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赛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CH井应用(设计方案)_第1页
多段赛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CH井应用(设计方案)_第2页
多段赛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CH井应用(设计方案)_第3页
多段赛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CH井应用(设计方案)_第4页
多段赛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CH井应用(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段塞酸化工艺技术在采油一厂车排子油田 CH2072井的应用浅析 摘要: CH2072 是车排子油田车 2 井区的一口注水井,根据综合动态资料显示本井井口压力 3 从2009年11月开始上升,由 8.5MPa上升至目前的13MPa日注水量由17m/d下降至目前 的13mf/d,注水达不到配注。业主要求对 CH2072井Jsq层的所有射开井段进行增注措施, 不仅要解除井筒及近井地带的污染,同时要改善储层通道及孔隙欠发育地层流动性能,降 低注水压力,恢复地层吸水能力,实现单井增注。为了达到增注的目的,选择多段塞酸化 增注工艺技术对该井进行施工,通过现场实施表明了多段塞酸化增注工艺技术在注水井施 工

2、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注水井 多段塞酸化增注工艺技术增注 1 油田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车排子油田车 2 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市以南约 100km, 其地面平均海拔 314.7m。构造上位于车排子隆起的东部,红-车断裂带的南 端,埋藏深度为2994m3623m,其构造比较简单,为一南东倾的单斜,倾角 为46。工区处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地面环境及条件较为恶劣,夏 季酷热,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多风沙,属于内陆盆地干旱沙漠气候。 1.2 油田储层特性 车 2 井区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砂砾岩,纵向上自下而上由粗变细 具有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次

3、为伊利石、绿泥石、少 量高岭石,主要特点是粘土矿物含量高,达 10以上,具有水敏性,属中等孔 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1.3 油藏特征 车 2 井区齐古组油藏主力油层是 J3q3-1、J3q2-4J3q2-3 三个砂层,油、水分布主 要受沉积相控制,纵向上各砂层之间隔夹层较薄且不连片,油藏类型为总体受 地层、岩性控制的具边底水的岩性油藏。 齐古组油藏属于低渗透、强水敏油藏,地层连通性较差,加之注入水的防 膨率低于80%,部分粘土要膨胀,地层渗透率降低,使得注入水向采油井的推 进速度慢,注入水积在注水井底及附近地层,引起地层压力升高,注水压差减 小,地面表现为油套压升高、注水量下降(详见表1)。

4、表1油藏特征一览表 含油面积(km) 9.3 有效孔隙度(%) 17.0 油层温度C) 81.4 动用地质储量(10 4t) 534 有效渗透(103卩m) 11.04 原始油气比(m3/t) 98 可米地质储量(104t) 149.52 含油饱和度(%) 60 原油相对密度(t/m 3) 0.88 油藏深度(m) 3172 原始压力系数 1.02 50C 粘度(mPa.s) 31.9 平均有效厚度(m) 8.1 饱和压力(MPa 27.77 凝固点(C) 2 油田水型 NaHCO 原始地层压力 (MPa 32.04 含蜡量(%) 5.5 1.4油田的开采情况 车2井区块齐古组油藏发现于198

5、5年11月,从1985年底至1987年在该 区先后完钻了 5 口评价井和4 口开发实验井,在此基础上,于 1988年上报U类 探明含油面积5.9 km2,石油地质储量393X 101。1991年底编制了车2井区 齐古组油藏开发布井方案,采用450m井距、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共布井 25 口,其中采油井17 口,注水井8 口,利用探井5 口对该区块进行开发,具 有较好的开发效果。1994年1996年先后分三次对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进行开 发补充布井和扩边工作。 2002年底,根据车2井区扩边井的生产情况,对车 2井区齐古组油藏扩边 井的储量进行了计算,新增含油面积 3.4 km 2,石油地质储量1

6、41 X 104t。这样 车2井区齐古组油藏的累计含油面积为9.3 km2,石油地质储量534X 104t,可 采储量为149.5 X 104t。截止目前,车2井区共有56 口井,其中生产井55 口 (采油井40 口,注水井15 口),报废井1 口(车2023),边部探井6 口。累 计产油152X 104t、产水78.7 X 104t、含水56.9%,采出程度28.5%。 2酸化技术原理 2.1酸化机理 水井酸化主要是通过向地层注入含有 HF液,HCI酸液或HBF等酸液,使酸 液同许多硅质矿物包括石英和粘土反应,解去近井地带的堵塞物(如氧化铁、硫 化亚铁、粘土等 ) ,恢复地层渗透率;另一方面

7、,酸液还可溶解近井带的部分岩 石,扩大孔隙结构的喉部,提高地层渗透率。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 HF 酸与地层矿物发生多次反应,产生很多一次、二 次、三次反应产物,反应产物间又将再次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大量固体沉淀和 非晶质凝胶。这些固体沉淀和非晶质凝胶物质在近井地带,将会导致对地层的 二次伤害,从而影响酸化处理效果。另外,在实际应用中, HCl 前置液通常会 首先进入连通孔隙而避开渗透率低的伤害区域,随之HF主酸液也进入高孔隙度 区域,导致堵塞区域的粘土和硅酸盐矿物得不到处理;在多级酸化中,这种情 况就更严重,并最终导致大部分酸液流入少数蚓孔,而主要目标区域没有得到 有效酸化。在钻井、生产或修井过

8、程中,由于钻井液固相入侵、颗粒运移、润 湿反转、结垢堵塞等引起储层伤害,导致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为提高水井吸 水能力和油井产液水平,需要进行酸化增注措施。 因此,针对储层的酸化措施要依据储层的特点及储层伤害机理,合理筛选 酸化段塞和酸液配方,使酸液能均匀酸化目的储层。 2.2 配方工艺的优选及对比 车排子油田车2井区CHA2072以齐古组储层填隙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高 岭石和泥质,次为云母;注水层位以细砂岩、中砂岩、砂质砾岩为主,渗透率 低;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占粘土矿物的5.56%68.79%),粘土矿化物含 量高 , 蒙脱石具有见水膨胀的特点,因此,该区块的储层具有严重的水敏性特 点。胶

9、结类型主要为孔隙 - 接触式,胶结中等 -致密。针对地层特征,计划进行 多段塞酸化增注措施和微量泵酸化增注。 2.3 多段塞酸化增注技术特点 针对油田的储层特点,我们采用了多段塞酸化增注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与 储层岩性具有不同酸化反应速度的酸液段塞,并在酸液配方中加入防膨剂、缓 蚀剂、稳定剂及助排剂等,达到均匀酸化、保护储层、有效改善储层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2.3.1 使用的酸液体系具有保护储层性能。 2.3.2 能防止酸液二次沉淀形成酸渣。 2.3.3 使用稳定剂稳定储层中的粘土颗粒 2.3.4 能够对井筒和炮眼进行有效的清洗。 2.3.5 使用有机浓缩酸技术,提高酸液激化,使全井

10、段得到均匀酸化改 造。 2.4 微量泵酸化增注特点 2.4.1 清除井眼及近井地带的有机垢、无机垢的堵塞物和外源固体侵入地 层造成的物理堵塞,疏通孔眼。 2.4.2 基质酸化改造,溶蚀地层孔道,刻蚀裂缝壁面,沟通裂缝网络提高 导流能力。 2.4.3 用强氧化剂解除硫化物堵塞和一些有机杂质的堵塞,用多氢酸溶解 井筒腐蚀结垢类、细菌代谢产物、乳化物及聚合物等无机物的堵塞。其特点是 该体系溶解物产生的沉淀少,不会产生二次伤害,可以直接投注。 2.5 工艺对比 2.5.1 多段塞酸化工艺技术是一项可以通过解堵,有效调整和改善油层吸 水剖面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酸的强增溶特性和酸液的溶蚀作用,实现解堵和

11、增注作用。该技术从酸液配制到施工,分别具有以下优点: 2.5.1.1 减低大孔道中解堵液进入量、延迟其反应时间、改变孔道润湿 性、增加孔道内化学剂粘附程度及自稠化等多种化学工程技术,减低和减缓了 高渗大孔道的受注量 , 增大储渗空间。 2.5.1.2 油层内中小孔道的驱替动力和受注量 , 使产油量增加,从而在解除 地层近井地带堵塞,提高采收率的同时,改善油层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率, 控制和稳定含水,实现增产增注的目的。 2.5.1.3 酸液体系中的胶束溶剂含有表面活性剂、互溶剂等可以渗透、溶 解重质烃,把覆盖在岩石或无机垢表面的油垢溶解,部分油污可增溶到胶束 中,从而解除有机堵塞,后续酸液解除

12、无机堵塞。 2.5.1.4 选用了高效酸化缓蚀剂,酸液与地层水配伍性好且耐温、耐盐。 90C下其腐蚀速率为1.5g/m2.h,其次地层吸附量低,不会对地层产生伤害。 2.5.1.5 体系中选用的稳定剂是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通过与粘土吸附的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晶格中呈多点结合,改变粘土的理化性质、控制水化分 散,且能使已水化膨胀的岩芯渗透率有所恢复,使地层保持水润湿性。配方体 系中的防膨剂具有防止粘土水化膨胀,堵塞地层喉道从而降低渗透率 2.5.2微量泵酸化增注工艺原理 2.521选用强氧化剂+多氢酸酸液体系。主要依据:用强氧化剂解除硫化 物堵塞和一些有机杂质的堵塞。多氢酸酸液体系是一种多元中强

13、酸体系,在酸 化过程中能逐渐释放H+,可以保持溶液的PH值变化较小。 2.5.2.2多氢酸与地层发生反应时,通过化学吸附在粘土上形成保护膜,这 层膜在HCI中能快速溶解,但在水和 HF等弱酸中溶解度很小,抑制了酸与粘 土的进一步反应,从而具有良好的缓速作用。 2.5.2.3多氢酸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水润湿性能,使HF与石英的反应得以加 速。可以抑制井眼附近的地层伤害,同时具有良好的防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可 较好的解决酸化过程中二次沉淀造成的新的伤害。 通过对储层分析及以上工艺特点研究,认为多段赛酸化增注符合CH2072 井施工。 3现场应用 3.1施工设计 CH2072井是水敏性地层,该注水井在注入

14、时加入防膨剂,对该井的静态及 动态资料分析后,在2011年5月10日对该井的3070.0-3087.5m井段进行酸化 施工,射孔厚度12m设计处理半径为5m平均孔隙度取值17.0%,酸液优化 处理量设计为6om,总设计液量为8om。 3.1.1注入量:注入量设计见下表2 表2酸化液配制表 序号 施工液名称 用量m 配制(名称、浓度、用量) 1 清洗液 5 10%甲醛+10%甲苯+ 1 %助溶剂+ 1%助排剂+ 2 %防膨剂 2 前置酸液 30 12%盐酸+4%氢氟酸+ 1%助排剂+ 1%缓蚀剂 3 主体处理酸 30 15%盐酸+4%氢氟酸+3%醋酸+50%氟硼酸+ 1%助 排剂+ 1%缓蚀剂+

15、1.5%铁离子稳定剂 4 后置液 5 1%助排剂+ 2 %防膨剂 5 顶替液 10 清水 备注 3.1.2注入速度:CH2072井目前的日配注量为20用,日注入量为14用,考 虑到泵的排量,设计该井注入速度为 0.10.5m3/min。 3.1.3 注入压力: CH2072井目前注入压力13MPq套压 13MPq泵压 14MPa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施工压力v 22MPa 3.2施工工序 3.3现场施工 2011年5月10日在车排子油田施工正挤前置液 10 m3,前置酸液30 m3, 主体处理酸30 m3,后置液10 m3,顶替液10 m3。最高施工压力21.9 MPa, 一 般为1721.8 MP

16、a,施工排量 0.10.5 m 3/min,整个施工过程排量比较稳 定,符合现场施工要求。配置酸液数据为:前置液 1%助排剂+ 2%防膨剂;前 置酸12%HCI+4%H+ 1 %助排剂+ 1 %缓蚀剂;主体处理酸 15%HCI+4%HF+3% COO H+50%HFBI%助排剂+ 1%缓蚀剂+1.5%铁离子稳定剂; 后置液1%助排剂+ 2%防膨剂;顶替液清水;前置酸液主要预处理地层,清除 悬浮物,碳酸盐垢形物的堵塞,降低后续酸注入压力。主体酸主要溶蚀地层, 提高渗透率;其中采用浓缩复合酸液的作用是缓速反应,提高酸液激化效果。 顶替液主要是防止粘土防膨颗粒运移 3.4应用效果 2011年5月10日对CH2072井进行酸化施工,施工后油压由 13Mpa下降到 6Mpa,日注水量由14riVd提高到20nVd,最高达23nVd ;截止到6月12日,累 计增加注水量153用。酸化效果明显,达到了增注目的。 1 日注水量m 3 5 O 115 0 20 油压MPa 4 结论与认识 4.1现场实施表明多段塞酸化工艺技术在CH2072井取得较好的效果,压力下降 7MPa累计增加注水量153m3。 4.2 多段塞酸化工艺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