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虫害防治一茶尺蠖(1_第1页
茶树虫害防治一茶尺蠖(1_第2页
茶树虫害防治一茶尺蠖(1_第3页
茶树虫害防治一茶尺蠖(1_第4页
茶树虫害防治一茶尺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虫害防治一一茶尺蟆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害虫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常见茶树 害虫有400多种,其中经常发生为害的有50 - 60钟。茶尺蟆就是常见 的为害茶树叶片的重要害虫。茶尺蟆,又名拱拱虫、量寸虫、寸梗虫、吊丝虫等。是危害茶树叶 片重要害虫,属鳞翅目,尺蛾科,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分布于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以浙江杭州、湖州、绍兴、宁波地区, 江西宜漂山区及安徽宣、朗、广一带发生最多。信阳茶产区也常有发生。 茶尺蟆一年中以夏秋茶期间为害最重。严重时可使枝梗光秃,形状像火 烧过一样。有时无茶可采,造成茶树树势衰弱,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 害,二、三年后才能恢复原有产量。一、形

2、态特征1、成虫体长9 12mm,翅展20 30mm.o全体灰白色,翅而疏 被茶褐或黑褐色鳞片。有时体褐黑色,翅而线纹不明显。2、卵为椭圆形,长径约,短径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 黑褐色,近孵化时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乳白色絮状 物。3、幼虫共4 一 5龄。幼虫1龄指幼虫从卵孵化出来为1龄,幼虫发育第一次蜕皮称为2龄,以后每蜕一次皮长1龄。初孵幼虫体长约,,黑色,胸、腹部每节都有环列白色小点和纵行白线,以后体色转褐色,白点、白线渐不明显,后期体长到4mm左右。2龄幼虫初体长4 一 6mm,头黑褐色,胸、腹部赭色或深茶褐色,白点、白线全消失;腹部第一节背面有2个不明显的黑点,

3、第2节背面 有2个较明显的深褐色斑纹。3龄幼虫初体长7-9mm,茶褐色,腹部第1节背面的黑点明显, 第2节背面黑纹呈“八”字形,第8节背面出现一个不明显的倒“八” 字形黑纹。4龄幼虫初体长13 一 16mm;灰褐色,腹部第2节至第4节有1 一2个不明显的灰黑色菱形斑,第8节背面的倒“八”字形斑纹明显。5龄幼虫初体长18 一 22mm,充分成长时长达26 一 30mm,亦灰褐 色,腹部第2节至第4节背面的黑色菱形斑纹及第8节背面的倒“八” 字形黑纹均甚明显。4、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赭褐色。触角与翅芽达腹部第4 节后缘。第5腹节前缘两侧各有眼斑纹1个。臀棘近三角形,有的臀棘 末端有一分

4、叉的短刺。二、发生规律与习性茶尺蟆在江苏南部和安徽宣城、朗、广一带一年发生5-6代。在浙江杭州一年发生6-7代,一般年份均以6代为主,10月份平 均气温在20以上,则可能部分发生7代。茶尺蟻从卵到幼虫到蛹再到 成虫的生长周期就称为1代。茶尺蟆以蛹在树冠下土中越冬。在翌年3月初开始羽化岀土。一般 4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发生,为害春茶。第2代幼虫于5月下旬 至6月上旬发生,第3代幼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均为害夏茶。 最后大体上每月发生1代,直至最后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由 于越冬蛹羽化迟早不一,加之发生代数多,从第3代开始即有世代重叠 现象。成虫羽化以清晨和下午5点到夜里9点为盛。

5、白天4翅平展静伏茶 丛中,傍晚开始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化性,用糖醋液能诱到雌雄蛾。雌 蛾多数仅交配一次,个别2次,雄蛾能多次交配,最多5次,平均次。 雌蛾产卵器释放出引起雄蛾求偶反应的性外激素主要成分之一为“18碳 环氧二烯”。交配后次日即开始产卵,产卵均在夜晚,以20 - 24时为盛。 卵成堆产在茶树上部枝極间、径基裂缝和枯枝落叶间。产卵量以春、秋 季节较多,每雌蛾产卵272 一 718粒,平均300余粒;夏季较少,100 一 200粒。成虫寿命一般3 7天,平均气温19 C时6 7天,27 C 时3 4天。卵均在白天孵化,以10-15时为盛。同一卵块的卵粒在1天内孵化完毕。卵期5 32d,平

6、均。C时:LOd(天),24 25 C 时7d, 27 一 28 C时6d初孵幼虫爬行迅速,有趋光、趋嫩性。据观察,龄幼虫喜趋向柠 檬黄、土黄、黄绿等色。2龄后怕光,晴天日间常躲在叶背或丛间隐蔽 处,以腹足固定,体躯大部离开枝叶,受惊动后立即吐丝下垂。清晨前 及黄昏后取食最盛。1龄幼虫仅食叶肉,残留表皮,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2龄即能穿孔,或自边缘咬食嫩叶,形成缺刻(花边叶)。3龄后食量急增,严重时连叶脉也吃光,造成秃枝,促使茶树衰老, 甚至死亡。幼虫共4或5龄,第2、2、6代大多4龄后即化蛹,少数5龄后 化蛹;而3、4、5代大多5龄化蛹,仅少数4龄化蛹。据测定,若以 叶面积计算,低龄幼虫食

7、量小,4龄明显增加,5龄进入暴食期,5龄 占总食量的, 4、5龄合计占。幼虫历期长短受温度影响颇大。气温 高,历期短。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大小为2m长茶行范围。幼虫老熟后,即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化蛹前先在土中做一土室, 入土化蛹的深度一般为lcm左右,越冬蛹一 3cm.大发生时也有在落叶 间化蛹的。化蛹部位均在离茶丛基数3 33cm之间,以20cm为最多。 越冬蛹在茶树南面较多,历期132 - 164天,第1和5代9 一 10天, 第24代一般68天。三、虫害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1高山茶园一般发生不多,而山坞、四周环山的地区和避风向阳、 阳光充分的茶园常受害较重。茶树生长好,留叶多,较郁

8、闭的茶园往 往发生较多。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温度较高、土壤湿润的茶园,第 1代发生较早。2、秋季前期温暖,可能促成发生第7代,到后期低温,第7代 幼虫死亡多,越冬蛹的数量减少。如冬季气温特低,越冬蛹死亡增加, 同样能够减少来年的发生基数。4月以后,凡阴雨连绵,或多露多雾、 温度高,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会逐代迅速上升。3、自然天敌作用。目前已发现的茶尺蟆天敌有姬蜂、茧蜂、寄蝇 步行虫、蚂蚁、蜘蛛、线虫、病毒真菌及鸟类等。*寄生蜂有茶尺蟻绒茧蜂、单白棉绒茧蜂和尺蟻悬姬蜂,这三种 蜂占寄生天敌总数的,其中茶尺蟆绒茧蜂又占寄生蜂总数的。绒 茧 蜂对茶尺蟻自然控制作用大,基本上致死幼虫于3龄。

9、*扑食茶尺蟆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鸟类,以扑食茶尺 蟆1 - 2 龄幼虫为主。据报道,九十年代秋季南方某生态茶园有大片茶园发生茶 尺蟆,就是引来许多鸟类扑食,很快就被控制住,第二年很少发生。*病原体天敌主要有茶尺蟻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苏云金杆 菌和圆抱虫霉,主要致死2龄幼虫。茶尺蟆核型多角体病毒致病力因茶 尺蟆幼虫龄及环境温度等的不同而变化。温度30 C或更高时,致病力 即明显下降。圆砲虫疫霉能引起茶尺蟆真菌病大流行,该病始于茶尺蟆 的第3、4代 但发病力低,至第5代盛发,其中当虫口密度大而且环境 适宜(主要阴雨高湿)时会大流行,发病率达90%以上,导致越冬蛹大 为减少,进而明显抑制次年

10、第1代的发生量。1、物理 防治。在茶尺蟆越冬期间,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清 除树冠下表土中虫蛹,深埋施肥沟底。若结合培土,在茶丛根颈四周 培土 10cm,并加镇压,效果更好。2、人工扑杀。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清晨 打落承接,加以消灭。放鸡禽进茶园扑食蛹和幼虫。也可利用成虫趋 光性,在成虫盛发期,设置糖醋液、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雌性激 素信息等诱杀成虫蛾。3、化学防治。茶尺蟆防治的重点是第4代,其次第3、5代,第 1 2代提倡挑治,严格按照防治指标(4500头/亩或20头/米茶行), 以第1、2龄幼虫盛期施药最好。注意轮换施药,并注意保护天敌。寄 生蜂寄生率高时,不宜也不必施药。喷施农药遇茶叶采摘期必须严格 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的最多使用次数,每个茶季只准使用一次。对3龄前的幼虫,可选用5%联苯菊酯1500倍液、10%氯氧菊酯 6000倍液、鱼藤酮300 500倍液、苏云金杆菌(BT)制剂300 500倍液、苦参碱1000 一 1500倍液、20%除虫腺2000倍液进行防治。 根据幼虫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取食习性,选在清晨4点到9点和下午3 点到晚8点蓬面扫喷药剂效果好。4、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自 然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可以从茶园采集或通过人工饲养得到 越冬绒茧蜂茧,室内保护过冬,于次年待蜂羽化后释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