现的。那么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什么不同呢? 三、比较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差异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再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的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物征;认识几
28、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 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调整。 1、降低要求 由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改为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最基本的概念其实就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如元素、化学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等,有关概念不要求背,只要能运用。 由“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改为“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只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9、弱化成简单计算。新的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就由原来的四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学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变成了现在的三种:化学核心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 酸碱盐的学习要求弱化,要求学生了解硫酸和氯化物的检验方法,但不要求从离子角度理解,更不要求从离子角度写离子方程式。因不从电离角度给酸碱盐下定义了。酸、碱的通性弱化成学生总结,不做具体要求。 大大降低了这点些重难点知识的教学要求。 有些重难点知识教学要求的降低使我产生几点困惑,也可能是本人的一些不全面理解。我觉得这些改动还不如以前的教材容易让学生接受。如酸的教学是一个重难点。新教材中没有给出酸的具体定义,只是在解释酸时提到“像盐
30、酸、硫酸+和酸根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课堂这样的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上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时感到一头雾水,酸根是什么呢?酸根是否要掌握呢?我们知道酸根的定义以前的教材中是接着酸的定义得来的,“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在酸分子里,除去在水溶液里能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余下的部分是酸根离子”。在这里酸根的定义根本不知道,而又用酸根来解释酸。这样的安排学生自然就很难理解。 P1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这句话很含糊,也很容易产生误解。因为金属根本就不能与碱发生这样的置换反应,金属只能和酸、盐发生这类置换反
31、应。由于新教材避开了酸和盐的定义,所以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显得含糊不清。以前的教材在讲解此知识点时是在学习酸的通性和盐的性质时讲解的。“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再有P56练习中由CO与氢氧化钠反应推测SO、SO与氢氧化钠反应。以322往对于这样问题的处理是根据碱的通性: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推导出来。而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新教材的体系,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些方程式。因为学生没有酸根的理解(这里要涉及硫酸根及亚硫酸根),也没有碱和盐(生成的对应盐的确定)的理解。这样就会让学生刚接触碱的内容就摸不着头脑了。让人感觉不到降低要求。 我们化学备课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得出的一致的处理方法,就是按老教材的要求来处理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完整给出酸碱盐的定义,并总结出酸碱的通性及盐的性质。因为这一部分也是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重要结合点。 2、删除难点 减少大部分的化学“基本原理”知识,如原子-分子论等;减少了许多元素(已知一对化学计算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求认识身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重庆考客运资格证
- 2024成品采购合同范文
- 2024技术开发合同模板
- 2024物业保洁员工用工合同
- 2024工程装饰合同范文
- 垃圾分类培训会议记录三篇
- 2024标准产品买卖合同书
- 2024建行外汇借款合同范本
- 深圳大学《油料与谷物科学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艾草委托代工合同范本(2篇)
- Unit 4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Lesson 19-20(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医院介绍课件模板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如何构建生态班级
- GB∕T 4942-2021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 分级
- 食品加工企业安全设计设施专篇
-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趣味哲学1
- 海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服务费计费规则
- 创建五星级班组PPT课件
- TBJWA001-2021健康直饮水水质标准
- 监理日报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